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珍秀
摘 要:數學知識抽象性較強,如果教學方法不當,會使幼兒對數學感到枯燥和乏味。如何讓幼兒始終在輕松自然的狀態(tài)下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取決于多項因素,其中數學學習的源泉——生活;數學學習的關鍵——環(huán)境;數學學習的方式——多樣。
關鍵詞:數學學習;生活;環(huán)境;多樣
人們把數學對人類的意義比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鹽。學習數學不是單純?yōu)榱私忸},更重要的是為了訓練思維。機械的練習不僅不能助于抽象思維的發(fā)展,反而容易導致幼兒對數學產生厭倦、恐懼,失去自信心。那么,如何讓幼兒始終在輕松自然的狀態(tài)下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呢?
一、數學學習的源泉—生活
奧妙無窮的生活中處處蘊含著數學,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學”的世界里。例如,幼兒穿衣時,讓幼兒數數穿了幾件衣服及衣服上有幾個扣子,大的幾個、小的幾個,這種顏色的幾個、那種顏色的幾個;早接待時,先讓幼兒手口一致數本班來園人數,然后再讓幼兒兩個兩個數,五個五個數,統(tǒng)計來了幾個幼兒、缺席幾個,男的幾個、女的幾個;上下樓梯時讓幼兒數數臺階,學習順數、倒數;進餐時讓幼兒將勺、碗、食物一一對應;整理玩具時讓幼兒按類別、形狀、顏色分類;早操時讓幼兒說說自己所站的位置,前后左右是誰;午睡前開展“鞋子找家,鞋子配對”等活動;散步時說說花、草的數目、形狀、顏色,數數路邊有幾棵樹,比比樹的高矮、粗細等。總之,生活中隱藏著大量學習數學的機會,是數學教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生活資源,珍惜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輕輕松松學數學,獲得樂趣。
二、數學學習的關鍵—環(huán)境
1.創(chuàng)設有利于幼兒學習數學的精神環(huán)境
(1)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學習數學不能以犧牲興趣為代價來求取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發(fā)展,自然的、身邊的、熟悉的事物都是幼兒最感興趣的。
例如小班數學活動《認識幾何圖形》,我將其取名“圖形寶寶找媽媽”,親切、易懂、趣味性濃?;顒又形覟槊總€幼兒都準備了三個笑容可掬的“圖形媽媽”(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和顏色、大小、形狀不一的若干圖形寶寶,讓幼兒按形狀特征幫助“圖形寶寶”找媽媽。因為媽媽是幼兒最親近的人,此活動符合幼兒的興趣點,貼近幼兒的生活,極大地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欲望,讓幼兒真實地感受到數學的有趣,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因此,教育內容應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來選擇,要來自生活,貼近幼兒的心理發(fā)展。
(2)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的獨特價值。
例如,小班幼兒的手口一致點數,就可以在游戲活動中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如在建構房子時,讓幼兒手口一致點數自己搭建的房子是用幾塊積木搭成的。點數積木比點數項鏈難得多,因為積木排列得不整齊,顏色也很雜,但因為這是在游戲中,所以孩子們還是很高興地一遍遍地數著。而幼兒每次搭建的物體都不一樣,所用的積木也是時多時少,幼兒數的方法也隨之越來越多,一會兒從上往下數,一會兒從后往前數,一會兒從兩頭開始對稱地數,一會兒數一塊拿掉一塊積木,一會兒數一塊積木就往這塊積木上放一個紐扣……在多次的手口一致的點數活動中,幼兒都會有不同的發(fā)現,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2.創(chuàng)設有利于幼兒學習數學的物質環(huán)境
材料是引發(fā)幼兒學習的刺激物,又是幼兒數學學習的“中介”與“橋梁”。首先提供的材料要豐富多樣、貼近生活且具有趣味性。
例如通過積木來學習長度、面積的知識;通過玩沙、玩水來學習容量的知識;通過瓶瓶罐罐疊高比較物體的高矮等,讓豐富多樣的材料點燃幼兒學習的火花,使他們不知不覺地積累一些相關的數學經驗。其次提供的材料要經濟實用,具有多功能性。例如制作數量不同的小動物卡片(小雞、小鴨、小狗、小兔等),進行一物多用。在點數活動中,可以用它按物點數小動物的數量;在分類活動中,可以用它按動物名稱分類;還可用于比較動物的多少,以及學習數的組成及數的加減等。最后提供的材料要能不斷擴展且具有遞進性,盡可能為幼兒提供由淺入深的教育目標和內容。例如學習《分類》,讓幼兒按一維、二維、三維的特征進行分類活動,材料可按這樣的順序投放:
(1)根據球的顏色不同,投放紅皮球和黃皮球。
(2)根據球的大小、顏色不同,投放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的紅皮球和黃皮球。
(3)根據球的大小、顏色、有無圖案的不同,投放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及有圖案和無圖案的紅皮球和黃皮球。
這一系列活動材料所蘊含的教育目標、內容,所揭示的事物之間的聯系,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幼兒通過對材料的操作,使探索不斷走向深入,并建立起持久的學習動機。
三、數學學習的方式—多樣
1.做中學
應鼓勵幼兒的“求異性”,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于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中。如《認識正方體》,先讓幼兒在正方形的積木上粘上自己喜歡的顏料并在紙上拓印,接著將每個面都印下來,隨后用剪刀把每個面都剪下來,最后數數有幾個面并用重疊的方法比比是否一樣大,幼兒頗感興趣,在涂涂、印印、剪剪、數數、比比中知道了正方體是由六個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的,體驗著發(fā)現的樂趣。
2.生活中學
幼兒對空間的感知模糊不清,掌握空間定向也比較困難,若能使幼兒親身體驗空間方位,用外部動作內化思維,將會獲得理想的效果。
例如《認識遠與近、中間與旁邊》,活動時引導幼兒體驗自己在空間中的位置,如“我來說你來做”。兒歌:“小孩小孩真愛玩,找個離老師近點的地方蹲一蹲;小孩小孩真愛玩,找個離老師遠點的地方站一站;來來來,小朋友,快到老師的旁邊來;來來來,小朋友,請到圓圈的中間來……”幼兒玩得開心,學得主動,不知不覺地掌握了難以理解的遠與近、中間與旁邊等空間方位。
3.游戲中學
巧妙地應用游戲,不僅能夠激發(fā)幼兒學習的情趣,幫助幼兒理解內容,加深印象,提高學習效率,還能點燃幼兒的思維,拓展想象,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
例如《以客體為中心區(qū)分左右》,開始部分我以游戲形式復習《以自身為中心區(qū)分左右》,一邊念兒歌一邊做運動。兒歌:“來來來,小朋友,把你的右手擺一擺,向前擺,向后擺,轉個圓圈接著來。來來來,小朋友,把你的身體擺一擺,向左擺,向右擺,轉個圓圈坐下來?!被静糠忠龑∨笥押屯橐黄鹈鎸γ?。兒歌:“右手拉右手,握握手;左手拉左手,拉拉鉤;一起跺左腳,一起跺右腳……”積極的情感體驗在學習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結束部分以游戲給客人(老師)送禮物,讓小朋友用右手拿禮物送到客人(老師)的右手上,并用右手和客人(老師)再見,鼓勵幼兒將獲得的經驗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總之,掌握數學知識固然重要,然而如何獲取數學知識更為重要。把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滲透于生活中的時時刻刻,讓幼兒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學習數學,將獲取知識的過程作為幼兒學習的內容。
(作者單位:福建省長汀縣四都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