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皮膚性病學雜志》2016年第42卷主題詞索引
使用說明:①本索引按《中文醫(yī)學主題詞表》標引。②主題詞按首字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列,以外文字母為首字的主題詞排在最后。③作者后括號內(nèi)數(shù)字為期號,最后為起頁。④因篇幅所限,每篇文題僅以一個主題詞條目出現(xiàn),該文其他主題詞以“見”表示。
A
癌見結(jié)節(jié)性紅斑
癌癥疫苗見黑色素瘤
安全見銀屑病 見真菌病
氨苯砜見紅斑狼瘡,系統(tǒng)性
氨基酮戊酸見皮膚疾病 見皮膚腫瘤
B
靶基因見銀屑病
白癜風光療在白癜風治療中的臨床應用(龔洋洋,陳崑)(5):386
黑素小體特異性蛋白Pmel17的研究進展(華優(yōu),宋秀祖)(6):486
白細胞介素4見皮炎,特應性
白細胞介素5見皮炎,特應性
白細胞介素6見銀屑病
白細胞介素13見皮炎,特應性
白細胞介素17見銀屑病
白細胞介素22見銀屑病
白細胞介素23見銀屑病
白介素細胞27見銀屑病
白細胞介素36見紅斑狼瘡,系統(tǒng)性見銀屑病
瘢痕見瘢痕疙瘩 見紅斑
瘢痕疙瘩見多汗癥
點陣激光在瘢痕防治中的應用進展(楊少蝶,葉庭路,馬剛)(1):40
扁平苔蘚甲扁平苔蘚研究進展(叢林,楊蓉婭)(6):453
表觀基因組學見過敏反應
表皮葡萄球菌見皮炎,特應性
表皮生長因子見黑素細胞
病毒見皮膚腫瘤 見組織細胞增多癥,竇
病理學見扁平苔蘚 見惡性萎縮性丘疹病 見黃瘤病 見蕈樣真菌病見銀屑病 見Still病,成年型
病理學,臨床見紅斑狼瘡,系統(tǒng)性 見假性淋巴瘤 見角化病,掌跖,表皮松解 見神經(jīng)瘤 見神經(jīng)纖維瘤
補體C3d見類天皰瘡,大皰性
補體C4d見類天皰瘡,大皰性
C
蒼白密螺旋體見梅毒
長鏈非編碼RNA見銀屑病
常染色體顯性見角化病,掌跖,表皮松解
超敏反應藥物激發(fā)試驗在藥物超敏反應診斷中的應用(孫晨,王華)(4):230
傳染病光動力治療炎癥性及感染性皮膚病的進展(徐俊濤,王新,鐘雪蓮等)(1):43
創(chuàng)傷和損傷見黑素細胞
痤瘡丙酸桿菌見尋常痤瘡
D
代謝疾病見銀屑病
單倍型見銀屑病
單純皰疹單純皰疹病毒的致病特點及人體抗單純皰疹病毒免疫(蘭晶,楊陽,齊瑞群等)(6):468
單純皰疹病毒屬見單純皰疹
單純皰疹病毒疫苗見單純皰疹
膽堿能拮抗劑見多汗癥
蛋白激酶類見黑色素瘤
蛋白質(zhì)組學見黑色素瘤
點彩狀斑痣點彩狀斑痣一例(布文博,方方,陳浩)(4):265
多汗癥A型肉毒毒素在幾種皮膚病的應用進展(劉愛英,訾紹霞,靳汪洋)(3):184
原發(fā)性多汗癥治療進展(劉玉丹,周平玉)(4):205
E
惡性萎縮性丘疹病惡性萎縮性丘疹病的研究進展(韓大偉,王濤,劉躍華)(5):413
兒童見血管瘤 見組織細胞瘤
發(fā)病率見蕁麻疹
F
繁殖見尋常痤瘡
反常性痤瘡見皮膚疾病
反常性痤瘡一家系nicastrin基因突變研究(肖學敏,徐浩翔,惠云等)(4):201方法 見超敏反應
方法見結(jié)核,皮膚 見皮膚疾病,水皰大皰性
