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雙忱,于偉靜,賈紹廣,柴峰,張潤盤(華北電力大學(保定)環(huán)境學院,河北 保定 07003;河北省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河北 石家莊 05003)
?
燃煤電廠脫硫廢水處理技術研究與應用進展
馬雙忱1,于偉靜1,賈紹廣2,柴峰1,張潤盤2
(1華北電力大學(保定)環(huán)境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3;2河北省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河北 石家莊 050031)
摘要:綜述了脫硫廢水的水質(zhì)特點、水質(zhì)影響因素、各項脫硫廢水處理技術的特點,指出了脫硫廢水處理技術的發(fā)展方向。介紹了脫硫廢水的水質(zhì)主要受煤質(zhì)、石灰石品質(zhì)、脫硫系統(tǒng)的設計及運行等因素的影響,脫硫廢水的處理技術主要分為4類:傳統(tǒng)工藝,如化學沉淀法;深度處理工藝,如生物處理法;零排放技術,如煙道蒸發(fā);其他技術,如蒸汽濃縮蒸發(fā)。由于脫硫廢水的排放標準較低,除沉降池之外,各項技術都能使脫硫廢水達標排放。目前,國內(nèi)應用最多的處理技術是化學沉淀法,其技術成熟,能使脫硫廢水達標排放,但存在對氯離子鹽及硒、汞等去除效率不高的問題。通過對國內(nèi)脫硫廢水處理形勢的分析,得出煙道蒸發(fā)技術有一定的潛力,其能實現(xiàn)脫硫廢水的零排放,且具有運行成本低的優(yōu)點,但可能存在增強系統(tǒng)腐蝕、影響飛灰利用等問題。關鍵詞:電廠脫硫廢水;影響因素;廢水處理技術;煙道蒸發(fā)
第一作者及聯(lián)系人:馬雙忱(1968—),男,教授,博士生導師。E-mail msc1225 @163.com。
我國的電源結(jié)構以火電為主,2013年火電發(fā)電量約占全年總發(fā)電量的78.58%,其中燃煤火電發(fā)電量約占全年總發(fā)電量的74.1%[1]?;痣姀S煤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造成了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而二氧化硫的排放尤為引人關注,其不僅能直接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危害,而且是酸雨、灰霾等形成的重要前體物[2]。
在眾多煙氣脫硫方法中,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是目前世界上技術最成熟、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脫硫技術,其采用鈣基吸收劑(石灰石或石灰)作為脫硫劑,在與煙氣接觸過程中,煙氣中的二氧化硫被清除,同時煙氣中的一部分污染物,如金屬、鹽、氯離子等也會轉(zhuǎn)移到脫硫漿液中。王琿等[3]研究表明,脫硫裝置對飛灰總顆粒物的平均去除率達74.5%,但對粒徑小于2.5μm的顆粒物去除效率不高;MEIJ[4]研究表明,煙氣經(jīng)過脫硫裝置后,飛灰的去除率達90%,其中大部分B、Br、Cl、I和超一半的F、Hg、Se被去除,特別是存在選擇性催化還原脫硝(SCR)的情況下,脫硫裝置對汞的去除率高達80%;鄧雙等[5]研究表明,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裝置對煙氣中氯的平均脫除效率為95.22%。
