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十中“閱讀工作室”(王國文、伍旭清執(zhí)筆)
核心素養(yǎng)下的閱讀行動
□合肥十中“閱讀工作室”(王國文、伍旭清執(zhí)筆)
核心素養(yǎng)是國家“立德樹人”教育方針下最為重要和基本的教學目標,閱讀是形成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捷徑。合肥十中成立“閱讀工作室”旨在將閱讀教育作為一項科學工程而系統(tǒng)地開展閱讀行動。高中生的閱讀不應是簡單的量的積累,需要在閱讀興趣、習慣、方法、能力、品質、個性等方面為學生的終身閱讀和發(fā)展打好基礎,因而閱讀行動應該是逐層推進的。高中閱讀內容豐富、活動多樣,學校為學生創(chuàng)設優(yōu)雅的閱讀環(huán)境,并頒發(fā)閱讀等級證書和獎章。
核心素養(yǎng);閱讀;層進化;課程化;實體化
【編者按】閱讀是促成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重要途徑和方式,閱讀能力也是重要的語文素養(yǎng)。安徽合肥十中2001年始開展閱讀行動,取得豐碩成果:《中國教育報》和《光明日報》等媒體曾宣傳報道,《語文教學研究》和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高中語文教與學》推介其經驗、轉載其論文;獲得全國“十一五”教育科研一等獎(2010年),安徽省中學語文優(yōu)秀教學改革成果一等獎(2013年),中語會第十屆年會優(yōu)秀教學改革成果二等獎(2013年)……今年該校醞釀成立“閱讀工作室”,4月23日在北京舉辦的“2016讀書論壇暨中國教育報2015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揭曉儀式”上,該校語文教研組長王國文老師應邀介紹了合肥十中“閱讀工作室”的籌建情況。本刊對此持續(xù)關注,這里刊登其成員的一組文章,希望大家從中獲得啟發(fā),重視閱讀和閱讀教學,積極參與閱讀,指導閱讀,探索閱讀。
核心素養(yǎng)是近年我國基礎教育改革中出現(xiàn)的新理念,其意義和影響正日益顯示出來。2014年4月,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第一次提出“核心素養(yǎng)體系”;今年下半年,以“核心素養(yǎng)”為綱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將正式頒布。核心素養(yǎng)體系是國家“立德樹人”教育方針的具體化,但亦如華東師范大學楊向東教授在其專題報告《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學習與評價》中所言:“核心素養(yǎng)依然不是可直接操作的概念”,核心素養(yǎng)這一理念轉化為學生的素質需要更多操作層面的實踐和探索。北京十一學校閆存林老師在“中國新學校年度發(fā)現(xiàn)”論壇上指出“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在于閱讀”,從這個意義上說,核心素養(yǎng)理念對于閱讀是挑戰(zhàn)也是機會,閱讀要肩負更為嚴峻的歷史使命,將迎來突破的轉機。北師大二附中李煜暉老師認為讀書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但讀書教育卻是一個科學的工程?!昂戏适虚喿x工作室”旨在積極探索、構建這一科學的閱讀工程。
“閱讀工作室”統(tǒng)籌規(guī)劃閱讀行動,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有利因素(包括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安徽大學文學院等高校的學術支持),遵照以“核心素養(yǎng)”為綱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探索并實踐科學而高效的閱讀行動?!@是合肥十中堅持16年閱讀行動的升級版。
