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新
(河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7)
?
用音樂創(chuàng)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唐新
(河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7)
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遭遇挫折,而這往往對其身心發(fā)展產(chǎn)生影響。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的任務十分艱巨,從總體上看,相關工作還不能適應形勢發(fā)展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個: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單一,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機制不科學、不完善,三是尚未建立起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隊伍。音樂是人們用來抒發(fā)情感的藝術形式,好的音樂作品往往能夠創(chuàng)造出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研究音樂的教育功能,探討音樂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可以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拓新的路徑。利用音樂創(chuàng)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應當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以音樂為主題,開展校園文化活動;二是以音樂治療為中心,開展心理健康咨詢活動;三是借助音樂心理劇,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音樂;大學生;心理健康;音樂治療;音樂心理劇
大學生是中國社會未來的建設者,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高校教師應當結合日常管理工作,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輔導,提高大學生的情商,幫助他們緩解心理壓力。發(fā)揮音樂在調節(jié)學生情緒方面的作用,把心理矯正與音樂欣賞結合起來,探索符合大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有助于全面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一)大學生群體存在著心理問題
1948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給“健康”下了一個明確而全面的定義:“健康是指一種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tài),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疾病?!盵1]筆者認為,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xù)且積極發(fā)展的心理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主體的適應性較強,并且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能。當代大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往往會對其心理產(chǎn)生影響。調查顯示,有60%的大學生認為社會競爭壓力是困擾他們的首要問題,有30%的大學生存在自卑心理,有10%的大學生認為處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令他們感到十分棘手。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外在表現(xiàn)主要有:不愿意與他人交流,對生活喪失信心,精神恍惚,暴躁易怒[2]。
當今社會,人際關系日趨復雜,人們的生存壓力不斷加大,大學生還沒有走出校門,就已經(jīng)感受到生活的壓力。中國人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家長過高的期望會使大學生感受到一種別樣的壓力。在價值觀日趨多元化的今天,封建思想和西方資本主義腐朽思想也對大學生的思維方式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一些學生喪失了基本的辨識力,一味地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放棄了社會責任,不注意自我約束,導致與他人關系緊張。
筆者針對大學一年級的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在調查中筆者發(fā)現(xiàn),這部分學生在處理人際關系、調整學習習慣等方面面臨著較大的困難。就生活方式而言,許多大學生是第一次脫離父母的呵護獨立生活,從前以他們?yōu)橹行牡纳罡窬职l(fā)生了改變,他們不知道如何與老師和同學相處,變得沉默寡言或是暴躁易怒。就學習方式而言,大學階段和中學階段的學習方式迥然不同,一些不習慣自主學習的學生對這種變化感到茫然無措,進而產(chǎn)生焦慮、煩躁的情緒。由于跟不上大學生活的節(jié)奏,一部分新生變得一蹶不振,不但喪失了學習目標和學習動力,而且也對生活失去信心,甚至產(chǎn)生了自暴自棄的想法。
(二)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都已經(jīng)建立起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相對穩(wěn)定、素質較高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隊伍。其中,高校輔導員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校期間,大多數(shù)學生遇到的都是一般性心理問題,高校輔導員如果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在第一時間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就能夠增強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3]。
從總體上看,我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經(jīng)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體制、機制有待理順,工作中存在的不規(guī)范、不科學的問題也急需解決。具體來講,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單一。各高校目前一般采取一對一談話的方式進行心理咨詢。教師借助心理健康評估量表評估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并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但在實際工作中,一些教師的工作方法比較落后,他們在心理疏導過程中說教較多而傾聽較少,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其二,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不科學、不完善。近年來,我國高校大都設立了學生心理咨詢中心,專門針對大學生開展心理咨詢活動。但一些教師并沒有主動了解學生的情感需求,在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預警機制方面做得還不夠。
其三,尚未建立起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隊伍。當今社會,價值觀日益多元化,人們的思想空前活躍,不同文明、文化之間的沖突日益凸顯,建立素質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隊伍是確保高校各項工作穩(wěn)定運轉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專業(yè)素質較低,這就會影響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
音樂作用于聽覺器官,能夠讓人們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利用音樂來陶冶學生的情操,或是對他們的情緒進行調節(jié)[4]。音樂與情緒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人們可以放松身心。音樂可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可以幫助人們釋放內心壓力。音樂在心理調適方面的作用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分析。
(一)可以幫助學生調節(jié)情緒
