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芳,趙妙鳳,王彩萍
(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yī)院 眼耳鼻咽喉科,廣東 珠海 519000)
頭頸部腫瘤是臨床常見的一類惡性腫瘤,發(fā)病率約為15.22/10萬,約占全身惡性腫瘤的4.45%[1]。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inoma, NPC)是最常見的頭頸部腫瘤之一,在我國兩廣地區(qū)鼻咽癌發(fā)病率較高,死亡率高達4~5/10萬。鼻咽癌多屬于低分化鱗狀細胞癌,加之解剖結構特殊、位置敏感、切除難度大且風險高,放射治療是鼻咽癌治療首選,早期鼻咽癌放療后5年生存率可達70%~75%[1]。但需注意的是,放療不可避免的殺傷正常細胞,鼻咽癌區(qū)域放射,還常導致患者吞咽功能障礙,影響唾液分泌,易并發(fā)口腔黏膜反應,損害患者吞咽能力,增加營養(yǎng)不良、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患者常因此中斷放療,使放療療程延長,影響放療效果,口腔黏膜反應還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生命質量[2]。鼻咽癌放療口腔黏膜反應發(fā)生機制較復雜,與炎癥、免疫等因素有關,臨床尚無有效的根治方法,應用激素、抗生素及氨磷汀等藥物療效較好,但有一定的適應證、禁忌證,且因鼻咽癌放療療程多較長,不可能一直應用藥物治療,預防、減輕口腔黏膜反應是關鍵。鑒于過去鼻咽癌患者放療后口腔黏膜反應發(fā)生率居高不下的現(xiàn)狀,本院試從護理入手,將全方位護理應用于鼻咽癌放療管理之中,取得一定成效,現(xiàn)報道如下。
2012年3 月-2013年5月,本院共收治并應用放療治療鼻咽癌患者24例,納入對照組,其中,男18例、女6例 ;年齡18~68歲,平均(43±10) 歲;角化性鱗狀細胞癌3例,其他21例。臨床分期:Ⅰ期1例、Ⅱ期10例、Ⅲ期9例、Ⅳ期4例。放療前Karnofsky功能狀態(tài)(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評分(84.4±2.9)分。合并糖尿病4例、高血壓5例、吸煙史11例、飲酒史10例。2013年5月-2015年7月,醫(yī)院收治并應用放療治療鼻咽癌患者24例,納入觀察組,其中,男18例,女 6 例 ;年齡 22~67 歲,平均(42±11) 歲;角化性鱗狀細胞癌4例,其他20例。臨床分期:Ⅰ期2例、Ⅱ期9例、Ⅲ期10例、Ⅳ期3例。放療前KPS評分(84.8±2.5)分。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壓5例、吸煙史13例、飲酒史9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和病理分期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臨床資料完整;②臨床確診;③初次放化療,放療前無口腔黏膜反應,無其它口腔疾病;④一般狀況尚可,預計生存期3個月以上;⑤無原發(fā)性凝血功能障礙、重要器官功能障礙。排除標準:①不符合納入標準;②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③藥物過敏;④合并認知、精神障礙;⑤參與其他研究。
均采用三維適形放射治療(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3DCRT)或調強適形放射治 療(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技術,根治性放射治療,標準處方劑量,1.8~2.2Gy/次,5次/周,同步化療者,聯(lián)合順鉑,靜脈滴注。
對照組放療過程中,做好飲食管理,醫(yī)囑多進食高蛋白、易吸收、營養(yǎng)豐富食物,禁食辛辣厚味和過熱過燙等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多飲水。每次放療后,持續(xù)性張口,鍛煉咬合肌及下頜骨功能,預防萎縮。同時,若出現(xiàn)口腔黏膜反應,早中晚三餐前后漱口液漱口。若疼痛等癥狀明顯,影響進食,給予靜脈含營養(yǎng)支持,聯(lián)合抗生素、激素治療,對癥處理分泌性中耳炎等其他癥狀。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全方位護理,主要內容如下:
1.2.1 放療前準備 ①健康教育:進行有關于鼻咽癌放化療的健康教育,告知化療的必要性、有效性以及可能帶來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危害、特征以及預防措施,強調護理管理的作用,不良反應并非不可預防的,是可控的,增強患者治療信心[3];②強化心理支持:放療前,仍有部分患者伴有嚴重的負面情緒,通過家庭陪護、心理誘導和焦點問題解決等方法減輕患者顧慮;③環(huán)境管理:全面環(huán)境管控,層流病房,定期開窗通風,若有消毒、清潔需要,轉換病房[4];④口腔準備:化療前數(shù)日,以將西瓜霜噴劑清潔口腔,噴射數(shù)下幾個,6次/d,噴射后禁水食30~60 min。
1.2.2 放療中 ①先期應用洗必泰溶液行口腔擦拭法口腔護理,1次/d全面護理,早中晚三餐前后各1次漱口,做好階段性健康教育,采用焦點解決策略,問詢患者放療感受,口腔黏膜反應,有無口咽干燥與紅腫、發(fā)熱口渴、排便排尿無力及疲倦等癥狀,若有,則強化護理,醫(yī)囑患者不要過度驚慌失措,若選用聚維酮碘口腔護理液,行口咽腔沖洗護理[5-6];②教會患者正確的口腔管理策略,規(guī)律進食,進食前可先飲水,潤滑口腔、食管,避免進食粗糙、油膩及易黏牙食物;③晚餐避免進食過晚,晚飯后避免睡眠過早,待無明顯飽脹感后方可躺下入睡,以避免胃食管反流,若有明顯惡心、嘔吐等癥狀,可服用抗嘔吐藥物,每次嘔吐后都漱口,并將嘔吐物清理[7-8];④合理口腔運動,合理安排持續(xù)性張口時間。
