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游, 郎少杰
(1 九江學院化環(huán)學院,江西 九江 332005; 2 九江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江西 九江 332005)
?
新建本科化學化工學生參與科研工作的思考*
彭游1, 郎少杰2
(1 九江學院化環(huán)學院,江西九江332005; 2 九江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江西九江332005)
新建本科一般沒有碩士點,教師的科研項目主要完成人為教師本人,那么本科生作為研究生的替代成為教師的助手成為可能,本文主要對新建本科院校中本科生作為科研主力軍的方式與問題探討。發(fā)現(xiàn)新建本科院校學生創(chuàng)新、科研活動能力與意識的不足。通過實施本科生科研導師制、建立師生科研課題小組以及重建師資隊伍結構可以提高新建本科化學化工學生參與科研的積極性和實效性,培養(yǎng)高質量的創(chuàng)新人才。
新建本科;化學化工學生;科研助手;創(chuàng)新能力
新建本科院校一般是指從近年來(2000年以后)教育部正式批準新建的普通本科院校。這些院校多由專科學校獨立或合并升本而來,如各省近年來建立的不少本科院校九江學院、井岡山大學、宜春學院等。筆者發(fā)現(xiàn),新建本科院校一般具有以下四個共同的特點[1]。
(1)區(qū)域性。新建本科院校無論如何發(fā)展都要與所在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決定了其辦學定位和發(fā)展目標,既有一定的辦學地域優(yōu)勢,也存在難以跨越的地域劣勢。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要主動承擔為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的責任和義務,為地方輸送大批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高層次人才[1]。
(2)綜合性。小而全或者大而全的問題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弊端。那么,如何變弊為利呢? 一方面要善于摒棄那些學生畢業(yè)后就業(yè)困難的專業(yè), 瞄準地方緊缺人才及所需專業(yè)人才,拓展新專業(yè)。但也存在社會、企業(yè)急需,但學生、家長不愿報考的專業(yè),比如,精細化工類專業(yè),無論本???,在南方就業(yè)時供不應求,工資相對較高,職業(yè)發(fā)展前景良好,但由于工作環(huán)境相對危險,學生、家長不愿報考。這樣的專業(yè)不辦,社會不同意,辦的話,學生、家長不領情。
(3)管理相對不足、地方意識濃厚,學校發(fā)展定位不特別自信、甚至為迎合輿論反復無常。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建校時間短、起步晚,相對老牌本科院校規(guī)模不一定小,但本科管理經驗不多,最容易出現(xiàn)建設管理??频霓k法與思維去建設管理本科,一般而言,新建本科的管理者仍然是以前升本前的??茖W校的管理者。新建本科院校目前還處在發(fā)展的初級階段, 處于由??平逃虮究平逃霓D型時期,需要對學校重新定位,確定發(fā)展方向,努力形成特色。
新建本科院校辦學缺乏個性,主要是指其人才培養(yǎng)模仿重點大學的人才培養(yǎng)計劃,培養(yǎng)目標統(tǒng)一劃齊,但管理隊伍、師資力量、學生素質、辦學條件又先天不足,導致在模仿上不倫不類[1]。在學校發(fā)展定位上又反復無常,極不自信,為迎合輿論或個別心血來潮的管理者的意見,一會應用型,一會研究型方向。
(4)教學型。培養(yǎng)高質量的人才是任何一所大學的根本使命和永恒的追求。不同類型、層次的大學其培養(yǎng)的人才在社會人才結構中所處位置不同,這就是不同大學人才培養(yǎng)的特色。教學型本科院校培養(yǎng)的是本科應用性人才,而非學術性人才,在這點上極易偏頗,最容易忽視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1。對老師的教學水平要求很高,好像又回到了高中階段應試教育對教師的要求,采用應試教學方法,而忽視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新建本科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實現(xiàn)大眾化教育和滿足人們對高等教育不同需求等方面承擔著重要的歷史使命。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師除了要完成繁重的基本的教學任務外,還要為學校及自身的發(fā)展承擔科學研究的重要任務。因此進行科研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師繼教學之后又一個重要工作。研究發(fā)現(xiàn)新建本科教師科研存在如下問題[2]。
2.1新建本科院校教師隊伍學歷、職稱結構還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
調查發(fā)現(xiàn)大多新建本科院校的學歷結構中博士的比例不到20%, 遠遠低于全國40%的平均水平; 職稱結構中, 高職稱教師結構仍低于全國38.1%的比例, 且教授數(shù)量相對較少, 嚴重影響學??蒲械乃?。且大多數(shù)高級職稱老師通過教研業(yè)績或者其他原因得以晉升,科研能力和業(yè)績尤其不強。
2.2新建本科院校教師科研參與性不強
2015年某學院只有不到30%教師發(fā)表了論文, 且論文層次不高,粗制爛造的會議論文占有相當大比例,而且絕大多數(shù)教師發(fā)表論文是為了混學校的考核要求和評職稱的需要,離知識創(chuàng)新還有太長的路要走。新建本科院校教師科研起步晚, 能力較弱。新建本科院校教師多是本科畢業(yè), 雖然新引進的教師一般具有博士學歷,但由于實驗條件,校園文化、科研政策等原因,科研動力不強,同時教師所承擔立項課題的分布也極不平衡。
2.3新建本科院校教師科研方向不明確, 重點不突出,教師從事應用研究的意愿強但機會不多
為了評職稱、多數(shù)教師的科研以難度大要求高的基礎研究為主, 缺乏與實際能力和實驗條件相匹配的實用性課題, 不完全符合新建本科院校的發(fā)展定位。由于學校辦學力量等原因,當?shù)仄髽I(yè)雖有大量的技術難題需要解決,由于對當?shù)匦陆ū究圃盒5慕處熕綉岩?,不愿把項目委托給當?shù)馗咝?,或者不愿提供足額的研究經費,嚴重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
2.4新建本科學校教師科研時間嚴重缺乏且沒有碩士生
