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秋
610000 成都市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yī)院新生兒科
?
2例新生兒先天性魚鱗病的護理
李秋
610000成都市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yī)院新生兒科
新生兒先天性魚鱗病是新生兒期較為罕見的一種皮膚病,屬常染色體隱性或顯性遺傳[1]。先天性魚鱗病患兒出生時即出現癥狀,皮膚如涂過油的羊皮紙或似火棉膠樣,故又稱羊皮癥。羊皮樣皮膚不斷出現斷裂和脫落,露出淺紅色嫩皮,如此反復硬化和脫屑,遷延不愈。先天性魚鱗病患兒常伴有眼、耳、泌尿系統(tǒng)、骨骼系統(tǒng)等發(fā)育異常,重癥患兒預后差,多因營養(yǎng)失衡和繼發(fā)的皮膚感染導致死亡。國外學者在對45例先天性魚鱗病患兒出院后的跟蹤調查顯示,25例存活,20例死亡,死亡年齡1~52 d,死亡原因主要為突發(fā)敗血癥伴(或不伴)呼吸衰竭及其他不明原因死亡[2]。我科2011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先天性魚鱗病患兒2例,1例患兒通過精心的醫(yī)治和護理好轉出院,1例入院治療4 d后因家庭原因自動出院,但在住院期間患兒無任何并發(fā)癥發(fā)生,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病例介紹
患兒1,女,生后3 d 8 h,因全身皮膚厚痂、脫屑3 d于2011年12月13日入院。患兒系G1P1,胎齡為36+3周,出生體重2400 g,羊水Ⅲ°糞染。入院查體:全身皮膚厚痂,脫屑明顯,軀干皮膚如裹羊皮紙樣,片狀脫屑,額部、頸部、腋窩、肘窩、腹股溝及趾(指)間均見條狀皸裂,未見滲血。雙眼瞼紅腫外翻,不能閉合,雙眼結膜有少許膿性分泌物,鼻梁低平,鼻孔小,張口呼吸,雙耳小,皺褶變形,雙手、雙足皮膚緊繃發(fā)紅,呈火棉膠樣改變[3]。面頰緊張,四肢呈屈曲狀不能伸直,大腿內側、大陰唇輕度硬腫?;純焊改妇鶠椴刈?,務農,非近親結婚,身體健康,否認家族遺傳病史。
患兒2,女,生后11 h,因全身羊皮紙樣改變伴鱗片狀脫屑10 h于2015年6月9日入院?;純合礕1P1,胎齡37周,剖宮產娩出,出生體重3450 g。入院查體:全身皮膚干燥,潮紅呈羊皮紙樣改變,部分角化過度上覆片狀鱗屑。雙側眼瞼外翻伴大量的膿性分泌物,不能閉合。患兒父母身體健康,非近親結婚,否認家族遺傳病史。
治療該病目前無特殊有效的治療措施,最主要的治療原則在于促進愈合、防止感染和營養(yǎng)供應等方面,外用藥物(如維生素A酸、魚肝油等)可改善皮膚的干燥狀態(tài),防止水分蒸發(fā),促進角質細胞脫落。本組2例病例,請皮膚科和眼科會診后予魚肝油外涂、油紗布外敷,紅霉素軟膏外涂眼部,油紗布覆蓋雙眼、手指及腳趾,同時加強眼部、口腔黏膜護理、臀部護理等對癥處理。
2結果
患兒1經綜合治療13 d后病情好轉出院,出院時患兒全身皮膚完好,無皸裂脫屑,無口腔黏膜損傷,無臀紅發(fā)生,體重由2400 g增加至2560 g?;純?治療4 d后家屬因家庭原因自動出院?;純撼鲈簳r患兒皮膚黏膜完好,皮膚干燥、脫屑情況較入院時都有明顯好轉,無其他并發(fā)癥發(fā)生。
3護理
3.1個性化的保暖與濕化2例患兒入院后均立即置于暖箱內,加強個性化的保暖與濕化。由于先天性魚鱗病患兒經皮膚水分丟失是正常兒童的2倍多,為了防止患兒失水過多而引起有效循環(huán)容量不足、脫水熱等癥狀,要求最大化的調高暖箱濕度,總設置原則是減少患兒的不顯性失水,預防脫水引起脫水熱和循環(huán)血容量不足,改善患兒皮膚干燥狀態(tài),防止皸裂加重。本組患兒的暖箱濕度設定在80%~90%。另外,暖箱溫度的設置首先需根據患兒體重與日齡調節(jié)暖箱溫度以維持患兒的中性溫度。其次,因本組病例暖箱濕度較高,箱溫需作個性化調節(jié),且魚鱗病患兒可伴有少汗、發(fā)熱等不適,故暖箱溫度設置需避免過高。本組病例患兒1的暖箱溫度設置在32~34 ℃,患兒2暖箱溫度設置在30~32 ℃。住院期間均無發(fā)生體溫過高。
