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新
頸4神經根頸椎病的診斷與治療
陳貴新
目的 探討頸4神經根頸椎病的診斷及治療。方法 通過本組12例頸4神經根頸椎病患者的診斷及治療進行分析。結果 本組病例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12~18個月,滿意率100%。結論 正確的診斷,恰當的治療,是治療頸4神經根頸椎病取得顯著療效的根本方法。
頸4神經根;頸椎?。辉\斷;治療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電子產品不斷更新,伏案時間過長,頸4神經根頸椎病發(fā)病率逐年增高,而且年輕化,嚴重影響學習、工作及生活,往往不能正確診斷,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療,其效果都不十分理想。通過對頸4神經根頸椎病的明確診斷和恰當治療,該病的治療取得了非常滿意的效果。2013年1月~2015年5月,營口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同濟醫(yī)院明確診斷12例頸4神經根頸椎病,采用恰當的治療,經6~18月隨訪,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經明確診斷頸4神經根頸椎病12例,頸間盤突出所致10例,占83.33%。頸間盤突出伴后骨贅所致2例,占16.67%。左側5例,占41.67%。右側7例,占58.33%。伴有髓性癥狀的4例,占33.33%。伴有其它神經根癥狀的8例,占66.67%。既伴有髓性癥狀又伴有其它神經根癥狀的2例,占16.67%。男9例,占75%。女3例,占25%。年齡18~53歲,平均年齡(34.17±3.24)歲,口服藥物治療4例,占33.33%。手術治療8例,占66.67%。12例患者均取得滿意療效。
1.2 概念 頸椎?。╟ervical spondylosis)是導致頸肩臂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第二屆全國頸椎病專題座談會(1992年,青島)明確了頸椎病定義:即頸椎椎間盤組織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fā)病理改變累及其周圍組織結構(神經根、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等),出現(xiàn)相應的臨床表現(xiàn)[1]。頸4神經根頸椎病是由于頸3~4椎間孔處有致壓物壓迫頸4神經根所致。
1.3 形成原因 (1)頸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一般而言,30歲開始,纖維環(huán)中彈力纖維含量逐漸減少,膠原纖維卻逐漸增多,髓核含水量逐漸減少,纖維環(huán)受牽拉及壓縮能力減退,出現(xiàn)椎間隙變窄,椎間盤膨出或突出,椎間關節(jié)周圍韌帶松弛,椎間活動度增大,椎體上、下緣韌帶附著處出現(xiàn)牽拉骨刺,突出的間盤及骨刺壓迫神經根。(2)頸椎不穩(wěn)定,頸椎的異?;顒樱蓪е伦甸g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炎癥反應,對神經根刺激而出現(xiàn)癥狀。(3)長期伏案,長期低頭,頸部后方肌疲勞,導致椎間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慢性損傷,頸椎前屈,間盤前方壓力增加,后方間隙增寬,導致間盤膨出或突出壓迫神經根。長期屈頸,脊髓血運減少,產生炎性介質刺激神經根。
1.4 診斷 (1)臨床表現(xiàn),頸肩部疼痛和發(fā)僵,由于間盤退變、突出及炎性介質對頸4神經根的壓迫、刺激,出現(xiàn)頸背部疼痛和肌肉痙攣,疼痛可放射至肩部內緣及肩胛骨水平區(qū)域,偶爾疼痛也可放射至前側胸壁。往往該病同時伴有其它神經根性或髓性癥狀。(2)臨床檢查,肩部僵硬,活動受限,頸根部至肩部內緣及肩胛骨水平區(qū)域的肌肉緊張,局部壓痛,頸部過伸可誘發(fā)疼痛加重。當有頸椎間盤突出時,可出現(xiàn)壓頸試驗陽性。脊神經牽拉試驗陽性[2]。(3)影像學檢查,X線拍片:頸椎正側伸屈位,可檢查頸3~4椎間鉤錐關節(jié)是否增生,椎間隙是否變窄,是否存在不穩(wěn)定。頸部CT(平掃+重建),可發(fā)現(xiàn)病變節(jié)段椎間盤變性側后方突出或后方骨贅并借以判斷椎管失徑大小[3]。頸椎核磁共振,可檢測出,脊髓受壓情況、是否有存在異常信號及間盤是否脫入椎管,利于與其它疾病的鑒別診斷。
1.5 治療方法 (1)臨床癥狀輕的可口服藥物治療,頸舒顆粒1袋/d分2次口服,彌可保0.5 mg/d分3次口服,鹽酸乙哌立松片20 mg/d分2次口服,塞來昔布/1粒每天2次口服,磺胺類藥物過敏者可口服其它NSAIDs。(2)臨床癥狀重或保守治療無效的需手術治療,頸椎間盤突出不超過3個節(jié)段的無后縱韌帶骨化的行頸椎前路手術,具體方法:麻醉滿意后,患者取仰臥位,肩部墊高,頸部稍后仰,常規(guī)消毒,鋪無菌巾單,選擇右側胸鎖乳突肌內側切口,切開皮膚、皮下、頸闊肌后沿血管鞘與內臟鞘間隙進入[4],鈍性分離直至椎前,插針定位確定頸3~4椎間隙,在頸3、4椎體上放置椎間撐開器,撐開后,用小刀肌刮匙切除頸3~4椎間盤直至椎體后緣,后縱韌帶的切開或切除一般不作為椎間盤切除的常規(guī)步驟,但在椎間盤髓核穿透后縱韌帶脫入椎管時,或后縱韌帶出現(xiàn)局灶骨化性時,則應將后縱韌帶做切開或切除[5],如果根管狹窄,可同時行根管擴大術,按椎間隙高度選合適的cage,將椎體前、后緣切除的骨贅取松質骨適量填實cage,檢查無活動性出血后,將cage植入頸3、4間隙,嵌緊。如果其它間盤突出并有根性癥狀,可用同樣方法植入cage,最后,選擇合適長度的頸前路鈦板,預彎弧度,居中固定,透視位置滿意后鎖定螺釘[6],放置引流管,縫合切口,術畢。頸椎間盤突出超過3個節(jié)段的或存在后縱韌帶骨化的行頸椎后路手術[7],具體方法: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成功后,取俯臥位,頭顱置于腦外科頭架上固定,頸后正中切口,依次切開皮膚、皮下淺深筋膜、顯露頸后部肌肉[8],分離兩側椎旁肌顯露頸3~7椎板及右側小關節(jié),在右側小關節(jié)內側咬除外層皮質,開槽做門軸,左側在小關節(jié)內側咬斷頸3~7椎板全層開門,用10號絲線將棘突懸吊與右側小關節(jié)囊上,檢查固定牢靠,無活動性出血,放置引流管,縫合切口,術畢。術后早期功能鍛煉。
