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文婷
?
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
榮文婷
(江蘇理工學院,江蘇常州 213001)
本文以高職類院校為視角,論述高職類院校學生志愿服務工作機制,進而推動高職院校學生志愿服務工作的長效發(fā)展。
高職院校;學生志愿服務;機制創(chuàng)新
1.1 志愿服務主體的意識存在“盲區(qū)”
一是對志愿服務的意義理解不夠,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對志愿服務意義的理解上還存在一些偏差,根據(jù)走訪,一些學生在參加志愿服務時雖然知道“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但是有超過51%的受訪學生認為自己參加志愿服務主要還是為了參加社會實踐、鍛煉自己。二是對志愿服務工作認識不足,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時缺乏積極主動性。三是存在學生帶有功利色彩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由于志愿服務包括很多類別,如公益類、關(guān)愛類,也有服務重大賽事、會議類活動,因此,很多學生在選擇志愿服務時會有選擇性。
1.2 志愿服務機制存在“瑕疵”
部分高職院校對學生志愿者的激勵評價僅僅限于在學生綜合測評附加分和簡單的表彰,而缺乏長效的激勵引導機制,尤其是基于志愿精神的思想引導。同時,在當前重視社會效益的環(huán)境下,更容易讓部分高職院校進入誤區(qū),進而導致一些高職學生對志愿服務工作存在認識誤區(qū),本著走過場的思想?yún)⒓又驹阜栈顒?,而不能真正堅持把一項志愿服務活動長期堅持下去。根據(jù)調(diào)查,高職院校對志愿者的培訓學習缺乏系統(tǒng)化的機制,往往只是在遇到大型志愿服務活動時,才會對參與的志愿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而對一些常規(guī)性的志愿服務活動則缺少必要的培訓指導。
2.1 優(yōu)化志愿服務工作制度供給
高職院校學生志愿服務主管部門要優(yōu)化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制度供給機制,為志愿服務活動提供長效地有保障的工作機制。加強學生志愿服務的內(nèi)容供給主要包括:(1)課程供給。加強課程供給就是將學生志愿服務與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相結(jié)合,使之成為增強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途徑;(2)學習供給。高職院校要針對不同服務類型、服務內(nèi)容在大學生志愿者隊伍內(nèi)開展形式不同的培訓與學習,逐步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專業(yè)與技能相結(jié)合、整體推進與個體服務相結(jié)合、時代要求與志愿精神相結(jié)合的培訓機制[1]。(3)內(nèi)容供給。教師在要有意識的將志愿服務的重要意義、實踐途徑、服務方法等內(nèi)容在課堂上向?qū)W生傳授,要把實踐教學當作重要傳授平臺,把理論課內(nèi)容“活化”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4)機制供給。機制供給是保障高職院校學生志愿服務深入開展的保障環(huán)節(jié)。建立健全完善的機制供給方式是把志愿服務工作納入加強學生思想引導、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加強機制供給,可以從將志愿服務納入學生綜合測評體系、素質(zhì)拓展體系等,用機制鼓勵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
2.2 完善激勵評價機制
完善激勵評價機制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一是政策激勵。高職院校主管部門要根據(jù)實際制定政策激勵措施來引導學生把志愿服務作為一門“必修課”來對待。完善政策激勵措施,就是要將志愿服務評價體系與學生綜合評價、獎學金和助學金評定、就業(yè)推薦、推優(yōu)入黨等融合。完善政策激勵機制,高職院校學生志愿服務工作主管部門還要積極配合好上級政策,尤其是志愿服務的認證注冊,制定高職院校學生志愿服務星級認定制度、高職學院學生志愿服務獎勵辦法等制度,從而讓學生從事志愿服務激勵表彰有章可循。二是精神激勵。要形成志愿服務精神激勵機制,開展優(yōu)秀志愿者、杰出志愿者等先進評比,并開展選樹典型、宣傳典型活動。三是物質(zhì)激勵。志愿服務雖然是無償性質(zhì)的,但是作為學校志愿服務工作的主管部門,也要積極考慮學生這一群體的特殊性,適當考慮物質(zhì)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jié)合,進而更好促進志愿服務工作的發(fā)展。如對參與志愿服務學生進行車費補貼、用餐補貼。
2.3 優(yōu)化志愿服務管理模式
一是構(gòu)建科學合理的志愿者組織。構(gòu)建高職院校志愿者管理組織的新模式,是推動高職院校學生志愿服務組織長效發(fā)展,凝聚更多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組織力量。二是科學設計高職院校志愿者管理制度。高職院校志愿者管理制度要從志愿者招募注冊制度、志愿者星級評價、志愿者服務認證制度等。推進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要創(chuàng)新志愿服務領(lǐng)導機制、創(chuàng)新志愿服務招募機制。三是建立健全學習培訓機制。高職院校志愿服務主管部門要完善學生志愿服務組織的學習培訓機制,通過樹立學習型、創(chuàng)新型的志愿服務組織學生干部來不斷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學生志愿服務工作。四是建立項目化的管理機制。項目化管理是當前高職院校開展學生志愿服務的重要途徑之一,所謂項目化管理,就是高職院校志愿服務組織在開展志愿服務時依據(jù)志愿服務活動的特點來設計具體內(nèi)容、方式。可以利用高職院校的自身特點和優(yōu)勢,開展校企合作模式,進行志愿服務的項目化操作[2]。
2.4 提升志愿服務載體互動能力
一是項目合作。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加強與社會多方的項目合作,建立志愿服務基地,探索“希望來吧”、“四點半課堂”等項目方式;二是管理合作。高職院校應加強與政府志愿者管理部門的聯(lián)系,做到志愿者的注冊、管理、評定;三是培訓合作。加強培訓合作就是要求高職院校志愿者主管部門,積極引進校外資源,開展專業(yè)化的培訓,嘗試志愿者掛職制度、聯(lián)系社區(qū)制度,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四是活動合作?;顒邮清憻捴驹刚叩挠行лd體,高職院校要加強與政府、社區(qū)、企業(yè)等單位的合作,充分運用文明城市建設、交通文明引導、社區(qū)文明建設等常規(guī)性志愿服務活動,以及3月5日學雷鋒日、12月1日預防艾滋病日等節(jié)點的活動,為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提供廣闊的平臺。
高職院校需要不斷加強學生志愿服務的能力,凝聚志愿服務精神,提升志愿服務空間。高職院校志愿服務組織要重視率先推進高職院校學生志愿服務文化的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lǐng)高職院校志愿服務文化建設,讓志愿服務文化所形成的良好氛圍成為文化育人,文化引領(lǐng)人的關(guān)鍵。
[1]沃意琳.國際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實踐與探討[J].職教論壇.2013(20):88-89.
[2]王浩.高職大學生志愿服務探析[J].教育與職業(yè).2014(06):175-176.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inno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service
(School of business, Jiangs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Jiangsu 213001)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service mechanism,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service work..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volunteer service; Mechanism innovation
(責任編輯:施 芮)
D911.04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6.056
1672–7304(2016)06–0123–02
江蘇省教育廳2012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江蘇率先推進大學生志愿服務文化建設的機制與政策研究”(項目編號:2012SJBFDY020);江蘇理工學院校社科基金(思政專項)課題“發(fā)達地區(qū)大學生志愿服務文化建設實證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KYY14542)。
榮文婷(1980-),女,江蘇常州人,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