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霞
(黑龍江省訥河市通南鎮(zhèn)中心小學 黑龍江訥河 161300)
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標準與學生評價的一致性研究
趙云霞
(黑龍江省訥河市通南鎮(zhèn)中心小學 黑龍江訥河 161300)
閱讀能力標準與學業(yè)評價的一致性問題在教育學領域中是教育理性邏輯與教育實踐邏輯的關系問題。實現(xiàn)閱讀能力標準與學業(yè)評價的高度一致性是學生獲得高水平學業(yè)表現(xiàn)的保障。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 學業(yè)評價 一致性
近年來教育界人士越來越關注小學語文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認為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充分發(fā)揮閱讀教學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理解作品情感、增強語感,為學生未來文學水平不斷提高而奠定基礎。但是,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需要革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使教學活動開展中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1]
1. 閱讀能力的要素
閱讀能力的要素主要有知識要素、能力要素和情志要素構成。認知要素是語文閱讀能力的基礎,小學生在語文閱讀過程中對于文字的認知以及對于句子的理解是其閱讀所必要的,如果在文字和句子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則其閱讀能力無法提高。能力要素,指的是小學學生的閱讀能力的高低,是語文閱讀能力的核心,主要取決于學生領悟以及教師的有目的性指引,閱讀能力的高低,決定了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程度高低,并且對于學生其他科目的成績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 情志要素是語文閱讀能力的動力,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積極,并且教師會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則學生的閱讀能力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
2. 閱讀能力的作用
首先,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會對于學生的語言能力帶來一定的影響。如果學生具備較高的閱讀能力,則其語言表達能力也會比較高,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的作文、學生的口語表達等方面。其次,對于學生的認知有一定的作用。如果學生閱讀能力水平較高,則會間接的使學生更加喜歡閱讀,激發(fā)了學生自身的求知欲,從而使自身的認識水平也會越高。最后,對學生的社會性發(fā)展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除了會影響學生的語文成績,也會影響學生的數(shù)學、英語科目的成績,并且在學生今后的學習、成長和發(fā)展中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1. 理解
理解是指在閱讀過程中對于字、詞、句的把握程度,只有對于字、詞、句有了基本的掌握之后才能更好的進行閱讀。 判斷對于字、詞、句的理解程度可以通過轉換、解釋三種方式測試。
2. 分析概括
首先,分析指的是將閱讀材料分解為不同的部分,分析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分析出要理解閱讀材料內容之外,對于該閱讀材料的結構、表達思想等方面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3. 領悟體會
領悟和體會的內容不僅僅停留在語言所表達的意義,而且涉及語言表達的結構、規(guī)律、方法等,更涉及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等內容,具體表現(xiàn)為在理解篇文章(文段) 表層意義的基礎上,找出隱含信息,如引申義,其他拓展內容,等等。
4. 創(chuàng)意
在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礎上,找出解決問題的新想法,提出文章的新寫法,運用所讀的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5. 欣賞評價
在學生自身的理解基礎上,對人物特點與思想內容加以評價。
1. 問題的提出
閱讀能力評價是指通過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標準,收集有效的資料,從而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一定的評估,其不僅可以使學生閱讀的心理和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幫助,也可以為如何教育學生的閱讀能力提供了一定的依據(jù)。從西漢開始,在這絲綢之路這條逾7000 公里的長路上這條崎嶇荒僻的道路上卻出現(xiàn)了隊隊商旅,悠悠駝鈴。從此,東方的文明古國和西方的許多國家便開始了不絕如縷的聯(lián)系,“ 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亦即“ 一帶一路”更是已納入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 今天,我們就沿著這條絲綢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營造適宜的氛圍,激起學生的情趣,把學生的情感活動與認知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生動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充分鍛煉自己、提高自己。
2. 研究的方法
(1)分析模式的選定
本研究選擇 SEC 模式作為分析小學語文閱讀試題一致性的研究工具,從閱讀的試題的類型、試題的深度、試題的廣度、以及試題內容的分布進行深入的研究。 主要是由于 SCE 模式的相關特點: 其一,是一個與數(shù)學、語文等科目相關并值得相信的數(shù)據(jù)收集工具。其二,可以收集并發(fā)表教學實踐和課堂內容的數(shù)據(jù)。 其三,可以對標準、教學和評價做出一致性分析。
(2)研究對象的確定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還處于一個非?;A的階段,而語文閱讀能力作為今后學習和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手段和工具,是小學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因此選擇 E 小學的10年-15年的期末閱讀試題作為本次研究對象。
3. 研究對象的編碼和分析
(1)對語文課程標準閱讀能力標準編碼
對閱讀知識的分類包括以下三個內容: 知道、理解和掌握。知道指的是已經(jīng)對于閱讀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可以展開基礎的閱讀,但是無法進行深入的對于閱讀材料的分析。理解指的是已經(jīng)可以對于閱讀展開一定的分析和概,并可以進行進一步的領悟和體會。
(2)對E小學語文閱讀試題的編碼
由于樣本的數(shù)量可能會影響實際的統(tǒng)計信息,因此主要是對E小學2010年到2015年的全部期末閱讀試題作為調查對象加以進行編碼。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試題考查的內容是相同的則就僅僅只記為一個項目,閱讀當中填空題則每一空極為一題,可以獲得更多的項目數(shù),使調查結果更加的可靠。
從整體上而言,所調查的對E小學2010年到2015年的全部期末閱讀試題與學業(yè)評價一致性較高,從而使閱讀試題和課程最大程度上的保證了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中會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結論,從試題的內容看來,學生閱讀能力標準與學業(yè)評價一致性水平較高,但是有較多的指標僅僅剛超出合格線,與完全一致的程度相比仍舊還有一些改進的空間,因此應當作出一定的改進,盡可能的使其學生閱讀能力和學業(yè)評價完全的一致性,這樣,無論是對于學業(yè)評價的發(fā)展、小學語文課程的順利推進,還是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高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本文僅僅只是根據(jù)對 E 小學的語文期末試卷中的閱讀習題展調查,由于該小學是一所較為典型的小學,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我國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標準與學生評價一致性。 但是,本文未展開實踐的論證,研究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有待改進。
[1]高傳虎.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4(1):117-118.
[2]李海燕,臧玲.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1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