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浦縣錦嶼中心學?!£惢輯?/p>
體驗朋友圈情境生活化習作,引發(fā)作文思維碰撞交流
福建省漳浦縣錦嶼中心學校陳惠嬌
作文來自生活,順勢利用生活中微信朋友圈載體,順應學生學習心理,通過建立作文朋友圈,學生曬生活情景,期待關注和點贊,激發(fā)習作興趣。學生在作文朋友圈中進行習作訓練,作者和讀者身份互相轉換,引發(fā)作文思維碰撞交流,提高習作教學效率。
作文生活化作文朋友圈習作訓練思維碰撞
微信群和朋友圈在生活中的家校聯(lián)系起到便捷及時的作用,習作教學中,師生家長借助微信群或朋友圈反饋習作教學中的情形,及時調整習作教學策略,促進共生教育。家校配合在微信群里進行交流,確定習作朋友圈有關事宜,統(tǒng)一認識后,教師、學生、家長上傳作文,一起探討品讀,促進閱讀鑒賞能力。在微信朋友圈交流,教師當好協(xié)調員角色,引導指正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類情形,規(guī)范微信朋友圈交流行為,促使朝著健康方向發(fā)展。
生活中微信朋友圈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投射到習作教學創(chuàng)設作文朋友圈,因勢利導為習作教學服務。
1.準備工作。
(1)師生家長制作微信本。教師統(tǒng)一與家長學生自主設計制作微信本相結合,相機采納制作方式,微信本基本款式包括方格(學生作文)、空白處(配圖畫或貼照片)、點贊區(qū)、評論欄、回復欄五部分。家長和學生對微信本在基本款的基礎上可進行創(chuàng)意設計,體現(xiàn)個性。
(2)互加好友。教師在微信本扉頁設計通訊錄,好友對象一般是家長教師,學校同學,以及自己的兄弟姐妹親戚朋友,為了方便參與作文朋友圈互動和管理,加入的好友最好登記姓名。
2.管理微信本。
作文朋友圈有一定的參與人員,為了有效地體驗習作情境氛圍,不同對象安排不同閱讀時間。
(1)同班學生隨時交流。教室布置固定角落方便班級學生、教師隨時傳閱。
(2)同年段學生定時定點交流。學校在固定的公眾場所固定的時間公布微信本供大家閱讀。
3.非本校好友對象流動交流。家長和兄弟姐妹等在家中閱讀之后點贊評價交流,第二天學生攜帶回學校班級。
4.定時共同反饋體會確定主題。一開始學生找不到門道,教師適時反饋指導,根據節(jié)假日社區(qū)活動及學校教育主題適時更換主題,在相應的時間做相應的事情,學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下真情實感。
作文的素材在生活中,留心觀察是發(fā)展思維能力的基礎。生活中接觸到許多人和事,建立朋友圈后學生通過留心觀察,培養(yǎng)觀察能力,在微信本記錄喜怒哀樂,教師引導學生真誠記錄有趣的事情,難忘的人。學生的好奇心強,多給學生提供新奇的事物、有趣的東西,注意觀察順序,教授觀察方法,培養(yǎng)觀察興趣,
引導感悟選材。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感悟就是寫作的生命。教師指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感悟生活的喜怒哀樂。
參與社會實踐。生活是鍛煉學生的語言和思維能力的大課堂,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能豐富寫作素材。在班級微信群,教師定期不定期與家長聯(lián)系,做好溝通,發(fā)揮微信朋友圈和作文朋友圈滲透促進作用,引導家長帶領孩子接近大自然,親近大自然,參加社會實踐。
傳統(tǒng)的習作以及評價批改,習作教學效率低。微信本在作文朋友圈之間傳遞,參與者主動,期待分享和關注。學生在方格上發(fā)表文字或圖片,作文朋友圈的好友們在微信本的點贊區(qū)點贊,在評論欄發(fā)表感受進行點評,作者對評價進行回復,習作訓練生活化,師生家長共同參與關注,作者、讀者的作文思維進行碰撞交流,教師起到協(xié)調引導作用。
引導點贊。引起共鳴的文字和感覺優(yōu)秀的心情隨筆,讀者在點贊區(qū)畫愛心點贊。為了激發(fā)學生記錄文字的積極性,提高作文朋友圈的評價交流作用,教師制定集贊獎勵制度,集贊獎勵制度內容視具體情況而定。
指導評價。讀者在評論欄上發(fā)表感觸或想法,可以在文字上做批注。評價互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欣賞能力和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品讀微信本上的文字,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字或讀不懂的地方,借助工具書解決,請教作者,請教教師。(1)看格式。作者作文格式正確與否,段開頭要空兩格,日記、書信和讀后感觀后感要注意文體格式。(2)看選材。讀者看作文的選材是否典型新穎,可行的材料不一定是新鮮的素材。(3)看中心。文章的立意中心要深刻引人沉思,有一定道理。
指導修改。微信本上記錄的文字,讀者直接在習作上修改字詞、標點符號、語句。為保持微信本書面整潔,教師統(tǒng)一評改用鉛筆圈畫批注。平時讀者覺得卷面整潔的直接點贊,發(fā)現(xiàn)錯別字圈出訂正;不通順或有疑問的句子用橫線加問號劃出;描寫優(yōu)美的詞句用波浪線劃出等等。
作者結合讀者的評改,結合評價意見在回復欄上發(fā)表感受,仔細修改作文。教師引導對用得不夠準確的詞語,進行反復推敲交流,修改后和作文朋友圈的好友們繼續(xù)探討最后確定;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寫得不通順的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讀一讀,進一步思考句子是否符合邏輯。
教師根據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梳理標點符號的使用,學生明確提示語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正確使用方法;教師指導學生修改整篇文章后繼續(xù)朗讀,不斷修改,做到用詞準確、語句通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