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
【摘 要】德育是教育的基礎,直接關系到學生今后能否成為品德高尚的人、對社會有價值的人。正所謂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因此小學階段的德育工作尤為重要。本文將以具有法治特色的小學為例,探討如何有效開展德育工作,將重點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法治特色;小學;德育
古往今來,品德一直是決定個人素養(yǎng)的關鍵,決定著一個人能為國家、為社會做多大貢獻。康熙大帝曾經(jīng)說過:“國家用人,當以德為本,才藝為末?!币虼?,我們的教育應該做到以德為本,以德樹人。正如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我認為教育者的首要使命,在于幫助自己的學生贊賞道德美并被這種美所鼓舞,使他堅定地相信,美和真理總是會勝利的?!彼哉f,我們的學校應該認識到“以德樹人”是教育的基本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尤其是我們的小學,更應該注重德育工作,真正做到德育從娃娃抓起,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們的道德情操。
道德與法律是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遵紀守法本身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社會責任和道德義務。尤其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重大任務,很多學校開始注重對孩子的法治教育,將學校打造成具有法治特色的學校,我所在的學校就是一所具有法治特色的小學。下面我將以所在的小學為例,探討法治特色小學如何有效開展德育工作:
一、建設德育理論體系,融入法律教育
德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們有些學校對學生的德育工作不加重視,尤其是德育理論體系建設方面,往往東鱗西爪,不成系統(tǒng)。我認為德育是教育的根本,學校一定要高度重視,建立起系統(tǒng)而完善的理論體系。以小學生德育工作為例,就涵蓋多種德育理論體系,比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愛國愛黨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社會公德教育、愛勞動愛生活教育、良好的個人習慣教育教育等等。對于學校而言,要對小學生德育的理論進行梳理,合理的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當然,法治教育也應該成為德育理論體系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法治特色小學德育工作中,更應該突出法治特色,引導孩子了解法律的常識。在我所在的學校,我們在整理德育理論體系時,融入了很多《憲法》、《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內(nèi)容,讓學生們知道國家是有很多法律的,法律是保護人民利益的,每個公民都應該知法、守法。只有不斷完善德育理論體系,并且融入法律教育,才能為有效開展德育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二、健全德育長效機制,突出法律精神
德育教育不僅要建立完整的理論體系。對于學校來講,還應專門針對德育工作制定一系列的規(guī)章制度,真正建立長效機制,從而將德育工作納入制度約束范疇,推動德育工作的開展。比如德育工作分工機制、教師道德自律機制、德育工作規(guī)程、教師德育工作評價機制等等。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對于任何小學而言,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都必須遵守規(guī)章制度,用規(guī)章制度去保證并推進德育工作的開展,做到有規(guī)有矩,才能確保德育工作的效果。對于具有法治特色的小學而言,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更應該突出規(guī)章制度的重要性,甚至要把規(guī)章制度當成法律一樣去執(zhí)行,突出法律精神。比如在我所在的小學,在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時,就融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不管是誰違背規(guī)章制度,都應該受到懲罰。此外,在制定規(guī)章制度時,也融入法律了的自由精神,保障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中的自主權力。總而言之,把法律精神融入德育工作長效機制,可以有效保障德育工作的開展。
三、搭建特色德育教學,烘托法律主題
德育工作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由于部分學校不注重德育教育,因此也缺乏對德育工作的關注和投入,尤其是在師資力量方面,非常薄弱,很多學校沒有專門的德育教師,大都由班主任代理德育工作。師資力量的匱乏,必然會影響德育工作的效果。以我校為例,在開展特色德育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比如通過與法同行,構建成長力結合法治的一些主題轟動,我校舉辦過一些法治書法、繪畫作品比賽,家長進課堂、法治講座等等。通過這些構建特色德育教學。
四、開展德育多彩活動,感受法律尊嚴
德育工作不僅要有充實的內(nèi)容,有強有力的保障,還應該有靈活多樣的形式。只有通過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才能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才能自覺地投入到德育工作中。因此,對于學校而言,不能固守成規(guī),一味宣講道德教育,要主動創(chuàng)新,開展德育活動,比如結合學校的相關活動“每周美麗學生”以及每年的“十佳美麗學生”,引導學生爭當遵紀守法的美麗學生;此外,還可以針對社會上的一些不講道德的行為,開展主題班會活動,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各種行為的不道德之處,從而樹立正確的道德觀。而對于法治特色的小學來講,還應該在德育活動中,加入法治元素,讓學生感受法律的尊嚴。比如,我所在的學校每年都會舉行法治主題班隊會評比。聯(lián)合市法治宣傳科,前往法治公園進行游園活動;聯(lián)合市司法局和教育局開展“法制文化進校園、進社區(qū)”教育活動;組織學生參加法律知識競賽等。通過在德育活動中融入法律元素,可以引導學生感受法律的尊嚴,認識到遵規(guī)守法的重要性。
德育是小學教育的根本,對于學校而言,一定要重視德育工作,完善德育的理論體系和保障機制,推進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而對于具有法治特色的學校而言,要在德育工作中突出法律特色,提升德育效果,從而真正扎牢教育的根,確保每個孩子都能健康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李軍.怎樣做好小學大隊輔導員工作[J].考試周刊,2014(A2)
[2]王軍剛.小學大隊輔導員的幾點做法[J].新課程(上),2014(02)
[3]盧友燕,彭志芳.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5(24)
[4]郝經(jīng)春.試論少先隊德育的人文關懷[D].山東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