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嵩
(中共祿勸縣委黨校 云南昆明 651500)
新形勢下縣級黨校教師素養(yǎng)的探究
劉漢嵩
(中共祿勸縣委黨校 云南昆明 651500)
基層黨校是學校,但黨校又不是一般的學校,它是教育培訓黨的干部的學校,是黨的思想理論陣地,是黨員領導干部進行黨性鍛煉和理論學習的學校。特別是去年12月份召開的全國黨校工作會議對黨校和黨校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總體來說基層黨校教師應當是政治強、業(yè)務精、作風正的高素質教學科研人才,在新形勢下,提高干部教育培訓質量的首要任務就是提高教師隊伍素質,適應新形勢下黨校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基層黨校教師的素養(yǎng)談談我的粗淺認識。[1]
黨校作為輪訓、培訓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的學校,主要任務是學習、研究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引導學員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guī)來指導各方面的工作。因此,這一特點要求黨校教師必須堅持政治方向,堅守理論陣地,嚴肅政治紀律,在思想上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具體到黨校工作實際中,就是要堅持教學內容的政治導向性,也就是說,黨校教學在教學傾向性上必須體現(xiàn)黨的意志,注意政治影響,嚴肅政治紀律,在大是大非面前找準方向、站穩(wěn)腳跟,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來不得半點模糊和游移。
黨校姓黨,是黨校區(qū)別于其他學校的鮮明政治特征,黨校的主業(yè)和主課是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走上黨校的三尺講臺,就要不忘自己黨校教師的身份、不忘自己的擔負的責任,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積極宣傳黨的主張和路線方針政策,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忠誠布道者與傳授者。[2]
1.作為黨校教師要以高度責任感學好馬克思主義。因為黨校教師要傳播的是馬克思主義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要解讀黨的方針政策以及提高學員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要解決學員在現(xiàn)實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疑惑與難題。與國民基礎教育的教師不同,黨校是黨的建設的理論研究基地,承擔著黨的建設理論的研究工作,需要我們結合地方實際,深入調研,把到基層調研和教學過程中的收獲轉化為科研成果,為地方經濟和社會事業(yè)的發(fā)展起到資政建言的作用。
2.黨員領導干部是黨和國家的執(zhí)政精英,黨校教師職責就是要通過教育培訓讓他們能夠堅定自己的信仰,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要他們能夠充分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夠有很好的執(zhí)行力。所以作為黨校教師,我們的能力與水平如何,關系著干部教育培訓質量的好壞,更大一點說在一定程度上關系著黨的前途和發(fā)展。
習近平總書記說:“領導干部進黨校,最重要的是學習黨的基礎理論,提高理論素養(yǎng),這是黨校姓黨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黨校同普通高等學校的主要區(qū)別”。黨校教育的核心是將理論教學的內容轉化為各級領導干部謀劃工作的思路、推進工作的動力和破解難題的能力,故此, 深厚系統(tǒng)的理論功底是黨校教師必須具備的看家本領,也就是常言所說的“給別人一杯水,我們自己得有一桶水”,可是在新的形勢下,作為黨校教師僅有“一桶水”是滿足不了學員那“一杯水”的需求的,所以除必備的專業(yè)知識外還應該具備廣博的其他知識,這就要求黨校教師必須要樹立危機意識,強化知識的儲備,與時俱進,緊緊扣住時代主題,緊密結合現(xiàn)實問題,堅持在突出黨校姓黨,抓好政治理論培訓和黨性教育的同時,注意結合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斷充實和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唯有不斷的“源頭活水”,才能跟得上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首先,干部教育培訓既要與黨中央的要求保持一致,又要貼近學員的工作實際,還要貼近縣域發(fā)展實際,所以黨校的教師要有適應學員、適應形勢、適應黨的政策變化的能力,要有適應黨情、國情、世情變化的能力。
