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郁南縣職業(yè)技術學校 謝金鑒
監(jiān)測顯示,2016年1至6月,有關校園暴力的各類信息超過500條,這也反映出當前校園暴力現象的嚴峻形勢。
校園欺凌表面上主要集中在中小學為主,査實,各級各類學校都有,中國有外國也有,發(fā)達地區(qū)有貧困山區(qū)也有,現在有過去一樣有,只不過現在媒體發(fā)達,報道得快,加上有個別欺凌者或傍觀者將施暴過程發(fā)上網,向別人炫耀。
1.家庭教育的失守
中職學校被社會普通認為是招收行為偏常的“問題學生”的學校,或來自單親或類似單親的家庭,有個另還是黑人黑戶,連戶籍身份都無;或身殘智殘;或是留守兒。一方面,家庭結構失能,使得孩子在成長中缺少關愛和教導,另一方面,一些家庭雖然看起來美滿,家長對孩子也充滿關愛,但由于教育理念和方法存在問題,也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消極影響。一些家長這種明顯走偏的觀念,不僅使孩子遇到問題時傾向于用暴力方式解決,同時也讓校園里一些原本稀松平常的“磕磕碰碰”,被上升到不可調和的程度。很多農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些人許多年才回家一次,孩子的教育無人過問。由于基礎差,無心向學,成績很不理想。于是遲到早退、逃課上網吧,結交損友、欺凌弱小。這部分“問題學生”升高中考大學無望,過早出社會打工家長又不放心,只好送到職校就讀。家長認為將孩子送入職校老師會管好,于是只管工作,對孩子管教少,這也是出現 校園欺凌的原因之一。
2.學校教育的無奈
這部分“問題學生” 進入中職學校后,一些惡習也自然也帶入了學校。他們認為讀職校就是學技術的,到實訓室上課還有些新鮮感,一旦在課室上理論課,特別是公共基礎課,這部分“問題學生” 不是玩手機就是睡覺,甚至會逃課。在學校中,越來越多的老師“不敢”輕易批評學生,“不敢”指出學生在行為規(guī)則上的錯誤。特別是山區(qū)中職學校,管得太嚴,又怕他流失,管理過松,又怕他出問題。出現校園欺凌后,班主任往往自己解決,不愿報學校處理,怕影響班級或班主任評優(yōu)評選,學校也是這樣,這更使得他們膽大無為,突顯教育的無奈。
學校法制教育和德育的缺失也不容忽視。教育部門對法制教育有專門的規(guī)定,要求做到進課堂、進教材,教師落實,課時落實,但現在看來做得還不夠。一方面,學校沒有法律教師人才儲備,講課的基本上都是政治、思想品德教師;另一方面,法律知識被分散在多本教材中,既不系統(tǒng),也不深入,加上學校出于升學率的考量,并不重視普法,使得法制教育效果十分有限。
3.社會教育的缺位
目前市面、網絡上的大量小說、游戲都包含色情、暴力情節(jié),處于青春期的學生非常容易受到影響,這些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和行為,導致他們極易因盲目模仿、追求刺激而產生暴力沖動。十多歲的孩子正是表現欲和模仿能力最強的時期,如果不加以限制,很多孩子就會不自覺模仿從網絡上接受的信息。此外,當前社會上“一夜成名”“拜金主義”等不良風氣也影響著校園。根據我國法律規(guī)定,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也只有8種嚴重犯罪才會追究刑事責任。由于年齡原因,很多孩子實施校園欺凌卻不會受到懲罰,這也容易使他們形成“藐視法律”的心態(tài)。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應提高對包括校園欺凌在內的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重視程度,做好預防工作,避免這部分孩子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要做好中職生入學安全教育,班主任要向學生原籍學校了解每個學生的表現,及時校園欺凌預防教育。對曾經卷入校園欺凌行為,不管是欺凌者還是被欺凌者,學校、家長和社會人員要積極引導,教育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要讓他們誤以為采用欺凌行為可以解決問題,而養(yǎng)成欺凌或被欺凌的惡習。對校園欺凌的極端行為和極端事件必須作出懲戒,這一方面在于懲戒和教育施暴者,另一方面也是為其他學生提供一個安全的校園環(huán)境,保障他們的受教育權。
中職生大部分處于16周歲~19周歲年齡段,正是世界觀培養(yǎng)的關鍵期。學??梢酝ㄟ^開展三自(自立、自愛、自強)、三生(生存、生活、生命)、三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活動,培養(yǎng)申士風度、淑女氣質。讓同學們知道,交友、戀愛不是為了向別人炫耀,也不是為欺負他人增加籌碼,而是為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互相鼔勵、互相扶持。要教育學生,進入中職學校就要學習一門謀生技能,技能要有理論支持,要認真上好每節(jié)課,到畢業(yè)時要拿到盡可能多幾個技能證書。同時,要培養(yǎng)刻苦耐勞精神、團隊合作精神、科研創(chuàng)新精神,要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和法律意識。
1.治理校園欺凌
遵循事前預防和事后懲戒相結合的原則,在強化家庭的監(jiān)護責任,凈化社會風氣,加強未成年人品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還應完善相關法規(guī),為校園撐起保護傘。
2.懲戒措施必不可少
對未滿18歲的校園欺凌涉案者,法院可以輔導警告等方式處置。但如果后果嚴重且施暴者有前科,即便是未成年人涉案,也可以當做成人刑事案件審理,按成人標準定罪量刑。經家長、學校、派出所進行評估,只要符合這些條件,就應當送到工讀學校,專門的、有針對性的教育進行矯正。
3.提高法制教育重視程度
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確定教育內容,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制教育體系。并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律實踐,如案例教育、法官指導模擬法庭等。通過法制教育進課堂,普及法律知識,形成對法律的敬畏,使青少年養(yǎng)成遵紀守法、恪守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習慣。建立規(guī)范學生行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長效機制。
4.多部門形成合力
治理校園欺凌不僅是教育部門或者教育督導部門一家的責任,而且僅靠學校“單兵突進”的治理效果也有限,必須立法、教育、公安、司法、廣電、網辦、農業(yè)等部門共同參與、形成合力,學校、家庭以及社會有關各方同時發(fā)揮積極作用,實現無縫對接,才能不給校園欺凌留下任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