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qū)新塘鎮(zhèn)新雅新世界實驗學校 劉潔優(yōu)
從教這些年來,筆者一直研究“心理暗示”對學生的教育作用,經過多個案例證明,心理暗示在偏常生的教育中,有著強大的作用。而筆者參加了廣州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培訓)中心“C級培訓”,并于2014年8月1日獲得心理健康教育C崗培訓證書,為心理暗示的研究獲得了理論的支持。
“教師心理懲罰是當前中小學生面對的重要問題之一,與體罰相比更具有隱蔽性和滯后性。教師心理懲罰的主要表現(xiàn)有暴力的語言、忽視與畸形重視、孤立與排斥等方面?!崩蠋煹男睦響土P更多的是針對偏常生,因為他們不乖,因為他們成績差,因為他們影響了班里的紀律,總之偏常生很容易受到老師的心理懲罰。
相信很多老師遇到偏常生的偏常之事,第一件事就是告訴家長吧?!或者先數落一下他之前已經犯過的其他偏常之事吧,或者教育時說:“我教育了你多少次了?”這些其實也能叫心理懲罰,其實就是在暗示學生,你看你把家長都招來了,你老是改不了,你老犯,最終學生會在暗示下認為自己無能,不可能變好的,變得極其自卑。
紐約州的大沙頭是一個黑人聚居的貧民窟,這里不僅窮困,而且聲名狼藉。在這兒出生的孩子長大后很少有人能夠獲得體面的職業(yè)。皮爾?保羅這時擔任諾必塔小學的董事兼校長。走進這所小學,他發(fā)現(xiàn)這里的孩子無所事事,曠課、斗毆,甚至砸爛黑板成了家常便飯。當羅杰。羅爾斯這個孩子從窗臺上跳下,伸著小手走向講臺的時候,皮爾?保羅說:“我一看修長的小手指就知道,將來你就是紐約州的州長?!碑敃r羅杰?羅爾斯大吃一驚,因為長這么大,只有他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說他可以成為五噸重的小船的船長。這一次竟說他可以成為紐約州的州長,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記下了這句話,并且相信他。從那天起,紐約州的州長就成了飄揚在羅杰?羅爾斯精神領域上一面旗幟。他的衣服不再沾滿泥土,說話也不再污言穢語,走路也挺直了腰桿,他成了班長。此后,他一直以州長的身分要求自己。51歲那年,他真的成了紐約州的州長。在就職記者招待會上,他沒有提及個人的奮斗史,他只提及了一位“點燃”過他信念的校長——皮爾?保羅。
保羅的故事其實很多人都知道,也經常會用到如此的鼓勵方法。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偏常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就不可能一朝一夕可以轉變的了。很多老師用了鼓勵方法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效果不大,于是就放棄了。其實,只要你用一顆愛心,一直不放棄這個孩子,孩子真正感覺到你暗示的東西是有可能實現(xiàn)的,他一定會改變的。
用語言構造遠大目標和美好前景來激勵學生,使學生在熱切的企盼中持續(xù)不斷地奮發(fā)向上以至最終成就大業(yè)的現(xiàn)象,被社會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命名為“皮格馬利翁效應”。這一命名源自于一份教育實驗報告,即《課堂里的皮格馬利翁》。這份報告詳盡描述了兩位教育研究工作者的一項試驗。從一間學校抽取出一部分學生,說這些地學生都是天才學生,然后抽取兩位最優(yōu)秀的老師去教他們。學期結束時,名單上的學生成績果然比其他學生高出許多。研究者這才告訴他們,其實名單是從該學校學生名冊中隨機抽取的,并非什么天才學生,更令人驚訝的是,就連那兩位優(yōu)秀教師其實也只是研究者隨機抽取的,并非研究過他們非常優(yōu)秀才選中的。研究者解釋,這是因為老師期待某個學生成為天才,這種期待心理會對尋個學生產生暗示和激勵效應,使他對自己“一定會成為出類拔萃的學生”產生自信,從而在自信心的驅使下一步步邁向成功。因此,期待和贊美,可以經常用在學生身上。
我最近一個實驗案例是這個學期的。剛開學時,從公校轉來一個新同學陳某杰,十分偏常。他經常罵粗口,而且一點點小事就罵,別人說他一句罵粗口不好,他干脆就打了,還經常趁同學不注意時伸腳出去絆人,有好幾次學生摔得哭了起來,他卻哈哈大笑。(我終于明白他為何從公校轉學了。)這樣的學生,我卻要沉住氣才行。我首先私下對他說:“你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學生,我想好好培養(yǎng)你。但是你的行為習慣不太好,能不能改了?”他說:“我試試?!庇谑?,他開始慢慢的比較少罵粗口了,我在課堂上表揚了他的進步,并且說他還可以進步得更好,我還讓他管中午午睡的紀律,其實哪用得著他管,我中午也在教室坐著的,而且他管得也不是特別好,有時他還會逗同學笑。不管如何,他至少不再打罵同學了,至少不再去絆同學摔跤了。之后,陳某杰更加努力了,不僅學習上努力,管紀律方面也學會了如何公平公正,如何讓同學們自覺了,中午的紀律我已經全部放手給他了。僅僅是半個學期,筆者不僅成功轉化了一個偏常生,而且收獲了一個得力助手。
心理暗示用得不好,不如不用。比如,他都不做作業(yè)了,你還說他好,不僅其他同學不服氣,就連他自己可能都會懷疑你這個老師虛偽。因此,心理暗示要找準一切機會,卻捕捉孩子的閃光點。比如,他以前不做作業(yè),但是現(xiàn)在做了,雖然做得不是很好,也可以表揚他:“你終于做作業(yè)了,我一直都相信你,一定會做的,相信你接下來會取得更大的進步?!?/p>
我們很多人可能記得,小時候父母教我們很多東西,其實我們并不是做得那么好,但是父母都會不停地表揚我們,于是我們學習語言、學習生活自理等方面進步飛快。其實父母的心理暗示摻著愛心,所以我們感受到的不僅是鼓勵,更多的是愛。教師的心理暗示如果摻著愛心,會事半功倍。
相信一開始,每個老師對于偏常生都是鼓勵的,但是發(fā)現(xiàn)效果不大時,大部分都放棄了。其實并非每個學生都能夠心理暗示一下就成功的。更多的偏常生需要我們長時間的心理暗示。而且時間越久,孩子越相信你的心理暗示。我有些案例轉變效果比較明顯是半個學期(陳某杰案例),但是大多數案例,要想取得明顯的效果,至少一個學期,有的甚至達到三四年甚至更久(林某安案例)。因為有些學生即使畢業(yè)后,離開了我們,我們的心理暗示卻還對他發(fā)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