本組12例中,4例臨床癥狀輕的可口服藥物治療;8例臨床癥狀重保守治療無效的手術治療,其中6例頸椎前路手術,2例頸椎后路手術。經6~18月隨訪,1例頸椎后路術后患者頸肩部發(fā)僵,但對治療效果非常滿意。12例療效滿意率達到100%。
頸4神經根頸椎病較少見,而且不典型,往往與其它神經根型頸椎病或脊髓型頸椎病并存。容易被漏診或忽視,即使單純的典型的頸4神經根頸椎病,往往被認為“落枕”,不能引起患者本人的重視,更不去醫(yī)院就診,直到肢體麻木、無力、不靈活等癥狀出現(xiàn),甚至嚴重影響工作及生活時,才引起重視,到醫(yī)院就診,所以,手術比例較高,伴隨髓性和其它根性癥狀較多(這也與頸4神經根的解剖位置有關,因為頸5~6、頸4~5活動范圍較大,較其它階段容易發(fā)生退變,導致頸椎病發(fā)生,因而,伴隨髓性和其它根性癥狀較多),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科技迅猛的發(fā)展,電子產品不斷涌入人民生活,伏案時間過長,尤其是青少年。近幾年,頸4神經根頸椎病發(fā)病率逐年增高,而且年輕化。男性多于女性,這可能與男性參加重體力勞動或體育鍛煉強度有關本。本組12例頸4神經根頸椎病,頸間盤突出所致10例,占83.33%。頸間盤突出伴后骨贅所致2例,占16.67%。伴有髓性癥狀的4例,占33.33%。伴有其它神經根癥狀的8例,占66.67%。既伴有髓性癥狀又伴有其它神經根癥狀的2例,占16.67%。男9例,占75%。女3例,占25%。年齡18~53歲,平均年齡(34.17±3.24)歲,口服藥物治療4例,占33.33%。手術治療8例,占66.67%。12例患者經過正確的診斷和恰當的治療,均取得滿意療效。
因此,頸4神經根頸椎病較少見,而且不典型,往往與其它神經根型頸椎病或脊髓型頸椎病并存,男性多于女性,有年輕化趨勢,容易被漏診或忽視,因此,出現(xiàn)頸肩部疼痛和發(fā)僵等癥狀,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得到正確的診斷,多數口服藥物正規(guī)治療,可以治愈;癥狀嚴重的經過手術治療也可取得滿意的效果。所以,頸4神經根頸椎病正確的診斷及恰當的治療,是治療本病的關鍵所在。
[1] 陳仲強,劉忠軍,黨耕町.脊柱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232.
[2] 邱貴興.骨科學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2.381.
[3]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第4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2.1974.
[4] 李松凱,倪斌,藍旭,等.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鈦網植骨融合內固定治療下頸椎結核[J].實用骨科雜志,2014,20(10):866.
[5] 劉忠軍.脊柱外科手術操作與技巧[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 22.
[6] 尚榮安,王少飛,劉東錢,等.頸前路減壓零切跡融合與鈦板聯(lián)合cage融合術后相鄰節(jié)段退變的比較[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6,9,31(9):901.
[7]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第4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2.2006.
[8] 趙輝,鄒明,胡偉,等.頸椎后路成形術保留C7韌帶復合體的術后比較研究[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4,9,29(9):919.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neck 4 nerve root cervical spondylosis treatment. Methods By this group of 12 cases of cervical 4 analyze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nerve root cervical spondylosis. Results All cases
follow-up, 12-18 months follow-up time, satisfaction rate of 100%. Conclusion Correct diagnosis and proper treatment is the treatment of neck four orientations of notable curative effect on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nerve root.
Cervical nerve root; Cervical spondylosis; Diagnosis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4.043
遼寧 115007 營口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同濟醫(yī)院骨科(陳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