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淑英
(吉林省通化縣富江鄉(xiāng)學校)
思想品德課的記憶策略
姜淑英
(吉林省通化縣富江鄉(xiāng)學校)
記憶是人們工作、學習、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教給學生有效的記憶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記憶習慣,不僅是學生學好思品的前提,也是學生終身學習的需要。
思想品德課程的評價改為開卷考試,教師和學生忽略了記憶的重要性,總指望著有教材和一大堆資料就足夠用了,結果考試大失所望。究其原因,很簡單,就是基礎知識識記得不牢,當需要解決問題的時候,不能靈活從大腦中提取信息,更談不上靈活運用。因此我們思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一定要讓學生準確記住主干知識,提高記憶能力,但絕不能把記憶和“死記硬背”等同起來,記憶要講究方法和策略。
歌德說過:“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迸d趣對記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內容包括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等多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雜亂且抽象枯燥。因此,教師通過各種方式、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起學生記憶的愿望。激發(fā)興趣時要著重把握好以下幾點:首先,緊緊圍繞教學內容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以教學重點和難點為切入點,抓住學生的興奮點,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如做游戲、講故事、報新聞、辯論賽等。其次,激趣環(huán)節(jié)設計不宜過多,不能代替授課,所以設計要主題鮮明,簡潔明了,易于操作。
在思想品德課程學習中引導學生探究案例,幫助學生理解教材知識點,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在運用案例探究的方式中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教師要吃透教材,了解學生,精選案例,案例要符合主題,針對性強。教師呈現給學生的案例要準確無誤。第二,教師要做好案例呈現的準備工作,設計好案例的呈現方式,案例的呈現方法要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求知欲。第三,在探究案例時,教師要盡可能地渲染出案例描述的氛圍,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深刻感知案例,理解教材的觀點。第四,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設置能體現教學難點和重點的問題。設置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問題,可以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案例到教材,由課內到課外,有針對性,有探討的價值。
時事新聞是生活中新發(fā)生的事情,學生感興趣,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眼界。教師與學生生活中共同的新聞時事可以與教材觀點聯系起來,作為記憶的一個給力點,使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加強了事物的彼此聯系,從而使記憶更加深刻。在關注生活中的時事新聞時應注意:首先,思想品德課程學習引入時事新聞,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有利于積極主動學習,主動迎接挑戰(zhàn)。新聞內容要準確、健康,具有正能量,體現前沿性。第二,采取多種多樣的關注方法:可以利用好課前黃金時間,課前三分鐘新聞發(fā)布會,每學期上一堂時事新聞專題課,制作新聞回顧課件等,做到人人參與,人人受益。第三,在新聞播報后,要組織、引導學生對新聞進行點評,并結合所學知識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問題,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運用,利于價值觀的形成和品德的提升。
教育家葉圣陶說:為了使學生“需之切”,教師就要做到“胸有境,入境始與親”,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把學生帶入到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去,讓學生在情境中思考、想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內化知識,強化認知行為。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很多種選擇,通過活動,通過問題,通過媒體,通過故事設置等??梢愿鶕虒W內容的不同選用不同的方法。首先,情境創(chuàng)設要有明確的目標,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心理和生理特點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其次,情境創(chuàng)設要符合實際生活。從學生實際的知識經驗出發(fā),探索經驗與知識的關系,讓課堂的形式和內容得到完美的結合。第三,要注重學生的學和教師的引導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搭戲臺,學生唱戲,教師負責很巧妙地引導情境自然地展開,要自始至終圍繞著主題,學生的思維要積極,要跟得上節(jié)奏,每個同學都要明確自己的任務,每個同學都要有序地參與,這樣可以有效提高情境體驗的效率。最后,教師還要多樣、立體、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各種各樣的官能,在其官能的綜合活動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加工,讓學生在體驗和參與中在原有的經驗和知識體系當中,能夠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構建出更高的道德認識,塑造道德行為。
[1]金英.淺談新課標下師生互動型課堂的構建[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
[2]李英月.新課標理念下,重建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關系[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