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鳳英
摘 要:在平時的數學教學評價中,教師要及時抓住時機,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合理地運用各種評價,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同時,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找出自身的長處和問題,反思學習的成敗得失,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岸嘣u價”使教師評價與學生的發(fā)展過程得到了有機的結合,真正促進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提升了他們的學習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數學;“多元評價”;自信;激勵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多元化的評價更適用于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數學課堂教學。筆者試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自己平時教學中對“多元評價”的思考與實踐。
一、保底性的評價,讓學生充滿自信
學生常常因缺乏自信而對學習表現(xiàn)出冷漠,擔心答錯或回答不出老師提出的問題,害怕被老師批評和被同學輕視,干脆冷眼觀之,免得“引火燒身”。學生一旦不自信,就喪失了參與學習的欲望。如何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呢?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進入學校的第一次考試,不能給他不及格。”課堂教學中,我總是給“你思維敏捷,第一個回答問題”“加油,你離正確答案只有一步之遙”“再認真想想,相信你行”之類的評價,或使用翹大拇指贊賞,摸一摸頭等肢體語言,使學生的畏懼心理逐漸消除,激起他們的學習熱情。
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學期“小數乘小數”后,教師出示練習題:豎式計算1.55×1.3,讓一個學生上臺板演。他板演算出的結果為20.15,在其他學生的暗示下,他也發(fā)現(xiàn)了錯誤,馬上把答案改為2.015。鼓掌聲頓時響起。我立即讓他評價自己的成果,并說明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他說:“因數中一共有三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數出3位,我剛才太粗心了,只數第一個因數的小數位數?!敝笤僬埰渌麑W生來評價,有的學生可能會針對該學生的行為,作出諸如善于發(fā)現(xiàn)錯誤、勇于正視錯誤、及時改正錯誤等評價。相信在今后的學習中,這位學生不會再出現(xiàn)類似的錯誤了。
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這種保底性的評價,讓學生更加自信,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發(fā)展?jié)撃?/p>
美國發(fā)展心理學家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九種智力,而每個人的智力又各具特色。每個人的知識背景不同,獲取知識和形成技能的程度也不同。在平時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因人而異,對每個學生取得的點滴成績和進步,應毫不吝嗇,及時給予贊許和鼓勵,巧用激勵性評價,發(fā)散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的潛能。
如在執(zhí)教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三角形三邊的關系》這節(jié)課,在探索三角形三邊關系時,我讓學生任意取出事先準備好的三根塑料小棒,擺成三角形。一會兒,擺成的學生得意地高喊著,擺不成的學生耷拉著腦袋。我再讓他們說說所擺的三角形三邊有什么特點。雖然學生回答的不是最佳答案,我也予以肯定。這時我再趁熱打鐵,出示一根6厘米、一根4厘米的塑料小棒,讓學生圍三角形。學生齊搖頭喊道:“只有兩根小棒,圍不成三角形?!蔽已b作很吃驚:“你們這么肯定?開動腦筋想一想,一定有辦法!”過了一會兒,一個學生膽怯地站起來說:“老師,把其中的一根剪開,可以嗎?”我及時給予贊同:“這個辦法不錯。動手試試吧,相信你們能行的!”展示交流時,我提出疑問:“這樣為什么就能圍成呢?”指名學生回答:“我剪長的那根,一拼就成。”我順勢檢查了他剪拼的三角形,豎起大拇指表揚:“我很佩服你。你圍成的三角形非常規(guī)范,還懂得不能剪短的那根。怎樣剪,能圍成三角形呢?”學生底氣十足,肯定地說:“只要考慮兩邊和大于第三邊就行?!蔽覞M意地點了點頭。再讓學生思考剪開的這根小棒的最長值和最短值,學生輕松就解決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這樣制造懸念,巧用激勵性評價進行教學,使數學課堂充滿誘惑,激起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欲望。這種方式既挖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又使數學課堂煥發(fā)了生機。
三、自我性的評價,讓學生展示自我
由于數學本身所特有的邏輯性、抽象性和嚴密性,所以教師在評價過程中對學生被肯定的部分一定要準確,要堅定學生的自信心,為學生指明方向,避免學生的思維阻塞,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欲望。為了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我們更要創(chuàng)造機會展示學生自我評價的魅力。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我出示兩塊不同的三角板。
師:還記得它們的度數嗎?
生:90°、45°、45°;90°、60°、30°。
師:這兩個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相等嗎?
生:相等。90°+45°+45°=180°,90°+60°+30°=180°。
師:算得還挺快的,那這兩個三角形的內角和也相等嗎?
(課件出示差不多大的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通過直觀目測,學生很快猜出,答案有三種:一是鈍角三角形內角和大;二是銳角三角形內角和大;三是相等,都是180°。
師提出質疑:為什么有三種答案?
生:……
這里,在預設的問題下,老師不急于直接回答或評價,而是先傾聽學生的想法,讓學生互相補充,避免扼殺學生有價值的想法。這個過程也就是學生自我評價的過程。接著,老師來一句肯定學生自我評價的言語:“你們真厲害!知道實踐出真理。那就動手實踐操作驗證猜想吧!”學生們有的在剪,有的在拼,有的在量,忙得不亦樂乎。
這樣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自我評價,充分展示自我,發(fā)揮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數學課堂更具活力。
四、過程性的評價,讓學生享受樂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在平時教學中,筆者特別注重課堂教學中單元教學后、期末結束時的評價。平時還對學生的成長袋積累評價、對數學日記進行互動評價及通過微信家校平臺對學生進行反饋評價。
如學生作業(yè)書寫整齊了,我給學生蓋上“書寫小能手”的印章;當學生單元小測取得進步時,我及時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在檢測試卷上寫了這樣的評語:“有進步,再細心點,你會更棒的!”當學生成績稍微下降時,我讓學生重新認識自我,給予鼓勵性語言:“別灰心,認真查找錯誤原因,相信你行的!”……
總之,面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問題,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合理地運用各種評價,力圖使教師評價與學生的發(fā)展過程有機結合,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評價更是一種藝術,每個教師要因人而異,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才會讓評價真正促進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升學生學習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立未.在關鍵處啟發(fā)探索、交流[J].小學數學教師,2005,(11).
[2]鄭毓信.數學教育:從理論到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美)里德利.自主課堂——積極的課堂環(huán)境的作用[M].沈湘秦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qū)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