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小蔚
(浙江省麗水外國語實驗學校)
淺談提升初中科學實驗課的“三步走”戰(zhàn)略
華小蔚
(浙江省麗水外國語實驗學校)
科學課對于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形成健康價值取向有著重要意義。初中科學實驗課立足于學生發(fā)展實際,強烈呼喚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在具體實驗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設問、方案、操作這三大步驟,有策略地進行教學設計。
初中科學課;實驗教學;演示實驗;探究實驗;設計方案
科學課是初中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新課程教學改革提出:科學課程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操作意識,使學生逐步領會科學本質(zhì),初步養(yǎng)成關注科學問題的習慣,形成科學的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實驗,將抽象的理論知識生動地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演示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是當前初中科學課程最常見的兩種實驗手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當前如何就這兩種實驗模式開展高質(zhì)量的科學課程教學這一問題,仍舊需要持續(xù)探討。
學生主體地位不夠凸顯是當前初中科學實驗課最明顯的一個問題。實驗課上,教師忙碌地為學生演示實驗,學生在下面吵做一團,感興趣就聽,不感興趣就不聽,不配合教學活動。學生在課堂上未有效地參與實驗過程,實踐操作技能和創(chuàng)新意識沒有得到良好培養(yǎng),實驗教學失去了根本意義。
第一步:設問
問題是推動實驗課程的根本動力,沒有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實驗就沒有開展的必要。在初中科學實驗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探究,學生也可以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展開探究。從本質(zhì)上說,新課程教研改革提倡構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新型課堂模式,因此在設問環(huán)節(jié),教師最好讓學生自己思考,引導學生依據(jù)提示設計問題。
例如,在八年級《空氣與生命》一章的教學過程中,當設計“空氣”一節(jié)相關內(nèi)容的實驗活動時,教師可為學生布置觀察任務:看一看課桌椅上的釘子,仔細觀察,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教師提示學生觀察釘子,相當于給出大方向,學生稍加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暴露在空氣中的釘子會生銹,而釘入木頭里的部分是不生銹的。教師再給學生10分鐘討論時間,讓學生就原因展開交流,頭腦風暴中學生可總結出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空氣中氧氣的原因,也可能是空氣中水分的原因,又或許是木頭材質(zhì)的原因。這些原因并沒有對錯,學生可針對自己所猜測的原因進行探究,以證明自己的結論是否正確。
好的探究問題,對于推動實驗課程順利開展有著重要意義。之所以倡導學生主動提出實驗問題,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興趣,促使學生在實踐探究過程中享受到解決科學問題的成就感。實驗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說,也不能說得太多。學生始終是探究主體,是課堂的主人,帶著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實驗,不僅可以調(diào)動學生參與探究的積極性,同時也方便學生在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能力范圍內(nèi)設計實驗步驟。
第二步:方案
學生在教師的提示下發(fā)現(xiàn)問題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方案設計。方案設計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計劃、有針對性、有步驟的方案對于優(yōu)化實驗過程、提高實驗效率有著重要意義。正所謂“不打無把握之仗”,有效的方案設計對于指導實驗活動具有決定性意義。很多教師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沒有關注到方案對學生實驗的重要意義,導致實驗活動的無序性,耽誤教學進度。
實驗方案的設計,應詳細考慮本次實驗所需要的器材、實驗所需要搜集的材料、實驗步驟、實驗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實驗安全等問題。在探究“鐵釘為什么會生銹”的實驗活動中,教師應當指導學生設計嚴謹細致的實驗方案:本次探究主要采用對比實驗方法,猜想鐵釘在擁有水和氧氣的情況下會不會生銹,實驗需要準備三個玻璃瓶、三枚鐵釘、純凈水、植物油等器材,分別在三個玻璃瓶內(nèi)放入水和鐵釘、干燥劑和鐵釘、植物油和鐵釘,觀察10天之后撰寫實驗報告。
在“鐵釘為什么會生銹”實驗方案設計上,教師應充分考慮時間問題,本次實驗反應時間較長,因此要提前幾天準備。在玻璃瓶中分別投放水、干燥劑、植物油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注意將瓶塞塞緊,確保外部空氣無法與鐵釘接觸。還有,第一個瓶子里水是完全沒入水面還是一半沒入、一半暴露在空氣中,學生是否在第三個瓶子里用純凈水將鐵釘完全浸沒再滴植物油等問題,教師都要在其設計的實驗方案中查看。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實驗方案在黑板上進行展示,結合班級同學的評價和教師建議進行完善、改進。