1.2.3 放療后 一般來說,放射治療后唾液腺會受到損傷,從而會導致口腔黏膜干燥,所以,身邊常備水,要經常飲水;護理人員要督促患者練習前伸、后伸舌頭、卷舌等日常動作,教會患者經常進行上下牙齒咬合撞擊等鍛煉,以及配合頸部肌肉的鍛煉,防止肌肉萎縮,但在訓練期間應注意速度保持緩慢,鍛煉幅度不宜過大,有效的防止關節(jié)僵硬,有效的提高患者康復。另外,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叮囑患者做好口腔護理工作,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叮囑患者一旦感覺不舒適要立刻回院檢查。
口腔黏膜反應等級,口腔黏膜反應發(fā)生、持續(xù)時間和治療前后KPS評分。
WINDOWS EXCEL收集錄入數(shù)據(jù)資料,以SPSS 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Ⅰ級、Ⅰ+Ⅱ級比重高于對照組,Ⅳ 級比重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觀察組口腔黏膜反應發(fā)生時間晚于對照組,持續(xù)時間低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KPS評分低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KPS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口腔黏膜反應水平比較 例(%)
表2 兩組口腔黏膜反應病程和KPS評分比較 (±s)
表2 兩組口腔黏膜反應病程和KPS評分比較 (±s)
注:1)與對照組比較,P <0.05;2)與治療前相比,P <0.05。
組別 例數(shù) 口腔黏膜反應 KPS評分/分發(fā)生時間/d 持續(xù)時間/d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4 20.9±3.11) 15.7±2.21) 84.6±2.9 79.8±4.11)2)對照組 24 16.6±2.4 21.4±2.4 84.5±3.2 71.0±6.32)
鼻咽癌放療后口腔黏膜反應發(fā)生機制較復雜,與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放化療、口腔黏膜機械性損害、口腔唾液菌群分布與理化性質、黏膜干燥狀態(tài)、心理及環(huán)境等因素有關[9]。過去對于口腔黏膜反應,防治方法較簡單,主要內容包括飲食管理、多飲水、持續(xù)性張口和早中晚三餐前后漱口液漱口,發(fā)生反應后,給予靜脈含營養(yǎng)支持,聯(lián)合抗生素、激素治療,內容過于簡單??谇火つし磻陌l(fā)生影響因素較多,對照組患者幾乎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口腔黏膜反應,其中不乏Ⅳ級重度患者,進行全方面的護理非常必要。
全方位護理內容主要包括放療前心理支持、健康教育、環(huán)境控制和口腔準備,以改善心理、生理狀況,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控制刺激性因素,同時注重放療過程中,階段性健康教育、焦點問題解決、伴隨癥狀鑒別處置和細節(jié)管理,以控制危險因素,維持高水平的口腔管理[10]。結果顯示,觀察組口腔黏膜反應明顯更輕,約54.17%未發(fā)生口腔黏膜反應,發(fā)生口腔黏膜反應患者發(fā)生時間更晚、持續(xù)時間更短,提示護理確實有助于提高患者耐受,減輕黏膜反應危害。關于口腔護理,鑒于放療時間較長,應個體化應用口腔護理液,發(fā)揮不同口腔護理液優(yōu)勢。生理鹽水無異味、廉價、患者易于接受,但易發(fā)生口臭、口腔感染與炎癥,不建議長期應用,口泰溶液反腐收斂、殺菌抑菌效果好,建議應用于急性口腔黏膜反應,長期應用可能引起味覺改變、口腔黏膜充血需提高警惕。西瓜霜噴劑主料西瓜霜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止痛之功效,噴劑給藥,操作簡單,還具有一定的鎮(zhèn)痛效果,可提高患者舒適感受,可間斷應用。
綜上所述,全方位護理有助于減少口腔黏膜反應發(fā)生的幾率。
[1]賴紅花. 同期放化療對晚期鼻咽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臨床研究 , 2014, 27(12): 1471-1473.
[2]楊秋燕, 林月雙, 黃春葉. 鼻咽癌放射性腔黏膜反應的發(fā)病機理和防護進展[J]. 護理實踐與研宄, 2012, 9(22): 111-112
[3]李小冬, 鄭曉宇. 鼻咽癌調強放療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發(fā)生的主要相關因素分析[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1, 43(2): 136.
[4]Wang ZM, Wang CY.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of inflammation of radioactive oral mucosa in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radiotherapy[J]. LASER JOURNAL,2013, 34(5): 109-110.
[5]范瑞娟. 探討全方位護理對鼻咽癌患者放療致口腔黏膜反應的效果研究[J]. 護理研究 , 2014, 18(8): 257.
[6]杜平, 馬琳. 鼻咽癌患者放療致口腔黏膜炎的護理[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 2013, 4(15): 317-318.
[7]奚亞敏. 鼻咽癌患者放療致口腔鉆膜炎的護理[J]. 臨床合理用藥 , 2013, 12C(6): 100-101.
[8]程賢敏, 陳克瓊, 侯松燕. 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 西南軍醫(yī), 2012, 14(4): 662-663.
[9]張冬英. 全方位護理對鼻咽癌患者放療致口腔黏膜反應的效果分析 [J]. 護士進修雜志 , 2011, 26(9): 843-844.
[10]劉雨絲, 黃培蓮, 龔海英, 等. 鼻咽癌調強適形放療發(fā)生口腔黏膜反應33例護理干預[J]. 齊魯護理雜志, 2011, 17(16): 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