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靈芝
伏軍:感動中國的礦工
■呂靈芝
一個來自中原農(nóng)村的漢子,一個少言寡語、憨厚好學的普通礦工,憑著骨頭里生長出的精進精神和凡事追求極致的不變匠心感動了中國。他創(chuàng)新發(fā)明的煤礦井下雙風機、雙電源自動切換裝置獲國家專利,在山西焦煤集團公司及全國煤炭系統(tǒng)推廣,創(chuàng)造價值數(shù)億元,他卻分文未取……
他,就是山西焦煤西山煤電杜兒坪礦一采區(qū)機電隊電鉗組組長伏軍
伏軍出生于1958年,高中文化,中共黨員。1979年,他循著父親的足跡,到山西焦煤西山煤電杜兒坪礦當了一名掘進工。小時候,他家的鐘表、鎖子等凡是帶有機械裝置的東西,他幾乎都曾大卸八塊,硬是將那些玩藝兒的原理弄得明明白白。小學的時候,老師講真空原理,他便在課堂上向老師提出打真空壓水井的想法。
參加工作后,雖然當時井下工作環(huán)境極其惡劣,可伏軍不怕苦累,打眼、放炮、架棚等臟活累活搶著干,并虛心向老師傅請教技術要領,不到三個月,掘進工種的所有技術他都能游刃有余。當時,伏軍看到工作面打“老漢木”由于不得要領被馬機拉倒,掘進開口由于不懂幾何原理往往既費時又費料等,便琢磨怎樣改進工藝解決此類難題。他把力學原理用在實踐中,提出了把“老漢木”打在受力平分點上的辦法,解決了“老漢木”易倒問題。
從此,伏軍這個愛琢磨、肯鉆研的青年被師傅和領導重點關注和培養(yǎng)。1981年,隊里推薦他參加了礦上的機電維修培訓班,工種也由掘進工變?yōu)榫码娿Q工。伏軍在這個崗位一干就是33年。為盡快成為稱職電工,伏軍系統(tǒng)學習了《礦山電工基礎知識》、《礦山防爆知識》和《礦山電器操作知識》等課程,僅筆記就記了幾大本。在日后理論應用實踐的過程中,這幾大本筆記便成為他解決問題的導師。
30多年的工作實踐,伏軍總結(jié)出獨特的學習和工作方法:帶著問題學,跟師傅學,向書本學,同事之間互相學??傊菑V泛學、終生學。他說,這種方法盡管很累、很熬人,卻非常管用,使他在工作中能夠駕輕就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事故排查法。如對井下55開關、65開關,他有獨具特色的四步排障法:第一步,測控制變壓器;第二步,測接觸器控制器;第三步,測繼電器3~6接點是否通;第四步,測自?;芈肥欠裾?。憑著悟性和秘訣,不管多復雜的問題,他都能在一二分鐘內(nèi)找出癥結(jié),并迅速予以排除。集團公司每年的職工技術比武,他幾乎壟斷了該項目的冠軍,令人贊嘆!
