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群
(重慶市酉陽縣第一中學)
淺談《過秦論》的語言美
劉群
(重慶市酉陽縣第一中學)
說起漢賦就要提起賈誼,他不僅是政治家,也是著名的文學家,他習慣于在進行散文說理的時候使用賦的手法。在他的作品中,詞、句等處的手法和用詞都可謂漢初散文的典范,尤其是他的《過秦論》,更是出眾!
排比中含對稱,結構嚴謹、節(jié)奏整齊、音調(diào)鏗鏘,長短排比同時出現(xiàn),句式變化多端、參差結合,情感如萬馬奔騰之勢,有一種雄壯美。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于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睂懗隽撕峡v之廣,四君子的才干,九國聯(lián)合后人才濟濟,勢力強大?!瓣惿嬷?,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櫌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庇门疟染?,內(nèi)容相照應,寫出了陳涉與九國地位懸殊之大,結果卻是九國失敗,弱小的陳涉打敗秦國。自然而然就引出了作者的觀點“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讀起來真是氣勢如虹。
如果一篇文章從頭到尾都是長句,會讓人感覺喘不上氣;如果采用整齊劃一的句式,給人的感覺就是有些死板、單調(diào),另一方面也局限了作者的思維,對文章詞意表達也有影響。《過秦論》注意句子長短句的變化,駢散結合,參差錯落、波瀾起伏;使句式生動活潑、語勢浩蕩、意味綿長;讀起來朗朗上口,蕩氣回腸。如,于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于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長句道出了九國的人才之多,勢力之雄厚;短句寫出了秦國在面對如此強大的九國時的沉著冷靜。
《過秦論》文中有時惜墨如金,如“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八個字就道出了戰(zhàn)爭來臨,九國氣勢洶洶,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黑云壓城城越摧”;有時又潑墨如云,如寫秦國的野心連用相同意的四句話。這就是為了使文章有變化,不呆滯,賈誼襲用賦中同義疊句的句法即為了突出某種意思,不惜重復數(shù)句。
“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毕?、包舉、囊括都有并吞之意;宇內(nèi)、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正如《古文觀止》所說:“四句只一意,而必當疊寫之者,蓋及言秦先虎狼之心,非一辭足也?!币痪潆m能表達秦國統(tǒng)一天下的想法,但不能道盡秦國的虎狼之心、野心勃勃。
“之屬為之謀,之徒通其意,之倫制其兵?!蓖种爻鰳O力渲染九國人才濟濟,結果在秦國面前潰不成軍,是為反襯秦國的強大作鋪墊,也是在為后面寫陳涉的弱小埋伏筆。
“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比鋵懙匚槐拔ⅲ屓擞∠笊羁?。使其在強大的九國和秦國面前形成反差,為寫強大的秦國在弱小的陳涉面前不堪一擊蓄勢。
都說寫文章講求的是惜字如金,一個詞能闡述決不用兩個,但是賈誼在文章中一些地方卻是相反,但是卻能做到使文章表詞達意生動,一氣呵成!
動詞一般是表示動作或者狀態(tài)的詞,不僅可以準確表現(xiàn)人的心理活動,也可以將一件復雜事物的形態(tài)表現(xiàn)出來?!罢耖L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薄罢瘛笔桥e起,“御”是駕馭、統(tǒng)治;描繪秦始皇揮動馬鞭,駕著馬車統(tǒng)治天下的威風咧咧、霸氣十足;“吞”是吞并,“亡”是滅亡,指得天下輕而易舉;“履”“制”傲慢的姿態(tài);“執(zhí)”“鞭笞”不光體現(xiàn)了傲慢的姿態(tài),還體現(xiàn)了秦始皇武力征服天下。這幾個動詞連用生動、形象地道出了秦始皇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舉滅六國,獲得天下之易;同時也描繪了秦始皇君臨天下、霸氣十足、驕傲之極、威勢之猛;也暗示了秦始皇的暴力治國傾向。“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逼渲械摹皬U、焚、愚、隳、殺、收、聚、銷、鑄、弱”淋漓盡致地道出了秦始皇為了守天下采取的“愚民、防民、弱民”政策之嚴,把他的暴虐寫到了極點;同時也寫出了把騎在馬背上打江山的策略用來治國的可笑;還形象地道出了秦始皇飛揚跋扈、唯我獨尊、目光短淺的一介武夫形象。再如“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敝械摹斑怠⒀?、逡巡”寫出了九國的自負,結果是自不量力;秦人的自信對九國的蔑視;九國人心渙散、各懷鬼胎的微妙心理。
張乃禾.淺談《過秦論》的思想意義和藝術特色[J].南都學壇,1982(3).
·編輯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