其次,我們每一期培訓之前,要充分了解學員的構成和層次,有針對性的進行授課活動,現(xiàn)在培訓的對象同過去的學員比較,具有學歷高,學位高,信息量大,閱歷豐富等特點,無論是理論、政策、知識水平還是實際工作能力,整體來講比過去要高,很多人還是多次參加培訓,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帶來新的壓力,必須要了解培訓對象他們最想學什么,急需搞懂哪些問題,目前最缺什么,有什么要求。所以培訓的專題內容設置要以學員的需求為導向,準確把握學員的思想疑慮和心理需求,緊緊抓住大家渴望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用理論知識解疑釋惑,讓學員增強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只有了解了學員的關注點,才能實現(xiàn)“知己知彼、因需施教”,從而提高主體班的教學質量。因為學員們平時由于工作和社會應酬的原因,他們對黨的理論知識的系統(tǒng)學習畢竟有限,而我們比起學員來說,在這方面比他們優(yōu)越,因為我們更多的時間是在學習和研究,我們要做的就是彌補學員系統(tǒng)理論學習的不足,給他們提供一套分析問題的參考理論,把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解決其他類似問題中去。
再次,要堅持把理論學習與研究現(xiàn)實問題、總結實踐經驗結合起來,緊密結合本地區(qū)、本單位的實際,認真研究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突出問題,并把研究成果及時運用于當?shù)攸h委和政府決策中,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有效服務。[3]
黨校,特別是縣級黨校是最接地氣的理論學習交流陣地,學員大多來自基層一線,對社會、生活、工作最有發(fā)言權,是流動的智力資源庫,我們要與學員多交流、多溝通,深入了解他們工作的方法,掌握第一手的材料、數(shù)據(jù),探討交流解決問題的對策,這對我們的教學和科研都有很大的作用,所以說學員是黨校教師開展調研的最好資源,我們要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跟學員廣泛接觸,學到更多書本上沒有的東西,不斷增強教學和科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即在授課方面做到理論講透、實際講夠;在科研方面結合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寫出真正起到資政作用的文字材料。從而更好地為提高干部素質服務、為干部成長服務、為大局服務。
作為縣級黨校,培訓的是科級以下的縣級各行各業(yè)黨員干部、新任公務員、入黨積極分子等,他們在工作中會遇到大量的熱點、難點問題需要回答和解決。作為基層黨校教師必須面對學員提出的問題從理論的角度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三尺講臺能否站穩(wěn)全看個人功力,如果我們知識面太狹窄的話,就無法解答學員提出的問題,所以,授課過程中要有預見性,不能做紙老虎,一點就破,即我們要根據(jù)專題內容預先準備一些學員可能提出的問題,所謂“凡事不預則廢”,只有準備和研究好了問題,教學才會有深度,講課才會有底氣、講得透徹、明白;在授課的表達技巧上,主要是增強課堂的吸引力,要用專業(yè)的前沿理論和研究作支撐,充分利用大量的具有代表性案例來激發(fā)起學員的學習興趣,引起學員的思考,使學員在思考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真正聽得懂、記得住、忘不了,而不是“空洞的”“漫無邊際的”“不帶問題導向的”理論說教。因此,如果我們能把枯燥的理論通過語言講得親切、樸實、生動,大家愿意聽、聽得進,并能引起大家思想的共鳴,那就說明你的這堂課講成功了。
作為黨校教師的我們要保持知識之源永不枯竭的方法就是不斷的學習,向書本學是前提,向他人學是基礎。一是要學習原著、研讀經典,從中學到更多精髓的東西,正如中央黨校王東京教授在《我的教書筆記》里談到的:不結合歷史與現(xiàn)實講理論,理論沒有針對性,那是無的放矢;而離開理論與歷史講現(xiàn)實,又難免就事論事,缺乏深度。所以說我們要大量的閱讀加深理論功底,為各種授課儲備更多的知識,在講課的時候才能做到從容淡定、游刃有余。二是把學習當作一種責任,更應該把學習作為立身之本,向專家學、向同事學、向學員學,取長補短,去粗存精。
總之,明確了自己的職責,有了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加之科學的方法和不斷積累的經驗,我們一定可以當好黨校教師,為我們黨的干部教育事業(yè)奉獻更大力量。
[1]莫麗梅.淺談黨校教師在新形勢下應如何提高自身素質[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11(10)
[2]中央黨校王東京教授《我的教書筆記》
[3]中共中央黨校工作條例[N].學習時報,2008-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