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阿婧
(河南大學,河南 鄭州 475000)
?
紀錄片《植物之歌》故事化敘事研究
楊阿婧
(河南大學,河南 鄭州 475000)
摘 要:紀錄片《植物之歌》利用高新電視技術將植物全面展示給觀眾,在制作過程中采用故事化的表達手段,把枯燥乏味的科學知識理清、說明,獲得了很好的視覺效果,但在故事化敘事中存在背離真實性等問題。本文旨在分析紀錄片存在的一些問題,找到適合紀錄片故事化更好的發(fā)展途徑。
關鍵詞:故事化;紀錄片;敘事模式
紀錄片《植物之歌》是英國廣播公司BBC制作的,于2012年2月7日開始放映。帶領大家了解植物的起源以及幾十億年來它的演變過程,以及植物對這顆星球作出的貢獻。這部系列紀錄片的知識性很強,但是專業(yè)乏味的植物學知識在BBC制作團隊精良的制作下,顯得栩栩如生、引人入勝。
(一)題材選擇獨具故事性
BBC另辟蹊徑,以最不惹人注意的植物為研究對象,將大型植被、花朵、草作為活著的個體,賦予他們生命的意義。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枯燥無味的自然題材的紀錄片增添可看性。選擇植物這個題材本身沒有很強的故事性,但BBC在制作的過程中卻把它的故事性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二)故事化的沖突和懸念的設置
在影視作品中,故事的表達需要有戲劇沖突和懸念的設置,這樣才會有吸引觀眾看下去的理由。同理,《植物之歌》在其敘事表達方面,也把植物之間的沖突,以及它們在面對人類和動物時的懸念設置出來,讓平淡的敘事增添了很多的欣賞元素。
(三)高清技術和立體動畫的創(chuàng)作
《植物之歌》是2012年BBC最新高清紀錄片,在紀錄片的開始,我們就看到了呈現(xiàn)出來的超高清畫面。這里的高清技術不單指高清的拍攝技術,更是對科技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電視畫面技術的一種肯定。而立體動畫的還原也是《植物之歌》的表現(xiàn)特點,紀錄片中出現(xiàn)大量立體動畫,目的是盡可能還原抽象的概念,令其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
《植物之歌》利用故事化的敘事來講清楚植物的奧秘,那么必要的表現(xiàn)手段就隨之而來。
(一)畫外音解說
《植物之歌》中,教授伊安·斯圖瓦特以主持人的身份,帶領觀眾進入植物的世界。BBC選擇他的首要原因是他在BBC紀錄片《地球的力量》中有著卓越的表現(xiàn);其次,他濃重的蘇格蘭口音不是在讀解說詞,而是在跟大家講故事;第三,他在植物學的研究上費了很多的功夫,不僅擁有很多的植物學知識,而且還身臨其境,以旁觀者的身份和觀眾一同參與實驗。伊安·斯圖瓦特的畫外音解說,就像拿著本童話故事書,給觀眾細語道來,像欣賞一則關于植物的故事。
(二)音效的使用
《植物之歌》從開頭航拍就開始帶入音樂,神秘的背景音樂首先交代出大環(huán)境,點出片中主題——植物。很多觀眾都在夸獎《植物之歌》貫穿三集的背景音樂,磅礴大氣的音效對敘事化是一種輔助?!吨参镏琛吩谝魳愤@樣細節(jié)的布局上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他們運用各種不同的音效,使紀錄片故事化敘事的效果更為明顯?!吨参镏琛肥褂靡粜У氖侄?,在適合的段落抒發(fā)情感,內(nèi)容需要的時候用音樂講述故事,對整個片子的敘事起到了烘托的效果。
(三)“電影”敘事模式
這里要說的“電影”敘事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電影敘事,而是創(chuàng)作團隊以“電影”的視角,來運用故事化敘事,使紀錄片敘事更流暢、更生動。在紀錄片第三集中,紀錄片開頭的解說詞:它不曾被重視,但卻擁有最重要的地位,它豐富了植物王國,并獲得了自己的地位。完整的電影敘事模式也是《植物之歌》故事化敘事手段的成功運用。紀錄片《植物之歌》的故事化敘事特性還遠不止我們以上探討的幾點,它的成功之處還需要進一步地發(fā)現(xiàn)和挖掘。但是這部紀錄片的故事化敘事也存在一些問題,這只是筆者的一些觀點,拿出來和大家探討。
(一)情景再現(xiàn)使真實性受到影響
“所謂‘情景再現(xiàn)’就是根據(jù)歷史事實,用表演的方法,還原過去的人物和事件。故事化在紀錄片中的最典型應用就是情景再現(xiàn)。情景再現(xiàn)突破了畫面缺失的時空語境,不僅彌補了影像資料的不足,也強化了作品的故事性,對觀眾產(chǎn)生足夠的吸引力。”《植物之歌》要把30年前的事物與現(xiàn)在進行比較,就要情景再現(xiàn)。動畫還原可看性高,但與畫面貼合時,給觀眾的視覺造成沖擊。片中對蜘蛛、蜻蜓的還原要是沒有畫外音講解,觀眾就會以為其真實存在,其實這是制作團隊的還原。
(二)抒情畫面使客觀性遭受質(zhì)疑
在《植物之歌》中,創(chuàng)作團隊為了更好地表達敘事,充分體現(xiàn)故事性,運用了一些抒情性的鏡頭。在紀錄片的第二集中,為了突出效果,畫面賦予花朵主觀性的鏡頭,這樣做是制作者主觀傾向的做法,讓花朵產(chǎn)生的意義更打動人心,但是這樣做會影響紀錄片的客觀記錄。上述存在的問題是筆者研究該紀錄片之后所得出的個人結論,那么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也是尤為重要的。
(一)合理利用“情景再現(xiàn)”
“情景再現(xiàn)”作為自然科學紀錄片還原事物的重要手段,目的是為了讓觀眾了解事物的原貌。但是制作團隊要明白,“情景再現(xiàn)”只是還原,而不能再去表達原本的真實性,時空環(huán)境也不復存在。這樣的手段可以利用,但不能濫用,真實性還是紀錄片存在的意義。
(二)有效利用或控制抒情鏡頭
過于頻繁或過于夸張的抒情畫面,會使紀錄片喪失客觀性?!吨参镏琛吩诒憩F(xiàn)植物的作用時帶入了個人主義色彩,而紀錄片想要制勝一定要站在客觀、真實的角度。那么,控制或減少抒情鏡頭就尤為重要。
紀錄片的故事化敘事作為一種新的講述方式,符合現(xiàn)代社會的審美需求和生產(chǎn)消費方式,在保證真實客觀的基礎上,對各種手段的運用和適當?shù)某叨劝盐詹拍鼙WC紀錄片的長久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陶濤.電視紀錄片創(chuàng)作[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4:262-264.
[2] 鐘大年.紀錄片創(chuàng)作論綱[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93.
[3] 孟慶龍.紀錄片“故事化”敘事手法淵源及演進研究[D].揚州大學,2013:21-23.
中圖分類號:J9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08-0220-01
作者簡介:楊阿婧(1991—),女,河南焦作人,河南大學2014級新聞與傳播學院廣播電視專業(yè)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