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香
(吉林省汪清縣第三小學校 吉林汪清 133200)
小議小學生寫作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
王福香
(吉林省汪清縣第三小學校 吉林汪清 133200)
聽、說、讀、寫是小學語文的主要教學內容,這其中寫作教學尤為重要。實際上寫作是語言的另一種表達形式,是作者表達自己所見、所想、所思的一種形式。作者需要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這樣所使用的文字才可以吸引讀者進行閱讀,才可以引起作者的共鳴。由此來看,在小學寫作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對于提高寫作質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此問題展開論述。
小學語文 寫作教學 審美能力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寫作教學是主要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蘊含需多的藝術形象,可以將讀者引入深邃的意境,這些完美的語境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有非常積極的作用。本文現(xiàn)就,小學生寫作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簡單的闡述。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思維正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常憑借自己的主觀思維去判斷事物,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小學生在寫作時通常所表述的就是,自身對生活的感知。教師可以根據(jù)小學生這一特點,在寫作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境,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獲得更多的體驗,更加形象的去感受寫作的對象,這種由淺入深,徐徐漸進,由對寫作對象的表面特征逐步深入,從而把握寫作對象的基本特征等,進而寫出具有真情實意的作文。
例如,在教學中,給學生布置了一篇《春天來了》的寫作內容,就可做如下工作:第一,帶學生到當?shù)氐墓珗@去參觀,讓其充分體驗春天的美麗景色,在參觀之前,教師可以著重的給學生強調需要重點關注哪些事物,如樹木、水塘、花壇等。第二,讓學生集體討論本次參觀的心得,重點是“春天來到了公園的哪個地方”。在討論中,我強調要注意所看到的景物和其它季節(jié)的不同。學生暢所欲言,效果顯著。第三,進入寫作階段。通過具體感知,學生初步學會了認識美、體驗美和評判美,從而初步達到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的目的。
上文已經(jīng)說到“聽、說、讀、寫”是語文的主要教學內容,這其中寫作與閱讀教學時主要的教學內容,兩者具有密切的聯(lián)系。學生有了豐富的閱讀量,就可以提高自身的知識積累,這樣就可以更好的進行寫作。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將其劃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前者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文章中的美,并以美引美;后者可以使學生借別人的審視眼光和審美趣味來培養(yǎng)自己的眼光。學生閱讀文質兼美的文章,能夠在廣泛的涉獵中不斷吸納,培養(yǎng)自己的審美能力。在課外閱讀中,讓學生自由選擇讀物是很重要的,因為閱讀是反映個性和人格的活動,讀物的選擇是個性的表現(xiàn)。只有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讀物,他們才能深入理解讀物內容,受到讀物感染。但是讓學生自由閱讀,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面對浩如煙海的圖書,他們往往會盲目地、隨意地選擇讀物,這樣就不能提高閱讀質量。因此,教師必須經(jīng)常有目的地向學生推薦各種讀物[1]。
(1)要根據(jù)兒童少年閱讀興趣發(fā)展的年齡差異,向各年級學生推薦不同的讀物。根據(jù)教育心理學的有關研究,小學低年級兒童對童話故事比較感興趣;到了中、高年級、對于戰(zhàn)斗故事、英雄人物、科學幻想故事比較感興趣。然而,在整個小學階段,兒童對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兩方面的興趣還沒有明顯的分化。教師在推薦讀物時既要尊重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又要讓中年級以上的學生大量接觸科學普及讀物,培養(yǎng)他們對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興趣,并促使他們的興趣逐漸分化。
(2)為使學生理解語文、數(shù)學等課文,及時向他們推薦有關的優(yōu)秀讀物。
(3)為配合學?;蛏鐣闹卮蠡顒樱皶r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
(4)為讓學生接受最新信息和知識,及時向他們推薦期刊和報紙。課內外閱讀可以使學生積累到優(yōu)美的字詞句,從而更好地表達胸中的真情實感。
寫作教學要著重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和表現(xiàn)自然、社會生活的美,為創(chuàng)作積累豐富的素材。針對小學生好動的天性,我們可以組織一些輕松的校外活動。如春天,教師可帶領學生到野外踏青、放風箏,到桃園中去看桃花等,讓學生暢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醉在誘人的花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使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地暢想美、創(chuàng)造美,用真摯的情感去作文;秋天,教師可帶領學生到附近的農田參觀,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欣賞田野的美景,仔細觀察田間農民在忙些什么,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的美麗,并讓他們用筆、用自己的心去描繪自然的可愛,使他們的心靈受到美的熏陶。觀察生活不僅要用眼睛看、耳朵聽,還要全身心地去感受體驗。教師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時要多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熱愛生活,從而喚起對所要表達的人和事的豐富情感。生活是培育想象之花的沃土,有了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才能由此及彼、觸類旁通、浮想聯(lián)翩,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2]。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情感體驗是我們不可忽視的一個心理因素,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關鍵。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朗讀優(yōu)秀的作品,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增加學生的的情感體驗。那么,怎樣讀才能使學生體驗到文中的情感美呢?一是范讀。教師的范讀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發(fā)學生情感,使學生→老師→作品之間產(chǎn)生情感共鳴。同時,通過范讀,學生也會模仿教師的一些朗讀技巧,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二是自讀,聽了范讀后,學生模仿自讀,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們進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三是引讀,對一些特殊的、說明問題有承接性和層次性的句、段,通過引讀,能直接抒發(fā)作者與讀者的真美情感。四是議讀。通過評議朗讀,讓學生自己體會怎樣誦讀更能體驗文章的情感。如《春天來了》,我將優(yōu)秀作文進行修改,在講評時進行朗讀,朗讀時還配以相應的音樂。這樣既使學生體驗了情感美,對寫得好的學生也是很好的鼓勵。
通過文章以上的論述,可知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過以上幾個途徑可以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抒發(fā)出真情實感。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能力,還必須在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情感、審美想象力、審美感受力等,讓小學生更加全面的發(fā)展。
[1]鐘彩蓮.淺談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論壇,2015,6.
[2]楊春銀.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與培養(yǎng)審美情趣[J].小學語文教學,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