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寶玲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qū)波泥河中心學校 吉林長春 130525)
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實踐
程寶玲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qū)波泥河中心學校 吉林長春 130525)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力實施,信息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已經成為必然趨勢。伴隨著這一趨勢的發(fā)展,初中語文教學方式也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本文針對初中教學的整體特點,簡要闡述了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對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信息技術 初中語文 高效課堂 創(chuàng)建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逐漸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素質教育同樣重要,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學具有一定的效率,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普及,信息技術在教學課堂上的應用已經成為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如何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解決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創(chuàng)建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是所有初中語文教師共同關注的問題。
1. 教育理念陳舊,難以適應教育形勢的發(fā)展
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依然是眾多初中教學課堂采用的教育模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初中語文教學的方向也變得較為明確,但是,由于這種教育方式較為傳統(tǒng),難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陳舊的教育理念依然存在根深蒂固的影響[1]。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絕大多數的初中教育只關注知識本身的填鴨式教育,卻不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語文學科同樣也不例外。學校和老師對于初中語文學科的教育目標認識不夠清晰,把語文教學作為提高升學率的工具,因而只關注學生的應試成績,考試成績也順理成章的成為衡量教學質量優(yōu)劣的唯一標準,完全忽視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從而導致初中學生成為考試的工具,抑制了學生的天性,阻礙了學生日后的發(fā)展。
2. 教學模式落后,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育實踐中,老師依然是課堂的掌控者和主導者,單調的講課方式也早以成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傳統(tǒng)模式,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不利的。不僅抑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還可能會使學生的思維過于僵化,打消學生的積極性,使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并且很容易喪失語文學習的興趣,從而不利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
3. 缺少科學合理的教育規(guī)劃
當前的初中語文教育,老師只是按部就班的依照課本的內容進行講解,并不關注學生的基礎情況和個性特點,也沒有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規(guī)劃,這對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提升和心理成長是不利的,語文學科的教學也不例外[2]。中學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應該對學生的成長特點給予重點關注,并且有針對性的制定出合理的教育計劃,在不同的成長階段運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講授不同的學科內容,這樣才能適應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1. 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一般都采取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課堂教學形式單一,學生不能充分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是導致初中語文教學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3]。所以,要想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構建高效課堂,就必須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在課前將所要講解的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并且盡量采用聲音、圖片以及視頻等形式,全方位的展現語文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并且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枯燥的知識用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出來,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4]。此外,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還有另外一個優(yōu)點,那就是有利于培養(yǎng)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對于知識的探求欲望,不僅不會像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那樣抹殺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反而更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所以,老師如果能夠根據學生的成長特點,適時的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將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都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2. 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充分的課前預習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課前預習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所以,老師在講解新知識點之前,應該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做好課前預習。具體來說,老師可以首先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然后根據教學內容和每組學生的不同特點給學生布置相應的預習任務,比如說語文課文的寫作背景、作者所處時代的主要特征、作者的主要經歷等等,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通過網絡資料的搜集整理以及成員之間的分工合作來完成任務[5]。在此過程中,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也得到了很好的運用,并且鍛煉了學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經過這樣的預習,學生對老師要講的語文知識已經有了清晰的了解,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只需要對學生普遍存在問題的地方進行重點講解即可,大大節(jié)省了課堂上的寶貴時間,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印象也會非常深刻。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擴展學生的視野。比如說,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在海量的資源中選擇適合中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對中學生開展課外閱讀訓練,在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提升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從而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運用對于改善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問題,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積極的探索和應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課堂教學,豐富課堂教學形式,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工作,創(chuàng)建出高效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堂。
[1]張建新,張高華.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2010(2):68-70.
[2]包月林.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3):113.
[3]貢智昊.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6(6):86.
[4]白臻.巧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2):138-138.
[5]李帆.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