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在其《別強迫學生無休止應試》的報告中指出:創(chuàng)新人才“在某個學科可能是非常見長的,那么與這個學科相支撐作用比較大的,他發(fā)展的水平就比較高一些,這個結構中每個人所擅長的學科領域和結構不同,就像埃菲爾鐵塔”,我們把其中的“學科”置換為“閱讀”同樣成立。所以說閱讀不能只注重“量”的累加,“要在讀書習慣、方法、能力三方面為學生的終身閱讀打好基礎,而不是比拼誰在高中看的書更多”。高中的閱讀應該逐層推進,呈階梯螺旋式上升。
(一)“厚根基”閱讀
以“核心素養(yǎng)”為綱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高一的必修教材是“共同基礎”,基于此,高一閱讀行動側重基礎性。
1.語文課進閱覽室
“語文課進閱覽室”是我校16年閱讀推廣工作的集大成。從2001年市級課題“構建語文學習開放性環(huán)境的實踐與研究”的探索中提煉出的“語文課進閱覽室”,到2004年省級課題“以閱覽室為平臺,轉變高中生語文學習方式的研究”立項……我們一步一步推進,進而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這種“課堂化”閱讀行動,每周安排一節(jié)語文課,在閱覽室里引導學生面對豐富的語文資源(主要是報刊),“擇真而讀”“擇善而讀”“擇美而讀”“擇不足而讀”。培養(yǎng)高中生閱讀習慣,同時激發(fā)閱讀興趣,指導閱讀方法,讓每個學生都有真切的閱讀體驗。
該閱讀側重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整體結構的基礎層面“語言建構與運用”,引導學生積累較為豐富的語言材料和言語活動經驗,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與必修教材“社會生活情境下的閱讀與交流”這個任務群對接。
2.一學期一本書“同讀”
該閱讀依然在每周一節(jié)閱讀課上進行,閱讀地點由閱覽室改為圖書館,閱讀對象由篇章、報刊延伸到整本書,與必修教材“整本書閱讀研討”任務群對接。
在收集、整理學生閱讀需求的基礎上,一個學期每個班級推薦10本書,學生任選一本,志趣趨同的學生“同讀”。每月下旬的最后一節(jié)閱讀課為閱讀分享課,學生交流“同讀”心得,探討閱讀技巧。條件成熟時,一個年級的閱讀課安排在同一時間,全年級選擇相同書籍的學生“同讀”,指定老師一學期負責某本書的閱讀,類似選修課的“跑班”。
3.基于學科素養(yǎng)的閱讀
此為著眼于“學科素養(yǎng)”的全科閱讀,主要是除語文以外的數(shù)學、英語、政治、歷史、物理、化學、生物等高考學科。一則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從容應對高考;二則打破學科界限,提升綜合素養(yǎng)。
據統(tǒng)計,考生的閱讀能力(即從試題中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不足,是近年高考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選擇題和非選擇題中都比較突出,其中文科占失分總量的1/2左右,理科占失分總量的1/3左右。提高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高考需要的深度理解和獨立閱讀能力,已是教育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盎趯W科素養(yǎng)的閱讀”以學生的素養(yǎng)提升為目標,打破學科界限、融通各學科知識,關注跨學科共同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批判性思維、合作和交流)。
該閱讀還是依托閱覽室和閱讀工作室,各學科老師在課內推薦、指導并檢查,學生課外到閱覽室閱讀報紙雜志。各學科老師也要撰寫(或推薦)提高該學科素養(yǎng)的閱讀材料,“閱讀工作室”引導學生閱讀,初步培養(yǎng)學科思想。從而貫通價值觀、思維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升跨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
(二)“長筋骨”閱讀
吉林省教育學院張玉新教授自始至終關注著我們的閱讀行動,他一再強調:閱讀不僅要幫助學生長“肌肉”,更要長“筋骨”!如果不長“筋骨”只長“肉”,長的可能是累贅的“肥肉”。核心素養(yǎng)突出強調個人修養(yǎng)、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注重自主發(fā)展、合作交流、創(chuàng)新實踐。這些就是學生要長的“筋骨”。高中生的閱讀不強調均衡發(fā)展,而是引導學生不斷拓展,獲得更寬、更廣博的知識,提高思想境界,成為具有思維突破的人。
