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玲(山東省新泰聽力語言康復中心)
識字學語在聽障兒童康復中的運用
王元玲
(山東省新泰聽力語言康復中心)
針對聽障兒童識字學語的康復訓練方法的研究,在聽障兒童語言訓練中提出借助識字輔助幼兒的康復教學。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結果表明識字學語在聽障兒童語言康復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聽障兒童;識字學語;音義結合;語言康復
聽障兒童因為聽覺器官發(fā)生障礙導致不能很好地運用聽覺獲得語言的學習,所以,在康復訓練中,要充分發(fā)揮幼兒其他感官的作用。而漢字是一種語言的視覺形成。漢字就像一些圖形,而聽障兒童對圖形的辨別能力很強。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聽障兒童把漢字當作圖形來認識和記憶,同時辨認漢字的字形時,講解漢字的音和義。聽障兒童語言康復的宗旨就是要其獲得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而識字學語就是根據(jù)漢字的形、音、義三方面相聯(lián)系的特點充分調動聽障兒童視覺感官作用,使各種感官交替參與到語言康復學習中。那么,如何把識字學語運用在康復訓練中呢?在教學中,根據(jù)不同程度的聽障兒童,我采取了不同的教學方法。
適用于小班教學中,以學習名詞、動詞為主。利用實物使聽障兒童的多種感官同時參與識字學語。第一步,認識字卡與實物,與動作相結合,讓孩子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跟讀,直到認讀;第二步,進行聽辯訓練、聽音找卡片、聽音找實物,做到音、形、意相結合。注意對聽障兒童用一些實物、動作進行提示。
“玩”是幼兒的天性,讓聽障兒童在各種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中感知語言的存在以及語言交流的重要性,可以培養(yǎng)孩子學習語言的興趣。在游戲中,聽障兒童可以運用各種感官,通過眼睛看、鼻子聞、嘴巴嘗、手觸摸和有限的聽覺功能來了解各種事物的特征,從而加快認字能力的提高。
1.在游戲中學習詞語,如認識詞語“搭積木”,先讓聽障兒童玩積木,問“這是什么”,告訴幼兒“這是積木”,聾兒跟讀,再出示字卡進一步認識后,再搭積木示范,讓聾兒跟著搭積木,演示“搭”這個動詞,并出示“搭積木”。
2.選詞游戲,先認讀再給詞語找到相應實物或圖片。這樣能保證聽障兒童對所學詞語在音、形、意三者統(tǒng)一的認識。
3.詞語連貫游戲,先備有各種人物字卡和各種物品字卡,另配若干動詞字卡,然后老師出示人物與物品的字卡,請聽障兒童選擇合適的字卡組成句子,如“老師”與“蘋果”對應的字卡就是“吃”。這樣,類似的連詞造句有助于聾兒熟悉詞語的搭配。
適用于中班以上的聽障兒童,經(jīng)過初期的康復,幼兒除了懂得“以物代物”“以人代人”的含義,還初步理解了“角色扮演”。聽障兒童通過角色扮演,為學習簡單的句子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注意演示的情景內不要太復雜,如,看圖講故事《寶寶找朋友》,請聽障兒童扮演寶寶、熊貓、老虎、貓咪,讓幼兒根據(jù)故事內容逐一理解與認識故事中的每個字,每句話的含義,并延伸到現(xiàn)實生活中。
聽障兒童由于聽力殘疾程度不同、聽力補償不同和進行語言康復的早晚不同,幼兒在語言學習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為此,教師不光應在教學中穿插語音、詞語、語句訓練外,還要利用每天的個訓時間針對每位聽障兒童的具體情況,實施個別識字學語輔導,把語言活動教學中所學的詞語進行延伸,讓識字學語得到進一步強化,使聽障兒童在不同程度及不同層次上得到提高。對聽力補償好的幼兒,可消化理解所學的內容,加深語言表達能力,并能牢固地記住所學的字。而對聽力補償差的幼兒,個別輔導就顯得特別需要。
同時,運用識字學語的教學方法也容易使我們走入誤區(qū),在教學中,教師如果沒有很好地將詞語與詞義相結合,聽障兒童對意義的理解就不充分,會使他們在表達上出現(xiàn)詞不達意的現(xiàn)象。例如,聽障兒童對“破了”一詞的認識不夠,會對任何事物的損壞都用“破了”來表達;還會使聽障兒童對已掌握的詞匯不能靈活運用,學習因果復句“因為……所以……”時孩子只會在教師的指導下用“因為……所以……”句式說話,自己表達時就不知道如何來說;也會使聾兒在閱讀書稿時朗朗上口,一旦脫離書稿就不會表達的現(xiàn)象。
綜上所述,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證明,在聽障兒童語言康復訓練中進行識字學語教學,不僅能加速聽障兒童語言康復進程,而且能夠幫助他們掌握詞義、句式和積累詞匯,而且日后其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這為聽障兒童的溝通能力和融入主流社會奠定了基礎。識字學語就是一種學前聾兒語言訓練康復訓練的良好方法。
[1]程凱.聽障兒童語言康復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07.
[2]陶燁.聽障兒童學前語言康復訓練個案分析[D].西北師范大學,2013.
[3]華愛華.幼兒游戲理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周兢.聾兒早期康復教育[M].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
·編輯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