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怡琳
?
讓幼兒美術教育走向生活
□戴怡琳
【摘要】陶行知先生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的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的書本。”應將幼兒的美術教育與生活相結合,文章從研究生活,幼兒園美術教育內容豐富化;挑選生活,幼兒園美術教育資源豐富化;融入生活,幼兒園美術活動多元化;裝飾生活,幼兒園美術教育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這幾個角度來研究,力求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美術教育生活化的搖籃。
【關鍵詞】幼兒;美術;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的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的書本?!彼裕變航逃仨毰c生活結合,充分利用生活的價值,選取幼兒周圍的事物,讓幼兒與生活相互碰撞、融合、學習。同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也指出:教育要使幼兒學習生活——強調選擇生活;教育要利用生活——強調通過生活;教育為了生活——強調適應生活。這是綱要的基本理念,同時也強調了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特點——教育生活化。那么幼兒園的美術教育應該如何走向生活化呢?
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由于時代的快速發(fā)展,不僅外面的大千世界令人目不暇接,幼兒園的環(huán)境也像是奇妙的童話王國。幼兒作為獨立的個體,他們年紀小,缺乏知識經(jīng)驗,必須通過體驗、嘗試與操作來與生活發(fā)生碰撞,建立知識結構。所以,作為幼苗的培養(yǎng)者——老師來說,必須研究生活,選擇適合幼兒、吸引幼兒的美術教育活動內容。如從生活中選取材料,通過實物、圖片、錄像等來豐富幼兒的感官世界,也可以帶幼兒出去走走,去周圍社區(qū)、醫(yī)院、郵政局、組織孩子去遠足等。這些都是為了豐富幼兒的經(jīng)驗,為以后的美術活動做好鋪墊。
例如,大班美術活動“春游”,為了讓孩子們親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去體驗自然生活,我們組織了幼兒到周邊的公園進行游玩,孩子們都歡呼雀躍,有的去抓蝴蝶,有的觀看花展。有了直接的體驗,孩子們在繪畫活動中表現(xiàn)得真實而又豐富。同時,要注重幼兒的精神需求,老師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多觀察幼兒,了解孩子們對什么感興趣,從孩子們的興趣出發(fā),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孩子們對自然角的小烏龜很感興趣,每天來幼兒園都會去看看小烏龜,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小烏龜,看看小烏龜在做些什么事情,為之后的繪畫活動做好鋪墊。此外,還可以結合本園的特色和當?shù)匚幕厣?,我們幼兒園是以美術為特色的,同時昆山又有很多名勝景點和美食,可以多展開一些“我愛我家鄉(xiāng)”等活動,鼓勵幼兒了解昆山的人文特色,將自己的認識表現(xiàn)出來,提供幼兒表現(xiàn)美的機會。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鄙钍撬囆g的源泉,家庭、自然、社會都是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寶貴資源。選擇生活中的材料進行美術教育活動,不僅讓幼兒感受到有時只需要我們動動腦、動動手,生活中處處都有美,還能讓孩子學會廢物利用。如大自然就是最寶貴的資源,需要孩子們發(fā)現(xiàn)自然的美,用心觀察幼兒園的綠樹、鮮花、假山、流水、石子路等。平時老師在帶幼兒散步的時候,也可以讓幼兒多觀察,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其次是生活材料,我們每天會喝的牛奶盒子、飲料瓶子、吃完的瓜果殼、餅干盒子等都是可以變廢為寶的好材料。
例如,教學中班的“趣變板栗殼”時,時值金秋,正是各種食物豐收的季節(jié)。孩子們從家里帶來了板栗,他們邊品嘗栗子,變將板栗殼擺出各種動物的造型,有的擺出了一只可愛的企鵝,有的擺出了可愛的兔子,在孩子們的拼拼擺擺、說說講講中,板栗殼變成了螃蟹、小青蛙,孩子們都發(fā)出驚嘆聲,原來不用的栗子殼還能擺出這么可愛的造型!所以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材料,也可以鼓勵孩子們想一想,身邊哪些材料也可以變成美麗的藝術品,如毛豆殼拼畫,魚鱗亮閃閃,樹葉化裝舞會等,這些都是利用一些廢舊材料來進行的美術教育活動,不僅深受孩子們的喜愛,發(fā)展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孩子也學會了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