該閱讀與“基礎性閱讀”不是并列的,也不是量的累加,而是閱讀向更深層次推進,是在有了閱讀體驗、初步養(yǎng)成閱讀習慣、掌握了閱讀方法后,思維能力的提高,閱讀品質的提升?!伴L筋骨”閱讀是開放的??梢杂赡硞€老師提出并實施,也可以由幾個老師共同研究落實,還可以是家長或學生提出。如經典閱讀、傳統(tǒng)文化閱讀、人物傳記閱讀、美國人權論研讀、第三世界國家發(fā)展調查、偏向興趣愛好的閱讀、讀一遍讀不懂的書等等?!伴喿x指導小組”審查通過即可實施。
當然“長筋骨”閱讀不是專指向語文,更不局限于文學,帶有學科方向的閱讀、某學科某個專項的閱讀同樣幫助學生“長筋骨”(即“厚根基”閱讀中“基于學科素養(yǎng)的閱讀”的延伸閱讀),從而提高核心素養(yǎng)所要求的適應終生發(fā)展、社會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三)“促個性”閱讀
“以核心素養(yǎng)為綱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高三的選修Ⅱ是自主選修,包括國家在必修與選修Ⅰ基礎上設置拓展、提高性課程和校本課程,是個性發(fā)展的需要?;诖耍诟呷_展“促個性”閱讀行動。閱讀是一種享受,我們不是無視閱讀給人帶來的快樂。體驗到閱讀樂趣的人是幸福的,但高中生需要的不是淺層次的好奇帶來的快樂,也不是應試教育比襯出來的“悅讀”。我們要引導高中生接受閱讀的挑戰(zhàn),走出閱讀的“舒適圈”,踮起腳尖不斷突破自身能力,收獲這份成長的享受。這就是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該閱讀也是開放的,可以由某個老師、幾個老師,乃至家長或學生提出,經“閱讀指導小組”審查后實施。例如,“好書重讀”(為提高閱讀品位,引導學生讀第二遍、第三遍……);超越“欣賞”的“鑒別”閱讀(孫紹振老師建議“應該讓文學理論介入高中閱讀教學,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鑒別力”);讀名著“闡釋性”的書、讀文化論著、讀專業(yè)方向的書等等。
“促個性”閱讀是真正意義的興趣驅動的閱讀(高三學生自愿參與,有能力的高一高二學生也可以參與)?!按賯€性”閱讀強調個性化的過程性學習成果,為學生提供持續(xù)的挑戰(zhàn)和成就感,因而強調寫作,要求讀寫能力轉化。鼓勵學生向報刊雜志投稿,參加不同形式的征文比賽。“閱讀工作室”每年都將舉行讀書征文比賽,??秷@中葵》也會擇優(yōu)刊登學生的文章。
我們明確地將閱讀行動作為學校的一項重要的課程——合肥十中閱讀行動校本課程。
“閱讀行動”課程目標主要是:⑴創(chuàng)設新型閱讀環(huán)境,激發(fā)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提升閱讀品質。⑵以閱讀為手段實現(xiàn)“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核心素養(yǎng)轉化為學生的素質,踐行立德樹人。⑶發(fā)揮人文學科獨特作用,創(chuàng)建“書香校園,人文十中”,突顯十中人文辦學特色。
“閱讀行動”課程內容豐富。除了“層進化”課程,還重視生成的課程資源,推動課程建設。如閱讀課題的研發(fā)、閱讀活動的組織和指導、閱讀成果等資料,都是現(xiàn)實的、鮮活的、有生命的課程資源。課程內容另一個方面是根據閱讀需要適當開設閱讀選修講座或閱讀選修課等。
閱讀需要活動,活動促進閱讀,學生的天性更喜歡活動。高中生閱讀尚欠自律,更需要閱讀活動的及時介入。閱讀行動重視開發(fā)活動課程。
高一上學期舉行“朗誦會”,或詩歌朗誦,或散文朗誦,時間、地點、主題等將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高二下學期舉辦讀書征文比賽。每年元旦前后半個月時間,舉辦“合肥十中閱讀論壇”,包括學生論壇、教師論壇(包括外校教師)、專家(包括作家)講座,還輔以讀書人物評選、閱讀課題開發(fā)審批及階段驗收、閱讀成果展評、讀書沙龍等活動。三大閱讀活動是三“點”,點點相連形成一條活動主線,串聯(lián)各個年級閱讀活動,也貫穿學生整個高中階段的閱讀,沉淀為學校閱讀傳統(tǒng)。
