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明穩(wěn)
(安徽師范大學 法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論勞動合同中違約金條款的法律適用問題
龐明穩(wěn)
(安徽師范大學 法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我國現(xiàn)行《勞動合同法》明確規(guī)定除服務期和競業(yè)限制條款外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但是現(xiàn)實社會中勞動者迫于生計,不得已簽訂附有違約金條款的勞動合同。因此,我們需要通過重新定位《勞動合同法》中違約金的性質與功能,實施勞動仲裁調(diào)解、工會調(diào)解和法律援助,建立不法經(jīng)營誠信檔案記錄等措施,掌握好維權勞動者權益的手段,以期妥善解決勞動爭議、保證勞資關系的穩(wěn)定。
勞動合同;違約金條款;勞動關系;法律適用
在勞動力就業(yè)市場中,有些不法用人單位為了留住勞動者、便于加強管理,普遍存在通過在勞動合同中附加違約金條款來限制勞動者的自主擇業(yè)權。違約金問題始終是勞動者在就業(yè)中面臨的比較棘手的問題,因為現(xiàn)在的就業(yè)市場供需矛盾突出,勞動者迫于就業(yè)壓力往往會接受不合理的違約金條款,這就導致勞動者合法權益受損的事實將在一段時間內(nèi)長期存在。從勞動者角度來說,違約金條款的簽訂具有被動性和懲罰性,對于勞動者權益損害影響很大,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在簽訂勞動合同過程中所附加的違約金條款進行實質性探討。
據(jù)有關媒體“中國之聲”欄目下的《新聞晚高峰》報道,有一位來自河南洛陽的中學教師因離職產(chǎn)生巨額離職費的問題。這位陳姓教師想離開所任職的學校,但是她所在的學校提出只有予以繳納4萬元的“離職費”,雙方才可以正式辦理離職手續(xù)。因為陳老師在與學校簽訂勞動合同時,學校就已提出:必須要在學校任教滿5年,否則就要繳納違約金。對于違約金的初衷我們可以理解,畢竟有一些基礎條件比較差的學校對于部分教師來說是沒有吸引力的,剛招進來的教師培養(yǎng)好了卻又走了,帶給學校的是巨大的人才損失,這也是為了挽留人才,現(xiàn)實生活中也不乏應聘上高校教師的博士簽約后提前解除勞動合同面臨幾十萬高額違約金的情況。但是勞動者有自主選擇職業(yè)的自由,這種做法不僅嚴重限制了勞動力的自由流動,而且還給勞動者在物質上帶來較大損失。那么勞動者如何應對勞動合同中的違約金條款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權利呢?這就要從如何界定勞動合同中所附加的違約金條款的法律性質開始探討。
1.西方國家對勞動合同中違約金性質的認識
《法國民法典》第1229條規(guī)定,“違約金條款是對債權人因主債務不履行所受到的損害賠償?shù)难a償。不得同時請求履行主債務與違約金,但對單純債之履行規(guī)定的違約金,不在此限?!盵1]從該條文規(guī)定我們可以看出《法國民法典》中違約金的性質是補償性的而非懲罰的,強調(diào)的是對損害賠償?shù)囊环N抵銷。而《德國民法典》第340條則規(guī)定,“債務人就其不履行債務的情形約定了違約金的,債權人可以請求已發(fā)生失權的違約金以代替履行;債權人享有對因不履行而發(fā)生的損害賠償?shù)恼埱髾嗟模瑐鶛嗳丝梢哉埱笠寻l(fā)生失權的違約金作為損害賠償?shù)淖畹皖~?!盵2]從該條文可以看出《德國民法典》對違約金性質兼具賠償性與懲罰性。美國《合同法》就規(guī)定,凡是那些帶有懲罰性質的違約金條款,都是不符合社會公共利益的,在法律效力上來說應該歸于無效。因此,從違約金的性質方面來看,各國立法主流是承認補償性違約金的,而對于懲罰性違約金則較少支持。
2.我國現(xiàn)行《勞動合同法》對違約金的立法態(tài)度
《勞動合同法》第25條規(guī)定,除了服務期條款和競業(yè)限制條款之外,用人單位是不能在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過程中附加違約金條款的。勞動者只有在違反這兩項條款約定時才不得不向用人單位支付一定數(shù)額的違約金。很顯然,這是帶有懲罰性質的。此外,如果雙方就勞動合同的履行發(fā)生了爭議,法院在實際審判活動中,對于違反服務期條款和競業(yè)限制條款這兩項違約金條款往往是承認的,根本不考慮該違約金條款的法律性質問題,僅僅是將其作為普通民事合同中的違約金條款來對待。這種司法實踐中的做法對勞動者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1. “單保護”說與“雙保護”說之爭
