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崇真中學 王亞麗
精心設計英語問題點燃學生思維火種
江蘇省張家港市崇真中學王亞麗
點燃學生思維火種的英語語法問題是有一定思維含量的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們運用已有知識,通過質(zhì)疑、分析和推理主動地建構新知識的問題,這樣的問題應具備針對性、層次性、挑戰(zhàn)性、開放性等特點。
設計英語語法問題學生思維
古希臘有位哲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大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點燃的火把”。美國教育家德加默曾提出一個著名的論斷——“問得好,即教得好!”,好的提問既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種,發(fā)人深省、耐人尋味,也能促進學生反復琢磨的學習習慣,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點燃學生思維火種的英語語法問題是有一定思維含量的問題,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望能夠被激發(fā)出來。亦能促使他們運用已有知識,通過質(zhì)疑、分析和推理主動地建構新知識。一節(jié)好課是由一連串具有價值,能促使學生思維的問題組成的,那么如何設計這些能點燃學生思維火種的英語語法問題呢?
英語語法問題的設計必須緊扣教學目標,對口學生的“知味”,教師要在充分鉆研課標、教材和學生當下的認知、情感狀態(tài)的基礎上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起點、趣點和盲點研究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有意識、有計劃、巧妙地設計一些學生“跳一跳,能把桃子摘下來”的問題。這樣能給學生心理造成一種疑問或懸念,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記憶、思維活動凝聚在一起,點燃起思維的火花。
例如,在進行語法動詞短語的復習時,課標要求對于動詞短語的有關含義在識記、理解的基礎上要能在較復雜的語境中體會,綜合運用。在組織學生進行這方面知識的復習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明確記住這些動詞短語的含義后,似乎“胸有成竹”,沒有什么疑問可言,學生思維處于“低谷”狀態(tài),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此時學生缺乏的是在具體語境中綜合運用這些詞匯的能力,如果教師能及時地提出相應問題,就能使教學目標順利地實現(xiàn)由知識目標向能力目標的跨躍。
如用break相關的動詞短語編造一個名為“霉倒”——“倒霉”的故事。創(chuàng)設這樣的語境,學生精神為之振奮,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有的編纂的“霉倒”故事令人啼笑皆非?,F(xiàn)摘引如下:
Mei Dao has been suffering a lot these days.His wife fought with him toooften.Finally their marriage broke up.One day back home,he found his house was broken into!He tried to catch the burglar,butthe burglar broke away from him.He ran out and rode his new type of bike to run after the burglar,butthe bike soon broke down because one ofthe spokes(車條)broke off.
Besides,whil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yesterday,his defenses were weak and the enemy broke through. Even when sleeping last night,he dreamed a terrible dream in which a fire broke out in his house.
What on earth caused so much bad luck to Mei Dao?Maybe it was just because of his name!Mei Dao,Dao Mei!
通過這樣針對性問題的設計,促使學生對問題不斷地思考和探索,既增強了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對問題強烈的探索欲望。
英語語法問題的設計必須要有層次性,所提出的問題應有序遞進,引導學生的思維走向深入。由于每個學生的基礎不盡相同,他們認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也就不同。在組織學生解決這些層次性很強的問題時,要尊重和善待學生的思維差異,不求人人達到相同的思維層次,但求人人積極參與思維活動,盡可能使每個學生的思維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
例如,筆者在進行“非謂語動詞語法”方面的教學時,根據(jù)學生掌握的句子結構的基礎,設計了下面一組開拓性問題:①句子的成分如何劃分?(答案:句子的基本成分為:主語,謂語,賓語,表語,定語,狀語,補語,同位語)②初中所學的5種簡單句的句子結構。(答案:1.S十Vi.主謂結構2.S十Vt.十O主謂賓結構3.S十link. V十P主系表結構4.S十Vt.十O十C主+謂+賓+賓補結構5.S十Vt.十O1十O2主+謂+雙賓結構)③定語和狀語兩種成分如何區(qū)分?(答案:定語:定語是對名詞或代詞起修飾、限定作用的詞、短語或句子,漢語中常用“……的”表示。狀語:狀語修飾動詞、形容詞、副詞或全句,說明方式、因果、條件、時間、地點、讓步、方向、程度、目的等,狀語在句子中的位置很靈活)④分析非謂語動詞在各個經(jīng)典例句中所充當?shù)某煞帧#ù鸢福悍侵^語動詞可在句中充當主語、賓語、表語、賓補、定語、狀語)⑤辨別“謂與非謂”,尋找邏輯主語,分析時態(tài)和語態(tài)。