為確保閱讀活動立體化,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工作室將組建閱讀社團,包括讀書社、朗誦社、文學社、《園中葵》???,從組織機構給閱讀課程的實施以支持。
閱讀行動課程評價依據“高中閱讀認證評價體系”。⑴高一年級的“厚根基”閱讀是基礎性的,評價偏重閱讀量。把學生閱讀課時間和參加的閱讀活動等都折合成閱讀量,加上閱讀圖書的“量”,達到了課程標準要求的閱讀字數(shù),就頒發(fā)“高中閱讀乙等證書”。⑵高二年級的“長筋骨閱讀”評價?!傲俊迸c“質”并重,既關注閱讀量也重視閱讀能力的提升,通過一定的試題檢測、知識競答、主題答辯、論文評選等方式進行考核,符合標準,經認證后發(fā)給“高中閱讀甲等證書”。⑶高三年級的“促個性閱讀”評價側重于閱讀品質和精神提升,認證依據是閱讀成果。與讀書有關的文章在報刊上發(fā)表或評比獲二等獎以上(沒有這樣的成果畢業(yè)前撰文通過認證答辯)的學生,沒有這樣的成果畢業(yè)前撰文通過認證答辯的學生,將頒發(fā)“合肥十中閱讀星級獎章”。
“高中閱讀乙等”和“高中閱讀甲等”認證面對所有學生,“合肥十中閱讀星級獎章”面對的是閱讀成果顯著、個性發(fā)展明顯的學生。閱讀評價和“高中綜合素質評價”掛鉤,并折算成學分;“閱讀等級證書”將放入學生檔案袋,提供給高考錄取方及高等學校。以評價促進閱讀,用評價見證閱讀,“閱讀工作室”與科大訊飛合作開發(fā)閱讀評價軟件,使每人的高中閱讀經歷和成果都得到具體呈現(xiàn),圖文并茂,形式多樣,且能隨時查看到。
特級教師曹勇軍認為“我們對物化的環(huán)境建設不夠重視,太迷信理念和觀念”,以致于“這么多年下來,講歸講做歸做”。物化閱讀環(huán)境,是閱讀行動的當務之急。我校圖書館是2015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建筑理念比較先進。我們根據圖書館建筑特點精心布置全新的閱讀物化環(huán)境,使之成為一個專用的閱讀天地,進而實現(xiàn)閱讀“實體化”。學校圖書館二樓是“閱讀工作室”專用樓層,基本建設包括:
(1)位于圖書館中央有15米寬的“室內大臺階”從一樓連續(xù)延伸到三樓,我們將之設計為“文化云梯”。利用10個錯落有致散布于“室內大臺階”中形態(tài)不一的矮墻,制作百家爭鳴、希臘先哲、三大宗教、盛唐氣象、四大發(fā)明、文藝復興、啟蒙運動、三大發(fā)現(xiàn)、科技革命、文化全球化等10塊人類文化典型現(xiàn)象展板,連點成線,串成人類文化發(fā)展簡史圖說。“文化云梯”北側欄桿面對大門,不方便放置展板;南側欄桿設計徽班進京、桐城派等12塊展板介紹安徽突出的文化事件?!笆覂却笈_階”兼有閱讀論壇和開放會場功能,學生“拾”級而坐(可容納300人),一樓靠近臺階處放幾張桌子就是臨時主席臺,小型閱讀活動就可以進行了。
(2)鑒于圖書館建筑的開放性,分割出“厚根基閱讀區(qū)”“長筋骨閱讀區(qū)”“促個性閱讀區(qū)”“閱讀活動社團區(qū)”“閱讀休閑區(qū)”五個區(qū)域,加一個“閱讀指導辦公室”。五個閱讀區(qū)依據各自閱讀需求及特色布置,物化閱讀理念和內容,突出閱讀方法和要求,圖文并茂,營造濃郁的閱讀氛圍。閱讀區(qū)整天開放,教師和學生隨時可以在此閱讀或活動。
(3)“閱讀休閑區(qū)”中間兩根粗大的圓形結構柱設計為“不周山名人柱”,介紹古今中外文化名人?!拔幕铺荨蓖怀鑫幕录懊酥蓖怀鑫幕宋?,相輔相成。“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不周山”取其“天柱”之意,文化是人類發(fā)展的“天柱”,這些偉人就是人類文化的“天柱”。神話傳說中共工撞斷了不周山,這也警示我們:當下閱讀缺失,要有危機感,要警鐘長鳴。
(4)閱讀休閑區(qū)南墻布置一塊大的白板,名為“閱讀留言墻”。學生可以隨時在上面寫出自己的心聲,署名且注明時間,每則留言保留一個月,天天更新,天天補充新留言。
每項閱讀行動從計劃到總結,都注重資料的收集并整理成冊,讓閱讀過程和結果都看得見、存留住,突出“實體”。閱讀“實體化”還體現(xiàn)在校園大環(huán)境和教室小環(huán)境的閱讀氛圍渲染,體現(xiàn)在學校圖書館、閱覽室以及班級“圖書角”的布置等諸多方面。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學)
[責編夏家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