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松
(北京市人大附中朝陽學校 北京 100000)
采用超等長訓練法發(fā)展彈跳力
趙曉松
(北京市人大附中朝陽學校 北京 100000)
超等長訓練是用來提高對速度力量、爆發(fā)力、快速變向、急停和急起要求較高的項目的成績的一種體能訓練方法。它是用來描述能使肌肉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達到最大力量的肌肉活動,這個過程包括肌肉的離心收縮和緊接著發(fā)生的肌肉的向心收縮兩個過程,這是一個“拉長—縮短周期”,運動員利用“拉長—縮短周期”可獲得比直接進行肌肉的向心收縮產(chǎn)生更大的力量,而且速度更快。超等長訓練不僅使練習者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大力量,而且能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產(chǎn)生良好的刺激,使神經(jīng)沖動能力增強,單位時間募集肌纖維的數(shù)量增多,表現(xiàn)為更好的爆發(fā)力。
超等長訓練的生理和生物力學基礎可通過力學模型和神經(jīng)生理模型來解釋。
在力學模型中,彈性勢能被儲存在肌肉和肌腱中,類似彈簧被拉長的過程。上一過程儲存的能量在隨后肌肉的向心收縮過程被釋放。彈性能量的產(chǎn)生和儲存主要發(fā)生于肌肉超等長收縮的離心階段,彈性能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肌肉離心收縮的幅度和速度。彈性能量利用率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從離心收縮到向心收縮直接銜接,停頓時間太長會明顯影響練習的效果。
當肌肉被快速拉長,會發(fā)生一個本能的、保護性的反應來阻止其過度拉伸,保護肌肉損傷,這稱為“牽張反射”,它是因肌肉的離心拉長使神經(jīng)肌肉感受器—肌梭產(chǎn)生興奮,興奮沿傳入神經(jīng)傳到運動神經(jīng)中樞—脊髓,運動神經(jīng)中樞發(fā)出指令引起肌肉發(fā)射性收縮?!盃繌埛瓷洹笔辜∪庠陔S后的向心收縮過程中更加快速和有力。但是如果向心收縮不是在預拉長之后立即發(fā)生,則牽張反射所產(chǎn)生的效果將明顯減弱。在超等長訓練中這兩個模型是共同作用的,只是作用的比例不同,兩者缺一不可。
(1)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
由于超等長練習對運動員的柔韌性和靈活性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做所有練習之前要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并在完成所有練習之后進行適當整理活動,避免出現(xiàn)運動損傷。
(2)高強度
強度是超等長訓練中的一個重要因素,盡最大能力快速完成動作是獲得最佳訓練效果的關鍵。肌肉被拉長的速度比被拉長的幅度更重要。當肌肉被迅速加上負荷時會產(chǎn)生一個更大的反射性反應。因此。練習時要將動作速度放在第一位,提高運動強度。在兩個連續(xù)練習之間要進行充分休息,確保每次練習都高效。
(3)逐漸增加負荷
一個超等長訓練計劃須包括有阻力性超量負荷、短暫性超量負荷和空間性超量負荷的練習。超量負荷迫使肌肉以更大的強度進行工作??梢酝ㄟ^控制運動員到跳下的高度,所用重量和所跳距離來調節(jié)負荷,使之成為適當?shù)某控摵?。不適當?shù)某控摵煽赡軙档秃偷窒柧毿Ч踔猎斐蓳p傷。