非結(jié)核分枝桿菌見分枝桿菌感染
肥大細胞見蕁麻疹
肥大性酒渣鼻見紅斑痤瘡
肥胖癥見銀屑病
分化,T淋巴細胞見紅斑狼瘡,系統(tǒng)性
分枝桿菌感染分枝桿菌感染易感基因的研究進展(陳志明,姜海琴,王洪生)(1):7
分子靶向治療見黑色素瘤
分子生物學見腫瘤,鱗狀細胞
分子診斷技術見早衰
氟尿嘧啶見角化病,光化性
副球蛋白血癥見漸進性壞死性黃肉芽腫
G
肝膽病見瘙癢癥
感染見黃瘤病 見梅毒 見瘙癢癥
干擾素Ⅰ型見銀屑病
干擾素類見皰疹病毒3型,人 見血管瘤
干細胞見毛發(fā)疾病
干燥綜合征見紅斑狼瘡,系統(tǒng)性
關節(jié)炎見硬皮病,系統(tǒng)性
光見皮膚衰老
光化學療法見傳染病 見角化病,光化性 見皮膚疾病 見皮膚腫瘤
光療法見白癜風 見銀屑病
過敏反應過敏反應過程中的DNA甲基化表觀遺傳學調(diào)控機制(鐘偉龍,竇俠,于波)(4):254
H
汗腺腫瘤見腫瘤,基底細胞
黑棘皮病單側(cè)痣樣黑棘皮病一例(惠云,桑紅)(6):446
黑色素瘤見白癜風
惡性黑素瘤的免疫治療進展(侯曉陽,楊春生,孫超等)(5):397
黑素瘤發(fā)病機制相關蛋白的研究進展(張倩,周曉偉,王焱等)(1):46
黑素瘤相關通路及治療的新進展(熊慧姊,許輝,陳文娟等)(3):195
黑素瘤相關微小RNA的研究進展(楊佳,李黎明,龍嘉等)(2):118
黑素瘤與DNA甲基化研究進展(陳翠,蔡麗敏,王永晨)(2):125
皮膚病中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通路的研究現(xiàn)況(任重慶,廖文?。?):110
趨化因子受體4、7在皮膚黑素瘤、色素痣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楊瑩,王光平,溫斯健等)(6):437
DNA羥甲基化在惡性黑素瘤的進展(王丹,楊盛波,黃進華)(2):122
黑素生成見黑素細胞
黑素細胞見白癜風 見皮膚疾病,遺傳性
皮膚創(chuàng)傷修復過程中表皮生長因子與黑素細胞及黑素生成關系的研究進展(彭霖,林彤)(6):483
黑素小體見白癜風
痕量元素見皮膚衰老
紅斑眉部瘢痕性紅斑一例(崔成軍)(6):495
紅斑痤瘡玫瑰痤瘡藥物治療進展(吳琰瑜,章偉)(5):393
紅斑狼瘡,系統(tǒng)性見銀屑病
T細胞亞群和白細胞介素36在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發(fā)病機制中的研究進展(張青華,李南,陳嶸祎等)(3):178
大皰性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五例分析(王宇,袁立燕,吉蘇云等)(5):382
脂聯(lián)素與免疫性皮膚?。_麗敏,何春滌)(1):26
自噬在結(jié)締組織疾病中的作用研究進展(張芯蕊,楊陽,齊瑞群等)(3):192
后成說,遺傳見黑色素瘤 見蕈樣肉芽腫
化學,藥物見紅斑痤瘡
環(huán)境微生物學見皮炎,特應性
環(huán)形肉芽腫泛發(fā)型環(huán)狀肉芽腫一例(孫祖鳳,姚煦,陳浩等)(5):385