音樂是調節(jié)人們情緒的有效工具。不同的旋律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受,人們的情緒總是隨著音樂不斷變化,與音樂產(chǎn)生共鳴[5]。歌曲《大江東去》氣勢磅礴,一開始便運用鋼琴和人聲同步和聲渲染氣氛,充分展現(xiàn)了大江東去的壯闊場景,表現(xiàn)了蘇軾博大的胸懷,令欣賞者心胸陡然開闊,接下來,激昂有力的音樂進一步強化了積極進取的主題。安排學生欣賞這首歌曲時,可以引導他們思考自己的人生,大氣磅礴的音樂作品有助于學生走出失利的陰影。德彪西的《大?!酚扇齻€樂章構成,描寫大海在三個時段的景色,以及人們觀海時的不同感受。音樂呈現(xiàn)的是黎明的海景、午時海浪的嬉戲、傍晚海水與海風的對話。安排學生欣賞這段音樂,可以使學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有助于他們放下心理負擔,以更加積極開放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二)可以幫助學生振奮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大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幫助學生調整心態(tài),使他們勇敢地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是教育者的重要責任。音樂對人的情緒有著較大的影響,音樂往往可以改變人的心境。歌曲《我相信》節(jié)奏明快,音程跨度較小,歌詞朗朗上口,能夠給予學生正能量,鼓勵他們積極上進、勇往直前。歌詞中的“拋開煩惱,大步向前,我相信明天”,就是極好的勵志素材。歌曲《陽光總在風雨后》節(jié)奏感強烈,歌詞振奮人心,可以增強大學生的意志力。
(三)可以幫助學生釋放壓力
音樂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它可以幫助學生釋放壓力、宣泄情緒。中國音樂治療事業(yè)的奠基人、中國音樂學院音樂治療專家張鴻懿教授指出,音樂與情緒可以產(chǎn)生共鳴,音樂往往能夠讓人們把負性情緒發(fā)泄出來[6]。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旋律優(yōu)美,意境深遠,樂曲所傳達的對于生命的深刻體驗能夠幫助學生釋放內心的壓力。鋼琴曲《藍色多瑙河》節(jié)奏明快,聽后令人精神振奮,這樣的樂曲有助于學生緩解心理壓力、消除煩躁不安的情緒。名曲《漁舟唱晚》曲調優(yōu)雅,樸實無華,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依戀之情。作品的主旋律以五聲音階為主,全曲營造出安寧、靜謐的氛圍,呈現(xiàn)給人們清新、明凈的畫面,整部曲子充滿詩情畫意,營造了廣闊的想象空間。緩慢的柔板樂章具有獨特的抒情性,很容易帶動人的情緒,令人浮想聯(lián)翩,平緩、抒情的曲調可以起到緩解壓力、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作用。
(四)可以幫助學生戰(zhàn)勝挫折
音樂可以為學生構筑精神上的“安全島”。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免不了要遭遇困難和挫折,這令他們十分苦惱,抒情的音樂可以使他們忘卻失敗的煩惱,重新樹立生活的信心。旋律優(yōu)美的音樂能把學生帶到一個美麗、安全的地方,讓縈繞在他們心頭的焦慮、驚慌和壓抑等負面情緒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音樂還可以幫助學生改善人際關系,促進他們人格的完善。對一些學生而言,步入大學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單飛”,他們遠離家鄉(xiāng),也離開了父母呵護,由于處世經(jīng)驗不足,在人際交往中經(jīng)常遭遇挫折。針對學生的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歌頌家鄉(xiāng)、贊美親情的歌曲,讓學生共同欣賞。學生通過欣賞歌曲,可以回憶起自己的家鄉(xiāng)和成長經(jīng)歷。由于找到了共同的話題,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隔閡也會逐漸得到消除。
音樂以其獨特的魅力受到很多大學生的喜愛,欣賞音樂是大學生課外消遣的主要方式。利用音樂對大學生進行引導,培養(yǎng)他們熱愛生活的品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輔助手段。音樂能夠緩解人們的緊張情緒,通過欣賞音樂,人們可以放松心情。當今社會,生活壓力與日俱增,大學生群體承受著就業(yè)壓力、經(jīng)濟壓力、學業(yè)壓力和情感壓力。發(fā)揮音樂的教育功能,用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消除學生的不良情緒,改善他們的人際交往狀況,有利于培養(yǎng)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接班人。利用音樂創(chuàng)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以音樂為主題,開展校園文化活動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的重要舉措。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對于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緩解學生的精神壓力、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主義觀念,以及提高他們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各高校應當積極組織以音樂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充分發(fā)揮音樂在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等方面的獨特作用。積極的心理引導有助于打開大學生的心靈之窗,開展以音樂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一方面可以優(yōu)化校園文化環(huán)境,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大學生緩解精神壓力。
(二)以音樂治療為中心,開展心理健康咨詢活動
音樂治療是一個系統(tǒng)的干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治療師用音樂體驗這種方式,使被治療者恢復健康。這種治療方式,比較適合正處于身心成長階段的大學生。教師通過設計音樂活動,讓學生產(chǎn)生音樂體驗,提高其情商。在音樂治療實踐中,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正確地認識情緒、感知情緒,以增強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音樂治療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調節(jié)情緒的技能,使他們能夠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三)借助音樂心理劇,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音樂心理劇是人們將音樂即興創(chuàng)作、音樂想象以及音樂治療技術,與傳統(tǒng)的情節(jié)心理劇相結合所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綜合治療形式。參與者在表演過程中獲得人格的成長。音樂劇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借助角色扮演,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的真實想法,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嘗試解決這些問題。將音樂心理劇運用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學生通過表演優(yōu)化心理素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在社會飛速發(fā)展的今天,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人們普遍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音樂具有獨特的教育功能,將音樂治療運用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創(chuàng)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廣大教育工作者應當充分認識音樂在道德凈化方面的特殊功能,運用音樂治療的方法,緩解學生的不良情緒,幫助他們改善人際關系,使他們樹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1]羅小平,黃虹和.音樂心理學[M].??冢喝h(huán)出版社,1989:35.
[2]馬國杰,李俊杰,張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13:46-48.
[3]劉鳳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10:23.
[4]宋春麗.論音樂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6(9):35-37.
[5]張盈.音樂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作用初探[J].音樂天地,2008(10):10-11.
[6]楊曉峰,李瑋.積極心理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7):57-59.
【責任編輯王素】
2016-01-25
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項目(2015-sz-143)
唐新(1986—),女,河南新鄉(xiāng)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2095-7726(2016)05-00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