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認為:“我們說《勞動合同法》可能是有問題的,《勞動合同法》對企業(yè)的保護顯著地不足,在立法和司法層面上都有所體現(xiàn),最終很大程度降低了我國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不利于全要素生產(chǎn)率,最終損害勞動者利益,倒霉的是勞動者。”[3]他的觀點屬于“單保護”模式,認為《勞動合同法》是對企業(yè)發(fā)展有害的,相當于主張把《勞動合同法》廢除。另一位學者姜穎認為:勞動合同“目標是在傾斜保護勞動者的基礎上發(fā)展和諧勞動關系”“要在資本強勢的勞動關系天平上偏重保護勞動者,而不是平等保護雙方當事人”。[4]他的主張屬于“雙保護”模式,應該站在勞動者一方保護好他們的最大權益,這與民事合同平等原則的價值取向是有著很大區(qū)別,因為《勞動合同法》是在傾向保護勞動者的基礎上發(fā)展和諧而穩(wěn)定的勞資關系。當然,筆者的態(tài)度采取姜穎的“雙保護”模式觀點,因此對于勞動合同中違約金條款性質的認識我們也是予以補償性違約金對待,不能因勞動者提前離職而處以高額違約金,這對處于劣勢一方的勞動者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2.用人單位濫用“保證金”條款
“所謂‘保證金條款’是指當事人雙方約定,勞動者必須向用人單位繳納一定數(shù)額的貨幣或財物,如果勞動者違反有關約定的義務,則不予返還的條款?!盵5]而根據(jù)現(xiàn)行《勞動合同法》第9條,其規(guī)定內(nèi)容主要為:用人單位在實際招聘過程中不能以各種名義非法扣押勞動者包括居民身份證在內(nèi)的相關證件,更不能向其收取一定的財物。但是,在現(xiàn)實社會中,由于社會就業(yè)壓力過大、勞動者求職成本較高,勞動者往往淪為用人單位宰割的羔羊,尤其是應屆大學畢業(yè)生在缺乏社會經(jīng)驗又沒有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情況下,很容易就范,有錢的就交所謂“押金”,沒有錢的就押“畢業(yè)證”。用人單位利用違約金條款限制勞動者的自主擇業(yè)權和平等就業(yè)的權利,可以說在整個社會已經(jīng)是司空見慣,目前司法實踐中用人單位違規(guī)操作對《勞動合同法》置若罔聞的情況屢見不鮮?!秳趧雍贤ā分械倪`約金條款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勞動者擇業(yè)的一道枷鎖。
3.違約金數(shù)額規(guī)定不明確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16條就勞動者提前解除勞動合同所應支付的培訓費用進行了規(guī)定,其主要包括在培訓期間的差旅費、專業(yè)技術培訓下所支付的各種有實際開支依據(jù)的憑證以及其他與培訓該勞動者相關的費用。在這里,所謂的“培訓費用”只是一個宏觀性的指導,具體情況還要結合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情況和實際支出,所以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很多勞動者由于離職而遭受的違約金損害甚至遠遠大于其工作期間所獲得的薪酬待遇。此外,違約金條款還存在嚴重的不對稱。
4.違約金條款的法律適用存在明顯的不對稱
《勞動合同法》第47條就勞動者離職時用人單位所應支付的經(jīng)濟補償金進行了詳細規(guī)定,以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為標準,其中工作滿一年則支付相當于原來一個月工資的補償金;工作不足一年但滿六個月的則也支付相當于原來一個月的工資;工作不滿六個月的則按照相當于原來半個月的工資標準進行支付。由此卻帶了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我們知道在勞動合同中,勞動者一般才是違約金條款的適用者,在這里工作滿一年僅支付了一個月的工資,在實際生活中,該經(jīng)濟補償金是有可能大大低于勞動合同中約定的違約金數(shù)額的,因此勞動者違約與用人單位違約所受到的法律約束存在嚴重的不對稱。
1.重新審視違約金的性質與功能
事實上,不少國家在勞動合同中是明確禁止約定違約金條款的,即使承認違約金條款也只是作為勞動者違約時承擔補償性法律責任來處理的,而不是懲罰性措施?,F(xiàn)代社會中,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是十分開放的,其主要特征就是允許各種生產(chǎn)要素在市場的配置下進行自由流動,以充分激發(fā)各種要素的生產(chǎn)潛能。而勞動合同中違約金條款是一種對勞動力這種生產(chǎn)要素自由流動的極大限制,從經(jīng)濟學屬性上來說是極其不合理的,嚴重阻礙了人才的自由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必須在立法上予以重新審視。當然,勞動合同畢竟不同于民事合同,其永遠是傾向于維護勞動者權利的,因此必須對《勞動合同法》中違約金的條款予以重新審視,對其在性質上限制為補償性措施或者干脆予以廢除。
2.實施勞動仲裁、工會調(diào)解和法律援助
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法》中與用人單位地位是平等的,但是在簽訂勞動合同的過程中卻是不平等的。勞動合同中違約金條款的規(guī)定使得對勞動者平等權利有名無實,勞動者懾于用人單位的壓力往往是敢怒不敢言,迫不得已簽下“賣身契約”。一旦發(fā)生違約金方面的勞動爭議,勞動者處于弱勢地位,特別是農(nóng)民工這一特殊群體,勞動糾紛應訴時間之長、訴訟費用之高可能遠遠高于其所得工資,因此有必要進行訴訟之外的輔助法律援助。我們可以借助勞動仲裁委員會的仲裁功能和工會調(diào)解將訴訟消滅于中途,必要時才尋求強有力的法律援助作為后盾,這樣勞動者的權利將得到最大化限度的維護。