為了維持脫硫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漿液中氯離子與微細粉塵的濃度需要維持在一定水平[6]:為了防止脫硫系統(tǒng)材料的腐蝕,漿液氯離子濃度一般維持在12000~20000mg/kg[7];為維持較高的脫硫效率及防止塔體結(jié)垢,漿液密度一般控制在1075~1150kg/m3[6]。圖1展示了文獻[5]中1號鍋爐凈煙氣及燃煤副產(chǎn)物中氯的分布數(shù)據(jù)。總的來看,煤中9.19%~15.95%的氯轉(zhuǎn)移到石膏中,68.88%~77.31%的氯通過脫硫廢水排放。
目前產(chǎn)生脫硫廢水的煙氣脫硫技術主要有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石灰-石膏濕法脫硫、白泥-石膏濕法脫硫、電石渣-石膏濕法脫硫技術。如圖2所示,2014年我國4種技術占全部脫硫技術的83.31%(脫硫機組容量約為6.32億千瓦時)[8]。
圖1 燃煤鍋爐凈煙氣及燃煤副產(chǎn)物中氯的分布
圖2 2014年各種脫硫技術所占比例
對于脫硫廢水水質(zhì)的控制,沒有相應的國家標準,只有行業(yè)標準(DL/T997—2006《火電廠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廢水水質(zhì)控制指標》)[9],其對脫硫廢水總汞、總鉻、總鎘、總鉛、總鎳、懸浮物等指標進行了限制,但是總體標準偏低,如汞的最高排放限值為0.05mg/L。
2015年4月16日,國務院發(fā)布《水污染行動計劃》(《水十條》)[10],國家將強化對各類水污染的治理力度,脫硫廢水因成分復雜、含有重金屬引起業(yè)界關注。為響應國家政策,推進脫硫廢水的治理,本文闡述了脫硫廢水的水質(zhì)水量特點及影響因素,歸納了各類脫硫廢水處理技術的優(yōu)缺點,并總結(jié)符合中國國情、技術與經(jīng)濟可行的可能的脫硫廢水處理方案。
1.1脫硫廢水的水質(zhì)特點
脫硫廢水的成分及濃度對處理系統(tǒng)的運行管理有很大影響,是影響處理設備的選擇、腐蝕等的關鍵性因素。脫硫廢水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1-12]。
(1)水質(zhì)呈弱酸性:國外pH值變化范圍為5.0~6.5,國內(nèi)為4.0~6.0。
(2)懸浮物含量高,其質(zhì)量濃度可達數(shù)萬mg/L。
(3)COD、氟化物、重金屬超標,其中包括第1類污染物,如As、 Hg、Pb 等。
(4)鹽分含量高,含大量的SO42?、SO32?、Cl?等離子,其中Cl?的質(zhì)量分數(shù)約為0.04。
1.2影響脫硫廢水水質(zhì)的因素
脫硫廢水的水質(zhì)及水量主要受燃煤品質(zhì)、石灰石品質(zhì)、脫硫系統(tǒng)的設計及運行、脫硫塔前污染物控制設備以及脫水設備等的影響[11,13]。圖3是影響脫硫廢水水質(zhì)主要影響因素的關系圖。
煤是脫硫廢水污染物的主要來源,煤種類的不同將會影響脫硫廢水的排放量:高硫煤的燃燒會產(chǎn)生更多的二氧化硫,會增加脫硫劑的用量,增加脫硫廢水的排放量;高氯煤的燃燒會增加煙氣中氯的含量,進而增加脫硫漿液中的氯含量,為了防止脫硫系統(tǒng)的腐蝕,維持脫硫漿液中氯離子濃度在一定的水平,會增加脫硫漿液的排除,使脫硫廢水的排放量增加。
圖3 脫硫廢水水質(zhì)影響因素
脫硫廢水中的一部分污染物來源于石灰石,石灰石中的黏土雜質(zhì)含惰性細微顆粒、鋁及硅等物質(zhì)。同時,石灰石是脫硫廢水中鎳和鋅的重要來源。
脫硫系統(tǒng)的設計及運行對脫硫廢水水質(zhì)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添加劑的使用、氧化方式或氧化程度以及脫硫系統(tǒng)的建設材料等方面。研究表明酸性添加劑的使用對脫硫廢水中的BOD5有很高的貢獻率;氧化方式或氧化程度對脫硫廢水中污染物的存在形式有重要影響,在強制氧化系統(tǒng)中或氧化充分的情況下,脫硫廢水中的硒以硒酸鹽的形式存在,而在非強制氧化系統(tǒng)中或是氧化不充分的情況下,硒以亞硒酸鹽的形式存在,Se(Ⅳ)的毒性比Se(Ⅵ)大,但Se(Ⅳ)可以通過鐵的共沉淀去除,而Se(Ⅵ)不易去除,只能通過生物處理的方法。耐腐性材料可以承受漿液中更高濃度氯離子的腐蝕,能增加脫硫漿液的循環(huán)次數(shù),減少脫硫廢水的排放量。
