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貝妮
作者:呂潔(江蘇省常州市光華學校)
我是2008年華東師范大學音樂專業(yè)的本科生,畢業(yè)后,到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取得了音樂碩士學位,并打算繼續(xù)攻讀博士學位。回國休假期間,在上海一所培智學校應聘當了一段時間的音樂代課教師,第一次接觸到自閉癥學生的音樂教學工作。但是,就是這段代課教師的經(jīng)歷,使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和深刻的感悟。
最初,我信心百倍,覺得自己在本科學習時,曾上過有關特殊教育的公共課程,也學過兒童音樂教學法,在國外讀研究生時,還選修過音樂教育的課程,當一名培智學校的教師應該不會遇到太大的困難。但是,當我在培智學校真正當上了音樂教師時,我才開始感到,學理與實踐之間原來存在那么大的差距。當我在課堂上,初次面對一批中重度智力障礙,尤其是四名自閉癥孩子時,突發(fā)的一連串事件、有些學生臉上漠然的表情和緩慢的進步時,簡直使我感到一籌莫展。
第一次課堂觀摩中,任課的語文老師正全情投入地為孩子們上課,可是,我的視線卻久久不能從那四個自閉癥孩子身上離開。小辰(化名,文中學生均為化名)是個眉清目秀的小女孩,扎著一對可愛的羊角辮,可是她卻在不斷地拉扯自己的辮子,直到頭發(fā)散落下來仍然不斷地拉扯著,無論助教阿姨怎么勸說都不愿放開手中的頭發(fā);小智和小峰的座位離得很近,可他倆卻沒有絲毫言語或視線的交流,只是呆呆地望著各自的天空,手中做著一些重復的動作;源源是這四個自閉癥孩子里唯一時常展露笑容的孩子,可是那種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謎之微笑卻看得我心中隱隱作痛。作為一名初入特教職場的新教師,我覺得,一切都得在老教師的傳幫帶下,從頭學起。
首先,是要學會處理突發(fā)事件。與普通學校的學生相比,特殊學生有一些超乎常人想象的突發(fā)情況。例如,早操鍛煉時,當突然有一名學生由于癲癇發(fā)病而抽搐嘔吐時,需要和校醫(yī)一起及時處理;課堂上,有時會看到一名學生開始無意識地傷害自己,拼命地拽頭發(fā)或用自己的身體撞擊課桌。類似突發(fā)的事件都是一名新教師無法估測,但又必須妥善處理的。
其次,特教教師需要有敏捷的課堂應變能力和從容的教學組織能力。記得有一次我上公開課,剛開始時,課題教學進行得非常順利,和孩子們的互動也十分順暢,但就在課堂即將接近尾聲時,后排的小西突然開始大叫起來,且越叫越響,無論一旁的助教阿姨如何幫助引導,小西始終無法停止,課堂氣氛頓時有點緊張和混亂。這時,我猛然記起原班主任的提醒:小西有時會因想要得到別人的關注而采取大喊大叫式的過激行為。于是,我立即想到,或許他得到關注性滿足后,就能控制住情緒。我馬上讓小西來到教室前排,面對大家,引導他用很慢的咬字速度哼唱歌曲中的一個段落,這樣,小西的情緒漸漸地平復下來。在最后的全班集體演唱中,我還給他布置了一個小任務,讓他繼續(xù)站在教室前帶領小伙伴們一起合唱。在這種突發(fā)情況下,特教教師要做的是,通過主動關注,幫助自閉癥學生們在最短的時間里控制其不良情緒,恢復課堂教學秩序,完成教學任務。
第三,特教教師要針對特殊學生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根據(jù)特殊學生的身心特點、學習能力,對其進行個別化教育、教學,是特殊教育尤其是培智教育(自閉癥教育)的一項基本要求。但是,要在特殊學校的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實現(xiàn)這個要求并非容易。例如,就我班上的四個自閉癥孩子來講,每個孩子生理、心理的個體差異很大。其中一個自閉癥孩子,別人呼喚他的名字還是會有所反應,但是會避免眼神上的接觸,更不會主動地與人溝通;另一個孩子對外界所發(fā)生的一切動靜幾乎毫不理會,也不在意自己的行為對周圍人的影響。即使在自傷傾向上,每個自閉癥的學生情況都不太一樣,有的會重復性自傷,有的會無意識地傷害他人,傷害的程度也有所不同。這樣的自傷情況斷斷續(xù)續(xù),時輕時重,很難根除。這對于和他們一起相處的師生來說,每天都面臨著一定的挑戰(zhàn)。要想科學地、客觀地判斷每個自閉癥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就需要專業(yè)評估中心能定期地對每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評估。教師要根據(jù)心理測試、發(fā)展測試、健康測試、學科水平等評估結果,結合自己的觀察和判斷,對個別化教育計劃進行必要的調(diào)整,才能有效地落實“因材施教”。
第四,特教教師要具備扎實的學科基礎知識和突出的學科教學能力。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特教學校課程標準還未正式公布,適用于不同類型特殊學生的音樂教材正在編制,針對自閉癥學生的音樂教學資料更為缺乏。作為在培智學校從事音樂教育的專業(yè)教師,要擔任起自編教材和課堂施教的雙重任務。不僅如此,作為自閉癥學生的音樂教師,還應該將音樂教學與音樂治療密切地結合起來,通過自閉癥學生對音樂這一特殊聽覺藝術的學習、領悟,逐步地使他們啟迪智慧、調(diào)節(jié)情緒、控制行為。我在應聘代課期間,曾參考上海市幼兒園和小學階段低中年級的教材,結合我班學生的特點,自編音樂教材。在教學中,盡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高他們的欣賞能力,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的興趣,養(yǎng)成利用音樂來穩(wěn)定情緒的行為習慣。
第五,特教教師在和特殊學生,尤其是與自閉癥學生們相處時,應該戒驕戒躁,在大愛無疆精神的驅(qū)使下,以“大象牽著蝸牛走”的耐心進行引導。教師要學會觀察和欣賞這些特殊學生緩慢的、點滴的進步。特教教師應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準備來面對日常教育與教學中遇到的種種問題。當同齡的孩子在為某道奧數(shù)題目而絞盡腦汁,為彈出一首美妙的鋼琴曲而勤奮練習時,我們的特殊孩子也許還在為如何念對某一個單韻母而努力著。有的學生雖然已經(jīng)10歲,但實際心理與行為發(fā)展年齡可能只有3歲,他們在與自己天生的缺陷和薄弱抗爭的道路上可能經(jīng)歷一些我們常人所無法體會的困難;有時孩子因無法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只能采用拒絕練習或是發(fā)脾氣的行為方式;會因為自卑,對外界的積極評價與鼓勵尤為敏感。因此,作為特教教師,我們不能總想著從他們的身上看到特別大的進步,而是應該以極大的耐心學會等待和欣賞他們點點滴滴的進步,因為這些點點滴滴的進步和發(fā)展,對他們來講實在是來之不易。作為特教教師,我們要學會從心底里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也只有這樣,才能建立一種和諧、平等、互信的師生關系。
總之,用心關愛這些特別需要關心和幫助的弱勢學生,才能使他們親其師、信其道,實現(xiàn)有效引導的教學。每一個生命都是值得敬畏和尊重的,讓我們用自己辛勤的專業(yè)性工作推動特殊教育發(fā)展,推動人類社會的文明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