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華
(新疆職業(yè)大學 烹飪與餐飲管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3)
美術基礎課程在焙烤食品加工技術專業(yè)中的作用
李 華
(新疆職業(yè)大學 烹飪與餐飲管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3)
美術基礎課程屬于焙烤食品加工技術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的一門特色課程,在焙烤食品加工技術專業(yè)課程庫中占有顯著的地位,是學生專業(yè)技能課程學習的基礎,具有推動其他專業(yè)課程學習的作用。美術基礎課程在焙烤食品加工技術專業(yè)的開設,既有利于對學生繪畫基本能力、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更有利于對焙烤食品外形、色澤等品質的創(chuàng)新以及焙烤食品新產品研發(fā)能力的培養(yǎng)
美術基礎;焙烤食品
美術基礎課程在焙烤食品加工技術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屬于必修的特色課程,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該課程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繪畫基本能力、審美能力,增強學生對焙烤食品形、色澤等創(chuàng)新以及新產品的研發(fā)能力。所以,在焙烤食品加工技術專業(yè)中開設美術基礎課程,符合當今職業(yè)教育對課程設置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要求,有利于全面實現焙烤食品加工技術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
隨著新疆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中西飲食文化的交融,廣大各族消費者對焙烤食品的需求也日益呈現出高品位,高質量、多品種的特點,開展焙烤食品加工技術專業(yè)辦學,能夠為新疆乃至全國其他省、市和自治區(qū)焙烤食品行業(yè)輸送合格的、高素質、強技能應用型人才,促進新疆焙烤食品行業(yè)健康快速發(fā)展。結合新疆焙烤食品行業(yè)的實際,新疆職業(yè)大學開設的焙烤食品加工技術專業(yè)聘請烏魯木齊地區(qū)焙烤食品行業(yè)專家,開展專業(yè)工作任務和職業(yè)能力分析,確定了該專業(yè)核心課程11門與特色課程4門,美術基礎作為焙烤食品加工技術專業(yè)其中的一門特色課程,能夠培養(yǎng)學生以繪畫為中心的專業(yè)綜合應用的能力,提高焙烤食品加工技術專業(yè)學生的綜合素質,造就高素質、強技能的食品加工技術專業(yè)應用型人才隊伍。
該課程的教學設計思路必須以美術工作任務為中心,并讓學生在完成具體美術項目的過程中學會完成相應的美術工作任務,并構建相關理論知識點,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發(fā)展繪畫、寫生、圖案、色彩及其焙烤食品色、香、味、形、意、養(yǎng)綜合欣賞與應用能力。課程內容突出對學生職業(yè)能力的訓練,理論知識的選取緊緊圍繞美術工作任務完成的需要來進行。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工學結合等形式,充分開發(fā)美術學習資源,給學生提供多個實踐動手的機會。結合焙烤食品加工技術專業(yè)的特點,依據知識、技能、創(chuàng)造、藝術相結合的基本原則,美術基礎課程注重繪畫實踐、造型基本理論和藝術審美相結合,并注意教學內容與焙烤食品加工技術專業(yè)其他相關課程的聯(lián)系、融會和滲透。美術基礎課程選取的主要教學和實訓內容分布于五個單元模塊內,第一單元緒論部分,重點學習美術及繪畫定義、分類;美術學習方法、要求等;第二單元,主要學習圖案寫生的意義、形式、方法、透視基本原理,圖案變化的方法等;第三單元,主要學習色彩與焙烤食品的關系、色彩的基本屬性、焙烤食品色調運用與處理;第四單元,主要學習圖案在焙烤食品制作中的應用、圖案變化基本形式、平面構成的種類、設計及其應用,美術字的種類、美術字的書寫及其在焙烤食品中的靈活應用;第五單元,主要學習圖案造型美的五大法則及其在焙烤食品中如何綜合應用等。以上五個單元知識的相互聯(lián)系、貫通,由淺入深,形成了焙烤食品加工技術專業(yè)必備的美術知識和技能體系。該門課程的總學時為32學時,其中實訓課時為18學時,在一個學期內實施完成,共2個學分。