脫硫塔前污染物控制設備的影響主要指除塵設備和脫硝設備的影響。目前,沒有數(shù)據(jù)顯示除塵效率的增加能明顯的改善脫硫廢水的水質(zhì):當電除塵器的除塵效率由99.8%提升至99.9%時,理論上脫硫廢水的總懸浮顆粒物濃度會有略微下降,但是飛灰的細微顆??赡軙黾用摿驈U水中揮發(fā)性金屬的含量,因此除塵效率的增加可能會對脫硫廢水中某些金屬的含量產(chǎn)生重要影響。
脫硝設備能增加煙氣中Cr轉(zhuǎn)化為Cr6+的比例,六價鉻比三價鉻毒性更大、溶解性更強,使得脫硫廢水鉻的濃度增加。此外,脫硝系統(tǒng)逃逸的氨部分轉(zhuǎn)移到脫硫系統(tǒng)中,增加脫硫廢水中的氨氮濃度。
水力旋流器對脫硫廢水中的總懸浮顆粒物濃度起著重要作用。使用單水力旋流器,脫硫廢水的固含量將會在5%~6%;如果使用雙水力旋流器或是水力旋流器與石膏脫水系統(tǒng)(真空皮帶機等裝置)混合,脫硫廢水的固含量為1%~2%,甚至更低。
由于脫硫廢水水質(zhì)的特殊性,脫硫廢水處理難度較大;同時,由于金屬離子對環(huán)境有很強的污染性,因此必須對脫硫廢水進行單獨處理。如圖4所示,截至2014年美國現(xiàn)有脫硫廢水處理技術主要包括沉降池、化學沉降、生物處理、零排放技術(蒸發(fā)池、完全循環(huán)、與飛灰混合等)、其他技術(人造濕地、蒸汽濃縮蒸發(fā)等)等[13]。
進一步,可以將脫硫廢水的處理技術分為4種:傳統(tǒng)技術、深度處理技術、零排放技術及其他技術(圖5)。并以此為基礎,對各技術的特征及優(yōu)缺點進行概述。
圖4 美國145個電廠脫硫廢水處理技術分布
圖5 脫硫廢水處理技術
2.1傳統(tǒng)工藝
2.1.1沉降池
沉降池通過重力作用去除廢水中顆粒物,基于此原理,必須保證廢水在沉降池內(nèi)有足夠的停留時間。沉降池處理成本低,對浮顆粒物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是不能除去廢水中溶解的金屬鹽類,不能滿足排放標準的要求,一般只用于其他技術的預處理[13]。
2.1.2化學沉淀
如圖6所示,脫硫廢水的化學沉淀處理主要包括4個步驟。
(1)廢水中和。脫硫廢水進入第1隔槽的同時加入適量的石灰漿液,使其pH值由5.5左右升至9.0以上,并且使得大部分金屬離子形成難溶的氫氧化物。
(2)重金屬沉淀。在第2個隔槽中加入有機硫化試劑TMT-15與Hg2+、Pb2+反應形成難溶的硫化物沉積至槽底。
(3)絮凝。在第3隔槽中加入一定量的絮凝劑,使顆粒和膠體物質(zhì)凝聚成大顆粒后沉積至槽底。
(4)濃縮/澄清。在澄清/濃縮池中,絮凝物沉積在底部并通過重力作用濃縮成污泥,上部為凈水。
圖6 化學沉淀處理系統(tǒng)工藝流程圖
化學沉淀法對大部分金屬和懸浮物有很強的去除作用,但是對氯離子等可溶性鹽分沒有去除效果,對硒等重金屬離子的去除率不高,且運行費用高[11]。
2.2深度處理工藝
2.2.1生物處理
生物處理是利用微生物處理可生物降解的可溶的有機污染物或是將許多不溶的污染物轉(zhuǎn)化為絮狀物。污染物的去除可通過有氧、無氧或缺氧段三種方式去除。一般電廠利用有氧方式去除BOD5,通過厭氧或缺氧的方式去除金屬或是營養(yǎng)鹽,微生物可以通過呼吸作用將硒酸鹽或亞硒酸鹽還原為元素態(tài)的硒,吸附在微生物細胞表面[13]。
生物處理可以有效地去除脫硫廢水中的硒(降至μg/L級)、汞(降至ng/L級)等重金屬元素,但是其系統(tǒng)復雜,造價高且容易形成有毒的有機硒和有機汞,造成二次污染[14-17]。
2.2.2混合零價鐵技術(HZVI)