黃褐斑黃褐斑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車啟蕾,付萌,李承新)(2):81
黃瘤病皮膚疣狀黃瘤研究進展(張莉,劉彤云)(4):243
磺胺類見結(jié)節(jié)性紅斑
J
基底膜見黃褐斑
基因見惡性萎縮性丘疹病 見反常性痤瘡 見分枝桿菌感染 見黑色素瘤 見梅毒 見皮膚疾病
基因,ABCB6見遺傳性泛發(fā)性色素異常癥
基因,LMNA見早衰
基因,nicastrin見反常性痤瘡
基因表達譜見黑色素瘤
基因表達調(diào)控見銀屑病
基因型見銀屑病
激光見瘢痕疙瘩 見銀屑病
激光,準分子見白癜風
激光療法見真菌病
疾病嚴重程度見蕁麻疹
加重見銀屑病
5-甲基胞嘧啶見黑色素瘤
假性淋巴瘤皮膚假性淋巴瘤的研究進展(熊喜喜,魯嚴)(6):457
漸進性壞死性黃肉芽腫不伴副球蛋白血癥的漸進壞死性黃色肉芽腫一例(劉宏業(yè),韓燕,萬川等)(5):381
降鈣素基因相關肽降鈣素基因相關肽對朗格漢斯細胞功能影響的研究進展(張利平,何焱玲)(4):257
交互分析見銀屑病
焦慮見銀屑病
角蛋白16見角蛋白細胞
角蛋白細胞見皮膚衰老角蛋白16在皮膚屏障功能中的作用(李帥,張建忠,栗玉珍)(1):50
角化病,光化性光線性角化病發(fā)病機制及治療進展(劉清,江娜,張爾婷等)(5):401
角化病,掌跖,表皮松解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研究進展(王唯嘉,康曉靜)(2):95
結(jié)締組織疾病見紅斑狼瘡,系統(tǒng)性
結(jié)核見結(jié)核,皮膚 見銀屑病
結(jié)核,皮膚結(jié)核感染T細胞檢測在結(jié)核感染相關皮膚病的應用價值(陳燕清,陳志明,姜海琴等)(6):472
結(jié)核分枝桿菌見分枝桿菌感染
結(jié)核感染T細胞檢測見結(jié)核,皮膚
結(jié)節(jié)性紅斑結(jié)節(jié)性紅斑的病因?qū)W研究進展(劉白,姜祎群)(1):30
金黃色葡萄球菌見皮炎,特應性
金黃色苔蘚見蕈樣肉芽腫
聚合酶鏈反應見梅毒
K
卡替洛爾見血管瘤
抗凝血酶類見蕁麻疹
抗瘧藥見銀屑病
抗體見銀屑病
抗體,單克隆見黑色素瘤
抗氧化劑見皮膚疾病 見皮膚衰老
抗原見梅毒
口腔黏膜見梅毒
L
郎格爾漢斯細胞見降鈣素基因相關肽 見皮膚疾病 見皮膚衰老
類天皰瘡,大皰性用石蠟切片行C3d、C4d免疫組化染色輔助診斷大皰性類天皰瘡的意義(張潔塵,楊永紅,李志量等)(1):1
冷凍見角化病,光化性
離子透入法見多汗癥
鋰化合物見銀屑病
利什曼病見傳染病
臨床方案見Still病,成年型
淋巴瘤EB病毒相關性皮膚淋巴瘤及淋巴組織增殖性疾病(甘璐,陳浩)(6):464
淋巴瘤,T細胞,皮膚見蕈樣肉芽腫
淋巴細胞見假性淋巴瘤 見皮炎,特應性
淋巴組織增殖性疾病見淋巴瘤
流行病學見角化病,掌跖,表皮松解見濕疹 見銀屑病 見腫瘤,鱗狀細胞
硫酸脫氫表雄酮見蕁麻疹
M
麻風分枝桿菌見分枝桿菌感染
慢性自身免疫性蕁麻疹見蕁麻疹
毛發(fā)見平滑肌瘤
毛發(fā)疾病真皮干細胞在毛囊周期中的作用(潘霄汝,張汝芝,金慧玲)(6):479
毛囊見毛發(fā)疾病 見腫瘤,基底細胞
