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海市海城區(qū)第三小學(536000) 戚 曄
讓學生下筆如泉涌
——作文教學“四部曲”
廣西北海市海城區(qū)第三小學(536000) 戚曄
小學作文教學應引領學生豐富自身的素材資源,讓學生習作時能下筆如泉涌。教師應引導學生美讀課文,深入其境,用心感悟;漸序觀察,親臨其境,用心積累;有話可說,盡情想象,用心鍛煉;順暢作文,妙趣橫生,筆下涌泉。
作文教學 方法下筆如泉涌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作文教學應該貼近學生實際,讓他們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比绾巫寣W生寫作時妙筆生花,思如泉涌呢?在習作教學過程中我堅持“四部曲”,引導學生用心領悟,儲備豐富的素材,讓學生作文時能下筆如涌泉。
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無數優(yōu)秀的作家獻給孩子們的閱讀精品,堪稱美文中的美文。
備課時我重視備讀。每一篇課文都嚴格要求自己讀正確,讀出感悟,讀出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妙處,直讀到“其言皆出吾口”“其言皆出吾心”為止。通過精心朗讀,把學生帶進課文的情境中,帶進作者的心靈間,去感悟作者的情感,品味文章的美景。
指導學生閱讀每一篇文章時,我首先要求每個學生朗讀時都要讀正確、流暢;其次要讀出感情,讀出感悟;第三是要把精彩之處熟讀成誦,在精心閱讀中理解詞語、句段。
教學《可愛的西沙群島》時,我讓學生將描寫各種各樣魚的數量多、形態(tài)異、顏色美的那段話,當堂熟讀成誦,并由讀而感悟,在大腦中形成影像,學生仿佛潛入了西沙群島那美麗的海底世界中;教學《桂林山水》時,通過娓娓誦讀,學生仿佛置身于“靜、清、綠”的漓江水中,感受到了祖國的大好河山。
這樣的課文美讀,可以讓學生愉快地記下精品,進行詞匯積累,體會真情實感,從而打開學生的寫作視野。
學生的作文不是無情物,真實的感情是作文的魅力所在。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引導學生觀察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掌握觀察的方法,收獲觀察所得。
教師可以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參觀游覽活動,讓學生感受祖國河山之壯美;如野炊、參觀海洋公園等,可以讓學生親近大自然,體驗生活;如觀察最喜歡的一種小動物或植物,能讓學生掌握觀察的方法,明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教師要指導學生按由遠及近、由近及遠、由上及下、由外及內的順序觀察,有重點、有主次的觀察,或從整體入手觀察,再細看每一個枝節(jié)……
漸序觀察是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記錄生活的關鍵一環(huán)。等到寫作文時,學生平常積累下來的那些素材就成了習作題材。
通過美讀課文和漸序觀察,此時的學生已經有了比較充足的感悟與一定量的積累。教師就可以適時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盡情訴說的機會,讓學生把“讀”與“看”的收獲遷移到“說”上,以“說”助“寫”。
在說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說出來,還要善于激勵學生勇敢地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構建夢幻中的奇觀,讓學生充分體味大自然的繽紛色彩和浪漫的風格。例如,我讓學生自由觀察了“我最喜歡的一種小動物”“我最愛家鄉(xiāng)的一處風景”和“自己最喜歡的一次活動”等。每一次自由觀察或是活動結束時,我都會在課堂教學中安排一節(jié)說話課,讓學生盡情想象,訴說所見、所愛、所想。一個學生在《五百年后地球之旅》中娓娓述道:“五百年后,人類已從地球移民水星。地球現在咋樣了呢?帶著好奇,我報名參加了地球三日游,終于坐上‘一號達力’宇宙飛船,降落在地球上。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個不堪入目的星球,地表已經沙漠化,河里的流水如墨汁,臭氣熏天的垃圾堆像一座座小山,隨處都是,生靈滅絕……”
