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睿
探究《傲慢與偏見》的婚姻觀及其現(xiàn)實意義
○朱 睿
《傲慢與偏見》是奧斯汀的代表作,小說中四種婚姻愛情基本概括了當時社會中愛情和婚姻的狀況,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的婚姻觀:戀愛和婚姻與財產(chǎn)和社會地位息息相關(guān),但戀愛婚姻不能僅取決于財產(chǎn)和社會地位。正確的婚姻觀應(yīng)當建立在相互愛慕、相互尊重的基礎(chǔ)上。奧斯汀既反對為金錢而結(jié)婚,也反對輕率結(jié)婚,強調(diào)婚姻中感情因素的重要性,但完全缺乏物質(zhì)基礎(chǔ)的婚姻也是不被贊同的。作者的婚姻觀受到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影響,主張在物質(zhì)與感情之間找到某種平衡,找到一份有著真摯感情和財產(chǎn)保證的婚姻。奧斯汀的婚姻觀在今天仍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婚姻觀 物質(zhì) 愛情 理想婚姻 現(xiàn)實意義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的代表作,英國19世紀初的小說家簡·奧斯汀經(jīng)過兩百多年來讀者的鑒賞和批評家的鑒定,已是公認的經(jīng)典作家了。恰如著名批評家艾德蒙·威爾遜所言:英國“曾發(fā)生過幾次趣味的革命。文學(xué)口味的翻新影響了幾乎所有作家的聲望,唯獨莎士比亞和簡·奧斯汀經(jīng)久不衰?!保ㄞD(zhuǎn)引自朱云,24)在《傲慢與偏見》中,作者聚焦于伊麗莎白,通過她來表達作者的愛情與婚姻觀:只注重物質(zhì)的婚姻是錯誤的、愚蠢的,完美的婚姻應(yīng)該既有物質(zhì)又有愛情,這樣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奧斯汀主張精神與物質(zhì)并重的、靈魂與肉體完美結(jié)合的并建立在愛情基礎(chǔ)上的婚姻,從而使小說具有抑惡揚善效果,讓讀者在閱讀文本時感悟人生哲理。”(李維屏,144)
著名評論家弗吉尼亞·伍爾芙對《傲慢與偏見》推崇備至,稱之為“完美的小說”。(Woolf,1986)正如伍爾芙所言:“奧斯汀是在表面文章下隱藏深邃情感的能手。她刺激我們?nèi)ヌ钛a未言之物。顯而易見,她所提供的是一件瑣事,但這件瑣事卻包含著某種能在讀者腦海里擴展的東西,并且它被賦予了生活場景所具有的最持久的形式,而這種形式表面看來瑣碎微末?!保╓oolf,1963)朱虹也曾評論:“奧斯汀在她一系列關(guān)于愛情和婚姻的小說中,所描述的是‘一個文明社會的儒雅的德行’?!保ㄖ旌纾?6)《傲慢與偏見》中除了伊麗莎白和達西,還穿插講述了幾對男女的婚戀過程,以多個角度展示了當時社會的婚姻百態(tài)。也間接體現(xiàn)出作者自身對理想婚姻的審美標準:在愛情與物質(zhì)的雙重保障中成就美滿姻緣。此文主要論述《傲慢與偏見》中的婚姻觀,以及這種觀念對當代人婚姻選擇的現(xiàn)實意義。
《傲慢與偏見》一書中的男男女女,都先后結(jié)婚,建立家庭。他們的婚姻模式大體可歸納為四種。莉迪亞與威克姆的婚姻是迷失在肉欲里的婚姻。莉迪亞是個早熟的姑娘,身體發(fā)育得非常好,可是頭腦方面像極了母親班納特太太,頭腦簡單,思想貧乏而又愛慕虛榮。威克姆是個外表光鮮的軍官,可是內(nèi)里骯臟又自私、冷漠。曾一度挑撥伊麗莎白和達西之間的關(guān)系,讓他倆誤會重重,平添阻礙。莉迪亞和威克姆之間完全是基于青年男女之間的性沖動,兩個彼此貪戀肉欲享受的年輕人走到一起。莉迪亞愛慕威克姆英俊的外表,威克姆覬覦莉迪亞年輕婀娜的身體,二人各取所需,一蹴而成。頭腦簡單的莉迪亞一心跟著威克姆,妄想今后奢華過活,甚至不顧家族臉面與其私奔。其實,威克姆只一心要得到莉迪亞的身體,他直言自己會娶一個闊小姐,以便還清自己在外的賭債。后來,幸虧得達西資助,他倆才得以成婚。只是,當最初的激情退卻,他們的未來亦湮沒于冷漠之中。