在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是教學型院校,師生比較低,每個老師每年承擔超負荷的教學工作量、班主任工作、教研室工作等其他工作等。一個老師,每年承擔400余節(jié)課,每天還有很多表格填寫工作,進入實驗室的時間嚴重不足。由于沒有碩士生,導致教師科研實驗室,老師本人不去,就必須關門,對于化學、生物等危險性大的實驗工作,在沒有老師在場的情況下,本科生很難安全開展有效的實驗工作。
以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為主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無疑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途徑??蒲惺谴髮W生創(chuàng)新的最好方式,而本科生尤其是地方新建院校的本科生參與的比例與程度很小,這里擬就本科生參與科研實踐的模式做初步探討[3]。
3.1實施本科生科研導師制
牛津大學校長漢密爾頓教授[4]指出: “一對一的導師制度是牛津一個非常特別的優(yōu)勢,也是非常昂貴的一種教育制度。牛津大學寧可犧牲其他的東西,也不會放棄導師制”。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5]認為:人才培養(yǎng)的三個秘訣之一就是要合理教學,老師跟學生每周應該有一對一的教導工作時間?!耙粚σ坏慕虒Чぷ鲿r間”要真正落實就要給每個學生配有相應的導師,對學生進行適時引導,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上升空間。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也都進行了導師制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6]。本?;h(huán)學院也在嘗試實行導師制,在探索過程中,也出現(xiàn)一些問題,比如,執(zhí)行時間過早,學生對自己專業(yè)和導師的研究領域沒有很好的了解,導師選擇的結果不太理想。
學校可從大二開始,給每2~3 名學生配備一名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或副高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科研導師,由于是新建本科,很多碩士以上學位或副高以上職稱的教師并不從事科研工作,這要求對導師有相當?shù)囊?,如果范圍過窄,符合要求的導師不多,導致每個導師指導壓力很大。導師要在而且能在專業(yè)學習、科研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上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讓部分學有專長的學生脫穎而出??赏ㄟ^本科生科研項目申報制度、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等形式,調動學生參與科研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科研能力和素養(yǎng)。
3.2建立師生科研課題小組
新建本科院校,一般沒有碩士點,沒有研究生參與導師的課題組,這就給本科生全面、深入?yún)⑴c導師課題組提供了可能,相對于老牌本科院校,導師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博士生、碩士生的培養(yǎng)、而對本科生的培養(yǎng)重視不夠不同,新建本科學校給本科生提供了很大的可能。為了激發(fā)學生對科學探索、對知識創(chuàng)造的熱情與內在沖動,并盡快引導學生進入科研研究與應用開發(fā),學??梢酝ㄟ^召開“師生科研工作雙選會”,由各指導教師列出自己的研究方向或者近期正在研究的項目或者其中的一些子課題,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以及教師的要求,選擇指導教師,組建科研團隊。每個團隊每個年級一般5 至8 名學生,由學有余力、具備初步動手能力的大二、大三、大四學生組成。開始階段,以導師為主導,重在指導學生如何檢索文獻,制定切實可行的研究方案、技術路線、安排合理的工作進度、以及如何分步推進實施等,待學生熟悉科研的整個流程、實驗方法,導師逐步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開展研究的能力。若遇到重要或關鍵技術性實驗,師生必須共同參與,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這樣一來,學生的研究熱情被激起。學生在創(chuàng)新能力得以提高、老師又完成了科研課題,只有在這雙贏的情況下,學生、老師才有積極性。
如何培養(yǎng)基礎知識寬厚、創(chuàng)新意識強烈,具有良好的學習、創(chuàng)新能力的綜合性人才,成為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發(fā)展過程中亟待重視與解決的問題7。雖然近些年來地方本科院校在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有很多的不足:(1)無論高校的管理者、教師,還是學生自身對科研認識不足,缺乏足夠的重視,認為科研太高大上,作為一個二本、還是新二本的學生、可望不可及,產生畏難情緒與自卑心理。(2)學生缺乏基本的科研訓練, 科研素質不高;以競賽項目為主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模式,只對少數(shù)人起作用,而對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缺乏系統(tǒng)化的制度設計,且未與教育、教學、管理模式的變革相結合。(3)教師作為本科生科研導師的動力不足。由于本科生上課時間多,能用于實驗的時間較少,教師教會學生實驗技能后,學生又馬上面臨畢業(yè),學生完成課題的時間不多,所以教師指導本科學生的動力不足。
新建本科院校學生創(chuàng)新、科研活動能力與意識的不足,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和我們當前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教師晉升考核模式有很大的關系。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發(fā)展,其核心在于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培養(yǎng)培養(yǎng)者模式的轉變。 實施人才培養(yǎng)的主力軍始終是廣大教師,培養(yǎng)者的素質和思想意識不提高,無論如何修改培養(yǎng)方案都是沒啥用的。思想意識轉變較難,但短時間內聚集起一大批教育教學水平高,實踐能力強、創(chuàng)新水平高的教師隊伍尤其困難,對于老牌本科院校都難以達到、而讓新建本科院校轉型,何其困難。
5.1思想觀念轉變,為學生培養(yǎng)及轉型發(fā)展奠定思想基礎