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探究①②,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識別各種句型的句子結構,劃分句子的成分。中等的學生要求探究①②③④,在掌握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把握其一般規(guī)律并能初步應用,對基礎較好的學生要求探究①②③④⑤,能在掌握規(guī)律的基礎上解決比較復雜的問題,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和變通性,發(fā)展思維的深刻性。這樣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最大化。
英語語法問題的設計必須具有挑戰(zhàn)性,要暴露學生內(nèi)在的思維過程,引起學生的思維沖突,學生腦海中的錯誤前概念是難以克服的,其原因是較少提供讓學生產(chǎn)生錯誤前概念與科學概念之間沖突的英語問題。因此,設計的問題要具有挑戰(zhàn)性,只有問題引起學生自身的思維沖突,讓他們感到驚異,才能讓新的思維結構占據(jù)一席之地,進而得到發(fā)展。
例如,關于動詞時態(tài)語態(tài)的語法教學時,很多同學總是要把一般過去時和現(xiàn)在完成時、過去完成時、過去進行時混淆。認為動作都發(fā)生在過去,不知如何判斷。為了讓學生對這幾個時態(tài)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矯正學生的錯誤混淆概念,我引入以下幾個經(jīng)典例題:
①Therealreasonw hyprices ____,andstillare,toohighis complex,and no shortdiscussion can satisfactorily explain this problem.
A.w ereB.w ill be
C.have beenD.had been
②——“H ey,look w here you are going!”
——“O h,I’m terribly sorry. _________.”
A.I’m not noticing
B.I w asn’t noticing
C.I haven’t noticed
D.I don’t notice
③——“O h it’s you!I___you.”——I’ve had my hair cut.”
A.didn’t realize
B.haven’t realized
C.didn’t recognize
D.don’t recognize
④—H aven'tseenyouforages!W here have you been?
—Iw enttoN ingxiaand ______there for one year,teaching as a volunteer.
A.stayedB.stay
C.had stayedD.am staying
學生對解決①②兩題沒有困難,而在處理③④兩題時出現(xiàn)了糾結和爭論,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應該盡可能營造辯論的氛圍,放手讓學生發(fā)表意見,旨在暴露學生思維,引起認知沖突,“真理越辯越明”,通過第③④題的辯論,學生對一般過去時的使用更加清楚,一般過去時和現(xiàn)在完成時的區(qū)別也更加了然于胸。這樣的課堂教學教的是思維,收獲的是智慧。
問題的開放性,包括教師預先設置問題的開放性,學生回答問題的開放性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是主體創(chuàng)造能力的源泉,是人類一切思維活動中最高層次的思維,而設計開放性問題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有效途徑。例如,在學習語法虛擬語氣時,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任務: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離不開全體中國人的付出,各行各業(yè)的人們都默默地做出了貢獻。中學生英語報社擬舉行一次詩歌比賽,要求以此為主題,完成詩歌,歌頌我們身邊的普通人。(至少寫3句)
Ifthe construction w orkers had notw orked hard day and night,the splendidChinesepavilionw ouldnot have been built.
I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I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I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If all the Chinese had notmade great efforts,the Shanghai W orld Expo might not have been held successfully.
學生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他們都帶著激動興奮的心情和同組討論起自身的體驗。誓要想的最多、最全、最有創(chuàng)意,課堂氣氛空前活躍。歸納學生的答案,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If the volunteers hadn’t offered good service,they w ouldn’t have been spoken highly of by the foreigners.
If the reporters hadn’t reported the events in time,w e w ouldn’thave know n allthe events completely and quickly.
If all the citizens in community hadn’tsupported the ShanghaiW orld Expo,w ew ouldn’thavekeptallthe environment harmony.
一道好的開放性問題讓學生的思維由課堂引向課外,學生“潛意識思維”就能有效進行。
行文至此,意猶未盡,以上是筆者通過精心設計英語語法問題來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一些探索,僅以此文向同行們拋磚引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