毛細血管擴張見紅斑痤瘡
眉毛見紅斑
梅毒聚合酶鏈反應檢測梅毒螺旋體的進展(葉興東,林宏達,戴向農(nóng)等)(1):19
梅毒及其與HIV合并感染的免疫機制研究(王鑫,蔣娟)(2):129
梅毒免疫和梅毒螺旋體的研究進展(劉宏業(yè),韓燕,尹躍平)(6):490
以口腔黏膜損害為唯一表現(xiàn)的二期梅毒一例(喻蘇婷,金宛宛,周鵬飛等)(1):60
梅克爾細胞多瘤病毒見皮膚腫瘤
免疫見單純皰疹 見黑色素瘤 見紅斑狼瘡,系統(tǒng)性 見黃瘤病 見角蛋白細胞 見梅毒 見皰疹病毒3型,人 見皮膚疾病,水皰大皰性見蕁麻疹 見銀屑病 見組織細胞增多癥,竇
免疫耐受見皮膚疾病
免疫球蛋白E見皮炎,特應性
免疫球蛋白G4見皮膚疾病
免疫調(diào)節(jié)見皮膚疾病
免疫系統(tǒng)疾病見結(jié)節(jié)性紅斑
免疫抑制劑見紅斑狼瘡,系統(tǒng)性
免疫應答見單純皰疹
免疫組織化學見黑色素瘤 見類天皰瘡,大皰性 見神經(jīng)瘤 見神經(jīng)纖維瘤 見蕈樣真菌病 見銀屑病見腫瘤,基底細胞
面部見神經(jīng)瘤
模型,動物見皮膚疾病
木村病木村病一例(呂雅琳,胡彬,曾學思等)(3):140
N
內(nèi)分泌系統(tǒng)見結(jié)節(jié)性紅斑
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疾病見瘙癢癥
尿毒癥見瘙癢癥
凝血酶原見蕁麻疹
凝血致活酶見蕁麻疹
P
皰疹病毒3型,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的免疫逃逸機制(趙陽,楊慧蘭)(2):88
皰疹病毒4型,人見淋巴瘤 見皮膚腫瘤
皮膚見黃瘤病
皮膚保護見皮膚疾病
皮膚表現(xiàn)見皮膚疾病 見Still病,成年型
皮膚疾病見黑色素瘤 見銀屑病IgG4相關性疾病的研究進展(張雪英,喬建軍)(1):23
Notch信號通路在皮膚病的研究進展(毛秋霞,賈葦雪,肖學敏等)(2):102
朗格漢斯細胞誘導免疫耐受的作用及機制研究進展(韓悅,李巍,姚煦)(5):430
氫氣在皮膚病治療中的研究進展(胡瑞瑋,王飛)(4):212
維A酸的抗炎作用及在炎癥性皮膚病中的應用(楊林芳,曹玉萍,張孟麗等)(5):405
應用動物模型研究氨基酮戊酸光動力治療皮膚病的研究進展(張國龍,周倩,王秀麗)(5):409
誘導多能干細胞在皮膚病研究的應用進展(吳瑾,楊春生,周武軍)(4):260
皮膚疾病,水皰大皰性自身免疫性大皰性皮膚病細胞免疫機制進展(姜蔚蔚,朱英華,焦陽等)(5):417
皮膚疾病,遺傳性Notch信號通路在遺
傳性色素障礙性皮膚病的研究進展(王臻,李明,姚志榮)(1):57
皮膚鏡檢查見扁平苔蘚
皮膚黏液癌原發(fā)性皮膚黏液癌一例(高露娟,馮自豪,辛崇美等)(5):436
皮膚衰老見多汗癥
皮膚衰老與微小RNA(馬文涓,姜敏,項蕾紅)(6):475
鋅、銅、硒、錳抗氧化機制的研究進展(江娜,劉清,朱慧蘭)(1):54
皮膚纖維肉瘤腰背部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一例(吳玲,顧黎雄,吳曉琰等)(3):199