(4)完成最適宜的重復次數(shù)
練習動作的重復次數(shù)一般在8-10次之間,動作多的練習重復次數(shù)少,需要總的用力較少的練習重復組數(shù)多。練習的組數(shù)也要根據(jù)練習內容而變化。練習的重復次數(shù)不僅要根據(jù)練習的強度而定,還要看運動員的身體狀況、每次重復的完成情況和練習結果的價值。做這些練習是為了提高神經(jīng)肌肉的反應能力、爆發(fā)力量、快速靈敏性和在某一方向上發(fā)力的能力。
(5)適當?shù)男菹?/p>
組間休息1-2分鐘對于受到超等長練習刺激的神經(jīng)肌肉系統(tǒng)的恢復一般是夠了。一周進行2-3天的訓練可以收到最佳的效果。在進行超等長練習之前,特別是跳躍練習和其它腿部動作練習前,不要安排下肢的大重量練習。因為事先已經(jīng)十分疲勞的肌肉、肌腱和韌帶在超等長練習中施加他們的大的阻力性負荷而負荷過重。
(6)建立一個適當?shù)幕A
初練的運動員應先采用適度的練習,如在平地上的跳躍練習,用雙腳同時做快速垂直跳,遠高跳和高遠跳等。隨著力量和爆發(fā)力的提高,可以逐漸增加單腿練習、跳深和上下跳的練習。在進行墊步跳、多向擺轉和類似的軀干練習前,建議先進行幾周的提高腹部、腰部肌肉力量和柔韌性的練習。
根據(jù)對超等長訓練法原理和使用原則的分析,結合發(fā)展下肢彈跳力的要求,可設計以下發(fā)展彈跳力的練習方法。
(1)Z字跳
練習方法:站立于一梯型障礙物左(右)側,障礙物寬為 1—2步;雙腳爆發(fā)式跳至梯形障礙物的右(左)側,然后跳回左(右)側,重復上述動作直至障礙物另一端。
要求采用前腳掌著地,著地后迅速起跳,盡量減少腳的觸地時間。
(2)側向跳障礙
練習方法:分腿立稍寬于肩,身體右側面對障礙物;雙腳從障礙物左(右)邊跳至左(左)邊,然后跳回初始位置。
要求:① 著地后迅速起跳,盡量減少腳觸地的時間;② 障礙物的高低根據(jù)練習者的具體情況而定,保證著地后至下一次起 跳的時間最短。
(3)側向左右單腳跳跳箱
練習方法:左腳站立于跳箱的左側下,右腳置于跳箱的頂部;右腳用力向上蹬離跳箱,縱向盡可能高,同時手臂向上擺動至頭上;左腳落于跳箱頂部右側,右腳落于跳箱右側下。
要求著地后迅速起跳,盡量減少腳的觸地時間;跳箱高度根據(jù)練習者個人情況而定。
(4) 連續(xù)跳深練習
練習方法:站在跳箱上,跳下跳箱后,快速跳上前方跳箱,連續(xù)進行,一般設計4—6個跳箱較為合理。
要求著地后迅速起跳,盡量減少腳的觸地時間;跳箱的高度可以設計為不同的高度。
(5)跳深后單腳向上跳
練習方法:站在跳箱上,跳下跳箱后,快速單腳跳上前方跳箱。
要求:① 著地后迅速起跳,盡量減少腳的觸地時間;② 跳躍時加上擺臂動作,使上下肢協(xié)調用力。③ 單腳跳上的跳箱高度可適當降低。
(6)跳深后接單足跳
練習方法:站在跳箱上,跳下跳箱后,做快速單足跳。
要求著地后迅速起跳,盡量減少腳的觸地時間;跳躍時加上擺臂動作,使上下肢協(xié)調用力,控制身體平衡;每次單足跳的距離盡量遠。
(7)跳深后接蛙跳
練習方法:站在跳箱上,跳下跳箱后,向前做快速蛙跳。
要求跳下跳箱后做半蹲預備動作,銜接蛙跳的時間盡量短;跳躍時加上擺臂動作,使上下肢協(xié)調用力,控制身體平衡;蛙跳的距離盡量遠。
(8) 跳深后側向跳上跳箱
練習方法:站在跳箱上,跳下跳箱后,快速跳上側向跳箱。
要求著地后迅速起跳,盡量減少腳的觸地時間;跳躍時加上擺臂動作,使上下肢協(xié)調用力,控制身體平衡;跳箱的高度可變換調節(jié),左右側循環(huán)練習。
[1]陳小平,郭運.肌肉超等長收縮的生理學解釋 [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