班納特夫婦的婚姻是地位與美貌倉促交換的婚姻。文中雖然沒有直面描寫班納特夫婦的婚姻歷程,可是從小說中班納特夫婦的言談和生活相處中可以一窺這對夫婦婚姻生活的蒼白無味。班納特太太以嫁女兒為自己生平大事,小說開篇,班納特太太就幻想著讓富有的彬格萊娶自己的某個女兒為妻。簡·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一書中,從班納特先生的話語“或者你讓她們自己去會更好一點,因為女兒們哪一個都不能勝過你的美貌”(2)。這一句我們可以看出,班納特太太年輕時的確美艷絕倫。班納特先生也正是看中了班納特太太的美貌,與之結(jié)合??墒?,班納特太太缺乏思想,表達貧乏,最愛打聽花邊新聞,不久就將班納特先生的誠摯感情消磨殆盡。只依世俗眼光,用女子的青春美貌倉促交換男子財富地位的婚姻,注定瑣碎無味。
夏洛特與柯林斯的婚姻是物質(zhì)主導(dǎo)的婚姻。根據(jù)當時的法律,柯林斯是班納特先生財產(chǎn)的唯一合法繼承人。柯林斯為了表示自己的感激,想娶一位班納特先生的女兒作為補償。班納特太太建議他向伊麗莎白求婚,可是求婚遭到了伊麗莎白的拒絕,這讓其母和柯林斯都極為光火。夏洛特是伊麗莎白的好友,富有學(xué)識,卻因沒有財產(chǎn)遲遲未嫁。她抓住了這一時機,接受了柯林斯的求婚,終于為自己今后的生活購得了一張長期飯票。奧斯汀提到:“她并不大看中男人和婚姻生活,但是嫁人卻是她的一貫?zāi)繕耍簩τ谑苓^良好教育但卻沒多少財產(chǎn)的青年女子來說,嫁人是唯一的一條體面出路;盡管出嫁不一定會叫人幸福,但總歸是女人最適宜的保險箱,能確保她們不致挨凍受饑?!保?0)夏洛特嫁給柯林斯只是在尋求自己物質(zhì)上的保障,而柯林斯是為了有個太太為自己打理家務(wù),生育后代。這段婚姻,充滿銅臭味道,全無情趣可言。
達西與伊麗莎白、簡和彬格萊的婚姻是愛情物質(zhì)兼有的婚姻。這是兩對幸福的情人,符合從古到今所有女人的婚姻理想。達西與彬格萊都是外表英俊瀟灑,富有學(xué)識又財力不凡的黃金單身漢。伊麗莎白和簡出身并不高貴,亦沒有豐厚的嫁妝,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可人的臉蛋和善解人意的性情??墒?,兩位富有的單身漢還是拜倒在了這兩姐妹的石榴裙下,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成功上演。小說中重點描寫了達西與伊麗莎白的婚路歷程,初始時伊麗莎白認為達西傲慢,在達西向其初次求婚時拒絕了。后來,伊麗莎白看清了威克姆的真面目,不再對達西存在偏見,兩人終成眷屬?!耙聋惿资莻€極有個性的女性,她也是作者自身的一個縮影,她對于婚姻的態(tài)度展現(xiàn)的就是作者的話語權(quán)。”(邵紅松,47)伊麗莎白拒絕滿身腐臭的柯林斯,拒絕多金帥氣的達西(因為她認為達西過于高傲)。在她的觀念里,婚姻必須以相互的吸引和尊重為基調(diào),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得到幸福。伊麗莎白是個擁有新興思想的女性,她獨立、樂觀、好學(xué),勇于在所有女性都以尋找一個有錢丈夫為目標的年代里拒絕達西。這份執(zhí)著和膽識,非常人所能做到。也正是如此,讓伊麗莎白這一女性形象極具光輝!正如班特納先生曾對她說:“選擇一個好丈夫是一個女人最大的幸福,在這一點上,我希望你要極其謹慎。不要一時沖動,有愛情的婚姻才是有尊嚴的、高貴的婚姻。真愛并非突發(fā)奇想,而是建立在純良的本性、高尚的觀點,美德,志趣相投及志同道合上的。”(170)這段婚姻,以真摯的情感為基礎(chǔ),最終開出了幸福之花!
