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鹽城市第二小學(224000)施 煒
?
師生互動不看“熱鬧”看“高效”
江蘇鹽城市第二小學(224000)施煒
[摘要]小學英語注重的是讀和說,所以課堂氣氛總是很活躍?;钴S的課堂是否高效,還需考察課堂組織的互動細節(jié),如問題的設(shè)置、互動的頻率以及參與互動的學生的狀態(tài)。高效課堂不在于課堂的氣氛有多活躍,而在于學生在課堂上有多少收獲。
[關(guān)鍵詞]小學英語師生互動高效課堂
師生互動確實是小學英語課堂的主旋律,但是并非“熱鬧”的課堂效果就好,教學要注意互動的實質(zhì)?;拥男问揭话闶菐熒g的問答。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shè)計問題,做到問題簡潔、方向明確,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互動時,教師要少說教、多引導,讓學生多說,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拥膶嵭赃€表現(xiàn)在“全員參與”,教師要給每一個學生提供表達的機會。
問題是貫穿課堂的主線,也是課堂活動不斷前進的推手。教師在課堂教學前都要進行備課,并精心設(shè)計適合自主探究的問題和合作交流的問題。但是筆者通過平時的聽課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為了體現(xiàn)“開放英語”,設(shè)計的問題方向不夠明確,讓學生無所適從。學生在課堂中無法做到有效的思考和探究,學習效果并不好。
例如,在教學蘇教譯林四年級下冊Unit 5《Seasons》一課時,教師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先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shè)情境,展示了一年四季的美景:春花燦爛、夏木濃綠、秋果飄香、冬雪晶瑩。然后給出問題:“Do you like it?”學生一臉茫然,沒有反應(yīng)。于是,教師接著追問:“Do you like it?Yes or no?”教師本來想通過圖片導入對季節(jié)單詞的學習,但是開課的互動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原因在于教師設(shè)計的問題太籠統(tǒng),沒有明確的指向。學生看完圖片后,教師就開始問:“Do you like it?”然而,這里面的“it”到底指什么呢?是圖片還是季節(jié)呢?教師沒有明確的指代,所以學生不知如何回答。四年級的學生在沒有明確問題所指之前,不會發(fā)表任何觀點。而對于追問的“Yes or no”,并沒有任何意義。如果教師面對圖片,將問題改為“Which season do you like?why?”學生就可以自由回答:“I like…,because…”這樣,課堂的氣氛就能活躍起來,課堂教學得以順利開展。所以,互動問題要簡潔、明確,給學生指明思考方向。
課堂互動的環(huán)節(jié)不要太頻繁,要留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不要讓學生整節(jié)課都疲于應(yīng)付教師提出的問題。有時候單一的互動,學生的收獲并不大。比如,單詞和句型的機械訓練總是用師生對話的形式去進行,并不斷地重復。這樣就無法給學生留足“消化”的時間。有時候,學生成了教師示范的“道具”,整堂課都在教師的控制范圍之內(nèi),很多學生只是跟著教師重復答句。
例如,教學蘇教譯林四年級下冊Unit 1《Our school subjects》一課時,教師雖然要注重對話的練習,但是如果整節(jié)課一直都在訓練“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I like Chinese/Math/Art/Music/PE.”整節(jié)課除了答語中科目部分的替換,并沒有其他新的內(nèi)容,學生只是像“復讀機”一樣配合教師。學生雖然很賣力,課堂的氣氛也比較活躍,但是收效甚微。頻繁的問題導致學生沒有機會靜下來內(nèi)化所學的內(nèi)容,學生有意義的“語言輸出”很少。學生缺乏自主性的學習和運用,就不能充分發(fā)揮英語的交際性功能。
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方能提高學習效率。通常,課堂上用的是“指向性交流”,即教師指名回答。這樣的互動形式屬于個體交流,在初學時,教師需要給出示范式的提問,體現(xiàn)較強的針對性。但是這種交流方式參與的人數(shù)少,并且總是班內(nèi)比較活躍的幾個學生,大部分學生成為“觀眾”。學生沒有參與體驗,就不能深刻地理解所學的內(nèi)容。英語課堂應(yīng)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發(fā)言,并且自信地表達,把英語當作一項語言的工具,用于日常對話的交流。
要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教師采用的最多的方式就是小組合作交流。對于對話練習,學生可以同桌之間進行對話;如果是人物較多的情景劇,學生可以分角色朗讀。各個小組同時進行,節(jié)約時間,提高效率。在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時,教師要巡邏監(jiān)督,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要及時調(diào)整課堂的互動形式,如做游戲、組織競賽、觀看視頻錄像、用實物刺激等。
例如,教學蘇教譯林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6《Whose dress is this?》一課時,教師示范一組對話,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身上穿的衣服進行互相提問,最好用上本課所學的單詞“trousers、gloves、shorts、coat、shirt、sweater”等。學生還可根據(jù)需要,拿出詞典查找飾品單詞用來對話,如“bowknot(蝴蝶結(jié))、hairpin(發(fā)卡)”等。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學習效果當然會更好。
課堂互動是英語課堂的重要學習方式。教師要做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精心設(shè)計互動問題,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語言的學習就是要在交流中不斷鞏固,但是我們要注意洞察活躍課堂的實質(zhì),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在“熱鬧”中走向“高效”。
(責編鐘偉芳)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16)12-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