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射陽縣明達雙語小學 倪春麗
淺談小學生音樂語言素質塑造實現(xiàn)途徑
江蘇省射陽縣明達雙語小學 倪春麗
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優(yōu)化教學設計,升級教學引導和教學評價,喚醒學生原始音樂記憶,從不同維度展開音樂語言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塑造音樂語言潛質,建立音樂課堂教學重要支撐點,為學生音樂成長做好堅實鋪墊。
小學音樂 音樂記憶 音樂語言
小學生對音樂有特殊敏感性,其音樂記憶也非常豐富,教師針對學生心理訴求實際展開教學設計,旨在喚醒學生音樂記憶,開發(fā)多元音樂語言,為學生音樂素質塑造創(chuàng)造條件。
小學學生興趣廣泛,對音樂有特殊愛好,教師要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情境,以激活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只有讓學生主動介入到音樂學習之中,才能準確感知音樂語言,并獲得音樂成長動力。
節(jié)拍是音樂語言重要內容,教師不妨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音樂律動,讓學生跟隨音樂旋律一起活動,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音樂情結,建立音樂感知。不同音樂作品有不同節(jié)奏,教師讓學生在律動中觸感音樂情感基調,為學生深入解讀音樂作品內涵提供可能。小學階段,音樂節(jié)拍多為2/4、3/4、4/4,教師在引導學生律動時,要給學生講清節(jié)拍強弱分布規(guī)律,讓學生快速介入音樂語言感知中。
蘇少版小學六年級音樂上冊《故鄉(xiāng)》,為讓學生對歌曲有深入了解,教師引領學生學唱歌曲,并給出思考問題,讓學生展開多元討論:作品曲式分幾個部分?高潮部分在哪?作品風格特點是什么?根據(jù)視頻演唱節(jié)奏,應該設計什么樣的律動頻率呢?學生根據(jù)教師問題展開熱烈討論,很快就達成共性認知:歌曲第一部分演唱情緒平緩、抒情,演唱時要真摯、親切、自然,旋律具有敘事特點。特別是設計律動時,學生大多能夠掌握舒緩與激烈、抒情與敘事相結合。在具體展示時,教師鼓勵學生跟隨歌曲音樂進行現(xiàn)場表演,學生參與積極性很高,課堂學習氣氛漸濃。
教師設計思考問題讓學生討論解讀,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就是要讓學生在具體討論中感知音樂語言,并通過具體展示獲得更為完善的音樂語言體驗。不同音樂節(jié)奏有不同律動要求,其實,律動是對音樂語言的有形解讀,有什么樣的音樂節(jié)奏,就應該有什么樣的律動展示。
音樂課堂教學引導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音樂基礎實際展開教法優(yōu)化活動。學生有一定音樂基礎,發(fā)動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比照活動,可以給學生帶來清晰的音樂形象感知機會,提升音樂教學品質。
學習音樂語言的目的是理解音樂形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探究學習,對音樂語言進行個性觸感。音樂語言豐富多彩,教師不妨設計多種引導方案,生動講述、故事介入、媒體展示、競賽活動、啟動演繹等,都能夠對音樂語言進行形象展示,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思維,對音樂語言形成理性感知。
《外婆橋》教學引導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江南小鎮(zhèn)風景圖片,并給出解讀引導:江南小鎮(zhèn)充滿詩情畫意,清澈的溪水、方正的石板、成群的鴨子,還有那一座座石拱橋,給我們帶來別樣的江南風光。我們不妨先來畫圖譜,然后再來學唱歌曲。學生快速行動起來,在欣賞多媒體相關圖片之后,對教材歌曲產生了濃厚興趣。教師順勢播放《外婆橋》視頻音樂,對音樂作品進行講解,學生全神貫注聆聽,課堂教學漸入佳境。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江南風景圖片,給學生帶來最為直觀感知,通過聆聽歌曲和教師講解,對音樂作品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學生心靈情感被順利激活,其情感共鳴自然發(fā)生,使其對音樂作品產生濃厚興趣,也為課堂教學奠定堅實基礎。
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強調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教師在具體施教過程中,要對課堂合作學習展開創(chuàng)新設計,引入打擊樂器,發(fā)動學生進行個性演繹活動,在激活學生學習主動性基礎上,逐漸塑造音樂語言。
音樂課堂教學引入演繹活動,這是最為常見的教法應用。學生大多熱衷于課堂演繹,教師要抓住學生心理,適時設計課堂演繹活動,讓學生在表演中感知音樂情感、掌握音樂語言、建立音樂內涵。課堂演繹活動也是重要合作學習形式,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會在課堂演繹活動中升級,其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升。課堂演繹活動形式多種多樣,教師要注意創(chuàng)新,精選演繹形式,獨唱、小合唱、表演唱、對唱、分聲部合唱、舞蹈伴唱等,教師不妨征詢學生意見,選擇適宜形式展開學習。
《跑旱船》非常適合課堂演繹,教師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展開課堂演繹活動。學生在小組長帶領下,大都積極投入到學習、演繹訓練之中。教師跟進指導,解決學生提出的個性問題。在課堂演繹展示時,各個小組都有比較精彩的發(fā)揮。有的小組采用歌伴舞形式,有負責演唱的、有負責舞蹈造型的,音樂表達非常到位,對音樂作品解讀比較深刻。也有小組采用表演唱形式,全組學生邊唱邊舞,場面非?;顫姡o人帶來積極動力。教師根據(jù)各個小組的具體表現(xiàn),給出針對性很強評價。課堂教學氣氛和諧,學生學習收獲頗豐。
教師組織學生展開課堂演繹活動,給學生感知音樂語言創(chuàng)造良好機會,學生積極參與小組排練,對音樂作品語言內涵有了更直接的感知體驗,對提升其音樂素質有重要促進作用。特別是通過班級演繹活動展示,給所有學生帶來多種感官體驗。
音樂語言內涵廣泛,其強大教育滲透力不容小覷。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介入嶄新教育教學意識,優(yōu)化教學設計,讓學生快速進入音樂節(jié)奏,伴隨旋律、和聲、節(jié)奏、節(jié)拍、音速、力度等音樂元素,觸感豐富音樂語言。教師要將這些音樂語言形象化,引導學生逐漸走進音樂世界,進而建立音樂感知,讓音樂語言之美給學生帶來無窮的成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