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成
(吉林省農安縣開安鎮(zhèn)初級中學 吉林農安 130200)
淺談初中物理學習的學習方法指導
王大成
(吉林省農安縣開安鎮(zhèn)初級中學 吉林農安 130200)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老師的主要精力是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滿足學生升學考試的需要,變相地把學生當做接受知識的容器。但教學結果恰恰相反,很多學生知識也沒有接受到多少,還產生了厭學情緒。新課程教學的宗旨是全面地發(fā)展學生,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使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從而滿足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根據初中物理以及初中學生的特點,如何做好學習物理的指導呢?本文就此問題做闡述。
物理 學習 指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產生學習動力的源泉。無論是學生聽講,還是實驗、自學都需要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缺乏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就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的效率也會很低。事實上也證明,學生在愉快的情感中學習時,他們的思維才靈活,想像才豐富,觀察更敏銳,注意力也更持久,同時能產生克服各種困難的勇氣。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會遇到各種困難的,他們不僅需要堅強的意志,還需要情感上的鼓勵,只有情意結合,才能使他們產生勇往直前的學習毅力。
1. 指導學生如何控制變量。探究性實驗需要控制物理的量,控制好變量是探究實驗是否成敗關鍵因素。控制變量法進行探究性實驗是整個初中物理實驗中普遍運用的手段。比如,導體的電阻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當研究長度與電阻大小關系的時候,就必須要控制長度以外的所有因素要相同,即材料一樣,橫截面積一樣。同理,研究電流與電壓大小關系的時候,就要控制電阻不變,否則無法得到正確的結論。當然,學生在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系的時候會遇到困難,特別是在變換電阻值后,電壓也隨之改變,學生不會保持電壓不變,這就需要老師指導。
2. 指導學生學會等效量的變換
在物理學上,有些物理量或物理現(xiàn)象是不能直接用器材測出的,欲能順利的測出,就需要對測量器材作變換。比如,平面鏡要指導學生閱讀課題以及課前的小對話,這樣能使學生掌握研究問題的方向;然后閱讀正文以及插圖。特別是插圖,直觀性很強,也很形象、生動,這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理解物理原理,在閱讀正文、插圖的基礎上,要認真思考物理公式的意義。物理公式有很多特定的含義,不能簡單用數(shù)學知識來理解。當然,學生在自學的時候,完全理解物理公式是一件很難的事,需要老師的指導。在學生進行自學前,可以布置學生理解物理公式的思考題,給學生逐漸理解公式意義的階梯,從而減輕學生自學的難度,提高學生自學的效率。物理教材上的很多內容雖然適合學生自學,但欲使學生徹底的理解,是不能離開老師的指導的。比如,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的時候,以及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很多學生的理解不了,這就需要老師指導。在學生自學前,老師可以將學生對物理定義或公式的理解寫在筆記本上,以便自學后交流,比較下哪個學生的理解更全面、透徹,這不僅能調動學生自學的積極性還能增加學習興趣。
3. 指導學生進行思維的轉換
與等效法有點相似,某些物理量不能直接測量,需要間接的測量。等效法是改變測量的器材,而轉換法是改變測量的對象。比如,在研究焦耳定律時,電阻通電后產生多少熱量是不容易測量的,也就不好比較哪個電阻絲產生的熱量多,哪個產生的熱量少?這就需要引導學生開展思考,轉換測量對象。在研究焦耳定律的過程中,常用溫度計來比較煤油吸收熱量的多少,進而推理出哪根電阻絲產生的熱量多,哪根產生的少。有些學生不用此方法,而是采用其他的辦法進行比較。
1. 指導學生如何控制變量。探究性實驗需要控制物理的量,控制好變量是探究實驗是否成敗關鍵因素??刂谱兞糠ㄟM行探究性實驗是整個初中物理實驗中普遍運用的手段。比如,導體的電阻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當研究長度與電阻大小關系的時候,就必須要控制長度以外的所有因素要相同,即材料一樣,橫截面積一樣;還如,在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關系時,要逐一研究電流與電壓,或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在研究電流與電阻大小關系的時候,就要保持電壓不變,同理,研究電流與電壓大小關系的時候,就要控制電阻不變,否則無法得到正確的結論。當然,學生在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系的時候會遇到困難,特別是在變換電阻值后,電壓也隨之改變,學生不會保持電壓不變,這就需要老師指導。
2. 指導學生學會等效量的變換
在物理學上,有些物理量或物理現(xiàn)象是不能直接用器材測出的,欲能順利的測出,就需要對測量器材作變換。比如,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它是人們無法捕捉的,為了研究像的特點,就必須將它轉換為具體的實物。因此,在該實驗中,不能用真正的平面鏡,而是用平板玻璃,因為玻璃有一定的透明性,同時也能像平面鏡那樣呈現(xiàn)像。類似這樣的實驗還有很多,需要學生積極思考,想出辦法。
3. 指導學生進行思維的轉換
與等效法有點相似,某些物理量不能直接測量,需要間接的測量。等效法是改變測量的器材,而轉換法是改變測量的對象。比如,在研究焦耳定律時,電阻通電后產生多少熱量是不容易測量的,也就不好比較哪個電阻絲產生的熱量多,哪個產生的熱量少?這就需要引導學生開展思考,轉換測量對象。在研究焦耳定律的過程中,常用溫度計來比較煤油吸收熱量的多少,進而推理出哪根電阻絲產生的熱量多,哪根產生的少。有些學生不用此方法,而是采用其他的辦法進行比較,比如,將電阻絲上各夾一根火柴,看誰先點燃,就說明產生的熱量多。這是值得肯定的,只要學生的實驗能說明問題,都要給予肯定或鼓勵,這樣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
練習是物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措施,在具體的教學中,老師要精選習題,不能盲目的加大練習的量,指導學生將自己解錯誤的題目整理好,以便復習之用。
總之,初中生剛學習物理,需要老師作方方面面的指導,指導學生會學習不是一日之功,它是一項長期的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