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梅
(吉林省舒蘭市朝鮮族第一中學 吉林舒蘭 132600)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初探
郭淑梅
(吉林省舒蘭市朝鮮族第一中學 吉林舒蘭 132600)
本文分析了研究性學習的主要特征,并將研究性學習納入到高中英語教學活動中,以保證在日后教學中能夠為相關的教育學者提供有效參考。
高中英語 教學 研究性 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將教學中存在的內容與社會生活實踐相互聯系起來,并利用合適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能夠全面發(fā)展,學生不僅要努力探索知識,還要主動構建核心教學目標,以保證素質教學的完好推行。
將研究性學習應用到高中英語教學中主要是將學習作為主體,以英語教材作為根本條件,并選擇出適合學生的研究問題。教師在教學期間要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針對課程教學內容與課程標準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場景中學習,以激發(fā)自身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在該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提高自己的語言學習與文化學習課程,還能保證交際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1.以問題為主體
研究性學習是將問題作為主體與教學開頭,并使學生在對問題研究、解決過程中形成的[1]。對問題提出的主體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問題設定的內容要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并對其研究期間,不能專門針對該問題進行分析,還要針對問題的存在進行多種思維解決,以形成有效的研究性學習。
2.重視課程過程效果
研究性學習還重視學生的過程效果學習,與傳統(tǒng)的效果相比,過程教學能夠為學生的日后發(fā)展提供有利的生存資本。研究性學習是學生發(fā)揮其主體,他們利用掌握的知識為其設計出教學課題計劃,并在對相關信息進行查找與調查期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相互研究、相互合作,并實現全過程參與[2]。在該教學中,不僅能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還能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
3.重視實踐與開放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還要促進開放性教學與實踐性教學,因為研究性學習不單單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基于課堂教學基礎,還要促進其延伸發(fā)展,并為學生創(chuàng)建自由的、開放性的學習空間。在該實踐教學中,學生對同一個問題能夠形成不同意見。而且,學生并不是完全上在課本上獲得知識見解的,而是學生在不斷設計、觀察、研究期間形成具有自己想法的意見。在這種開放性教學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批判能力不僅積極提高,也能使學生利用不同的思維去思考問題。
在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教材為研究性學習提供一個有效、方便的探究平臺,因為教材的設置是以主題單元的方式呈現的,所以教師在講授期間將以前單一的教學方式進行優(yōu)化,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能夠使學生在多種角度、多方位上對問題進行思考,以保證學生在不斷分析、合作、交流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認知能力,從而幫助學生在學習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英語知識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3]。
1.組織小組教學活動
研究性學習中最為主要的方式就是學生個人學習以及小組的合作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小組的方式進行學習,并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能夠體會到團結的重要作用,也能讓學生在真實場合中鍛煉自己的語言能力。期間,教師要為小組教學的內容進行合理設計,并將小組研究問題與傳統(tǒng)的課堂討論分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學生可以將學生作為主體,并按照學生的性格特點、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等因素進行小組劃分,也可以讓學生自主分組,并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展開學習。這樣不僅能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良好溝通,還能保證學生更好的完成知識探究與知識總結。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把握合適的時機進行講解。并且,教師在為學生布置任務之前,還要將問題劃分為不同的難易層次,并針對不同的討論論內容有針對性的實施探究性學習,接著,根據小組對不同內容的研究,教師還要為小組中的成員設置不同角色,以保證學生之間的相互促進和相互合作[4]。
2.挖掘教材中的學習項目
學習在高中英語學習過程中,要活學活用教材中的知識。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夠積極轉變研究性學習理念,但由于學生基礎掌握能力以及學校教學條件的不同,要單純的利用教材進行教學是無法提升教學效率的,也會給探究性學習增加更多的難度。因此,對于高中英語教師來說,在教學活動開展前期,就要根據教材內容、活動執(zhí)行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水平、學生的興趣來設置教學活動。如:在對教學目標進行設定期間,教師可以使目標高于學生自身水平,并使學生在不斷探究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興趣。但值得注意的是,高目標的設定也要適當,要按照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以及研究目的一步步引進,否則將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還要劃分好學生的職責范圍,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探究性學習中去。教師在對其引導期間,不僅要鼓勵學生積極發(fā)揮團隊作用,還要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對相關資料進行收集、借鑒,以保證學生完成知識總結[5]。
3.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學生在參與研究性學習中,還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因為學生只有對高中英語課程產生充足的興趣,才能達到學習效率的有效提升。教師可以利用研究性學習中存在的優(yōu)勢條件,使學生在學習中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并促進學生的學習思路更創(chuàng)新。在該教學情況下,不僅能為研究性學習提出有效、合理的內容形式和個性化意見,學生還敢于將自己的建議表達出來。而且,教師在教學中還要積極鼓勵學生,使學生能夠在理解課本知識基礎上,提出不同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能力和解決能力。
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利用研究性學習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課堂的活躍性,還能改變一些后進生的學習態(tài)度,以保證教學效果的良好發(fā)揮。
[1]任玲.研究性教學理念下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4(12)∶124-126.
[2]許文典.淺探高中英語研究性學習教學[J].英語廣場(下旬刊),2011(7)∶138,140.
[3]王祥.探析高中英語研究性的學習教學[J].新課程導學,2013(31)∶48.
[4]張?zhí)烊?基于研究性教學理念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6)∶169.
[5]韓單單.高中英語研究性學習教學實踐探討[J].網友世界·云教育,2014(18)∶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