3.建立企業(yè)不法經(jīng)營誠信檔案記錄
現(xiàn)實生活中,不少企業(yè)在招工過程中濫用違約金條款,即使勞動合同中沒有明確約定,也都是扣押一兩個月工資不發(fā)、上個月工資下個月發(fā)的非常規(guī)手段限制勞動者自由流動,這是一種變相的違約金條款。當然,我們可以對那些濫用違約金條款的企業(yè)進行跟蹤監(jiān)督,一旦有該事實行為就列入不法經(jīng)營誠信檔案,予以嚴厲處罰,并對其在稅收減免、銀行貸款、業(yè)務審批等方面予以限制,迫使其進行內(nèi)部整改、取消違約金條款,以改善勞資關系。
4.以政府為主導事先協(xié)調(diào)勞動者和用單位的違約金數(shù)額
勞動者在履行勞動合同的過程中,可能因為違反服務期條款和競業(yè)限制義務而面臨過高的違約金,用人單位在勞動力市場上占據(jù)優(yōu)勢地位,往往單方就能決定違約金數(shù)額多寡,這給勞動者的自主擇業(yè)和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困擾。因此,在簽訂勞動合同之前可以由政府有關部門比如勞動局來做見證,就勞動合同中必要的違約金條款進行事先協(xié)調(diào),以避免在發(fā)生爭議后雙方向法院提起訴訟的高額成本。
勞動者是生產(chǎn)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在社會生產(chǎn)中起到主導作用。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勞動合同中違約金條款的性質與功能對發(fā)揮勞動者生產(chǎn)力潛能的負面影響,對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的勞動合同中違約金條款的法律適用問題予以合理解決,以期對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所裨益。
[1]法國民法典[M].羅結珍,譯.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303.
[2]德國民法典(第二版)[M].陳衛(wèi)佐,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24.
[3]樓繼偉.提高勞動力市場靈活性和全要素生產(chǎn)率[N].企業(yè)家日報,2016-03-18(10).
[4]姜穎.《勞動合同法》亟需客觀準確的解讀[N].工人日報,2016-03-08(7).
[5]張志京.勞動法學(第三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69.
On the Application of Law in Penalty Clauses in Labor Contract
PANG Ming-wen
(Law School,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China)
China’s currentLaborContractLawclearly stipulates that the employing unit shall not agree with the laborer to bear the liquidated damages from the laborer, except for the service period and non-competition clause. However, in reality, the laborers are forced to make a living and have to sign the labor contract with the penalty clause.Therefore, we need, through redefining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liquidated damages inLaborContractLaw, to implement measures as labor arbitration mediation, trade union mediation and legal aid, establishment of illegal business integrity records to master the means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rkers, so as to properly resolve labor disputes and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labor relations.
labor contract; penalty clauses; labor relations; application of law
2016-10-14
龐明穩(wěn)(1990-),男,安徽淮南人,安徽師范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勞動法、婚姻法研究。
D912.5
A
1008-469X(2016)06-00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