為便于學生掌握課程的重點與難點,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做到:(1)將教學傳統(tǒng)觀念上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將美術知識與技能在專業(yè)上的應用為重點,以提高學生的職業(yè)素質為輔;(2)教學方法上以學生為中心并采用四字教學法,講、演、練、評是四字教學法的主要內容,非常適合美術基礎課程的教學,采用四字教學法就要求任課教師必須采取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講解要生動明確,注重與學生的互動,教學內容的組織合理,講解除了生動還應密切聯(lián)系實際,特別是聯(lián)系焙烤食品加工技術專業(yè)實際。演示是信息傳達的一種行為方式和信息傳遞的橋梁,教師的演示必須堅持視覺化和準確化的原則,為達到演示預期的效果和目的,教師必須在課前做好每次演示計劃的制定,做到有的放矢并取得成功。練習是學生鞏固已學知識,進行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動腦、動手學做合一的過程,為了達到良好的練習效果,教師必須對每次學生練習的內容、要求等做好事先設定,在練習前對學生闡明所做練習的具體要求,確保練習達到預期的效果。評,即講評,要求教師應及時將優(yōu)秀的學生美術練習作品,經過篩選拍照并以多媒體圖片的形式展現給全體學生,同時給予正確的結論評語,注重講評才能在全體學生中達到學習優(yōu)秀、促進落后和全面共同提高美術能力的目的。此外,方法上還要注重任務型教學法等的靈活應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掌握學習策略,主動和樂意接受學習任務,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3)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做到在教學內容上應突破教材的束縛,重構、有序地整合教學內容,體現出特色課程的優(yōu)勢,要以項目為載體,理論知識為支撐,獨立完成不同的美術項目任務為目的,由淺入深,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所傳授的美術知識與技能。
鑒于美術基礎課程在焙烤食品加工技術專業(yè)中的地位、教學特色,故該課程的教學效果評價應采取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完美結合,重點評價學生的美術能力的提升,為全體學生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一)培養(yǎng)學生繪畫基本能力和審美能力
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新教育方針是: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焙烤食品加工技術專業(yè)開設美術基礎課程,是貫徹落實十八大提出的最新教育方針的重要體現。美術概括地講是指創(chuàng)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間,且具有可視性的藝術,它一般地包括繪畫、雕塑、設計和建筑四大門類。而繪畫是美術中最為基礎和重要的內容,也是雕塑、設計、建筑三大門類的理論和實踐基礎。焙烤食品加工技術專業(yè)開設的美術基礎課程主要是通過繪畫定義、繪畫種類、繪畫之最;寫生的意義、形式、方法、透視基本原理;色彩的基本屬性、情感色彩色彩色調的調與處理;圖案變化基本形式、平面構成的種類、設計及其應用,美術字的種類,美術字的書寫的理論學習,以及學生寫生、臨摹作品、色彩、圖案設計等項目任務的不斷動手練習,能使學生掌握繪畫的基本含義與種類,正確把握繪畫的基本方法和要領,學會正確和全面觀察大自然的方法,積極收集與專業(yè)相關的繪畫素材,發(fā)展學生的繪畫寫生、臨摹作品、色彩調配、圖案設計基本能力。審美是人類觀察和理解世界的一種特殊形式,繪畫作為一種造型藝術具有再現社會多種生活的功能,具有可視性、寓情性、技藝性的審美特征,通過美術基礎課程的開設與學習能夠使學生達到繪畫知識的掌握與實踐靈活運用,通過正確觀察和認識世界,達到認識美、發(fā)現美、感知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為后續(xù)專業(yè)核心課程的學習和未來的專業(yè)崗位工作打好堅實的美術基礎。