研究發(fā)現(xiàn),利用零價鐵可以有效的減少廢水中的硒酸鹽或是亞硒酸鹽的含量,但是隨著反應的進行,鐵表面容易鈍化,影響零價鐵的反應活性。后有學者將Fe2+引入零價鐵處理系統(tǒng),發(fā)現(xiàn)零價鐵的反應活性有了明顯提高。實驗研究表明,混合零價鐵技術對汞的去除效率達到99.99%(出水濃度< 0.005μg/L),硒的去除效率達99.8%(出水濃度< 7μg/L)[15]。此外,與生物處理等技術相比,其運行費用較低[16]。
目前,此技術還在工業(yè)化試驗階段,并未投入使用。
2.3零排放技術
2.3.1脫硫廢水和飛灰混合
如果電廠的飛灰用于填埋處理,可將排放的脫硫廢水用于飛灰的增濕,這有利于運輸過程中減少粉塵的飛揚和容積。但若飛灰用于商用(如制磚、作為水泥添加劑),則往往很難接受過高的Cl?含量[6]。
此外,此技術會使脫硫廢水中的重金屬轉(zhuǎn)移到飛灰中,可能會影響飛灰的綜合利用。
2.3.2蒸發(fā)池
蒸發(fā)池是通過自然蒸發(fā)減少廢水體積的一種方法,在美國有10余個電廠應用此技術進行脫硫廢水的處理[13]。蒸發(fā)池的處理效率取決于廢水水量而非污染物濃度,因此適用于處理高濃度、總量少的含鹽廢水。此外,蒸發(fā)池處理廢水成本低,適用于土地價格低的半干旱或干旱地區(qū)使用。但是此技術需要作防滲處理,且當廢水處理量大時,所需土地面積增加,處理成本增加[18]。
如圖7所示,為了加快蒸發(fā)速率,減少蒸發(fā)池的面積,降低處理費用,蒸發(fā)的選址應考慮氣象因素影響(相對濕度、溫度、風速等),可以嘗試4種加速蒸發(fā)的方法,即輔助風加速蒸發(fā)(WAIV)、濕浮動鰭、耐鹽植物以及噴霧蒸發(fā)[18]。
圖7 蒸發(fā)池廢水蒸發(fā)示意圖
輔助風加速蒸發(fā)是利用泵將廢水抽到纖維織物上,增加蒸發(fā)面積,其蒸發(fā)速率可增加13倍,但纖維空隙容易被污染物堵塞,造成蒸發(fā)速率下降[19-20]。
濕浮動鰭是利用鋁材做成鰭片漂浮在水面上,上面覆蓋一層吸水的棉布,具有兩個效果:增加交換面積與打破邊界層,實驗證明,其蒸發(fā)速率可提高24%[21]。
耐鹽植物是利用植物的蒸騰作用加速廢水蒸發(fā),其蒸發(fā)速率可達數(shù)倍,但是植物的毒性以及經(jīng)濟性需要進一步研究[18]。
噴霧蒸發(fā)是利用高速旋轉(zhuǎn)的扇葉或是高壓噴嘴將廢水霧化成細小液滴,通過液滴與空氣的強烈對流進行蒸發(fā),在20世紀90年代,此技術已經(jīng)應用于礦井高含鹽水[22]及電廠高含鹽水的處理[23],但該技術存在液滴的風吹損失,造成周邊環(huán)境的鹽污染。
盡管蒸發(fā)池技術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是由于其系統(tǒng)簡單、費用低,隨著環(huán)保標準日益嚴格,其研究將受到廣泛關注。
2.3.3煙道蒸發(fā)
如圖8所示,脫硫廢水煙道蒸發(fā)技術是利用氣液兩相流噴嘴將脫硫廢水霧化并噴入空預器與除塵器之間的煙道中,利用煙氣余熱將廢水完全蒸發(fā),使廢水中的污染物轉(zhuǎn)化為結(jié)晶物或鹽類,隨飛灰一起被除塵器捕集[24-25]。
圖8 脫硫廢水煙道蒸發(fā)工藝流程圖
日本三菱重工的技術報告[25]顯示,此技術的特點為:無液體排放;不會造成二次污染;建設與運行費用低;所占空間?。坏蛣恿ο?;不需額外的能量輸入;不產(chǎn)生多余的固體。
目前國內(nèi)研究主要集中在脫硫廢水蒸發(fā)特性以及技術的可行性分析兩個方面。
(1)脫硫廢水的蒸發(fā)特性國內(nèi)學者主要利用模型進行模擬[26-31],探究煙氣溫度、液滴粒徑等對蒸發(fā)時間的影響,得出類似結(jié)論,即液滴粒徑越小、煙氣溫度越高,完全蒸發(fā)所需時間越短。同時有學者在電廠開展小規(guī)模工程試驗,證明在特定工況下,蒸發(fā)一定的脫硫廢水,其溫降保持在安全的范圍[24,32-33]。