伊麗莎白純潔、獨立、執(zhí)著、對婚姻有自己的獨特追求?!霸谧髡邔σ聋惿走@一人物的設(shè)置過程中,涵蓋了作者眼中一個完美的新時代女性所具有的全部特質(zhì),塑造了一個近乎夢幻化的女子。”(王友華,151)伊麗莎白在五個姐妹中比不上簡美麗,卻更有膽識;比不上莉迪亞活潑,卻更富思想。其父班納特先生最為鐘愛的就是伊麗莎白,她熱愛讀書,喜愛思考,為人處世聰敏伶俐。但母親班納特太太卻對這些不以為然,她一生最大的目標就是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有地位又富有的男子。誠然,在當時的社會,這種想法是每一個母親都會有的。因為,對于有著良好教育背景卻沒有多少財產(chǎn)的青年女子來說,嫁人是唯一一條較為體面的出路了。在所有待字閨中的少女都夢想多金單身漢時,伊麗莎白能堅持自己的看法,不以對方的財產(chǎn)為意。面對自己表兄的求婚,伊麗莎白斷然拒絕??铝炙股踔翆⒆约核械呢敭a(chǎn)一一道明,試圖用今后舒適的生活條件打動伊麗莎白,班納特太太也來幫腔,希望伊麗莎白接受求婚,可伊麗莎白依舊拒絕了。諷刺的是,伊麗莎白的好友夏洛特很快接受了柯林斯的求婚,夏洛特的理由很簡單,就是為了今后的生活謀一張長期飯票。夏洛特不是沒有思想,不懂情愛,可是現(xiàn)實所迫,女性必須依附男性而活,這讓她沒有選擇的權(quán)利。然而,伊麗莎白做到了,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她再次拒絕了帥氣多金的黃金單身漢達西的求婚,因為她認為達西過于傲慢。在伊麗莎白身上,體現(xiàn)的是與書中其他女性完全不同的特質(zhì),摒棄世俗觀念,只為尋求一個志同道合之人。這樣的女子,在當時來說,不能說沒有,但是卻也極少,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多少帶了些作者的主觀意念,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達西專情而又帥氣多金。達西一出場,作者就對他的非凡財力做了重點介紹,舞會上多少女子對著達西癡癡望去。也許的確是從小生活條件的優(yōu)越感讓達西在為人處世中過于傲慢,這一印像在伊麗莎白心中揮之不去,導(dǎo)致了達西第一次向伊麗莎白求婚失敗?!拔铱酥苼砜酥迫ィ瑢嵲谑峭絼?。這樣下去可不行。我的感情再也壓抑不住了。請允許我告訴你,我多么敬慕你,多么愛你?!保?0)這是達西第一次對伊麗莎白袒露自己的心意。作為一位出身高貴又頗有傲氣的紳士,達西在無法控制自己愛意的時刻向伊麗莎白傾訴了積蓄的愛戀。每個女士聽到這樣一位帥氣多金的男士向自己告白,肯定會表現(xiàn)得驚訝而羞澀,同時面頰泛紅,伊麗莎白也是如此。盡管她對達西在言行舉止上的傲慢行為有些反感,卻也承認自己能受到這樣一個人的愛慕極大地滿足了自身的虛榮心。達西的性格頗有些傲慢,沒有人能將傲慢從他的為人處世中輕易剔除,好像傲慢已經(jīng)成了他身上固有的一種標志。即使是在向心愛的人表白之際,達西仍舊如此。他覺得伊麗莎白地位不高——他已經(jīng)放低了姿態(tài)以表足夠的誠意。而達西家人的阻礙,又使得其理智與感情不斷碰撞沖突。伊麗莎白內(nèi)心起初的確被突如其來的表白蕩起了一絲漣漪,但她隨即又想到達西參與破壞了簡與彬格萊先生愛情的事實,加上達西后來那些話,都激起了她的怨恨。于是,她斷然拒絕了達西的求婚。這讓一向優(yōu)越感十足的達西感到吃驚又氣憤。試想一下,但凡出身豪門的貴公子,一般都比較驕縱,在向比自己地位低許多的女士求婚時卻遭到了該女士的嚴詞拒絕,也許有人會因愛生恨,也許有人會放棄。但是達西卻沒有,表白被拒以后,他依舊將對伊麗莎白的愛深埋心底,并且由當初的熾熱轉(zhuǎn)為波瀾不驚,同時反省自身,改正自身的缺點。故事的結(jié)尾,伊麗莎白解除了對達西的誤會,并且逐漸愛上了達西,有情人終成眷屬。但是,沒有人會忘記,與伊麗莎白相愛的達西,除了英俊的外表還有雄厚的財力。達西的條件,值得所有待字閨中的懷春少女們?yōu)橹⒛俊_@段婚姻,建立在物質(zhì)的高地上,兩情相悅的伊麗莎白和達西得到所有人的祝福,世俗者看到的是伊麗莎白未來的舒適生活,清高者看到的是二人之間真摯的情感,完美得近乎夢幻!