皮膚真菌病見傳染病
皮膚腫瘤見皮膚疾病
病毒與皮膚腫瘤的相關性研究進展(俞婉婷,姜祎群,孫建方)(6):461
光動力療法治療18例皮膚腫瘤(布文博,王焱,趙亮等)(5):373
皮肌炎見紅斑狼瘡,系統(tǒng)性
皮炎,接觸性見過敏反應
皮炎,特應性見過敏反應 見銀屑病
固有淋巴樣細胞2與特應性皮炎的研究進展(俞穎哲,鄭敏)(4):236
生物制劑在特應性皮炎治療中的進展(曹國秀,譚琦,王華)(5):390
特應性皮炎的治療進展(趙琰,張建中)(5):369
特應性皮炎與皮膚微生態(tài)的研究進展(吳瑕,竇俠,于波)(5):424
皮脂腺見尋常痤瘡
皮脂腺疾病見痣,Jadassohn皮脂腺性
皮脂腺腫瘤見腫瘤,基底細胞
平滑肌瘤多發(fā)性毛發(fā)平滑肌瘤一例(惠云,夏春,孔慶濤等)(2):67
屏障見角蛋白細胞 見皮炎,特應性
普萘洛爾見血管瘤
Q
潛伏性結(jié)核見結(jié)核,皮膚
氫見皮膚疾病
缺氧見銀屑病
R
人乳頭瘤病毒見皮膚腫瘤 見腫瘤,鱗狀細胞
妊娠見銀屑病
肉毒毒素類見多汗癥
肉毒桿菌毒素類,A型見多汗癥
肉芽腫手術剝除聯(lián)合電灼治療化膿性肉芽腫11例(吳敏智,孫芳,莫星帆等)(5):434
入睡和睡眠障礙見銀屑病
噻嗎洛爾見血管瘤
瘙癢癥系統(tǒng)性疾病與皮膚瘙癢癥的研究進展(高敏,楊森)(4):250
色素沉著見黑素細胞
色素沉著不足見蕈樣真菌病
色素沉著異常見皮膚疾病,遺傳性見神經(jīng)纖維瘤
S
殺傷細胞,淋巴因子激活見黑色素瘤
上皮細胞見銀屑病
少見病見痣,Jadassohn皮脂腺性
神經(jīng)瘤柵欄狀包膜神經(jīng)瘤七例分析(張韡,曾學思,姜祎群等)(5):376
柵欄狀包膜神經(jīng)瘤一例(溫斯健,張韡,胡彬等)(1):60
神經(jīng)免疫調(diào)節(jié)見降鈣素基因相關肽
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學見蕁麻疹
神經(jīng)鞘瘤多發(fā)性叢狀神經(jīng)鞘瘤一例(劉薇,劉佳瑋,馬東來)(6):494
神經(jīng)肽類見降鈣素基因相關肽
神經(jīng)痛,帶狀皰疹后見多汗癥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的治療進展(陳希穎,季必華)(4):209
神經(jīng)纖維瘤色素性神經(jīng)纖維瘤六例(劉薇,劉佳瑋,方凱等)(6):444
神經(jīng)纖維瘤病1型見神經(jīng)纖維瘤
滲透見角蛋白細胞
生物學過程見毛發(fā)疾病 見銀屑病
生物制劑見皮炎,特應性 見銀屑病見硬皮病,系統(tǒng)性
濕疹手部濕疹的診斷與評估新進展(鄭結(jié)成,竇俠,于波)(4):239
手術治療肥厚性濕疹六例(李靜,莫星帆,趙亮等)(4):263
石蠟包埋見類天皰瘡,大皰性
嗜堿性粒細胞脫顆粒試驗見蕁麻疹
手見濕疹
受體,白細胞介素見銀屑病
受體,脂聯(lián)素見紅斑狼瘡,系統(tǒng)性 見銀屑病
受體,CXCR4見黑色素瘤
受體,CXCR7見黑色素瘤
受體,Notch見皮膚疾病
樹突細胞見皮膚疾病
水皰見紅斑狼瘡,系統(tǒng)性
