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梅
(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qū)東盛小學 吉林長春 130031)
淺談童話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
馬玉梅
(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qū)東盛小學 吉林長春 130031)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童話在小學語文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并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在這一背景下,廣大教師逐漸開始重視童話教學,努力探索教學策略。本文中筆者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從童話教學的重要性入手,對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展開探究,以期與廣大同仁共勉。
教學改革 小學語文 童話教學 策略
童話是以兒童的語言習慣對童年的生活場景進行模擬和展現(xiàn)的,表達童年特殊感受和體驗的一種兒童文學樣式。在當前的小學階段教學中,童話憑借自身特有的神奇性、幻想性、敘事性、兒童性等特征,成為了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部分教師思想上的偏差,很多時候童話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常常只是當純粹的故事聽一聽、讀一讀,使童話失去了本來的教育價值。那么,如何才能改善這種局面,將童話的教育作用最大化呢?下面將對此展開探究。[1]
童話之所以被安排到小學語文教材中,是因為童話這一形式有著獨特的審美價值和強大的教育功能。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愛幻想、愛思考的特質(zhì),而童話所特有的神奇性、幻想性恰恰是學生喜歡的,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促進健康成長。不止于此,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童話是認知類童話,可以幫助學生明白生活中的某個道理,學生可以從中懂得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并在以后以此為準則要求自己,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由此可見,將童話作為語文教學資源的一部分,是十分關鍵且必要的。[2]
1. 培養(yǎng)語感,強化童話朗讀
在語文學習中,朗讀是常用手段之一。加強朗讀訓練,可以使學生輕松掌握語感,領悟文本主題,感悟文本思想情感,為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在童話教學中,朗讀同樣有著重要作用。這是因為童話故事的語言有一定的音律感,形式活潑,而很多主角又都是小動物,這些十分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不僅非常適合朗讀,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對童話故事的理解。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教學時可以由朗讀入手,以自由朗讀、分組朗讀、表演朗讀等形式,幫助學生感受童話故事的語言美、內(nèi)容美,為他們之后的學習打好基礎。如學習童話故事《蘑菇該獎給誰》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扮演兔子媽媽、小白兔以及小黑兔等角色,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角色所說的話,在讀的過程中允許學生適當加入一些動作和表情,這樣做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語言感知能力與朗讀能力。
2. 合作表演,體驗故事情節(jié)
童話表演是童話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方式,通過靈活、形象地再現(xiàn)童話故事情節(jié),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愛玩、好動的特點,讓學生將童話故事中生動的語言、曲折的情節(jié)通過表演展現(xiàn)出來,強化認知。首先,鼓勵學生演課本劇,在情境中初步體驗。課本劇表演主要是指學生通過玩玩、演演的形式將童話情節(jié)再現(xiàn)出來,代替教師的分析講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重點把握故事的重點詞語,用相應的神態(tài)、動作將其表現(xiàn)出來。如此,學生便能在演中悟,悟中演。其次,指導學生進行角色植入,在模擬中深刻體驗。角色植入即讓學生在課堂中替換故事中的主人公,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把童話故事中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表現(xiàn)出來。一旦學生成為了童話故事的一員,便會不由自主地以故事主人公的角色意識深入其中,體驗童話人物的情感,使課堂充滿情趣,而這也是閱讀學習活動所不能達到的。
3. 復述續(xù)寫,深化童話理解
對于小學生而言,復述也是必須掌握的基本語文技能之一。復述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nèi)容,強化記憶,同時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借助復述這一形式來強化學習效果,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童話故事,積累詞匯,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學習了童話《狐貍和烏鴉》后,教師可利用問題來誘導學生自主復述:為什么烏鴉在聽了狐貍的話后,一開始是默不做聲,但在后面又唱起歌;狐貍用什么辦法最終騙走了烏鴉嘴里中的肉。有了這些基礎的復述之后,教師可以接著讓學生對文中有關狐貍的“眼珠一轉(zhuǎn)”“搖著尾巴”“賠著笑臉” “您的羽毛真漂亮”“您的嗓子真好聽”等重點字詞、語句加以復述,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狐貍的狡猾,為深入學習做好鋪墊。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對《狐貍和烏鴉》這一故事展開續(xù)寫和改編,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4. 融入外國童話,開拓學生視野
縱觀當前的童話教學,不難發(fā)現(xiàn)受教材具體內(nèi)容的限制,學生接觸的大多是本國的一些童話故事,優(yōu)秀的外國童話少之又少。其實,外國童話中有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們?nèi)W習和借鑒,如果一味講授本國的童話故事,難免會對學生的思想和認識造成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實際的童話教學過程中,為學生介紹一些外國童話故事十分必要。比如,格林童話中《母狼高司普和狐貍》的故事就很有代表性,它與教材中常見的東方童話在很多方面都有著不同,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隨著故事的深入,還能引發(fā)學生對童話故事中母狼命運的無盡猜想,教學效果并不差。
總之,童話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作為語文教師,在開展童話教學時要認識到童話的重要作用,積極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在有趣的童話故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1]張學青.擦亮童話——對小學童話教材和童話教學的重新認識與思考[J].人民教育,2011(Z1).
[2]胡文新.教學童話不宜“同化”教學——關注童話文體特征開展童話閱讀教學[J]. 現(xiàn)代教學,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