伊麗莎白的純潔與特立獨行,達西的專情和多金,都像一場童話?!安恢欠褡髡咛^于樂觀,但是種種巧合編湊成的這個故事太過完美,太具有戲劇意味?!保愄?,54)首先伊麗莎白必須不同于其他世俗女性,她獨立而有思想,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無論面對條件小康的柯林斯還是超級富豪達西,在沒有感情基礎(chǔ)的前提下都嚴詞拒絕。再則,達西先生必須不同于一般的紈绔子弟,他要有學(xué)識修養(yǎng),慧眼識珠,懂得欣賞伊麗莎白獨特的韻味和高尚的精神世界。他對伊麗莎白要始終如一,不顧世俗眼光,其姑母凱瑟琳夫人一心想將女兒德布爾小姐嫁給達西。這樣,兩家的財富才能實現(xiàn)強強聯(lián)合,可達西拒絕了。在伊麗莎白拒絕自己的初次求婚后,他沒有放棄,反而將自己的愛意深埋,一步步改變自己,最終贏得美人芳心。最重要的是,伊麗莎白和達西完全不存在現(xiàn)實社會和環(huán)境的困擾,達西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貴公子,雄厚的財力足夠二人一輩子衣食富足。在這部小說里,充滿了浪漫的巧合,作者沒有將達西描繪成窮光蛋,也沒有將伊麗莎白塑造成世俗小姐,在伊麗莎白拒絕達西初次結(jié)婚后,要確定達西依舊對她難以忘懷,這樣才有接下來的情節(jié)。在兩人互相吸引,互相尊重的基礎(chǔ)上,達西的財富又能給二人今后的生活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在感情和物質(zhì)上尋求一種平衡,讓愛情能在物質(zhì)富足的溫室中開花結(jié)果,這樣的婚姻,也許正是作者眼中的完美婚姻。
雙方要志趣相投,互相信任、尊重。同時,物質(zhì)上的保障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只為了物質(zhì)保障而結(jié)婚在本書作者看來是愚蠢的,只會造就不幸的婚姻,如柯林斯和夏洛特。因為只有男女雙方的愛情才是維系感情長遠的紐帶,為幸福的家庭生活奠定基礎(chǔ)。作者的理想婚戀觀的代表是伊麗莎白和達西,在愛情為主導(dǎo)的基礎(chǔ)上也有物質(zhì)的保障,這是最完美的婚姻,雖然略帶浪漫色彩,可依舊是無數(shù)女士的理想婚姻。這就是《傲慢與偏見》一書中闡述的婚戀觀?!栋谅c偏見》歷經(jīng)幾個世紀,這期間西方有過好幾次趣味性的文學(xué)革命,可是《傲慢與偏見》依舊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歡迎,這無疑展現(xiàn)了本書的非凡魅力。該書中表達出的婚戀觀,歷經(jīng)歷史洗禮和時代動蕩,依舊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給不同時代的青年擇偶帶來啟示。