在具體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受知識水平和實驗經(jīng)驗限制,會疏忽實驗的具體執(zhí)行問題,如果不提前設計好方案,等到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再去改正,就會耽誤實驗進度。方案設計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可供參考的實驗材料,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方案設計。設計實驗方案之前,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jù)以往實驗經(jīng)驗,回顧過去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完善設計方案。
學生在嘗試獨立設計實驗方案的過程中,需要反復查閱大量資料,從各個方面考慮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及解決措施,在不斷的質(zhì)疑過程中,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知識嫁接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中提高了自己的語文學習能力。
2.充分利用社會資源
(1)在社會生活、語言交際中學習語文
新課標指出,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口語表達能力,能根據(jù)交往的需要,選擇恰當?shù)臅r機和場合,提出話題,敏捷地答對,注意表達的效果。參加演講與辯論賽,學習主持集會、演出等活動,根據(jù)這個要求,實踐中我鼓勵學生之間進行語言交流時要注意正確使用文明語言,并留心傾聽別人的言語,當然得有一個準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此外,我還鼓勵學生多寫一些美的語句,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學生只要認真去做,也能創(chuàng)造不少佳句。學生剛開始創(chuàng)作,可能水平不會很高。作為教師一定要注意保護學生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多和同學交往,在一起生活的過程中加強語言交際,規(guī)范口語表達,進而加強書面表達的準確性。
(2)聯(lián)系社會生活學習語文
社會是學習語文的沃土。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生活中的教材幫助學生學習語文。如教師可以經(jīng)常組織學生走上街頭看店名,“真優(yōu)美”“點滴大”“萬利隆”“金羅莎”“大潤發(fā)”“步步高”等,這些店名都蘊涵著美好的含義,作為消費群體的學生會饒有興趣地去理解、去品味,然后選擇購買。長此以往,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師生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也會增強。再如,讓他們?nèi)プx廣告牌,找找錯別字;去公共場所,看看公益廣告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不僅積累了語文基礎知識,還學會了觀察生活,開闊視野,學生寫文章時自然有話寫,寫作水平也就水漲船高了。
(3)通過電視、網(wǎng)絡等媒體學習語文
傳統(tǒng)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手段比較有限,教師用得最多的就是多媒體教學。聲音、色彩、線條等,更能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它們都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fā)他們的興趣,這說明通過電視、網(wǎng)絡、電影、歌曲等我們同樣能進行語文的學習。
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中,林沖的性格完成了絕妙的轉(zhuǎn)變,這一章中的雪景描寫也歷來是我國古典小說中環(huán)境描寫極為簡潔而又成功的一個范本。在對林沖的集中描寫中,涉及雪景的環(huán)境描寫極其簡略,作者前后幾次寫到了雪,這對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當時電影院正在熱播影片《十面埋伏》,這部影片中也有對雪景的展現(xiàn),而且拍得很唯美。當時我就把這個部分剪切下來放給學生看,我要求學生在觀看影視之后寫觀后感時不但要記故事梗概,還要記好臺詞語言,并盡量用自己的風格、語言來評述影片中的雪景。由于之前分析過《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雪景描寫,再加上影片強烈的視覺效果,很多學生都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都積極地參與進來。有一位學生是這樣寫的:“夕陽西下的傍晚,轉(zhuǎn)眼莫名其妙的漫天飛雪,剩下兩個為情所傷的男人拿刀互砍。雪的白與血的紅,風雪的寒與刀鋒的冷,外冷而體內(nèi)熱血沸騰,昏死的女人躺在雪原中央……”這位同學平時最不喜歡寫作文,但看了影片后寫出了這樣的好句子,我都為之驚嘆。
當然,學習語文的渠道很多,這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去摸索,語文只有扎根于生活的土壤才能有生命力。語文教學要努力營造“大語文”環(huán)境,充分開發(fā)和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借此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面向?qū)W生廣泛的現(xiàn)實生活世界,讓語文教學“生活化”,巧妙地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引入語文學習中來,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學會生活并磨礪人生。
[1]趙福祺,李菀.語文教學實施指南[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07.
[2]王尚文.語文教學對話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