但是國內(nèi)學者忽視了脫硫廢水蒸發(fā)的特殊性,與半干法脫硫工藝類似,脫硫廢水的蒸發(fā)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等速蒸發(fā)與降速蒸發(fā)[34-37]。等速蒸發(fā)是液滴中含有大量的不溶性顆粒,隨著蒸發(fā)的進行,液滴逐漸收縮,顆粒間的距離減少,直至顆粒表面接觸,此時液滴表面形成一層硬殼,水的通路被限制,剩余的水分很難蒸發(fā);降速蒸發(fā)是剩余水分通過擴散作用到達液滴表面,最終的水分含量受擴散速度、蒸汽壓、顆粒與氣體的溫差等參數(shù)影響。由于降速蒸發(fā)的存在使實際蒸發(fā)速率低于采用等速蒸發(fā)獲得的數(shù)據(jù)。日本學者[38]將脫硫廢水的蒸發(fā)過程細分為5個階段,即溫度上升階段、等速蒸發(fā)階段、硬殼形成階段、沸騰階段及干燥階段,并證實由于硬殼的形成,脫硫廢水的蒸發(fā)速率比純水慢。
(2)技術可行性分析已有文獻表明,國內(nèi)學者大多認同此技術,基于以下幾點原因:①由于脫硫廢水引起的煙氣含塵量變化很小,對除塵器入口含塵量的影響很小[26,33,39],脫硫廢水的噴入使得煙氣減溫增濕,有利于除塵效率的提高[26,28,32,40-41];②脫硫廢水噴入煙道可以增加吸收塔入口煙氣的含濕量,有效地減少由于脫硫前后煙氣含濕量變化而引起水的損失,減少了煙氣脫硫工藝過程水的用量[28-40];③對腐蝕的影響,控制煙氣溫度在酸露點以上,不會造成除塵器等的腐蝕[26,28]。但不可否認,此技術可能存在以下缺點:脫硫廢水中的大顆粒物質(zhì)可能會造成噴嘴的堵塞與磨損,造成噴嘴霧化效果下降;脫硫廢水不能完全蒸發(fā)造成可能煙道的腐蝕穿孔[28,32]。
曾有文獻報道此技術在美國、日本等有所應用[24,32-38],但據(jù)2011年美國EPA的一份報告顯示,此技術目前在美國沒有大規(guī)模應用案例[42]。美國EPA對此技術的可行性存在質(zhì)疑:一是脫硫廢水蒸發(fā)后,高腐蝕的含氯物質(zhì)不能完全被除塵器捕集,造成其在脫硫塔或是其他設備上積累,引起嚴重腐蝕,增加運行維護費用[43-46];二是脫硫廢水中重金屬等物質(zhì)在飛灰中的富集影響飛灰的再利用以及用戶的安全[42]。
2.4其他技術
2.4.1人工濕地
人工濕地利用包括濕地植物、土壤及微生物活動在內(nèi)的自然過程降低廢水中的金屬、營養(yǎng)素以及總懸浮顆粒物的濃度。人工濕地由若干包含植物和細菌的單元組成,電廠可根據(jù)去除污染物的種類選擇合適的單元。人工濕地可以有效降低金屬、營養(yǎng)性物質(zhì)以及總懸浮顆粒物濃度,但是必須在低氯情況下進行[13]。
2.4.2蒸汽濃縮蒸發(fā)技術
蒸汽濃縮蒸發(fā)技術是利用蒸發(fā)對廢水進行蒸發(fā)濃縮產(chǎn)生蒸餾水和濃縮水,濃縮通過結(jié)晶器或是噴霧干燥進一步的蒸發(fā),產(chǎn)生蒸餾水和固體廢棄物,固體廢棄物進行回收或是填埋處理。為了防止蒸發(fā)器結(jié)垢,需要對廢水進行預處理,去除廢水中的鈣鎂離子。
國內(nèi)河源電廠采用了此技術,該系統(tǒng)設計出力為22m3/h,包括脫硫廢水18m3/h和其他廢水4m3/h,采用“預處理+深度處理”的方式,其中預處理分為混凝沉淀系統(tǒng)、水質(zhì)軟化系統(tǒng)和污泥處理系統(tǒng);深度處理則采用4效立管強制循環(huán)蒸發(fā)結(jié)晶工藝,預處理出水依次進入1~4效蒸發(fā)結(jié)晶罐進行蒸發(fā)結(jié)晶。經(jīng)計算,此脫硫廢水處理系統(tǒng)的總投資在(7000~7500)萬元,運行成本高昂[47]。
蒸汽壓縮蒸發(fā)是一項成熟的技術,目前,在國外已有部分應用[48-50],但隨后被證明經(jīng)濟性上存在問題[11,13]。
2.5脫硫廢水處理技術總結(jié)
