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橋
(廣州民航職業(yè)技術學院, 廣州 510403)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對高職英語教學的要求是“以服務為宗旨,就業(yè)為導向,實用為主,夠用為度,以應用為目的”。[1]根據這一要求,高職英語教學需體現職業(yè)教育的特點,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強調英語口語的重要性。隨著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網絡的廣泛使用,人類的交際已進入多模態(tài)話語時代,這也給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契機,使多模態(tài)英語口語教學成為可能。本文基于多模態(tài)及多模態(tài)教學的相關理論,結合敘事教學法,探討多模態(tài)敘事教學模式及其在高職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以期提高口語教學效果。
多模態(tài)教學指在多媒體環(huán)境下,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運用兩種及以上的符號資源和手段呈現教學內容,并指導學生利用多模態(tài)手段構建意義進行交際,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其理論基礎是系統功能語言學。多模態(tài)教學極大地豐富了外語教學資源,拓展了意義表達的方式,促進了教師角色及其教學內容的多元化,[2]有助于激勵學習者的學習熱情和動因,使之表現出良好的學習績效,強化記憶,實現知識的內化。[3]張德祿(2010)[4]提出了模態(tài)選擇的總原則,即充分利用現代媒體技術,最大限度地充分表達講話者的意義,取得最佳效果。在這個總原則的指導下,還要考慮有效原則、適配原則和經濟原則三大相互聯系的原則。英語教師需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和教學條件來設計調用不同的模態(tài),并利用不同模態(tài)間的協同、強化和互補關系來提高教學效果。
敘事教學法主張在外語教學中運用敘事化手段,將教學的某一過程及教材(一篇課文或一段材料、一個語言點、一個語法或語言教學項目等)盡可能以敘事的形式設計和呈現,營造出一個真實的情境或可能世界,使學生在身心方面最大程度地投入學習情境,使認知活動生活化或藝術化,在這樣的情境或可能世界中充分而協調地發(fā)揮語言、情感、想象、創(chuàng)造等心智能力,在這種生活化或藝術化的認知活動中“習得”語言。[5]敘事教學法能將文本內容從僅供記憶的事實或概念轉化成能處理某些意義時間的有效工具,幫助學生建構、吸收和內化新知識,并借助情感活動加速學生的認知進程和對知識的記憶,[6]豐富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敘事教學法在操作層面主要由三大形式:改編材料、設置情景和布置任務。
多模態(tài)敘事教學是將多模態(tài)教學的理念與敘事教學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多模態(tài)從宏觀方面對英語課堂及課外教學做出了框架的建構和指導,教師應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符號資源來完成輸入和組織學生進行多模態(tài)的輸出以達到教學目標。實際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態(tài)的選擇還要根據具體階段的教學情境、教學目標和學習者的情況而定。多模態(tài)教學和敘事教學法有許多切合點:它們都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比如多模態(tài)中的前景背景原則要求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處于前景中,為主模態(tài),教師的引導只能為其提供背景信息,幫助學生成為各個模態(tài)的發(fā)出者。而敘事教學法的關鍵在于讓學生成為語境的創(chuàng)造者和參與者;它們都注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加強學習記憶,多模態(tài)教學通過多媒體技術和網絡的支持,向學習者輸入多種形式的教學材料,同時鼓勵他們進行多模態(tài)的輸出,刺激學生的各個感官。多模態(tài)敘事教學應用范圍較廣,可以用在詞匯、語法、口語、閱讀等的英語教學實踐中。
高職英語口語教學兼具“人文性”與“工具性”的雙重特點,教師需將課堂教學與學生未來的工作內容和職業(yè)場景聯系起來,以能力為本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職業(yè)核心能力和就業(yè)競爭力。在口語教學中采用多模態(tài)敘事教學,可以在課堂及課外的任務活動中創(chuàng)設貼近未來工作崗位群的職業(yè)情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專業(yè)目標崗位(群)的工作內容。通過多種模態(tài)的展現,例如圖片、視頻、實物展示等讓學生對工作場景有具象化的認識,加深他們對于工作情境中常見的英語口語交際的記憶,同時提高他們對于不同模態(tài)的理解能力;通過敘事化的手段,擺脫枯燥的口語操練,讓學生在任務練習中融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真情實感,加強語言交際能力,提升他們對未來工作崗位的感知度及認同感。