3.2全身皮膚護理由于患兒皮膚皸裂、脫屑,一方面容易因不舒適造成皮膚再損傷,另一方面也極易造成局部皮膚感染,故該類患兒的皮膚護理因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3.2.1加強基礎護理,增加患兒舒適度將患兒置于暖箱內后予暴露全身皮膚,襁褓套疊成“鳥巢”樣式,患兒身下墊一次性會陰墊,再將經高壓滅菌后的柔軟布類(布尿布)墊于患兒身下,增加其舒適度,襁褓套每日更換1次,會陰墊與布尿布污染后立即更換。
3.2.2應用特殊的皮膚護理方法,促進皮膚愈合每日晨間護理時用1∶5000的高錳酸鉀稀釋液藥浴1次,在依次進行藥膏外涂。首先,用無菌棉球蘸取無菌溫生理鹽水擦拭全身皮膚皸裂、鄒褶處,這是因為生理鹽水易于皮膚吸收,能補充皮膚丟失的水分[4];其次,生理鹽水擦拭后用魚肝油和維生素A酸交替涂擦,最后用油紗外敷,每日4次。
3.2.3防止皮膚再損傷修剪患兒手指甲,以免抓傷皮膚。腳趾可予無菌紗布包裹,以免腳部皮膚受損。每2 h為患兒更換體位1次,由于患兒全身皮膚不斷有硬化、斷裂和脫屑現象,皮膚彈性差,故床頭的抬高角度應<30°[5],以防止床頭過高增加皮膚剪切力,造成摩擦損傷。若患兒手指、上臂、下肢等處有角化的上皮形成的干皮環(huán),似“手鐲”“腳鐲”、“戒指”時,及時用消毒剪刀將環(huán)剪斷,以防影響末梢血的血液循環(huán)[6]。本組2例患兒住院期間均未出現新增皮損?;純?出院時全身皮膚脫屑、皸裂癥狀均已痊愈,患兒2出院時皮膚黏膜完好。
3.3眼部護理本組2例患兒均有雙眼瞼上翻,不能閉合,并伴有大量的膿性分泌物,存在引起暴露性結膜炎、角膜干燥癥、角膜損傷的可能。故入院后立即用無菌棉簽蘸取溫生理鹽水清潔眼部,注意動作輕柔,并遵醫(yī)囑予紅霉素軟膏涂抹后用凡士林油紗外敷,4次/日?;純?經治療5 d后,無膿性分泌物,12 d后,雙眼瞼外翻已恢復,可自行閉合?;純?經治療4 d出院時,已無膿性分泌物,雙眼外翻較入院時已明顯好轉,但仍不能閉合,無結膜炎等并發(fā)癥發(fā)生。
3.4基礎護理住院期間每6 h用無菌棉簽蘸取無菌生理鹽水為患兒清潔口腔,以防口腔感染,口腔護理時觀察口腔黏膜有無糜爛、潰瘍等。每6 h用無菌棉簽蘸取碘伏消毒臍部,以防臍部感染。加強臀部皮膚護理,每次大小便后應立即用溫水清潔會陰部及肛周皮膚并涂抹鞣酸軟膏,避免新生兒臀紅、尿布疹的發(fā)生。2例患兒住院期間均未發(fā)生口腔感染、臍炎、臀紅、尿布疹等情況。
3.5預防感染因先天性魚鱗病患兒皮膚干燥、皸裂、脫屑導致皮膚的屏障功能降低,極易破潰而導致感染的發(fā)生,故入院后應對患兒采取保護性隔離?;純阂磺杏梦?如床單、毛巾、聽診器、體溫計、奶瓶、奶嘴等)專人專用,用后經高壓滅菌消毒。床旁備一次性的隔離衣、無菌手套、快速手消毒液,醫(yī)務人員在接觸患兒、進行操作前均應洗手、戴口罩、穿隔離衣、戴無菌手套,并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原則,盡量減少重復操作和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每天采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暖箱,暖箱每周更換,暖箱濕化罐里的滅菌注射用水每日更換。采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心電監(jiān)護、地面、桌椅、奶車及治療車。病室每日開窗通風,用多功能動態(tài)消毒儀消毒空氣2次,每6 h 1次。由于該病繼發(fā)感染的可能性較大,對疑似感染的患兒可局部涂抹抗生素或全身抗感染治療。
3.6營養(yǎng)支持由于皮膚損傷嚴重,患兒不顯性失水增多,體液大量丟失,易造成水、電解質平衡失調和營養(yǎng)不良。2例患兒一般情況良好,入院后患兒1給予早產兒配方奶5 ml自行飲入,患兒2給予足月奶5 ml自行飲入,每3 h 1次喂養(yǎng),飲入可、無吐嗆,后根據消化情況遞增奶量,平均每天增加10 ml,均未發(fā)生喂養(yǎng)不耐受。每日稱體重1次,以評估患兒營養(yǎng)供應情況。2例患兒住院期間均遵醫(yī)囑予靜脈營養(yǎng)液輸注,以補充水分與電解質,患兒1出院時體重由2400 g增至2560 g,患兒2出院時體重由3450 g增加至3475 g。
