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豐良鎮(zhèn)廣育小學 譚奕文
學科專家周一貫指出:新課程下的“理想課堂”應該是開放的課堂,生成的課堂,創(chuàng)造的課堂?!皠討B(tài)生成”已成為現(xiàn)代課堂教學的特征之一。“動態(tài)生成”要求教師更潛心地學習理論、更刻苦地練習基本功,更深入地鉆研教材、更全面了解學生、更精心地設計教學法……只有這樣,才能賦予課堂以靈氣,達到生動活潑、和諧合作、精練高效、全面發(fā)展的理想境界。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興趣、知識和能力是現(xiàn)代小學生最需要的,也是我們語文教師所追求的,活躍了課堂與生活的距離,學生在類似生活的情景中學習課文,輕松愉快,學生表達能力的整體素質(zhì)得到了提高,又不斷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多參與一些積極有效的、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使課堂更加燦爛精彩?!皠討B(tài)生成”絕不等于信馬由韁式地展開教學,無目標地隨波逐流,而是要在明確實踐三維目標的基礎上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而概略地安排教學程序,盡可能地全面考慮學生在課堂中,可能會提出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策略,同時還要充分做好處理突發(fā)問題的思想準備以及解決問題的策略,將一些不可預測的事件作為課堂教學的契機,這就要求教師具備更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交流,更具有開發(fā)性、挑戰(zhàn)性、創(chuàng)造性,更貼近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學得主動活潑,在積極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碰撞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涌現(xiàn)出意想不到的新問題和新答案,始終使課堂充滿著疑點,閃現(xiàn)出亮點。
語文課堂教學中設置問題探究,尋找動態(tài)生成點。如:學生們讀了《皇帝的新裝》后,在嘲笑皇帝的愚蠢的同時,關注一個焦點問題:一個一眼就能看穿的騙局,為什么能暢行無阻,直至最后被一個小孩戳穿?上自皇帝,下至百姓,為什么沒有一個人敢說真話?點評:在實際教學時,可以這一問題為探究話題,尋找動態(tài)生成點。 又如: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考慮到文章主題的多元性,沒有按部就班,逐段賞析,而是以“本文描寫了作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地的生活情景,你認為哪兒的生活更有趣?”這一主問題“投石問路”,引導學生探究少年魯迅的生活軌跡,結果自然是“公婆論理”,莫衷一是。便抓住意見分歧的契機與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按見解的對立沖突將全班學生分為“百草園派”和“三味書屋派”兩大陣營,陳述各自的理由,說說你認為有趣的人與事,教師有選擇地引導學生賞析精彩語段的內(nèi)容與寫法。待雙方的唇槍舌戰(zhàn)到了山窮水盡之時,開始誘導,請學生辨析剛才雙方提出的趣事,想一想,哪件事真有趣?哪件事細細想來是沒味的?這樣的探究,沒有限制學生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學生均能暢所欲言,為自己所持的觀點尋找理由,從而深刻地、多角度地理解了內(nèi)容。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會更高,并做到全員參與,課堂氣氛不僅熱鬧且有序,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真正的調(diào)動起來了。在“動態(tài)”課堂里,教師在課上敏銳的捕捉力更促進了動態(tài)生成。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機智是構建在對教育理論深刻領會之上的一種轉(zhuǎn)化師生矛盾的藝術,是一種正確處理教與學矛盾是技能和技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機智而靈活地教育學生,化解矛盾、溝通思想,隨機應變地解決課堂進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以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一種能力。學生并不一定會按照教師的需要給出答案或者給出的答案完全出乎教師的意料。但是教師如果能及時捕捉并巧妙地利用這些意外的答案,它們就有可能成為學生學習的興奮點,使課堂教學收獲不曾預設的精彩。
如上《狼》這課時。當學生在概括《狼》一文的大意時說:“一個屠夫……”余映潮先生笑著加重語氣說:“一個屠戶……”下面的學生都笑了,顯然他們明白了“屠夫”與“屠戶”詞義色彩的不同??葱Ч堰_到,就沒有過多糾纏這一細節(jié),點到為止,繼續(xù)上課。這就是生成的適度把握。而適時意味著時機要把握好,提前的生成有生拉硬拽之嫌,滯后的生成又往往引不起學生的興趣。對這一分寸的把握取決于教師對課堂情境識別的敏銳性。
學生開懷大笑。這樣子處理不僅使對話的情景更真實,而且一下子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原本簡單而機械的師生對話充滿了樂趣,點燃了小學語文課堂活躍的氣氛。正因為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才使學生一下子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學生“活”起來了,整節(jié)課也就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反思和不斷總結經(jīng)驗,學生們課堂主動表達的愿望強烈了,對學習語文的興趣明顯比以前濃厚,學習積極性也不斷增長了,學困生中的一部分學生也愿意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想法,雖然答案往往不夠理想,但已經(jīng)是跨出了關鍵的一步。課堂氣氛比以前活躍了,常常能聽到學生獨到的見解。課堂活躍的同時,也給教師帶來了新的思考與認識。
第一,相比較而言,農(nóng)村的孩子見識不夠廣、思維不夠活躍,語言表達的條件、環(huán)境和能力也比較欠缺。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多創(chuàng)造時機促進學生的語言表達的意愿和能力;盡可能提供更多的表達的資源、材料,通過文字、圖片、多媒體等各種手段拓展學生見識與思維,才能更有利于促進學生課堂生成的能力。
第二,動態(tài)生成的同時,教師的課堂教學終究也是離不開精心預設,但這樣的預設并不是要精心到將學生的每句話定下,而是應該更多地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他們可能的思維方向,及早做好不同是應對方式的準備。
第三,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之間思維的碰撞,知識、經(jīng)驗的互補,因此也更有利于動態(tài)資源的生成,以及動態(tài)生成的評價。因此在教學中不妨圍繞小組合作的形式精心設計一些活動方法,可以促進動態(tài)資源的生成。
第四,教學中并非為了生成而生成,一味強求生成而忽略了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主要目的。因此適度把握課堂教學的生成方向,驅(qū)弊導利,收放自扣,才能真正讓學生有所學,有所獲、有所思、有所展。
第五,注重動態(tài)生成是教學,有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從語文教學上來說也更有利于他們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對教師的要求比以往更高了。教師要有良好的語言素養(yǎng),靈活是教學機智,細致地觀察、及時捕捉課堂教學信息的能力等等。因此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駕馭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