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劉彥欣
語用推理對聽力理解的影響
河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劉彥欣
在外語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水平是外語教學中的難點之一。本文從認知語用學的視角,以會話含義理論和關聯(lián)理論為基礎,分析語用推理在聽力理解中的運用及其影響。
關聯(lián)理論會話含義理論語用推理語境
人們在言語交際中利用交際話語來表達意義,然而說話人要表達的真實含義并不是構成話語的詞語表面意義總和。何自然教授認為:話語的自然意義是指人們能夠按照常規(guī)通過字面意義(literalmeaning)而獲得話語意義(contextualmeaning);非自然意義則是人們意欲表達的意義,即在特定場合下表達交際者交際意圖和語用隱含意義。也就是說言者話語的真實含義或交際意圖往往是隱藏于話語之中的,這一現(xiàn)象說明字面意義和語用意義是有區(qū)別的。
1.語用推理。
語用推理(pragmatic inference)是交際者運用一定的知識和策略,推導話語與語境的關聯(lián),并解讀由此產生的語境暗含(contextual implicature)的思維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言者省去了其認為聽者已知或可知的信息,而聽者若想使話語的意義明確、連貫起來,就必須對缺省的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測和判斷。
2.會話含義理論。
會話含義是由會話行為所帶來的含義,是在特定的語境下根據(jù)某些準則推導出的說話人意圖表達的含義,是一種語用推理。在實際交談中,人們不一定會完全遵守合作原則,而是傾向于含蓄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聽者則需根據(jù)具體的認知語境,對言者話語的隱含意義進行推理,從而理解話語的“用意”。
3.關聯(lián)理論。
關聯(lián)理論(Relevance Theory)是由Sperber和W ilson(1986/1995)提出的。根據(jù)該理論人類認知靠的是關聯(lián)(relevance-related)往往以最小的心理投入,獲取最大的認知效果,雖然每一個交際形式都值得重視,但我們只注重那些與我們有足夠關聯(lián)的信息。
話語的意義都有明說(explicature)和暗含(implicature)兩個方面?!鞍岛焙兔髡f相對,指語境暗含(contextual implicature),是說話人意義的間接表達,是在明說的基礎上推斷而得的(Sperber&W ilson,1986)。語言交際雙方不但要了解對方的明說,更重要的是互明對方的暗含。因此聽力理解不僅是對句子的認識,還是對句子在交際中的功能及其價值的一種認識活動。聽者若要準確地理解話語,就應結合語境進行語用推理,在語料中努力尋求其中的關聯(lián)性(relevance),力求語境效果,從而獲得話語的隱含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