就當代中國來講,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文化上采取兼容并包的態(tài)度,西方的價值體系對我們傳統(tǒng)的文化觀念造成前所未有的沖擊。市場政策實施,經(jīng)濟發(fā)展突飛猛進。在精神文化和物質(zhì)文化的雙重刺激下,一部分中國人原有的價值觀念開始坍塌,表現(xiàn)在婚戀觀念上就是當前出現(xiàn)的“拜金女”現(xiàn)象?!皩幵冈趯汃R車中哭,也不愿在自行車后面笑”的言論沖擊著適齡青年男女的心,高舉物質(zhì)的大旗,將婚姻中男女之間最重要的情感交流置于無人理會之處,何其悲哀!雖然在婚姻中物質(zhì)保障必不可少,但是以物質(zhì)生活的好壞作為自己擇偶的唯一條件,注定失敗。伊麗莎白拒絕柯林斯和達西的求婚,就是將感情擺在了首位,不愿在金錢面前妥協(xié)。即使在今天,女性有受教育的權(quán)利,甚至很多女性受過高等教育,依舊無法擺脫這一枷鎖的桎梏。其實,“拜金女”只是以自己年輕美麗的身體為資本,待價而沽,企圖釣到愿意花高價購買自己的男人。這只是一場交易,披上婚姻的外衣,無關(guān)愛情。
“但是,在《傲慢與偏見》中,作者設(shè)置了多個巧合,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將達西設(shè)置成腰纏萬貫的富豪?!保惱?,151)這主要與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有關(guān),作者無法改變女性必須依附男性生存的社會大環(huán)境,男性的財產(chǎn)多來自祖輩和親友饋贈,出生就決定命運,作者故而如此。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來講,女性地位已不可與當時同日而語。除了法律明文規(guī)定的必須實行一夫一妻制以外,女兒也是家庭財產(chǎn)的合法繼承人,可以擁有自己的事業(yè)。當代女性擁有比伊麗莎白更優(yōu)良的社會環(huán)境,女性與男性在社會中處于平等地位。這樣一來,即使自己的達西并非腰纏萬貫的貴公子,只要以情感為基礎(chǔ),一樣可以奮斗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當代女性最重要的是要有獨立的意識,包括經(jīng)濟獨立和人格獨立。幾千年的傳統(tǒng)不可能一朝改變,這也就是為什么當前社會有錢有權(quán)的男性可以同時擁有多位女性情人的緣故。女性是男性的附庸,依仗男性而活,千年傳統(tǒng)沉淀下來的文化糟粕雖然在現(xiàn)今的文明社會被法律否認,但是社會生活中這樣的觀念依舊代代相傳。所以,女性要學(xué)會獨立、自尊。幾個世紀以前,在女性只能依附男性的時代,伊麗莎白就能有獨立的執(zhí)著和勇氣。那么在當代,我們更要學(xué)會站起來,與男性并肩而立?!啊栋谅c偏見》中女性受制于男性,主要是由于女性沒有繼承父輩不動產(chǎn)的權(quán)利,也不能出去工作?!保▍橇崃?,13)在當代,女性有了更多走出去的機會,在越來越多原本只有男性身影的領(lǐng)域,廣大女性正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穿梭其間。所以,女性獨立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如果沒有遇見腰纏萬貫的達西,女性也完全有能力為未來的婚姻奮斗出自己的物質(zhì)基礎(chǔ)。當然,我們也不可否認,當今社會男女依舊存在著不平等的現(xiàn)象。某些領(lǐng)域的確更親睞男性,如建筑領(lǐng)域等。女性在生育和家庭中的任務(wù)比男性更重,也導(dǎo)致部分女性只能在家成為全職太太。要解決這些問題,只能寄希望于家庭內(nèi)部協(xié)調(diào)和我們國家創(chuàng)建更加公平的就業(yè)平臺,保障男女之間就業(yè)的公平合理。