絲聚蛋白絲聚蛋白與相關皮膚病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孫景英,左先波,張學軍)(5):427
損傷嚴重度評分見濕疹
糖皮質(zhì)激素類見紅斑狼瘡,系統(tǒng)性見皮膚疾病 見血管瘤
T
逃逸反應見皰疹病毒3型,人
體征和癥狀見神經(jīng)瘤
投藥,局部見血管瘤
突變見惡性萎縮性丘疹病 見反常性痤瘡 見絲聚蛋白 見遺傳性泛發(fā)性色素異常癥
W
外科手術見多汗癥 見肉芽腫 見濕疹 見痣,Jadassohn皮脂腺性
外科手術,選擇性見皮膚腫瘤
外用藥見神經(jīng)痛,帶狀皰疹后 見血管瘤
網(wǎng)狀色素異常癥累及肢端的皺褶部網(wǎng)狀色素異常一例(丁承,王平,劉嬌等)(4):264
屈側(cè)網(wǎng)狀色素異常癥一例(吳瓊,劉白,姜祎群等)(3):200
網(wǎng)狀織細胞增生癥多中心網(wǎng)狀組織細胞增生癥一例(韋珍,蔣國方,胡飛虎等)(6):497
微RNAs見黑色素瘤 見皮膚衰老見銀屑病
維A酸見皮膚疾病
X
系譜見反常性痤瘡
細胞凋亡見黑色素瘤
細胞分化見黑色素瘤
細胞遺傳學見遺傳性泛發(fā)性色素異常癥
細胞因子類見黑色素瘤 見皮炎,特應性 見蕁麻疹 見銀屑病
細胞增殖見黑色素瘤
細菌感染見結(jié)節(jié)性紅斑
纖維角皮瘤肢端纖維角皮瘤三例(陳霄霄,李薇,劉玉梅等)(1):61
顯微鏡檢查,共焦見蕈樣真菌病
顯微切片術見類天皰瘡,大皰性
斜視見痣,Jadassohn皮脂腺性
心理治療過程見神經(jīng)痛,帶狀皰疹后
心血管疾病見銀屑病
信號傳導見黑色素瘤 見黃褐斑 見銀屑病
信號通路見皮膚疾病
性腺甾類激素見黃褐斑
血管瘤噻嗎洛爾和卡替洛爾外用治療嬰幼兒血管瘤療效觀察(林曉,錢秋芳,黃迎等)(6):441
藥物治療嬰兒血管瘤的研究進展(李曉,古桂雄,李?。?):72
血小板活化因子見蕁麻疹
血小板聚集抑制劑見蕁麻疹
血液病見瘙癢癥
血液凝固因子見蕁麻疹
尋常痤瘡痤瘡丙酸桿菌在痤瘡發(fā)病機制中的進展(羅敏,石磊,張玲琳等)(1):37
蕁麻疹見過敏反應
慢性自身免疫性蕁麻疹研究進展(呂純鵬,康爾恂)(4):233
凝血機制參與慢性蕁麻疹發(fā)病的研究進展(劉佳,農(nóng)祥)(1):33
脫氫表雄酮與慢性蕁麻疹發(fā)病的相關性研究(胡月,安國芝)(5):421
蕁麻疹的非IgE介導機制(陳佰超,李巍)(3):188
蕁麻疹外周血細胞因子表達模式研究進展(陳奇權(quán),郝飛)(2):106
蕈樣肉芽腫皮膚T細胞淋巴瘤表觀遺傳學研究進展(王小坡,孫建方)(1):11
表現(xiàn)為金黃色苔蘚的蕈樣肉芽腫一例(王小坡,陳浩,曾學思等)(5):433
反射式共聚焦顯微鏡與組織病理診斷色素減退性蕈樣肉芽腫八例(于世榮,向芳,張德志等)(5):378
Y
炎癥見傳染病 見皮膚疾病 見尋常痤瘡
炎癥趨化因子類見蕁麻疹
藥物毒性見硬皮病,系統(tǒng)性
藥物激發(fā)試驗見超敏反應
藥物療法見銀屑病
藥用制劑見超敏反應 見神經(jīng)痛,帶狀皰疹后 見銀屑病
一氧化氮見銀屑病
遺傳見惡性萎縮性丘疹病 見黃褐斑 見黃瘤病 見角化病,掌跖,表皮松解 見皮膚疾病 見皮膚疾病,遺傳性 見銀屑病 見組織細胞增多癥,竇