通過不同類型的活動,融入生活,滲透生活,來使幼兒園的美術活動多樣化,打破傳統(tǒng)的美術教育課堂化。例如,中班美術活動“酸酸甜甜的水果”,在活動開始前,筆者組織幼兒提前準備好水果,在活動中,我們先觀察,再品嘗,有了味覺的體驗,幼兒通過顏色來表達味覺,在酸酸甜甜中結束美術活動,充分刺激了兒童的感官,在品嘗中進行美術活動。
還可以結合生活中的節(jié)日來組織活動。多姿多彩的節(jié)日活動是幼兒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當節(jié)假日來臨,大街上、商店里都布置出節(jié)日的氛圍,利用節(jié)日活動滲透美術教育,讓幼兒在豐富多彩的節(jié)日美術活動中感受生活,享受生活,熱愛生活。我們國家有許多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等。老師可以結合節(jié)日來開展相關的美術活動。如剛剛過去的中秋節(jié),我們組織孩子捏彩泥——美味的月餅,元宵節(jié)我們一起剪紙,端午節(jié)我們畫了賽龍舟的叔叔們,在美術活動中感受到了節(jié)日的氣氛,幼兒對節(jié)日也有了更多的認識。
除了可以滲透節(jié)日活動,我們在角色游戲中也可以滲透美術教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來滲透美術教育,也是一個良好的教育契機。如我們開展了照相館這個角色游戲,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游戲環(huán)境,有照相機,各種關于昆山特色的背景——假山、亭子、奧灶管、亭林公園、科博館、瓊花等,小客人來照相館拍照,攝影師負責拍照,并將照片通過繪畫的方式打印出來給小客人,孩子們想象力很豐富,完全融入于游戲。同時可以加入野外寫生式作畫,把課堂搬到大自然,幼兒到大自然、親耳所聽,親眼所看,親手摸一摸,在實際的景物中感受其特點,更加真實,更加有效。所以幼兒美術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課堂,還可以融入生活,滲透生活,使活動多元化。
綱要指出:“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幼兒的發(fā)展是在周圍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xiàn)的,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彼?,作為幼苗的培育者,我們必須注重幼兒的生活環(huán)境,這直接關系到幼兒審美能力的發(fā)展。
在幼兒園,不管是走廊、墻壁還是角落,都被老師充分利用,而且不同年齡階段要體現(xiàn)不同層次的裝飾。走廊里貼上了孩子的作品,豐富多彩又逼真的角色游戲——食物豐富的餐廳,琳瑯滿目的超市,溫馨舒適的娃娃家,這些每天都能呈現(xiàn)在孩子的眼里,刺激他們的感官。在教室里,制作一些漂亮的掛鏈,窗臺邊的小植物和動物。這些都是孩子和老師一起創(chuàng)造出來的,所以教師應該鼓勵孩子們一起動手做一做,動動腦,和老師們一起布置美麗的教室,樹立他們的主人翁意識,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藝術能展現(xiàn)在班級里,他們由衷地高興,產(chǎn)生自豪感,會更愿意來創(chuàng)造美。如我們之前的主題活動——歡歡喜喜過元宵,孩子們一起剪窗花,他們每組自己分配任務,自己設計圖案,自己張貼在窗戶上,還自豪地跟爸爸媽媽說:“這是我們剪窗花裝飾的,看看美不美?”此時,環(huán)境已經(jīng)不是擺設,孩子已經(jīng)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成為了創(chuàng)造美的主體。
幼兒的美術教育扎根于生活之中,需要用生活的養(yǎng)料進行灌溉,作為幼兒教師,必須牢記,兒童的美術是他們本真的生命活動,讓幼兒美術教育存活于生活的搖籃。
參考文獻:
[1]陶行知.生活教育文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3).
[2]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Z].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編輯:楊迪)
作者簡介:戴怡琳,江蘇省昆山市張浦鎮(zhèn)第二幼兒園教師。
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03-0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