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民
(洛寧縣人民醫(yī)院 檢驗科 河南 洛陽 471700)
?
微生物快速培養(yǎng)與快速血清學檢驗在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斷中的應用比較
張中民
(洛寧縣人民醫(yī)院 檢驗科河南 洛陽471700)
目的對比分析微生物快速培養(yǎng)(MRD)與快速血清學檢驗(RST)在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洛寧縣人民醫(yī)院接診的120例支原體肺炎患兒,均行MRD與RST檢查,比較兩種檢測方法的診斷效果。結果MRD與RST陽性率分別為84.2%、83.3%,兩種檢測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0~2歲年齡段,MRD陽性率高于RST(P<0.05);在6~10歲年齡段,MRD陽性率低于RST(P<0.05)。對于病程<1周患兒,MRD陽性率為75.8%(44/58),低于RST的93.1%(54/5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576,P<0.05)。結論MRD與RST在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斷中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在臨床實際應用中需根據患兒年齡與病程選擇合適的診斷方法。
微生物快速培養(yǎng);快速血清學檢驗;兒童;肺炎支原體
支原體肺炎是臨床常見的兒科疾病之一。支原體大小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無細胞壁,以共生菌的形式定植于人體呼吸道與口腔內[1]。最新調查顯示,小兒肺炎多發(fā)于春秋季,不同年齡段的患兒臨床癥狀不一,且無明顯特異性,導致臨床診斷較困難[2]。因此,提高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診斷水平對早期治療十分重要。目前,臨床診斷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的主要方法為快速血清學檢驗與微生物快速培養(yǎng)。本研究探討兩種檢測方法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洛寧縣人民醫(yī)院接診的120例支原體肺炎患兒。其中男54例,女66例;年齡0~2歲48例,3~5歲39例,6~10歲33例;病程>1周58例,<1周62例。入選患兒均伴有發(fā)熱、咳嗽、氣促等癥狀,均符合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所有患兒均同時行微生物快速培養(yǎng)檢查與快速血清學檢驗。
1.2檢查方法
1.2.1微生物快速培養(yǎng)運用無菌咽拭子捻轉患兒咽喉、口腔部,將分泌物取出并擠壓在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基溶化后保持復溫狀態(tài)。將恒溫培養(yǎng)箱溫度調至37 ℃,置入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24 h后取出培養(yǎng)基并觀察。
1.2.2快速血清學檢驗患兒空腹狀態(tài)下取靜脈血2 ml,離心處理血液樣本,分離血清,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患兒血清,即檢測肺炎支原體特異性免疫球蛋白M抗體(MP-lgM)。檢測過程需遵守操作流程。對于檢測結果呈陽性者,7 d后進行復查。
1.3評判標準①微生物快速培養(yǎng):培養(yǎng)基顏色呈清亮的淡黃色為陽性,顏色無變化或呈渾濁的黃色為陰性。②快速血清學檢驗:MP-lgM>1∶160為陽性[3]。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定性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檢測陽性率MRD與RST陽性率分別為84.2%(101/120)、83.3%(100/120)。兩種檢測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不同年齡的檢測結果將年齡分段為0~2歲、3~5歲和6~10歲,MRD在各年齡段檢測陽性率分別為93.7%、82.1%、72.7%,RST在各年齡段檢測陽性率分別為75.0%、84.6%、93.4%。在0~2歲年齡段,MRD陽性率高于RST(P<0.05);在6~10歲年齡段,MRD陽性率低于RST(P<0.05)。
2.3不同病程的檢測結果患兒病程<1周時,MRD陽性率為91.9%(57/62),高于RST的74.2%(46/6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937,P<0.05)。對于病程<1周患兒,MRD陽性率為75.8%(44/58),低于RST的93.1%(54/5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576,P<0.05)。
肺炎支原體感染多發(fā)于兒童,其臨床癥狀及體征與其他類型肺部感染相似,起病較隱匿,易漏診和誤診,進而造成病情遷延,引發(fā)腦膜炎、心肌炎、肝臟損傷等并發(fā)癥[4]。因此,早期診斷并治療對于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臨床診斷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常用手段為MRD與RST。本研究對比分析兩種檢測方式的臨床應用價值,結果顯示MRD和RST檢測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陽性率分別為84.2%和83.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MRD與RST均可作為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有效診斷方法。對于0~2歲或病程<1周的患兒,MRD檢測陽性率明顯高于RST(P<0.05);對于6~10歲或病程>1周的患兒,MRD檢測陽性率明顯低于RST(P<0.05)。該結果提示,MRD對年齡較小或病程較短的患兒具有更佳的診斷效果,而RST更適用于檢測年齡較大或病程較長的患兒。MRD的優(yōu)勢在于操作簡單,實驗室環(huán)境要求一般,靈敏度高,尤其是在患兒起病初期應用價值較高,但易受酸性飲料或口腔食物等影響。由于低齡患兒食物品種相對簡單,MRD對低齡患兒具有更高的準確性。RST作為一種常用的檢測方式,具有較高的靈敏度,但支原體抗體在起病7 d后才逐漸增至峰值,同時由于低齡患兒免疫系統不夠成熟,易產生假陰性,對檢測結果造成一定影響[6]。因此,RST更適用于檢測年齡較大、病程較長患兒的病情。
綜上所述,MRD與RST在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斷中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在臨床實際應用中需根據患兒年齡與病程選擇合適的診斷方法。
[1]王延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136例臨床檢驗分析[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5,24(3):113.
[2]豐琳,李炎.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血清分析方法比較[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4,11(9):1167-1168.
[3]王軍華.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診治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3,19(1):78-81.
[4]謝葉紅.肺部感染患者的降鈣素原測定結果與微生物培養(yǎng)結果的相關性[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5,12(z2):178-179.
[5]陳友良.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兩種實驗方法檢測的比較[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5,36(9):1311-1312.
[6]袁凱,鄢素琪,湯建橋,等.20 523例肺炎支原體感染患者血清學檢測分析[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13,42(4):493-494.
R 446.5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6.09.057
201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