遺傳現(xiàn)象見早衰
遺傳性泛發(fā)性色素異常癥遺傳性泛發(fā)性色素異常癥遺傳學研究進展(房小凱,孫青)(2):91
遺傳異質(zhì)性見遺傳性泛發(fā)性色素異常癥
乙型肝炎見銀屑病
異檸檬酸脫氫酶見黑色素瘤
抑郁見銀屑病
銀屑病見紅斑狼瘡,系統(tǒng)性
白細胞介素27在銀屑病發(fā)病中的作用研究進展(孫永艷,栗玉珍)(3):168
白細胞介素36與銀屑?。ê摤摚緩姡?):450
固有淋巴樣細胞3與銀屑病的研究進展(楊蓓蓓,滿孝勇,鄭敏)(2):75
抗白細胞介素17生物制劑治療銀屑病的療效和安全性(王麗瑋,楊瑩,崔盤根)(3):149
情緒應激與銀屑病相關性的研究進展(丁莉,劉國艷)(2):78
缺氧在銀屑病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王煥玲,魏志平,劉彥群)(3):164
人類白細胞抗原與銀屑病相關性研究進展(唐利利,范星,楊森)(3):171
特殊人群銀屑病的治療(胡煜,陳敏)(3):145
微小RNA與銀屑病發(fā)病相關信號轉(zhuǎn)導通路關聯(lián)的研究(饒朗,王曉華,陳永鋒)(3):175
炎癥性皮膚病的DNA異常甲基化(龍嘉,許翠,楊佳等)(1):15
銀屑病伴發(fā)疾病的研究進展(鐘文波,龔瑜,史玉玲)(3):160
銀屑病的光療療效與臨床關系(楊玲玲,許愛娥)(3):153
銀屑病甲的研究進展(楊娟,李薇,張錫寶)(3):156
誘發(fā)和加重銀屑病的藥物研究進展(刁玉華,李冰,王剛)(4):219
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尋常性銀屑病患者療效觀察及白細胞介素6和17的檢測(黃靜,趙娟)(1):4
長鏈非編碼 RNA在皮膚病的研究進展(李雅琴,紀超,程波)(2):99
脂聯(lián)素與銀屑病的研究進展(鹿洪艷,宋順鵬,呂成志)(4):222
腫瘤壞死因子、Ⅰ型干擾素及白細胞介素23/17軸在銀屑病的交互作用(張加芬,李新宇)(4):215
自然殺傷T細胞在銀屑病發(fā)病中的研究進展(費珵雯,龔瑜,史玉玲)(6):447
CD69+T細胞在銀屑病皮損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郝志敏,向志,欒超等)(3):137
靶向白細胞介素23/Th17/白細胞介素17軸生物治療銀屑病進展(范青源)(3):133
嬰兒見血管瘤
營養(yǎng)不良見真菌病
應激,心理學見銀屑病
硬皮病,系統(tǒng)性見紅斑狼瘡,系統(tǒng)性見銀屑病
生物制劑治療系統(tǒng)性硬化病的研究進展(樊雪,朱晨雨,孫秋寧)(2):68
幽門螺桿菌見蕁麻疹
疣見傳染病
誘導多能干細胞見皮膚疾病
預后見Still病,成年型
Z
早衰Hutchinson-Gilford早老綜合征(張韡,蘇忠蘭,吳侃等)(2):65
增生見假性淋巴瘤
窄譜中波紫外線 見銀屑病
真菌病激光治療甲病的臨床應用(李錦,周炳榮,駱丹)(3):181
真皮見毛發(fā)疾病 見皮膚衰老