如表1所示,以處理效率、二次污染、運行成本及是否達標排放作為技術指標對脫硫廢水處理技術進行評價。從表1中可以看出,除沉淀池外,各脫硫廢水處理技術都能使脫硫廢水達標排放,其中生物處理、混合零價鐵技術、人工濕地可以將廢水中重金屬濃度降至非常低的水平,而與飛灰混合、蒸發(fā)池、煙道蒸發(fā)、蒸汽濃縮蒸發(fā)可以實現(xiàn)脫硫廢水的零排放;但是有些技術受到運行成本太高的限制,如生物處理、蒸汽濃縮蒸發(fā)等,而有些技術還在研究階段,應用不成熟,如混合零價鐵技術;有些技術雖然運行成本低,但是可能會對電廠的正常運行產(chǎn)生影響,如煙道蒸發(fā)技術。
表1 各脫硫廢水處理技術特點
圖9是國內(nèi)脫硫廢水處理的技術路線,目前,國內(nèi)脫硫廢水的處理主要依靠化學沉淀工藝,其能滿足現(xiàn)有脫硫廢水排放標準的要求,但是隨著《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的頒布,國家開始加大對脫硫廢水的處理力度,化學沉淀法的應用將會受到限制。且隨著飛灰資源化,與飛灰混合方法不再適用。
圖9 國內(nèi)脫硫廢水處理展望圖
此外,較之美國,國內(nèi)脫硫廢水的排放標準對硒、汞等的排放標準不高,因此深度處理技術在未來一段時間內(nèi)不適用。但是未來,脫硫廢水的環(huán)保標準趨嚴,深度處理技術將引起業(yè)界廣泛關注。有些地區(qū)由于環(huán)保壓力,部分電廠被要求脫硫廢水零排放,而蒸汽濃縮蒸發(fā)技術成本太高,蒸發(fā)池的應用受地域的強烈限制,因此,煙道蒸發(fā)技術在未來一段時間將會受到重視,其面臨的重大技術缺陷需要被重新評估與攻克。
本文介紹了脫硫廢水產(chǎn)生的背景及燃煤品質(zhì)、石灰石品質(zhì)、脫硫系統(tǒng)的設計及運行、脫硫塔前污染物控制設備、脫水設備等對脫硫廢水水質(zhì)、水量的影響,進一步概述了各種脫硫廢水的處理技術,將其分為傳統(tǒng)工藝、深度處理工藝、零排放技術和其他技術4類。就目前國內(nèi)脫硫廢水的排放標準而言,除沉降池外,其他技術,如化學沉淀、煙道蒸發(fā)等技術都能使脫硫廢水達標排放。但通過對國內(nèi)形勢的分析,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nèi),傳統(tǒng)工藝應用受限,深度處理工藝不適用,而作為零排放的蒸發(fā)池、煙道蒸發(fā)會引起廣泛關注,但是其面臨的重大技術缺陷需要被重新評估與攻克。
參考文獻
[1] 中國電力企業(yè)聯(lián)合會.2013年電力統(tǒng)計基本數(shù)據(jù)一覽表[EB/OL]. (2014.06.06)[2015-7-26]http://www.cec.org.cn/guihuayutongji/ tongjxinxi/niandushuju/2015-03-06/134849.html.
[2] 王春霞,朱利中,汪桂斌. 環(huán)境化學學科前沿與展望[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3] 王琿,宋薔,姚強,等. 電廠濕法脫硫系統(tǒng)對煙氣中細顆粒物脫除作用的實驗研究[J].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8(5):1-7.
[4] MEIJ R. Trace element behavior in coal-fired power plants[J]. 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1994,39(1):199-217.
[5] 鄧雙,張辰,劉宇,等.基于實測的燃煤電廠氯排放特征[J]. 環(huán)境科學研究,2014,27(2):127-133.
[6] 郭東明. 脫硫工程技術與設備[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7.
