上海市嘉定區(qū)嘉城幼兒園 王霞萍
社會性發(fā)展(也稱兒童的社會化)是指在社會交往過程中,建立各種人際關系,掌握和遵守社會行為準則以及控制自身行為的學習過程。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剛剛適應與家長分離,到了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交往技能的缺乏使之很難與同伴進行交往。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加強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
我班一些孩子性格多為以自我為中心,任性、難以與他人相處。在同伴交往中,忽視他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喜好和利益為先。如在一日活動中,老師若拿出了一樣小朋友喜歡的玩具,會爭先恐后地想要得到,不顧他人感受。
受年齡限制,有些幼兒在與同伴交往的時候往往比較被動,不會積極地與他人進行交往,交往意識薄弱,缺乏交往的欲望。有些幼兒天生性格較為內向,在同伴交往中往往表現得比較膽怯、任性。即使同伴主動交往,他們也不愿意搭理。時間長了,養(yǎng)成了被動交往的習慣。
小班幼兒年齡小,第一次走向幼兒園這個社會化的環(huán)境中,由于幼兒生活經驗有限,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小班幼兒在交往的時候往往行動先于語言,他們更喜歡先用行動來引起他人的注意。
我班幼兒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在物質上家長無條件地滿足,使得他們的占有欲越來越強,導致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其次,家長的溺愛和過分保護也使得幼兒失去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在入園前,與幼兒接觸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家長,所以家長的行為舉止也會影響幼兒。其次,父母如果性格比較內向,不善于交往,那么他們的孩子就會缺少與同伴交流的機會,也會在交往中出現一定的問題,通常都會比較膽怯。
我們在一日活動中巧妙運用角色游戲來激發(fā)幼兒的交往行為,培養(yǎng)社交能力。我們創(chuàng)設溫馨、舒適的角色游戲環(huán)境,開設幼兒熟悉的角色區(qū)。由于角色扮演的需求,如娃娃家成員之間、理發(fā)師和顧客之間都需要通過交往才能進行有效的游戲。他們會從中更多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也可以從中了解自己的行為和后果的關系,以便更好地調整自己的行為。
然而,由于語言表達能力、社會性交往經驗的缺乏,角色之間有時候很少能有語言的交往,只停留在動作的交往上。此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強弱聯(lián)動——以強帶弱促進幼兒語言交往
可以采取“以強帶弱”的方式促進幼兒社會性的交往,如讓語言能力較強的孩子多帶內向、語言較少的孩子進行游戲,汲取長處。
片段:今天小薇扮演娃娃家的媽媽,只見他一會兒去喂娃娃吃飯,一會兒鋪鋪床,一會兒燒燒菜,卻沒有與孩子或是其他的角色人物進行語言上的交流。
策略:于是我讓能力較強的爸爸主動與媽媽進行交往,與媽媽發(fā)生聯(lián)動,在爸爸的熱情交往下,媽媽也逐漸開朗了起來,兩個人一起帶著寶寶去理發(fā)。與理發(fā)師的交流中發(fā)現,媽媽的語言變多了,也愿意與理發(fā)師進行交流、溝通要給寶寶剪什么樣的發(fā)型。雖然孩子們的語言都很稚嫩,但是從中可以看出,強弱聯(lián)動的方式還是有效的。
2.環(huán)境暗示——豐富幼兒語言、提高幼兒表達能力
有效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和利用,能促進幼兒的發(fā)展。于是,我們在區(qū)域墻面上貼上“請”“對不起”“謝謝”“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嗎?”“一起看好嗎”等暗示性的圖片,在角色游戲中對幼兒的語言交往起到啟發(fā)作用。這些禮貌用語,能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謙讓、和諧態(tài)度、寬容待人等,以此更加適應社會,從而懂得與人交往。
教師應與幼兒平等交流,給幼兒營造一個溫暖的氛圍,引導幼兒敞開心扉。更多關注交往能力弱及不愿交流的幼兒,與其進行更多的交流,給幼兒更多的愛意及信任,讓他們跟老師更加親近,從而積極主動地與教師進行交流。比如教師可每天早上先跟他問好;自由活動時間多與這類幼兒多聊天,使得幼兒感覺到老師就像是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媽媽,愿意把心里的話說給老師聽。開展各類活動時,積極鼓勵這類幼兒,如幼兒還不愿意,老師可以和他一同參與到游戲中。
現代社會高速發(fā)展,手機已然成為人們互相聯(lián)系和溝通的必要工具。一方面老師可以引導幼兒之間互相通電話,以此來提升幼兒之間的友誼,提供更多交流機會。其次我們班還創(chuàng)設了QQ群、微信群等網絡群組,既方便家長與老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又是幼兒之間很好的交流平臺。幼兒可以在群組中進行互動交流,激發(fā)了幼兒之間的交往意愿,更是那些害羞、膽小的幼兒敢于交往的平臺。
片段:諾諾是個不太愛表現、害羞的女孩,但是卻很想參加班里的一些活動,又羞于在老師和大家面前表現。
策略:當天晚上,我們就在微信平臺上組織了一場線上的故事會,讓孩子們在線上進行講故事比賽。在幾次的線上故事會后,諾諾逐漸變得放得開了,雖然聲音還不是很洪亮,但是也能在班級里上臺表演了。這樣的多媒體平臺使得幼兒增強了自信心,也鍛煉了膽量,幼兒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時間的持續(xù)的過程,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對父母都有一種依賴情感,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家長和老師要有一致的觀念,共同培養(yǎng),才能取得明顯的效果。為了更好地讓家長了解到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性,我們通過家園聯(lián)系欄、age06網站、微信群、QQ群等多種媒介,幫助家長認識到培養(yǎng)幼兒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得到家長最大的支持和配合。不單單要注重幼兒知識技能方面的發(fā)展,也要關注幼兒的社會性行為,應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往。
人的社會性發(fā)展最佳階段就是幼兒時期,這也是幼兒園階段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發(fā)展不僅會影響他們的心理發(fā)展,還會直接影響人格形成。因此,家長及學校需要更加注重幼兒合作能力與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在不斷的實踐活動中得到發(fā)展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