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廣軍
(山東省臨清市自忠中學)
淺析健康體育在初中體育課堂的發(fā)展趨勢
馮廣軍
(山東省臨清市自忠中學)
推動課改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教育核心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主,因此,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模式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體育教師應當革新教學觀念,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增強學生的體質,還應當把健康體育的教學理念融入教學中,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體育教學服務。
初中體育;健康體育;提升素質
初中體育教師應當貫徹新課程健康理念的教學理念,革新教學觀念,結合時代思想以及學生的心理特征從而轉變教學模式,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可接受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健康意識,提升健康觀念,對學生今后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有積極的意義。
現階段大部分初中體育教師都是從體育院校畢業(yè)直接進入工作崗位,經驗少、專業(yè)素質不過關,不能深刻理解新課程的教育內容,無法為學生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因此,體育教師應當認真研讀新課程相關的教學思想,在專業(yè)知識方面充電,開闊視野,優(yōu)化知識結構,結合新時代的教育理論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體育教師應當結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深刻認知“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重要意義,在日常教學中認真貫徹,保證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為學生的健康學習鋪平道路,以學生為本,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開展健康教育,把體育教學提升到一個新的教學境界,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做出積極的貢獻。
新課改背景下的體育教學應當將學生的健康放在首位,強健的體魄是青少年為實現祖國偉大復興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開拓進取的不竭動力。因此,初中體育教師要貫徹新課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將其巧妙融入日常教學課堂中,不僅幫助學生掌握基本運動技能,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還應當教會學生以體育為手段,服務于學習生活,幫助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1.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健康教學
在傳統體育課堂上,教育模式手段單一,教學方法低效,雖然有利于知識的傳播,但是單項式的教學課堂,體育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充分發(fā)揮其主體作用,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巧設教學情境,給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發(fā)揮個人才華的平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培養(yǎng)健康意識做好鋪墊。
例如,在教學簡單的“跳山羊”相關技巧時,體育教師應當結合學生心理特征,抓住學生愛玩愛鬧的天性,用基本體育器械給學生做示范,將動作要領給學生認真講解,并引導對體育器械進行觀察,組織學生兩人為一組進行小組練習,體育教師把課堂適時地讓出來,給學生充足的學習空間,成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體育教師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教學中運用一雙慧眼,觀察課堂上的學生,給予學生中肯的評價,給學生灌輸健康體育的意識,這種教學模式活躍了課堂氣氛,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效。
2.興趣導入,幫助學生樹立健康體育的觀念
興趣是學生進行學習的驅動力,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會激活學生內部的探究因子,體育教師應當意識到教學本質不在于知識技能的教授,而是充分喚醒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激勵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學習觀念。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效,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興趣,幫助學生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學“障礙接力”的相關技巧時,體育教師可以加入趣味性的教學元素,豐富教學內容,將名字改成“沖破險阻、送緊急物資上前線”,將相關障礙物:操墊、鉆欄架、跑體操凳等進行巧妙改編,變?yōu)椤昂恿鳌?、越過“草地”、踏過“獨木橋”等,將“緊急物資”運送到“革命前線”去,在訓練過程中還可以模擬戰(zhàn)爭環(huán)境,播放沖鋒聲、槍炮聲、吶喊聲旗,渲染課堂氛圍,學生身臨其境,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育教師在學生周圍時刻提醒學生動作要領和注意事項,在興趣教學中,融入健康意識,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總之,在新課程的時代背景下,健康體育是現階段體育課堂的教學重點,體育教師應當認真落實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推進課程改革,為實施素質教育奠定基礎,結合新時代的教學特征以及學生的心理特征,為學生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激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教學過程中灌輸健康體育的教學思想,引導學生樹立健康體育和終身體育的學習觀念,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發(fā)展大有裨益。
[1]董翠香,孔祥.我國基礎教育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策略及措施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5).
[2]董紅剛,方新普.論體育教學改革與校本課程開發(fā)[J].體育與科學,2009(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