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琪
(江蘇財經(jīng)職業(yè)技術學院 江蘇淮安 223001)
師范生教育實習研究綜述
史 琪
(江蘇財經(jīng)職業(yè)技術學院 江蘇淮安 223001)
有關文獻研究表明,近年來,我國學者對師范生教育實習的研究主要探討了實習時間和內容安排、指導老師、基地、模式、評價體系、外國教育實習等方面。對這些文獻進行梳理和總結,有助于對現(xiàn)有研究形成整體了解,指導開展后續(xù)研究,為教育實習改革實踐提供進一步指導。
師范生 教育實習 研究綜述
近年來,教育實習作為教師教育改革的中心之一,許多學者對其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研究,相關文獻主要從實習時間和內容安排、指導老師、基地、模式、評價體系、外國教育實習等方面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了闡述。
1.實習時間和內容安排的研究
對于實習時間的安排,有學者提出,教育實習時間的安排應避開中小學學生考試,本科應至少安排10周,也可采取兩學期實習制,即在第六、第七學期各安排6周實習時間。以使實習生在反復的實習過程中,增長從師的技能技巧[1]。對于實習內容的安排,有學者提出可以有目的地進行一些教育教學專題調查、社會實踐調查,引導實習生深入了解基礎教育實際,學會在真實的教育實境中調查研究,促使他們通過調查,多了解基礎教育改革動態(tài)及辦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索教學改革的途徑[2]。
2.指導老師的研究
關于實習指導老師的研究主要分為對大學指導老師和對實習學校指導老師的研究兩類。對于大學指導老師,學者們認為,指導教師應當具有較高的理論素養(yǎng),應具有較高的組織管理水平,要有奉獻精神[3]。應正確認識教育實習,提高指導實習的自覺性,掌握實習規(guī)律,以科學方法指導教育實習[4]。在準備階段要精心設計素質教育的藍圖,在實習進點前就反復講要求,定措施,使實習生素質的培養(yǎng)訓練逐步走上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道路,實習階段要全面鋪開素質教育的任務:一是抓好學習和見習,二是抓好備課和練功[5]。對于實習學校指導老師,學者們認為應充分依靠其來指導實習,要在教育實習中充分相信、充分調動、充分利用好中小學指導教師的積極性與指導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因為他們長期堅持在基礎教育的第一線,他們的指導更具體、更切合實際,對于未接觸教學實踐的大學生來說甚至是更重要的[6]。
3.基地的研究
實習基地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師范院校的附屬學校,另一種是相關院校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若干所中小學,作為實習基地。對于該選擇什么樣的中小學作為實習基地,學者們的意見趨于一致,認為這些學校應具備以下條件:教育思想端正,能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具有良好的校風和教學秩序;領導、師資力量強;辦學條件好;有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重視教育實習,指導工作認真,學校具有一定規(guī)模;交通方便,能解決實習師生的食宿等問題[7]。并提出,實習會給中小學的正常教育秩序和教學管理帶來麻煩,所以大學也要給以優(yōu)惠和幫助,使中小學樂于接受實習生,以實現(xiàn)基地共建[8]。
4.模式的研究
為了便于各院校因地制宜地開展實習工作。學者們相繼提出了一些新的實習模式,如回鄉(xiāng)頂崗實習模式[9]、結合試用期進行實習模式[10]、“三結合”教育實習模式[11]、全程教育實習模式[12]、混合編隊教育實習模式[13]、協(xié)作型教育實習模式[14]等,這些新的模式通常具有以下一些特征∶觀念開放化、運行標準化、管理綜合化、校內準備模擬化、指導教師組合化、參與彈性化、時間分散化、基地“經(jīng)營”化、研究品牌化、過程連續(xù)化[15]。
5.評價體系的研究
有學者針對當前實習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指出新評價體系制定的改革思路:要重視基本素質、突出綜合能力,與基礎教育改革緊密結合,注重評價的發(fā)展功能,促進教師專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豐富評價主體、使評價“以人為本”,并依據(jù)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教育調查三方面的內容,設計出新的評價體系[16]。有學者則依據(jù)實習評價體系構建的三大原則:注重素質、突出能力,既從實際出發(fā)、又要從嚴要求,評價結果的有效度,以層次分析法為指導,制定出教育實習的三級評價體系[17]。
6.外國教育實習的研究
發(fā)達國家普遍重視教師教育,結合本國教師的培養(yǎng)模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實習模式:美國“交互——自省型教育實習模式”、英國“以中小學為基地教育實習模式”、德國“兩段式教育實習模式”、法國“職業(yè)——自主化訓練教育實習模式”、日本“分批集中教育實習模式”、俄羅斯“連續(xù)性教育實習模式”[18]。教育實習的時間安排普遍較長:美國最短是15周、最長為半年,英國為15周,德國為72周,法國為27周,日本為7—14周,俄羅斯為17—19周[19],并且實習內容豐富,以使實習生經(jīng)歷一個在職教師的全部工作內容。這些國家教育實習各方面的具體實施情況雖不同,但都貫徹了這樣的教育實習理念,即從技術員到研究者——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教育實習理念,從模仿者到反思者——教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育實習理念,從以大學為本到以中小學為本——開放與合作的教育實習理念[20]。