(二)培養(yǎng)學生焙烤食品形狀、色澤創(chuàng)新和產品研發(fā)能力
烘焙食品講究色、香、味、形、意、器、養(yǎng)的完美結合,色、香、味、形、意、養(yǎng)也是評定焙烤食品質量和影響烘焙食品質量的重要因素,焙烤食品從藝術觀賞角度來講,與繪畫、雕塑、工藝、建筑、音樂、舞蹈、文學、戲劇、電影等藝術有根本性的區(qū)別它涵蓋了人們對焙烤食品視覺、味覺、嗅覺、觸覺等綜合性的感知,焙烤食品往往通過自身的完美的色澤、撲鼻的香氣、可口的滋味、優(yōu)美的外形來展現給消費者,往往能使人們在欣賞與食用過程中產生愉悅的心境和感受,最終達到烘焙食品所帶來綜合美的體驗與享受。
焙烤食品的色、香、味、形通常與焙烤食品生產、加工、成品有直接的關系,焙烤食品是指面食制品中采用焙烤工藝方法得到的一大類產品。具體來講焙烤食品是以小麥等谷物粉料為基本原料,通過發(fā)面、高溫焙烤過程而熟化的一大類食品。由于焙烤食品易保存,便于攜帶和存放,而且營養(yǎng)豐富,深受消費者的普遍喜愛。焙烤食品種類繁多,色、香、味、形各異,常見主要大類:蛋糕類,如乳沫類蛋糕、面糊類蛋糕等,具有豐富多彩、形態(tài)多樣的特點;糕點類,分為中式和西式糕點,具有歷史悠久和品種繁多的特點,代表品種有核桃酥、泡芙等;餅干類,是除面包外目前生產規(guī)模最大的焙烤食品,根據國家標準按照加工工藝分為酥性餅干、韌性餅干、曲奇餅干、夾心餅干等12類產品。具有口感酥松,營養(yǎng)豐富,便于攜帶和貯存的特點,具有多種外形,可愛的卡通、小動物造型也深受兒童的喜愛;面包類,是世界多個國家的主食,具有歷史悠久、品種多樣、風味獨特和營養(yǎng)豐富的特點。代表品種有甜圓面包,吐司面包和法式面包等等,其色澤大多以金黃色為主;月餅類,是我國傳統(tǒng)中秋佳節(jié)必備和具有代表性的焙烤食品,種類及口味繁多,其形狀以圓形和方形為主,正面圖案造型各異。
在上述五大類焙烤食品中,其制品的造型也是千變萬化,形態(tài)各異的。大家非常熟悉的餅干除了傳統(tǒng)的圓形和方形外,還有深受兒童喜愛的多種水果形狀、小動物形狀、卡通形象等外形和圖案;面包制品的形狀也由傳統(tǒng)的長或圓形向著模仿花朵、谷物、小動物等外形方向發(fā)展,通過美術基礎中寫生、圖案內容的學習和項目練習,就能夠使學生將學到的美術知識應用到專業(yè)學習和未來的工作崗位中去,通過不斷實踐創(chuàng)新去豐富各類焙烤食品的外形和圖案裝飾,豐富花樣品種,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顏色的合理搭配與使用是提高焙烤食品色澤品質的突出體現,誘人的色澤往往能引起消費者的食欲,產生購買和食用的動機。在眾多的焙烤食品中,裱花蛋糕、翻糖蛋糕和翻糖餅干顏色的使用與搭配、圖案的巧妙設計都顯得尤為重要,通過美術基礎課程顏色分類;顏色三要素、冷暖性;顏色調和色的配合、同類色的配合、對比色的配合;顏色強烈對比、調和對比、黑白對比;色調的冷調與暖調、亮調與暗調搭配等知識的學習與反復動手練習,就能夠使學生將顏色相關知識應用到后期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和未來工作崗位中,并通過不斷自我學習和不斷實踐,豐富和創(chuàng)新焙烤食品色彩在產品中的應用,完成焙烤食品加工技術專業(yè)美術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真正發(fā)揮美術基礎課程在焙烤食品加工技術專業(yè)中的開設作用。
在焙烤食品加工技術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開設美術基礎課程,既是當今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需要,又是學生掌握基本的美術知識和技能,增強對客觀世界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樹立科學發(fā)展觀的需要。只有將美術知識與技能融匯到焙烤食品加工技術專業(yè)學習中,加大理實一體化教學力度,切實提高學生美術及焙烤食品加工專業(yè)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1]周明揚,季鴻崑.烹飪工藝美術[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3.
[2]周文涌.烹飪工藝美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李微娜.焙烤食品加工技術[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3.
