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海興縣蘇基鎮(zhèn)王文小學 徐墨琴
小學生的評價誤區(qū)
河北省海興縣蘇基鎮(zhèn)王文小學徐墨琴
小學語文評價誤區(qū)
自教育教學評價機制改革以來,確實取得了一定的實效,但在某些方面仍不容樂觀。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筆者覺得在小學生素質綜合評價的具體實施過程中依舊存在著一些誤區(qū),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由于我們過去習慣于把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指標,所以,許多教師覺得評價知識和能力的水平是實的,而評價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是虛的,所以教學時就只看結果忽視過程,從而出現(xiàn)急功近利、舍本逐末等弊病。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他們總得借助一定的方法,伴隨著一定的情感態(tài)度,具有一定的價值取向,這是一種客觀存在。例如語文教學中的背誦,有些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只看結果分等級。背得流利定為優(yōu),而背得斷斷續(xù)續(xù)的定為待合格。事實上光看這個結果,并不能真正反映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努力程度。也許待合格的這位同學在背誦這篇詩文時非常努力,只是方法不對頭,而得優(yōu)的同學輕松就背過了。這種看結果下定論的評價,由于學生的努力過程得不到反映和肯定,容易產(chǎn)生負面影響,導致學生喪失自信心和上進心。
根據(jù)小學生素質綜合評價的特點,筆者認為應將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并突出定性評價的地位。但遺憾的是,受傳統(tǒng)評價機制的影響,有些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追求惟量化評價,追求高度的統(tǒng)一。他們在評價實施中與評價密切相連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考試,而《小學生素質綜合評價手冊》的填寫只作為應付檢查的擋箭牌,并不與實際的評價工作結合在一起。筆者認為,評價手段除了考試測驗這種量化評價外,還可以有訪談、觀察、文獻研究、個人經(jīng)歷記錄、檔案資料分析等多種評價方式。在這些評價方式中,成長袋評價的效果是比較明顯的。教師可以從中把握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軌跡,也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判斷自己學習質量和進步的機會,所以說定量的方法與定性的方法并不是對立的,在同一個評價過程中,必須把二者結合起來運用。
由于教師個體在人格、職業(yè)素養(yǎng)、教育教學風格、教師交往類型和工作背景等方面都存在著巨大差異,因而整個教學過程也顯得豐富多彩,各具特色。但傳統(tǒng)的年度考核標準把教師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統(tǒng)得太死,卻反映不出這些客觀存在的差異和特色,這就導致教師的工作必須立竿見影才不會被淘汰,從而把教師工作弄成了一個個呆板單調的模式,喪失了獨特良好的個性教學“精華”,這種評價教師的體制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有些教師為了達標,也為了實踐他們所謂的“課程改革”對學生的評價從“分數(shù)”甄別發(fā)展為“等級”甄別,其實與原來的評價方法換湯不換藥,而這恰恰是與新課程評價理念相悖的。新課程理念認為,無論學生的學習狀況與表現(xiàn)如何,我們都要堅持正面鼓勵,充分肯定其努力與進步,指出其不足的地方,以便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評價機制對學生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小學生素質綜合評價過程中確實還存在著這樣和那樣的誤區(qū)。其實主要根源在于傳統(tǒng)教育評價機制的影響,傳統(tǒng)教育的評價主體是比較單一的,一般都是由教師評價學生,由校長評價教師,由教育行政部門評價學校這樣一種簡單的線性關系。目前雖然對師生的評價體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在某些地區(qū)并無根本改觀。評價標準單一,就很容易導致評價結論出現(xiàn)片面、主觀等問題,不僅難以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而且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影響了學生的健康全面發(fā)展。所以要下大力度改革評價教師和學生的體制并落到實處,使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做到量與質的統(tǒng)一。只有這樣才能使小學生素質綜合評價產(chǎn)生實效,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呈現(xiàn)源頭活水、欣欣向榮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