沒有基于思想觀念轉變的行為變革是不可能持久的。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體系的構建,必須以教育者和管理者理念的轉變。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是單純基于如何調動本科學生參與科研實踐活動的思考,它是對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的全面超越,將學生參與科研活動轉變?yōu)樘剿餍轮?、提高實踐能力的過程。構建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體系應從根本上解決教師怎么做和學生如何學,是教學與學生管理的模式的重大變革。
5.2重建師資隊伍結構,為學生培養(yǎng)及轉型發(fā)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撐
教師始終是高校發(fā)展的關鍵因素,師資隊伍的質量和結構決定著高校的辦學水平。構建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已成為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fā)展的基本共識8。地方本科院校的師資先天不足,不僅制約著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也制約學校的轉型發(fā)展。特別注意克服實踐性教學就不要創(chuàng)新的思想觀念。因此,地方本科院校應緊扣培養(yǎng)應用技術技能型人才對教師的能力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重建師資隊伍,強化“雙高型”師資隊伍建設。
本文探討了新建本科院校的現(xiàn)狀及教師科研存在的問題,以及本科生作為科研主力軍的方式與存在的問題。發(fā)現(xiàn)新建本科院校學生創(chuàng)新、科研活動能力與意識的不足。通過實施本科生科研導師制、建立師生科研課題小組可以作為新建本科學生參與教師科研的方式。通過改變思想、重建師資隊伍結構可以提高新建本科學生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水平。
[1]戴克林. 新建本科院校特點及學分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思考[J]. 莆田學院學報,2009,16(3): 31-35.
[2]方卉. 新建本科院校教師科研狀況研究[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
[3]孫紅梅. 本科學生參與科研實踐的管理模式探討[J].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2, 27(8): 123-125.
[4]李玉蘭.中外大學校長縱論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N].光明日報,2010-05-11.
[5]肖鋒. 李政道: 培養(yǎng)人才的三大秘訣[N].文摘報,2006-09-10.
[6]張騫. 復旦化學系鼓勵學生搞科研,每3人配1 名導師[N]. 新聞晚報, 2006-10-10.
[7]呂健,朱明. 地方本科院校學生科研參與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 創(chuàng)業(yè)與創(chuàng)新教育,2016,7(2):98-103.
[8]汪一丁, 王偉英.應用技術大學“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 教育與職業(yè), 2015(29): 63-65.
Thoughts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Undergraduates Majoringin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inResearchPracticeofTeachersinNewly-establishedUniversities*
PENG You1, LANG Shao-jie2
(1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 Jiujiang University, Jiangxi Jiujiang 332005;2 Business College, Jiujiang University, Jiangxi Jiujiang 332005, China)
Abstracts:Theteacher’sprojectscanbecompletedbythemselvesinnewly-establisheduniversitieswhichhadnomaster’sdegreeprograms.Thusundergraduatestudentscanpossiblebecomeateacher’saideasthealternativeofgraduates.Themethodsandproblemsofundergraduatestudentsasthemainforceofscientificresearchwerediscussedinnewly-establisheduniversities.Thestudentswerelackofinnovation,scientificresearchabilityandconsciousnesswerefoundinnewly-establisheduniversities.Throughtheimplementationoftutorsystemforundergraduates,theestablishmentofscientificresearchteamofteachersandstudentsandreconstructionofteacherteamscanimprovethepositiveandeffectiveofparticipationinscientificresearchofchemicalengineeringundergraduatesinnewly-establisheduniversities,tocultivateinnovativetalentswithhighquality.
newly-establisheduniversities;students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researchassistant;innovationability
江西省高校省級教改課題(JXJG-10-17-15)。
彭游 (1971-),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學。
G645
A
1001-9677(2016)013-02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