《新疆職業(yè)大學學報》2016年總目錄
【理論·實踐】
克拉瑪依市全民閱讀狀況的調查……………………………………………………于啟立,戰(zhàn)偉平,胡宗哲(1)
“訪惠聚”活動背景下新疆新型黨群關系的構建…………………………………………黃錦鋒,周建鵬(1)
新疆高校大學生訴求現狀及其實現途徑………………………………………………………………馬黎暉(1)
新疆和田地區(qū)雙語教育的現狀與發(fā)展對策……………………………………………………………姚文遐(2)
新疆體育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王寶慶(2)
“訪惠聚”視野下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發(fā)展初探——以哈密市伊州區(qū)花園鄉(xiāng)為例…………………………………………………………………韓江聲(2)
維吾爾傳統(tǒng)和諧觀要義………………………………………………………………………………… 趙 霞(3)
中國食療養(yǎng)生觀念研究…………………………………………………………………………………華定存(3)
新疆南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探析………………………………………………………………………張永新(3)
增強新疆各民族中華文化認同的路徑…………………………………………………………………王聰延(4)
“訪惠聚”視域下黨的群眾路線………………………………………………………………………韓江聲(4)
民族地區(qū)高校依法治校的工作路徑……………………………………………………………………張少云(4)
“訪惠聚”活動背景下新疆社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扎雪晶(4)
【高職教育】
高職烹飪工藝與營養(yǎng)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及課程體系的實踐探討…………陳運生,王強,張金龍,王靜亮(1)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職教師激勵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以廣東某高職院校為例………………………………………………………………………劉朝暉(1)
PLC控制技術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實踐………………………………………………………董 燕(1)
國內外職業(yè)興趣理論研究綜述…………………………………………………………………………景 毅(2)
高職電腦藝術設計專業(yè)學生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與實踐…………………………………………周 源,余 靜(2)
法律自覺視域下高職院?!八枷氲赖滦摒B(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探索……………………………楊 霜(2)
馬克思職業(yè)教育理論對高職教育發(fā)展的實踐思考……………………………………………………游海麗(3)
校企合作職業(yè)教育集團背景下的現代學徒制教育探討……………………………………陳運生,馮云龍(3)
基于職場環(huán)境的高職英語課程之專業(yè)英語研究與實踐………………………………………………余 琳(3)
文化育人視域下高職設計類專業(yè)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以襄陽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劉曉斌(4)
基于可持續(xù)視角的高職學生職業(yè)素質培養(yǎng)實踐研究…………………………………………………胡培業(yè)(4)
【經濟·管理】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新疆各地區(qū)工業(yè)發(fā)展水平研究………………………………劉 丹,王 雪,張晟義(1)
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識別與控制………………………………………………………………………周 慧(1)
“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下新疆入境旅游服務貿易的機遇與挑戰(zhàn)…………………………………趙亞瓊(1)
金融發(fā)展、會計穩(wěn)健性與融資約束的理論分析——對新疆地區(qū)緩解融資約束的建議…………………………………………陳小運,曾 曉,陽海林(2)
“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下新疆發(fā)展面向中亞外向型農業(yè)優(yōu)劣勢分析……………………………彭世璞 (2)
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云配送在物流路徑優(yōu)化中的應用……………………………………………………張 欣 (2)
新疆事業(yè)單位養(yǎng)老保險改革的問題及對策……………………………………………………………李亞輝(2)
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激勵機制的健全與完善…………………………………………………………馮祖禹(2)
“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寧夏清真餐飲品牌提升戰(zhàn)略研究……………………………………王 磊,馮 健(3)
新疆克州城鎮(zhèn)化建設對策研究…………………………………………………………………………龍健民(3)
基于“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提升新疆旅游產業(yè)競爭力…………………………………劉亞輝,蒙永勝(3)
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qū)視角下中亞各國物流業(yè)發(fā)展現狀分析………………………………………趙志文(3)
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對新疆經濟發(fā)展的效果評價——基于全要素生產方法研究………………………………………………………夏米斯亞·卡米力江(3)
文化產業(yè)對城市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分析——以泉州為例………………………………………………………………………………………吳瑞溢(4)