[7] USEPA. Steam electric power generating point source category:final detailed study report,EPA 821-R-09-08[R]. US:USEPA,2009.
[8]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部. 全國燃煤機組脫硫設施清單[EB/OL].(2015.03.11)[2015-7-26]. http://datacenter.mep.gov.cn/ main/template-view.action?templateId_=8ae5e4b7473ae3ea01479f4c 72b400a3&dataSource=.
[9] 中國電力企業(yè)聯(lián)合會. 火電廠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廢水水質(zhì)控制指標:DL/T 997—2006[S].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6.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部. 國務院關于印發(fā)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EB/OL]. (2015.4.16). [2015-7-26]. http://zfs.mep.gov.cn/fg/ gwyw/201504/t20150416_299146.htm.
[11] CHU P. Technical manual:guidance for assessing wastewater impacts of FGD scrubbers ,EPRI Report 1013313[R]. Palo Alto,CA: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2006.
[12] 吳怡衛(wèi). 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廢水處理的研究[J]. 中國電力,2006(4):75-78.
[13] USEPA. Technical development document for the proposed effluent limitations guidelines and standards for the steam electric power generating point source,EPA-821-R-13-00[R]. US:USEPA,2013.
[14] HUANG Y H,PEDDI P K,TANG C,et al. Hybrid zero-valent iron process for removing heavy metals and nitrate from flue-gas-desulfurization wastewater[J].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2013,118:690-698.
[15] HUANG Yong H,PEDDI Phani K,ZENG Hui,et al. IWC-12-59:field demonstration of the activated iron technology for removing heavy metals from flue-gas-desulfurization wastewater[C]. Pittsburgh:Engineers Society of Western Pennsylvania,2014.
[16] MUNIRATHINAM K,SRINIVASAN R,TUDINI J J,et al. Selenium treatment of mine water effluent in a fluidized bed reactor (FBR)[J]. Proceedings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Federation,2011,18:157-177.
[17] AMWEG E L,STUART D L,WESTON D P. Compar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selenium to aquatic organisms after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agricultural drainage water[J]. Aquat Toxicol,2003,63 (1):13-25.
[18] HOQUE S,ALEXANDER T,GURIAN P L.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increase evaporation pond efficiency[J]. IDA Journal of Desalination and Water Reuse,2010,2(1):72-78.
[19] KEDEM Avraham,GILRON Jack,KEDEM Ora. Evaporation device:US7166188 B2[P]. 2007-01-23.
[20] GILRON J,F(xiàn)OLKMAN Y,SAVLIEV R,et al. WAIV——wind aided intensified evaporation for reduction of desalination brine volume[J]. Desalination,2003(158):205-214.
[21] SAN ROMAN GUTIERREZ O R. Effect of wetted floating fins on water-atmosphere heat exchange[J]. Journal of Energy Engineering,1993,119(1):32-42.
[22] USEPA.Focused Review of Specific Remediation Issues,622938[R]. US:USEPA,2010.
[23] GAULT T. Evaporation enhancement through the use of sprays[J]. Plant/Operations Progress,1986,5(1):23-26.
[24] 高原,陳智勝. 新型脫硫廢水零排放處理方案[J]. 華電技術,2008,30(4):73-75.
[25] HONJO Shintaro,SHINODA Takeo,NAKAYAMA Yoshio,et al. MHI wet-FGD waste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Paper. 190[R].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26] 李明波,范璽,孫克勤. 利用煙道氣處理火電廠WFGD廢水的技術應用[J]. 電力科技與環(huán)保,2010(2):53-55.
[27] 康梅強,鄧佳佳,陳德奇,等. 脫硫廢水煙道蒸發(fā)零排放處理的可行性分析[J]. 土木建筑與環(huán)境工程,2013(s1):238-240.
[28] 陳美秀,莫建松,劉學炎,等. 一種脫硫廢水循環(huán)利用方法[J]. 環(huán)境工程,2014(32):188-191.
[29] 張子敬,汪建文,高藝,等. 燃煤電廠脫硫廢水煙氣蒸發(fā)特性流場模擬[J]. 煤炭學報,2015(3):678-683.
[30] JIANG D N,SHA H W,GONG G H,et al. Fundamental research and demonstration project of evaporation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from FGD in flue gas duct[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3,864/865/866/867:434-437.
[31] DENG J,PAN L,CHEN D,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test study of desulfurization wastewater evaporation treatment throughflue gas[J].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2014,70(7):1285-1291.
