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化州市河西區(qū)第一初級中學 王力華
俗話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正確的師生觀的核心在于熱愛學生,熱愛學生是教師教育能力、技巧、情感等素質(zhì)的綜合體現(xiàn),而不僅僅是一種態(tài)度。有人認為“嚴師出高徒”,嚴格要求就是熱愛學生,就是忠誠教育事業(yè)的表現(xiàn)。其實熱愛學生也是一門學問,教師熱愛學生首先應該了解學生,特別要了解和摸清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惑與難題,才能對癥下藥教好學生;其次,要學會與學生溝通,將熱愛之情傳送給學生,并感染學生,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教師的愛,而不是一味地嚴格要求;再次,要具有教育科學理論素質(zhì),對學生的成長指導才能及時、準確、到位,使學生信服教師,對教師敞開自己的心靈,并自覺主動地與教師拉近距離,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常言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教師的親和力并不是刻意去追求的,而是表現(xiàn)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通過教師的一言一行讓學生深切感受到教師在關(guān)注他,在信任他,在支持他。當學生因下雨回不了家而顯得無奈時,教師借給他一把傘,這樣平常的事,或許他也會銘記一生;當學生身體不舒服伏在桌子上,老師走上前一兩句關(guān)心的話語,會使其格外感動,倍感親切,特別是差生更是如此。教師不能用定勢的眼光看待學生,以為學生違紀都是故意的,要考慮到學生可能有什么特殊情況。比如遲到,可能是因為什么意外原因所致,要想到學生都不愿遲到受老師批評,在處理時,提醒學生今后注意就行了;對于曠課、上網(wǎng)的同學我們也要認真分析,理解他們,他們可能是因為基礎(chǔ)差聽不懂,想放棄自己,或是遇到什么煩惱想發(fā)泄一下,我們應想法去幫助他們擺脫這些困難。對于上課睡覺的學生,特別是一向守紀的學生,我們要考慮到他可能是昨晚學習太晚或是因什么原因未休息好,我們可暫時不必叫醒他,讓他睡上十分鐘后叫醒,課后去了解原因,并要求他把課堂所教內(nèi)容補上。哪怕這個學生是因晚上上網(wǎng)后睡覺,也給他機會,因為此時他很疲憊,叫醒他也起不到作用,等課后了解原因后再嚴肅處理。對學生的理解,會得到學生的信任與尊重。
在實施課程改革中,學校要盡力在校園內(nèi)營造師生和諧相處的氛圍,而不要人為地設(shè)置師生之間交往的障礙。學生在校園內(nèi)一般會形成年齡相近的亞文化群體,學生有沒有自己的亞文化,教師能不能成為亞文化活動之中的一分子,在某種程度上既檢驗了學生對教師的認同程度,也拉近了教師對學生的認同程度,是師生之間心理距離的標尺,也是校園師生和諧相處氛圍的具體體現(xiàn)。作為教師應主動支持學生的亞文化群體活動,并參與其中,成為其支持者,才能真正與學生打成一片。
那么,老師該從哪些方面來培養(yǎng)自己的親和力呢?
第一要微笑。微笑,作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體態(tài)語,具有極強的暗示性和感召作用,在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深化課程改革的今天,更需要教師把微笑送給每一個學生。學生都有追求成功、展示自己的愿望,學生取得的那怕是一丁點進步,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賞。親和的主動權(quán)掌握在教師手中,那就是微笑,要用微笑鼓勵學生走進自己,親近自己。
第二善贊語。贊美是一門藝術(shù),教師如何贊美自己的學生呢?其一、贊其所長。每位學生身上都有值得老師稱贊的閃光點,可贊揚學生字寫得好、歌唱得好,也可以贊揚學生樂于做一件好事,更可以贊揚學生作業(yè)質(zhì)量有了進步,學習成績有了提高。其二、贊其所想。老師應常與學生談心,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及所思所想,對學生閃現(xiàn)的思想火花,切合實際的建議意見,應及時給予肯定和支持,并表示由衷的贊賞之情。其三、贊其所好。人各有所好,學生健康的興趣愛好如能受到老師的信賴和稱贊,一定會備受鼓舞,更積極地培養(yǎng)發(fā)展這個興趣愛好。
第三應問好。要想獲得別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尊重他人。身為人師,必須在大節(jié)和小節(jié)上都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既然學生不主動向我們問好,我們就主動地用自己的行動來給學生做個示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取真知,學會做人。其次,師生見面,教師主動問好,對學生來說,一切緊張情緒和疑慮都會煙消云散,隨之而來的是學生對老師更為熱情、更為真誠地回敬。
第四為人謙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教師也需要得到學生的一些幫助,或者自己會做錯什么事。比如借用了學生的文具,學生打掃了辦公室,或者講錯了一道題,錯誤地批評了學生等等,教師都應該表示感謝或真誠的向?qū)W生道歉。也許一聲“謝謝”、一句“對不起,我錯了”會讓學生對你肅然起敬,會更加喜歡接近你,渴望得到你教誨,獲得知識的滋養(yǎng)。有一次晚自習,一位男同學身體不適,向我請假時,嘔吐在教室走廊上,他感到很不好意思并想去打掃,我叫他去休息,我找來工具幫他清掃干凈。事后這位同學非常感激,用他那勤奮的學習來報答老師對他的關(guān)愛。而桀驁不馴、高傲自大的人是難以形成親和力的。
那怎樣才能提高教師的親和力呢?
長期以來,對學生的評價過于注重學業(yè)成績,而忽視全面發(fā)展和學生個體差異;過分關(guān)注結(jié)果而忽視過程,嚴重地制約了素質(zhì)教育的推進,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怎樣提高教育教學評價的親和力,進而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呢?我認為首先要改革現(xiàn)行的考試制度,力求評價內(nèi)容、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讓學生從死記硬背、題海訓練中解放出來,不再成為考試的奴隸,成為高分低能的受害者。其次,要重視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評價要改變由教師單一評價學生的狀況,在教學過程中要多給學生自評他評的機會,要提倡評價的開放性、合作性。再次,教師的教學評價要以鼓勵為主,要因人而異,要客觀公正。對基礎(chǔ)差的學生,評價應重在鼓勵其參與,幫助其提高;對于基礎(chǔ)好的學生,評價應重在激勵他們創(chuàng)新,讓其百尺竿頭,再上一步。評價時,決不能以學生的成績高低為標準,決不能以學生行為的優(yōu)劣為前提。
親和力是新課改理念下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它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是協(xié)調(diào)師生關(guān)系的調(diào)節(jié)劑,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興奮劑,是構(gòu)筑學生知識大廈的粘合劑,是激發(fā)學生潛能的催化劑。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要用愛心、情感、智慧來醞釀、發(fā)展、壯大這種親和力,使之成為素質(zhì)教育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