新疆保險公司防范保險欺詐機制研究…………………………………………………………………劉 軍(4)
老齡化視角下濟南市未來老年旅游市場發(fā)展策略研究……………………………………向 程,李 環(huán)(4)
甘肅省平川區(qū)傳統(tǒng)產業(yè)“用工荒”現象的調查研究…………………………………………高雪蓮,劉澤鴻(4)
【語言學研究】
話語意義的分類原則評析………………………………………………………………阿卜杜外力·熱合曼(1)
蒙漢擬聲詞對比研究…………………………………………………………………………………阿茹汗(1)
網絡語匯的符號學解析………………………………………………………………………………王江渭(1)
模因論視角下的新疆導游口譯——基于新疆少數民族文化對口譯影響的研究…………………………………………李海麗,崔 斌(1)
從公示語翻譯看城市語言環(huán)境建設——以烏魯木齊市為例……………………………………………………………………陳 亮,姜潁舒(2)
論漢語諺語的維語翻譯……………………………………………………………………米莉娜·肖吾卡提 (2)
從關聯(lián)理論的角度看電視訪談節(jié)目的認知語用現象…………………………………………………李靜文(2)
單音節(jié)形容詞重疊現象分析……………………………………………………………………………陳蔓青(2)
國外移動輔助語言學習研究新進展——基于多視角化特征的綜述……………………………………………………………………高俊霞(3)
新疆文化負載詞的英譯…………………………………………………………………………………李 亮(3)
漢維數量補語習得研究及偏誤分析……………………………………………………………………畢風云(3)
基于語料庫的奧巴馬2016年國情咨文的批評話語分析……………………………………李艷紅,陳月梅(3)
基于語料庫的雙語學習者存現句使用情況分析………………………………………………………耿紅麗(3)
從思維方式看中西方商標詞的命名差異………………………………………………………………梁 萍(4)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語言互通——以漢哈語言互通為例……………………………………………………………………………張 碩(4)
網絡四字仿成語格式縮略語的形式分析………………………………………………………………談 倩(4)
【文學·藝術】
阿拉提·阿斯木《隱藏的旋律》的敘事學解讀…………………………………………………………代亞平(1)
創(chuàng)傷視角下的海子詩歌研究……………………………………………………………………………崔雪梅(1)
論盛唐山水田園詩歌與莊園文化的和諧………………………………………………………………唐歡歡(1)
王爾德戲劇《莎樂美》中的快感體驗…………………………………………………………………高 鋒(2)
生態(tài)視野下的約翰·多恩詩歌研究…………………………………………………呂子青,黃海燕,萬芬芬(2)
用敘事學理論分析小說《白楊樹下》…………………………………………………………………馮亞亞 (2)
論《心迷宮》的敘事技巧……………………………………………………………………侯東曉,孫力珍(3)
民俗學視角下季作村民間故事類型研究………………………………………………………………王文華(3)
新疆和田玉與青海和田玉結構特征的對比研究………………………………………………………王 兵(3)
白居易哀悼詩簡論………………………………………………………………………………………溫 瑜(4)
摹物抒情俱入微——論錢起賦的藝術技巧……………………………………………………………………………侯琳琳(4)
論《法爾哈德與希琳》的幸福觀……………………………………………………………朱 斌,周建鵬(4)
【新聞傳播】
傳播與溝通:新疆新媒體發(fā)展的現狀及作用…………………………………………………李緘默,焦若薇(1)
維吾爾婦女的媒介形象研究…………………………………………………………………白星宇,周 麗(1)
新聞文本間距中的詞語色彩對受眾之誤導……………………………………………………………唐成英(2)
石河子紅色旅游品牌形象傳播策略研究……………………………………………………孫 霞,艾維依(4)
試論新媒介環(huán)境下的新聞客觀性……………………………………………………………陳明慧,鞠佩知(4)
【法律研究】
網絡言論自由的法理學思考……………………………………………………………………………謝然軍(4)
論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不足及其完善…………………………………………………………………趙靜雅(4)
【教育管理】
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文化適應的障礙性因素分析——以西南大學為例…………………………………………………………………………………趙 敏(1)
家庭因素與大學生自尊水平的關系……………………………………………………………………費 濤(1)
斯坦福大學創(chuàng)業(yè)教育體系及其成因……………………………………………………………………王海紅(1)
新疆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漢語學習動機研究現狀分析——基于對文獻梳理的分析與思考…………………………………………………………………吳曉林(1)
內職班學生融入校園文化的路徑探索………………………………………………………許紅菊,操龍德(1)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姚 鳳(1)
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文化適應問題及策略研究………………………………………………………趙 敏(2)
外語教學中教師角色的轉變與反思—— 以赫爾巴特和杜威的師生觀為視角…………………………………………………………吳 曦(2)
情感認同在大學生道德價值觀教育中的作用…………………………………………………………馮巧玲(2)
“兩學一做”背景下加強新疆高校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yǎng)路徑探析…………………………………丁露露(2)
新疆高職院校大學生族際交往調查研究——以新疆職業(yè)大學為例……………………………………………………………………………張新艷(3)
職業(yè)資源環(huán)境對南疆農村雙語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的影響研究………………………………李智濤,林冬梅(3)
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的邊疆大學生愛國情感培育路徑建構……………………………………………陳訪賢 (3)