[32] 郭靜娟. 火電廠脫硫廢水煙道處理技術研究[J]. 電力科技與環(huán)保,2014(5):21-22.
[33] 游曉宏,吳怡衛(wèi),韓倩倩,等. 國際環(huán)境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 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北京科技大學,2013.
[34] 王乃華. 新型半干法煙氣脫硫的實驗及機理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學,2001.
[35] GETLER J L,SHELTON H L,F(xiàn)URLONG D A. Modeling the spray absorption process for SO2removal[J]. Journal of the Air Pollution Control Association,1979,29(12):1270-1274.
[36] HILL F F,ZANK J.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 by spray dry absorption[J].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rocessing:Process Intensification. 2000,39(1):45-52.
[37] 滕斌. 半干法煙氣脫硫的實驗及機理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學,2004.
[38] ITO Motofumi,HONJO Shintaro,INABA Norikazu,et al. MHI's simple zero liquid discharge system for wet FGD,Paper 75[R].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39] 劉勇,趙汶,劉瑞,等. 化學團聚促進電除塵脫除PM2.5的實驗研究[J]. 化工學報,2014,65(9):3609-3616.
[40] 祁利明,趙全中. 脫硫廢水處理過程對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系統(tǒng)的影響[J]. 工業(yè)用水與廢水,2014(5):51-53.
[41] 張志榮. 火電廠濕法煙氣脫硫廢水噴霧蒸發(fā)處理方法關鍵問題研究[D]. 重慶:重慶大學,2011.
[42] US EPA.Determination of technology-based effluent limits for the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wastewater at merrimack station in bow,new hampshire,EPA - Region 1[R]. US:USEPA,2011.
[43] 張震,梁煜武. 鐵在不同pH值的NaCl溶液中的腐蝕行為[J]. 腐蝕科學與防護技術,2008(4):260-264.
[44] 趙景茂,左禹,熊金平,等. pH值對低碳鋼在高含鹽污水中的腐蝕影響[J]. 材料保護,2001(7):8-9.
[45] 刁兆玉,韓允雨,李懷祥. 鐵在酸堿及氯離子介質(zhì)中腐蝕的研究[J].山東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3):274-278.
[46] 宋曉芳. 環(huán)境因子對304不銹鋼縫隙腐蝕的影響[D]. 保定:華北電力大學(保定),2005.
[47] 張廣文,孫墨杰,張蒲璇,等. 燃煤火力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可行性研究[J]. 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14,34(5):87-91.
[48] PAKZADEH B,WOS J,RENEW J.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wastewater treatment for coal-fired power industry[C]//Power Conference.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2014.
[49] SHAW W A. Benefits of evaporating FGD purge water[J]. Power ,2008,152(3):59.
[50] MOSTI C,CENCI V. ZLD systems applied to ENEL coal-fired power plants[J]. VGB Powertech,2012,1:69-73.
·技術信息·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es of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FGD)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coal-fired plants
MA Shuangchen1,YU Weijing1,JIA Shaoguang2,CHAI Feng1,ZHANG Runpan2
(1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aoding),Baoding 071003,Hebei,China;2Hebei Electric Power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Shijiazhuang 050031,Hebei,China)
Abstract:Water quality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FGD) wastewater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reatment technologies were summarized. Future development of FGD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 was pointed out.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GD wastewater is critical to managing its impacts on wastewater system of power plant,the use of coal and limestone,as well as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the scrubber. FGD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 are class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namely,tradi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such as chemical precipitation,advanced treatment technologies,such as biological treatment,zero discharge technologies,such as evaporation treatment in flue duct and other technologies,such as vapor-compression evaporation,respectively. Because of the low discharge standard in China,all technologies except precipitation pond can meet the standard. Up till now,chemical precipitation,as a mature technology,is widely applied in many power plants,which can make FGD wastewater meet the discharge standard,but has low treatment efficiency on Cl?、Hg and Se. By viewing the FGD wastewater treatment situation in China,evaporation treatment in flue duct,as zero discharge method,is considered a potential technology,which has low operating cost but has the possible problems of system corrosion and negative effect on fly ash reuse.
Key words:power plant FGD wastewater;affecting factors;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evaporation in flue duct
基金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42017)。
收稿日期:2015-07-28;修改稿日期:2015-10-04。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16.01.035
中圖分類號:X 7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6613(2016)01–02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