杜兒坪礦是高瓦斯礦井,作為井下電工,伏軍感到自己肩頭責任重大,創(chuàng)新技術保安全、提效益是他不懈的追求。20世紀末,按照原煤炭工業(yè)部要求,杜兒坪礦井下局扇通風全部配備了雙風機、雙電源自動切換裝置。然而,令人沮喪的是新購置的設備在井下用了沒幾天,就失去了自動切換功能。
伏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4000多元一臺的電器開關,一臺臺躺在那里成了死寶,他覺得心疼。風機不能保證自動切換,通風沒有保障,事關數(shù)千名礦工的生命安全,伏軍便萌生了發(fā)明雙風機、雙電源自動切換裝置的念頭。他拿自己的想法與技術員商議,技術員卻認為現(xiàn)用的設備是國家認可的產(chǎn)品,是經(jīng)過上級批準才使用的。自己搞發(fā)明,技術難度大,而且還要擔很大風險,所以還是不搞為好。伏軍碰了不軟不硬的釘子,但他沒有氣餒,托人向礦上匯報自己的想法,礦長和分管領導肯定了他的想法并給予鼓勵支持。他興奮異常,由此開始了他生命中意義重大的攻關行動。
雙風機、雙電源自動切換,說起來容易,要做到萬無一失并非易事。此后的三個多月,他似著魔一般,一次次修改自己的設計,畫出一稿后仔細尋思,再自我否定,然后再畫,如此六易其稿,終于琢磨出科學合理的自動切換設計。
在那段攻關的日子里,他終日如醉如癡、廢寢忘食:下班坐車回家,到站竟忘記下車,甚至坐到終點才發(fā)現(xiàn)坐過了站,只好邊思考問題邊步行回家?;氐郊依?,地板成為他的工作臺,他手里總拿著一根粉筆,在地上畫了又擦,擦了又畫,不斷修改設計思路。有時,妻子提醒他吃飯,他竟將粉筆順手塞進嘴里,咔嚓咔嚓咬上兩口,妻兒見狀,對他如此癡迷的舉動倍感費解,既好笑又心疼。就是睡夢里,伏軍也是嘴里念念有詞,手在圈圈劃劃。
為協(xié)助伏軍創(chuàng)新發(fā)明,礦上專門成立了實驗小組,配合他進行地面和井下實驗。經(jīng)過20多天在各種環(huán)境的檢驗,伏軍發(fā)明的這套“雙風機、雙電源自動切換裝置”獲得了成功,且具有工藝簡單、制造成本低、便于維修、可靠性強、靈敏安全等優(yōu)點。1998年7月23日,“井下風機自動切換供電裝置”獲得了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頒發(fā)的實用型專利,同時獲得當年的全國職工技術創(chuàng)新成果獎三等獎。此技術在西山煤電九礦推廣后,切換裝置的投入減少了上億元,每年減少無計劃停電、停風5000余次。
奉獻專利,也并非因伏軍家庭富有。當時,他與父母妻兒6口人棲居于50平方米的住所。孩子們的床鋪只好搭在走廊和廚房。照他的話說就是:“礦山培養(yǎng)了我、礦上給我提供了創(chuàng)新土壤,創(chuàng)新成果理應奉獻礦山?!?/p>
他的創(chuàng)造、他的行為、他的品格,感動了礦山,感動了中國。2007年,伏軍當選首屆感動中國的礦工。2010年,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等稱號。
工友說,從伏軍身上,我們領略了什么是匠心獨運,品出了什么是平凡中的偉大,盡管他勞苦功高,他卻從不搞特殊,處處帶頭遵章守紀、時時鍥而不舍鉆研技術,毫無保留地把技術、技能傳授給大家。機電隊的隊干和技術骨干幾乎都是他的徒弟,他是人們心中的大師。
領導說,伏軍可謂大師中的大師。在他的精進精神感召下,杜兒坪礦涌現(xiàn)出一批批創(chuàng)新能手:全國全煤技能大賽冠軍、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人大代表董林,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標兵、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最美青工”李茂林……他們正踏著他的足跡健康成長。伏軍,是礦上的驕傲!
妻子說,伏軍似乎不太懂浪漫,平日里也不愛看小說、雜志和電視劇,最感興趣的就是他的電工書。每琢磨通一個原理,他就開心得手舞足蹈,還要給她比比劃劃講一番。為不掃他的興,她還得不懂裝懂應和著陪他開心。受他的影響和遺傳,他們的女兒理工專業(yè)本科畢業(yè)已在天津就業(yè);兒子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讀博士。嫁給伏軍,她很幸福。
35年時間,伏軍為礦山奉獻了全部赤誠。如今,由山西省人社廳命名的“伏軍技能大師工作室”在杜兒坪礦建成掛牌,已退休而被礦上返聘的伏軍,正在畢其一生將自己學習積累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專業(yè)人才。截至目前,已開展技術攻關19項,申請實用型專利5項,申報科技成果186項,培訓員工30期、3700人次。他匠心獨運的創(chuàng)新精神,正在廣泛傳承延續(xù)、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