現(xiàn)有的研究為教育實習的改革提供了理論指導,也推動了改革的實踐,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實習質量的提高,為后續(xù)研究的開展提供了理論基石,但尚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國內教育實習的研究視野比較狹窄。大部分文章都提到了實習時間和內容安排存在的問題,并進行了研究。這一方面說明這些問題在當前教育實習中普遍存在,另一方面也說明這一領域的研究缺乏爭鳴,需從新的角度、運用新的方法進行研究。
第二,對教育實習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某個具體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改進措施。這些研究都是從不同切入點切入,角度較分散,缺乏系統(tǒng)性。需進行較系統(tǒng)的研究,以協(xié)調好各方面,發(fā)揮整體優(yōu)勢,促進實習質量的提高。
第三,對外國教育實習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對實習模式、內容、時間安排等的研究,缺乏關于這些國家開展實習的保障和管理措施、實習各環(huán)節(jié)的要求和考核、實習場所的安排、師范生的指導和評價等方面的研究。
對于以上研究存在不足的方面,在下面的研究中可以進行相關方面的探索,以豐富和完善現(xiàn)有的研究,從而對當前師范生教育實習改革提供相關參考。
參考文獻
[1]鄧李梅.高等師范院校教育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 (5)∶130-134.
[2]張偉娥.高等師范院校教育實習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以青島大學師范學院教育實習改革實踐為例[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8(4)∶99-102.
[3]孫文旗.淺談實習指導教師的作用[J].泰安高等師范??茖W校學報(教育科學研究專號), 1997(3)∶19-22.
[4]彭群欽.充分發(fā)揮指導教師在教育實習指導中的作用[J].邵陽高等師范??茖W校學報(社科版), 1996 (1) ∶4-6.
[5]張其昌.圍繞素質教育搞好教育實習——談實習指導教師的工作方法[J].邢臺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學報(綜合版),1997(4)∶11-13.
[6]陳冀平.教育實習最佳模式探討——雜交、互補、共同發(fā)展[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0(2)∶57-59.
[7]王曉瓊.共建教育實習基地的認識與實踐[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 (2)∶56-58.
[8]徐志偉.國外高師教育實習改革的主要經(jīng)驗[J]黑龍江高教研究,1994(2)∶62-64.
[9]湯葉林.高師學生回鄉(xiāng)頂崗實習探討[J].教育評論,1995(6)∶33-35.
[10]朱元春.對高師教育實習管理模式的思考[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5(5)∶28-31.
[11]王新鳳.三結合教育實習模式探微[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4)∶46-49.
[12]孟憲兵.全程教育實習模式及其構建原則[J].教育探索,1999(2)∶52-55.
[13]陳冀平.混合編隊教育實習模式探討[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0(7)∶71-73.
[14]紀勇平.協(xié)作型教育實習模式探索[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9)∶87-90.
[15]余明遠.教育實習模式”十化” [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8(1)∶93-96.
[16]林浩亮,王革,黃景忠,曲中林.高等師范院校教育實習評價指標體系的改革和設計[J].韓山師范學報,2008(5)∶84-88.
[17]熊成群,羅興文.高師教育實習評價方案設計[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2003(1)∶92-94.
[18]徐敏,崔鴻,李娟.中外教育實習模式的比較研究[J].外國中小學研究,2008(12)∶25-30.
[19]肖美良.國外教師教育實習特點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6(4)∶60-61.
[20]李崇愛,王昌善.歐美發(fā)達國家教育實習的模式與理念[J].教育評論,2005(4)∶101-102.
史琪(1986—— ),女,實習研究員,江蘇淮安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研究。工作單位:江蘇財經(jīng)職業(yè)技術學院