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明霞
(黑龍江省大慶市肇州縣第二小學 黑龍江大慶 163458)
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方向和啟示
焦明霞
(黑龍江省大慶市肇州縣第二小學 黑龍江大慶 163458)
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的現(xiàn)狀,結合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閱讀的要求,認識到正確的小學語文閱讀方法對于實現(xiàn)高效課堂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就如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質(zhì)量提出了解決對策,以期增強小學生對語文文章閱讀的領悟能力。
小學語文閱讀 教學目標 教學方法 對策分析
小學語文教學是訓練學生讀書能力的過程之一。閱讀教學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所在,是學生、教師、課本之間心靈交流的良好方式。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其知識、凈化其心靈并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zhì)。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堅持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實施新的教學理念。使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產(chǎn)生新的認識,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教師的自我修養(yǎng)和個人教育教學能力水平,教師對閱讀的認識理解,都直接或間接影響到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中多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閱讀目的脫離正軌
為了確保學生在語文閱讀考試上取得高分,部分教師常常在學生閱讀之前設置許多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會造成學生粗略地閱讀課文,找到問題的答案后就覺得完成任務,不再細讀全文。這樣雖然可以幫助小學生做對閱讀題目,但卻不能深入到課文閱讀中去,無法真正領悟到文章的內(nèi)容和內(nèi)涵的結果。
2.教師帶入自己思維模式教學生閱讀
教師閱讀經(jīng)驗豐富,而小學生相對缺乏,所以他們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樣的。教師直接以自己的思維方式代替學生的,就會使學生缺少語言的間接應用,缺乏思考知識的認知過程,進而導致閱讀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1]。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而非將學生引至某些特定的思考方向。
3.閱讀內(nèi)容單一化
教師一般都會選擇名家名篇或者中外名著進行閱讀教學,這些閱讀材料雖然也有著一定的思想內(nèi)涵,但是由于時代或地域差異,小學生的文化知識儲備不足,與其實際情況脫節(jié),增加了閱讀難度,使他們對閱讀的興趣降低。所以語文老師要盡可能地選擇一些貼近小學生生活的閱讀材料,這樣才能最大限度調(diào)動小學生語文閱讀的積極性[2]。
1.尊重學生主導性地位,構建新型課堂
課文閱讀的目的是讓學生積極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去,深刻領會課文主旨。語文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有條理地啟發(fā)學生,閱讀時所提問題應該涉及面廣。比如《草船借箭》,感嘆諸葛亮神機妙算的時候探討他為什么能夠成功“借到”箭?除了諸葛亮自己的淵博知識外,被“借走”箭的曹操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曹操、周瑜和魯肅的性格特點?當時的天氣、地理因素?要把自主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從多個角度探討研究這篇課文,加深理解。
2.教學媒介多樣化
傳統(tǒng)的板書授課、閱讀提問方式有時候會有千篇一律的枯燥感。對于特定的教學內(nèi)容,教師可以通過影片、音樂、圖片等方法創(chuàng)造合適的教學情境。學生會有更大的積極性去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而不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給出答案就結束了。比如《山中訪友》一文全篇都在寫清晨的山林景象,流暢清新的語言使得鳥鳴花嬌、瑩彩的露珠、高大的樹木瞬間躍然紙上,讀者仿佛也受到了心靈的洗禮。這種課文在閱讀教學時,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放映記錄大自然的影片,使學生更有身臨其境之感,更好地理解大自然的美麗,也更加熱愛生活。
3.教學方式多樣化
根據(jù)教學目標對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不同要求,在閱讀教學時,對每個小組、每位學生提出不同的討論側重點,從不同方案入手,因人而異,讓同組同學之間互相補充或指出問題,開放式的討論學習讓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協(xié)作[3]。比如老舍的《母雞》,可以讓一個小組的學生思考對母雞喜歡還是討厭,說出支持理由;對于聽話懂事的學生讓他們討論老鷹捉小雞游戲里雙方的游戲目標和應有的心理感受,并互換角色交流辯論;對于調(diào)皮活潑的學生要說出對父母平時保護關愛他們的最深刻的記憶。多方面多角度入手,讓學生理解課文中想要表達的動物和人類與生俱來的令人感動的舐犢之情。
4.確立閱讀教學目標,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新課程改革實施后,閱讀教學旨在豐富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培養(yǎng)其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幫助其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師應該要充分掌握教學內(nèi)容,為每個學生“量身訂造”具有良好前瞻性的教學目標,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使其身心修養(yǎng)都得到提升。在《長城》一文里,作者表達了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守衛(wèi)家園決心的贊揚,這時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操,幫助樹立他們的人生目標。另一方面,長城在歷朝歷代都有修復建造,既是抵御外敵,也是文化的一種傳承,可以引導某些熱愛歷史熱愛文學的學生對于朝代更替而沉淀的傳統(tǒng)文化的延伸思考。
新課程改革要求下,語文教師應該通過有效改善的閱讀教學方式激發(fā)小學生的積極性,確立動態(tài)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目標,因材施教,輔助以多樣化、靈活的教學方案,促使學生提升閱讀能力,豐富知識和眼界,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價值觀念,進而促進學生全面多元發(fā)展。
[1]趙培香.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及啟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01(05):85-87.
[2]徐景云.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的對策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10(03):138-140.
[3]李小剛.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放式教學法的運用[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6,17(1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