由于班級里有少發(fā)言、易怯場的學生,我便先安排學生在合作學習小組中練習說,讓人人都有說的機會。然后再每組推選一個代表站在講臺上說,鼓勵學生大膽使用肢體語言,把話說得有條有理,生動有趣。說完后,先本組同學評議,然后大家評議,主要點評說得好的地方、用得準的詞語、精彩的句子等。
有一次我讓學生當小小的“設計師”,為美化校園出謀劃策,之后組織說話交流,學生們妙語連珠。他們根據學校的地理位置、面積大小,學生人均面積做出了較精確的計算,創(chuàng)設了空中花園的藍圖,設計了精巧的能移動升降的滴灌水龍頭,為校園的綠化、美化、鳥語花香構建方案。學生的描繪充滿科幻,充滿童真稚趣,也符合現代科技的步伐。
寫,是最重要的運用語言的能力,是語文能力的最重要標志,也是最重要的語言訓練手段。前面所言的“三部曲”的教學旨在讓學生擁有下筆的源泉。但如何才能讓這泉源噴涌而出呢?這還需要教師循序漸進地進行“導”與“激勵”。因為從動“口”到動“手”,要把“讀”“看”“說”轉移到“寫”上,學生還要再邁出一大步。
1“.放”——讓學生自由表達,大膽想,大膽寫,不受約束,旨在讓學生敢寫、樂意寫。在寫的范圍上,先寫人、寫物,后記事,命題可讓學生自主選定。例如,寫自己最喜歡的人,教師要提出寫的要求:按一定順序,句子要順暢,寫真人要講真話,若寫想象中的人,可隨意寫,標點符號要使用正確。這樣寫的時候,學生自由多了,空間大了,個性多了,自然有話可寫了。
2“.收”——學生寫作有了一定的基礎,不再怕寫作文了,教師就可逐步給學生的習作提出比較嚴謹的要求:表達要明確具體、重點突出、前后照應、過渡自然。當然,語句通順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寫作過程中始終要具備的重要能力。這時的作文以命題作文為主,內容范圍可適當擴展,還可以結合課文內容進行續(xù)寫、縮寫的訓練。如教學《凡卡》《窮人》等,課文內容給讀者留下了無限遐想。如凡卡給鄉(xiāng)下爺爺寄出信后,懷著甜蜜的夢想做了一個甜蜜的夢……
于是,我給學生出了一道作文題《凡卡的信寄出后》,讓學生進行續(xù)寫。這激發(fā)了學生極大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他們的習作中,寫出了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窮人的孩子沒有快樂,沒有自由的苦難童年。但凡卡的結局卻又多種多樣,且個個都符合人物的特性。學生的續(xù)寫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3“.飛”——在小學階段的最后,教師可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再放手一些,在習作中讓學生展開幻想,大膽地編寫童話故事。我設計了《二十年后的我》《五百年后的地球之旅》《我愿變成……》《我最想去的地方》等命題作文。這些習作訓練,需要學生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拓寬知識視野,馳騁想象去完成。一個學生在《二十年后的我》中寫道:“二十年后的我,已經長成一個一米八五的帥氣小伙子,北大碩士畢業(yè)后,留學劍橋大學,海歸祖國。在一個春光明媚的周日,我懷揣發(fā)明專利,手提微型智能機器人,敲響老師的家門……”
對于一些學困生,其寫作難度較大,教師就要通過“下水文”進行幫扶。教師的“下水文”要恰到好處地出現,在大部分學生面帶愁容,無從下筆時,可以先讀教師的“下水文”;若大部分學生看到命題眉舒目展,就可以讓學生先寫草稿,然后再讀“下水文”,通過嘗試、比較、再修改的良性循環(huán),培養(yǎng)學生獨立作文的能力;有時在講評作文時,“下水文”及時出現,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習作與“下水文”做比較,找出自己文章的毛病,悟出修改的方法。這樣的幫扶學生感覺親切,習作水平自然會拾級而上,筆下的源泉也就噴薄而出了。
(責編劉宇帆)
G623.2
A
1007-9068(2016)2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