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qū)月川小學 羅懷玉
?
悟不到的反思
□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qū)月川小學羅懷玉
“在圍墻邊圍長方形”是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的一個典型數學問題,這個數學問題結合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根據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算出“少一條邊或兩條邊”時長方形的周長,拓展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靈活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改版(人教版)后的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出現此數學問題是在P88頁練習十九第八題:一塊長方形菜地,長6米,寬3米,四周圍上籬笆,籬笆長是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墻,籬笆至少要多少米?
按解決問題的順序,我先讓學生求出長方形菜地的周長等于18米,然后引導學生這樣想:菜地一面靠墻,則少了一個“6米”,所以第二個問題這樣解決:6+3×2=12(米)。
但隨后學生上交的練習中,有好幾個學生就第二個問題這樣算:18-6=12(米)。我不禁叫絕!對啊,少了一條長邊,減去它不就算了,干嘛還要“6+3×2=12(米)”算?思索了好久,覺得這么簡單的方法都悟不了,不是自己想不到,是這書教得退化了!
我思索了好久,想如何就這道題這么好的方法再與學生交流,但我又想起:如果這道題去掉第一個問題,變成“一塊長方形菜地,長6米,寬3米,一面靠墻,如果要圍籬笆,至少要多少米?”也能這樣算?答案是否定,因為用18-6=12(米)算出來的前提是先知道長方形菜地的周長。去掉長方形的周長,只能這樣算:6+3×2=12(米)。可見,巧方法是有適用范圍的,要解決此類問題的一般方法還得是在課堂上給學生引導。
但我并不因為我歪打正著沾沾自喜,不管怎么說,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況引導學生高效地解決問題這一點自己沒有做到,這節(jié)課正確的處理方法應該再多問學生還有什么不同的方法,由此引出學生練習中出現的做法,將兩種方法通過對比、歸納得出兩種方法的優(yōu)劣及適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