多模態(tài)敘事教學在多模態(tài)和敘事兩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教室需要配備多媒體設備,最好可以聯網方便隨時使用網絡資源。教師要具有較強的多模態(tài)教學意識,善于利用各種符號資源,并能遵循模態(tài)設計原則合理組合模態(tài),指導學生恰當運用各種模態(tài)以達到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教師還需具有一定的文本改寫能力和敘事任務的設計能力,能針對不同的生活或工作情境進行合理的敘事化。在具體的教學策略上,教師可采取改編故事,模態(tài)展示,創(chuàng)建故事,情景表演等方式。
筆者任教的學校除大學英語課程外,還面對所有專業(yè)開設了每周1~2個學時,為期1~2學年的英語口語課程,并根據主要專業(yè)的目標崗位群工作內容編寫了一套職業(yè)英語口語教材。筆者現以其中的一冊《民航運輸基礎英語口語》里的Unit 12 Passenger Reception為例來說明多模態(tài)敘事教學在英語口語課程中的實際應用。這個單元的主題是航空乘務人員如何在乘客登機時來完成接待乘客的任務以及了解乘客登機前需要完成的準備工作。依據教材的內容,筆者認為該單元的教學可以分為4個階段,每個階段教師都要設計不同的多模態(tài)或敘事化的任務,引導學生完成多模態(tài)敘事化的輸出,幫助他們了解敘事化的要求,并對輸出的質量進行評估。
第一階段教師布置學生預習任務,讓學生提前預習兩個對話和短文閱讀,了解本單元的主題內容。并且將學生分成兩個大組來完成討論任務,一組為乘客,另一組為空乘人員:乘客組討論坐飛機出行時,從買機票到飛機起飛前要完成的事項;空乘組討論從接到航班飛行任務到飛機起飛前要完成的事項,要求他們把討論得出的結果按時間順序列成一個清單。這個任務既可以幫助學生復習前面所學內容,又能讓他們提前了解單元的主題。同時教師搜集與飛機上接待旅客相關的視頻片段及圖片,制作多媒體課件。
第二階段通過視頻與圖片完成導入部分引出單元話題后,讓前階段分好的兩組學生各派一名代表將他們列出的事項清單讀出來,教師和其他學生進行評論及補充。之后教師可以就這兩份補充完整的事項清單設計一個敘事化任務:讓學生組成3-4人的小組,每組任選一份清單,將清單中的事項進行敘事加工,形成完整的故事敘述出來。在布置任務前,教師需介紹敘事的技巧和要點以便提高學生任務完成的質量,例如要求擬定人物角色,創(chuàng)造敘事情節(jié)等。這樣學生就需要創(chuàng)造不同的可能世界,在激發(fā)學習主動性的同時,還能讓學生思考如何組織語言表達和如何用英語對故事進行敘述。通過敘事能讓學生對空乘人員在飛機起飛前要完成的一系列工作有更為直觀的認知,印象深刻,對短文閱讀部分的內容就能很好地理解了。
第三階段是通過多模態(tài)敘事教學掌握該單元對話中的重點詞匯、語法與句型。教師運用圖片、實物、體勢語及敘事的方式盡量加強詞匯及其他語言項目講解的直觀性,增加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不再如以前一樣機械地、孤立地記憶單詞和句型。比如在講授飛機座椅上的一些設施,像call button,seat-recliner button,knob,seat belt buckle等詞匯,教師向學生展示飛機座椅和座椅上方設施的圖片,并顯著地將涉及這些詞匯的部分標識出來,學生對這些設施便一目了然;在講授slide out,recline the seat back,in an upright position等表達時,教師以身體語言的形式把這些行為表現出來,生動有趣。為了加深記憶,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任務,例如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將這些短語串編成一個小空間故事,然后敘述出來;或者找學生根據教師的指令來完成這一系列動作,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課堂參與度,也為他們記憶英語詞匯及表達提供了新的學習方法。
第四階段是完成對單元主題工作場景的實操演練。學生分好小組,就本單元的兩個對話進行角色扮演。教師在梳理完對話中的重要單詞與句型后,給學生一定的準備時間來記憶對話內容,并要求學生利用現有的資源來準備一些道具配合演出,根據場景設計動作,扮演空乘的學生還需注意服務儀態(tài)。通過類似小短劇的演出,崗位工作情境得以較為真實的再現,不再只局限于書本上的文字表達,讓學習者印象深刻。在鍛煉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同時,提高了他們的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和職業(yè)英語應用能力。在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可以采取生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來對學生的表現及時點評,合理地指引和小結。多元的形成性評估又對多模態(tài)敘事教學起到了良好的反撥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郭萬群.論間性理論視閾下的大學英語多模態(tài)教學與研究——兼論外語教育技術的哲學基礎[J].外語電化教學,2013(1):21-26.
[3]張舍茹.多模態(tài)教學與學習內化律相關性實證研究[J].中國外語,2014(2):74-79.
[4]張德祿.多模態(tài)外語教學的設計與模態(tài)調用初探[J].中國外語,2010(5):48-53.
[5]熊沐清,鄧達.敘事教學法論綱[J].外國語文,2010(6):104-113.
[6]吳春明.英語詞匯的多媒態(tài)敘事教學[J].外國語文,2014(4):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