正能量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楊婷婷(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實踐路徑探析………………………………………………林存華,張光遠(4)
新疆商務英語專業(yè)本科生持職業(yè)資格證書情況調查…………………………………………………王 超(4)
中國高校智庫發(fā)展現狀與對策研究…………………………………………………………張 慧,柴勃臻 (4)
新疆高校大學生社團自組織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姚娟娟(4)
【教學教法】
從漢字字理角度探析新疆少數民族漢字教學…………………………………………………………于燕紅(1)
信息技術促進大學英語語言習得的質性研究………………………………………………張 卉,崔 輝(1)
過程寫作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王 婷,擺貴勤(1)
圖示教學法在漢語語法教學中的應用——以新疆小學教育專業(yè)少數民族學生為例………………………………………………………………崔 瑩(1)
維吾爾學生易混淆漢語名詞及母語影響因素探析…………………………………………帕麗達·吾買爾(2)
高級漢語讀寫教材練習設置分析——以《高級漢語讀寫》為例……………………………………………………………董華榮,馬小雷(2)
高職學生利用網絡進行英語聽說學習的問題及對策——以湖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調查為例……………………………………………………………秦 靜(2)
新媒體時代體育類手機APP程序在大學體育課程中的應用…………………………………………李夢園(2)
維吾爾族學生易混淆的介詞“從”和“由”及其偏誤分析…………………………努爾斯曼·阿卜萊提(2)
案例教學法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以公安邊防部隊高等專科學校雙語教學為例…………………………………………………張藝彤(3)
翻轉課堂理念對綜合維吾爾語課教學的啟示…………………………………………………………馬振梅 (3)
微課在高校英語語音教學中的應用…………………………………………………………崔 昆,申鴻翎(3)
開放教育維漢雙語課程資源建設探索與研究——以漢語口語課程為例……………………………………………………………古麗娜爾·阿不都拉(3)
氣象遠程培訓的深度學習策略研究……………………………………………………………………楊 倩(3)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標準的開發(fā)——以新疆職業(yè)大學為例…………………………………………………………………開賽爾·吾斯曼(3)
后現代教育理論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吳 曦(4)
微課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王志雄 (4)
民族地區(qū)少數民族大學生英語口語焦慮研究——以阿壩師范學院為例…………………………………………………………………………廖治敏(4)
多元智力理論指導下的大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培養(yǎng)……………………………………………………笪婷婷(4)
情境教學法在學前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吉布和林(4)
美術基礎課程在焙烤食品加工技術專業(yè)中的作用……………………………………………………李 華(4)
【情報與檔案管理】
高校數字檔案館建設探析………………………………………………………………………………安 嵐(1)
【信息技術】
智能手機通信安全保密隱患分析………………………………………………………………米也塞·艾尼玩(2)
Theory of "the Fine Arts Foundation" s Role in Major of Baking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LI Hua
(Cooking and Catering Management College, Xinji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13)
"The Fine Arts Foundation" course is the one which is in the baked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has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scheme of a special course, this course in baking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with a library professional courses significant posi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courses and effects on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 learning. "The fine arts foundation" course in baking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is beneficial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ainting basic ability, aesthetic ability, and is more advantageous to the baking food shape, colour and lustre, quality of innovatio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bility and baked goods.
the fine arts foundation; baked goods
G642
A
1009-9545(2016)04-0118-03
2016-10-15
李華(1960-),男,高級講師,主要從事食品欣賞與繪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