診斷見扁平苔蘚 見超敏反應 見假性淋巴瘤 見梅毒 見皮膚疾病見濕疹 見蕁麻疹 見Still病,成年型
脂肪因子類見銀屑病
脂聯(lián)素見紅斑狼瘡,系統(tǒng)性 見銀屑病
止汗劑見多汗癥
指(趾)甲見真菌病 見扁平苔蘚 見銀屑病
指狀皮病指狀皮病一例(曹燕,王林,王光平等)(3):144
治療見皮炎,特應性
治療結(jié)果見瘢痕疙瘩 見惡性萎縮性丘疹病 見皮膚腫瘤 見皮炎,特應性 見銀屑病 見組織細胞增多癥,竇
治療應用見瘢痕疙瘩 見扁平苔蘚見傳染病 見紅斑痤瘡 見角化病,光化性 見皮膚疾病 見神經(jīng)痛,帶狀皰疹后 見血管瘤 見蕁麻疹 見銀屑病 見硬皮病,系統(tǒng)性
痣見黑棘皮病 見黑色素瘤
痣,Jadassohn皮脂腺性Schimmel?penning綜合征一例(王焱,馮廣東,王晶等)(3):141
中間絲見絲聚蛋白
中間絲蛋白質(zhì)類見絲聚蛋白
腫瘤,基底細胞免疫組化在上皮性皮膚腫瘤診斷中的應用進展(王小坡,姜祎群,孫建方)(4):226
腫瘤,鱗狀細胞β人乳頭瘤病毒與皮膚鱗狀細胞癌的相關性研究進展(許翠,龍嘉,楊佳等)(2):114
腫瘤標記,生物學見黑色素瘤
腫瘤壞死因子α見銀屑病
腫瘤壞死因子類見銀屑病
紫外線見黃褐斑 見皮膚衰老 見銀屑病
自然殺傷T細胞見銀屑病
自身抗體見蕁麻疹
自身免疫疾病見紅斑狼瘡,系統(tǒng)性見皮膚疾病 見皮膚疾病,水皰大皰性
自噬見紅斑狼瘡,系統(tǒng)性
自由基見皮膚衰老
綜合療法見白癜風
組胺見蕁麻疹
組織細胞瘤兒童泛發(fā)性發(fā)疹性組織細胞瘤一例(王小坡,溫斯健,孫建方)(6):496
組織細胞增多癥,竇Rosai-Dorfman病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羅穎君,馬寒)(4):247
外文字母
B淋巴細胞見假性淋巴瘤 見淋巴瘤
CD69陽性T淋巴細胞見銀屑病
DNA甲基化見過敏反應 見黑色素瘤 見蕈樣肉芽腫 見銀屑病
DNA羥甲基化見黑色素瘤
DNA突變分析見早衰
gp100黑色素瘤抗原見白癜風
HIF-1α見銀屑病
HIV見梅毒 見皮膚腫瘤
HLA抗原 見銀屑病
Janus激酶類 見銀屑病
JNK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見黑色素瘤
MAP激酶信號系統(tǒng)見黑色素瘤
NCR+ILC3見銀屑病
NF-κB見降鈣素基因相關肽 見皰疹病毒3型,人
Notch信號通路見皮膚疾病,遺傳性
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類見銀屑病
Pmel17見白癜風
PUVA療法見白癜風 見銀屑病
Sezary綜合征見蕈樣肉芽腫
Still病,成年型與成人Still病相關的皮膚表現(xiàn)(王曉明,鄭捷)(2):84
Th1細胞見梅毒
Th17細胞見銀屑病
T淋巴細胞見假性淋巴瘤 見淋巴瘤
T淋巴細胞,調(diào)節(jié)性見皮膚疾病
T淋巴細胞亞群見紅斑狼瘡,系統(tǒng)性見蕁麻疹
γ干擾素釋放試驗見結(jié)核,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