《傲慢與偏見》是奧斯汀最富盛名的一部作品,在文學(xué)的歷史長河中,這本書歷久彌新,一直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在書中,作者描繪了四類婚姻,其中簡和彬格萊,達西與伊麗莎白的婚姻是作者所贊譽的,也是廣大讀者夢寐以求的。作者從不否認金錢對婚姻生活的重要性,兩對完美的婚姻都建立在物質(zhì)富足的基礎(chǔ)上。但是,感情才是決定婚姻的關(guān)鍵,婚姻不是交易,如果沒有互相的吸引,注定難以幸福。作者以幽默諷刺的手法對當時的社會百態(tài)和人們的婚戀過程做了細致的描繪,揭示出幸福婚姻的真諦,諷刺那些草率、魯莽的婚姻,批判以金錢為唯一衡量標準的婚姻,贊頌以感情為基石又有物質(zhì)保障的婚姻。作者充分考慮到了現(xiàn)實因素,婚姻生活不是“琴棋書畫詩酒花”,而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只有物質(zhì)上有養(yǎng)分的充足供給,才能成就幸福生活。不過,世事無絕對,并不是每個女人都如簡和伊麗莎白般幸運,遇到有錢又多情的單身漢,在愛情與物質(zhì)的角逐中,努力保全愛情最初的純美模樣,奮力締造屬于自己的物質(zhì)高地。讓幸福之花,在物質(zhì)和精神的土地上昂首綻放!
[1]Woolf,Virginia.The Common Reader[M].London:The ogarth Press,1986.
[2]Woolf,Virginia.In Jane Austen: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says[A].In Ian Watt(ed).Englewood Cliffs[C]. N.J:Prentice-Hall,Inc,1963:15-24.
[3]陳棠.理性的光輝——《傲慢與偏見》與奧斯汀的婚姻道德觀[J].瓊州大學(xué)學(xué)報,2000,(4):53-55.
[4]陳荔.幸福婚姻在哪里?——淺析《傲慢與偏見》中的婚姻觀[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2010,(4):76-77.
[5]張經(jīng)浩譯,簡.奧斯?。ˋusten,J.)著.傲慢與偏見[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4.
[6]李維屏.英國小說人物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7]邵紅松.從《傲慢與偏見》看歐洲19世紀婚姻的物質(zhì)性[J].臺州學(xué)院學(xué)報,2006,(4):46-49.
[8]王友華.論《傲慢與偏見》中的愛情與婚姻觀[J].湖北函授大學(xué)學(xué)報,2013,(12):150-157.
[9]吳玲玲.從《傲慢與偏見》看當時英國女性婚姻家庭觀[J].蘇州大學(xué)學(xué)報,2009,(1):12-14.
[10]朱虹.奧斯汀研究[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85.
[11]朱云.探析《傲慢與偏見》中奧斯丁的婚姻觀[J].玉林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8,(4):24-27.
(朱睿 湖南湘潭 湖南科技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4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