3.7心理護理2例患兒入院時家屬均表現出焦慮、緊張的情緒,對疾病認識的不足、對治療及預后的擔憂都讓家屬失落、對治療沒有信心。我科醫(yī)護人員在接待家屬時予積極溝通,耐心解釋,告知家屬本病的病因、病程及預后,以減輕家屬的心理壓力。并利用探視系統(tǒng)讓家屬了解患兒的治療現狀,參與醫(yī)療與護理方案的制定,維護患兒家屬的知情同意權,幫助患兒家屬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3.8健康宣教因患兒家屬缺乏相關的疾病知識,出院時可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宣教,如為家屬提供本科室自行編制的《新生兒家庭護理健康手冊》,指導家屬手衛(wèi)生,接觸患兒前洗手,減少感染的機率,同時,為家屬進行皮膚護理的操作演示,務必教會家屬正確的皮膚護理方法。另外,告知家屬居家環(huán)境每日開窗通風,患兒衣著寬松、柔軟,污染后及時更換,以促進患兒舒適,并告知家屬堅持6個月的純母乳喂養(yǎng),提高患兒抵抗力。囑家屬定期到眼科、皮膚科門診隨訪,定期預防接種,病情變化及時就醫(yī)。
4小結
新生兒先天性魚鱗病是新生兒期較為罕見的一種皮膚病,目前尚無特殊有效的根治方法,持續(xù)終身的脫屑癥狀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加重了家庭和社會的負擔。教會患兒家屬正確的皮膚護理方法,避免繼發(fā)感染的發(fā)生尤為重要。加強魚鱗病的基因遺傳病研究、圍產期保健是今后發(fā)展方向,利用超聲成像對魚鱗病的篩查是今后的工作重點,做到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以提高患兒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邵肖梅,葉鴻瑁,邱小燦.實用新生兒學[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874.
[2]Rajpopat S,Moss C,Melhrio J,et al.Harlequin ichthyosis:A review of climical and molecular findings in 45 cases[J].Arch Dennoatol,2011,147(6):681-686.
[3]周定瓊,萬興麗.新生兒先天性魚鱗病的護理1例[J].中華婦幼臨床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3,9(5):701.
[4]Rossi G,Mesia D.Management of harlequin ichthyosis in low-income countries[J].Ann Trop Paediatr,2011,31(3):247-249.
[5]Prado R,Ellis LZ,Gamble R,et al.Collodion baby:An update with a focus on practical management[J].J Am Acad Dermatol,2012,67(6):1362-1374.
[6]任平,張玉俠,陳劼.新生兒先天性魚鱗病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3):274-275.
(本文編輯馮曉倩)
(收稿日期:2015-07-24)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7.076
李秋:女,本科,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