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三姐
這個世界沒那么多讓我們憂慮的。無非是走著走著天就黑了,你就該睡覺了;走著走著天就亮了,你的人生就好起來了。
大約在十年前,我有一個女閨蜜和一個男閨蜜,三人逛街是常態(tài)。男閨蜜不常幫我們拎購物袋,他認(rèn)為他的職責(zé)是做一些更高屋建瓴的事情。但女閨蜜才不吃他這套,比如有次我們經(jīng)過一家小眾文藝書店,男閨蜜一只腳已經(jīng)跨進去的當(dāng)兒,女閨蜜拤腰站在門口大聲呵斥:“喂那誰,字都不識幾個你裝什么文化人!”
男閨蜜能堅強地活到現(xiàn)在,是必須手動點贊的。
逛街很勤那段時間,大家都有點雖累猶喜的亢奮狀態(tài)。事后回想,能逛是福,說明身體好;反過來,披星戴月練就的鐵腿功也確實促進了健康。
那時年紀(jì)尚輕,健身還沒成為剛需。乃至后來職業(yè)病痛纏身,才醒悟多年來竟然沒有培養(yǎng)起一個拿得出手的運動特長……目力所及,似乎唯一不需專門鉆研的項目就是走路了。
下了一個咕咚,開始走路。每晚,飯后半小時,洗完碗,換好衫,打開流量,點開咕咚,看著綠色的數(shù)字閃出3,2,1——OK,出發(fā)。
小區(qū)不大,沒辦法像別人那樣在圍墻里繞圈。只能繞著大片區(qū)走。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樣,有了咕咚會更覺走路有趣。不管怎樣,咕咚每天的記錄真的能給我激勵:第一天,4公里;第二天,4.8公里;第三天,5.1公里……每一天都有進步,真是小學(xué)生式的樸實歡喜。
路上會遇到很多人。跑步的,慢走的,和我一樣快走的。有一天手機剛在包里說完“加油吧”,旁邊一個男青年的手機突然大喊:“你已經(jīng)走了3公里!”嚇人一跳。與此同時,一個驚慌四望的女青年停住正在打開包包的手,笑起來。
路上會看到很多有趣的情景。比如有時會看到一位老爺爺彈琵琶,彈的是“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這里”,旁邊的老奶奶都快睡著了手里還在搖著沙錘。有時會看到一位老伯伯拉二胡,他拉《一千個傷心的理由》,昏黃路燈下琴聲如訴講盡一生往事。再往前走,街心花園里阿姨們的廣場舞音樂變成了《神秘園》——咦,真是換了人間。
走走停停。
想想之前自己每天窩在家里看電視上網(wǎng)的時候,外面有這么多人正在走動中,內(nèi)心竟然有點驚怕,就好像每次去我國香港,在羅湖橋上看到人流滾滾,想到平時相同時辰都坐在空調(diào)辦公室里做安靜的美女子,總會心頭一緊。
世界在動,人不能總像朵香菇一樣坐在房子里。
走路不為減肥,不為各種線,不為發(fā)朋友圈,也不為了傳說中的每天走20分鐘就可望長壽。走路只是讓自己精神好一點,身體狀態(tài)好一點,出汗,走到腿軟,回去可以什么也不想,快快睡。
這個世界沒那么多讓我們憂慮的。無非是走著走著天就黑了,你就該睡覺了;走著走著天就亮了,你的人生就好起來了。
我有個朋友,會戴著耳塞聽一些有趣的有聲讀物,邊走邊聽。她的最愛是金星秀,經(jīng)常聽得笑出聲來,在路上被人側(cè)目。我對她說,戴耳塞聽不到路上的危險聲音容易出事,笑得花枝亂顫更會被人看成神經(jīng)病。但她反駁說,有個旅居日本的朋友告訴她,在日本,凡是在路上遇到那種面帶微笑念念有詞眼睛卻看都不看你的人,最好避而遠(yuǎn)之,因為他們身上很可能帶著菜刀準(zhǔn)備砍人。
在被人嚇之前先做個嚇人的,朋友說,可用此法讓自己安全。
行吧,這世界總是怕怪人。
至于我,不會跟你說走路有什么技巧。就算有,請你自己去百度。
我要提醒你的是更重要的一點:如果開始,就不要間斷。
因為,走路這件事,像人與人的關(guān)系,像珍珠與珍珠的關(guān)系,穿起來是圓滿,斷掉了也就斷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